海南日报

搜索文档
将担当精神融入自贸港建设全过程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25
作风建设与表彰 - 海南省召开会议表彰60名担当作为先进个人和11个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同时通报6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 [1] - 会议旨在营造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干部对标先进榜样 [1] - 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体现勇于担当作为的可贵品质,包括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情系群众的为民情怀、锐意进取的胆识魄力和善作善成的奋斗精神 [1] 干部作风与自贸港建设 - 会议强调锤炼过硬作风,要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不作为、慢作为思想 [2] - 会议提出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封关运作、营商环境建设等任务中锤炼"严实细"作风 [2] - 近年来海南省通过"作风整顿建设年"、"能力提升建设年"等活动推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 [2] 干事创业生态构建 - 会议提出完善干事创业考评、教育培训、关心关爱三项机制,为担当者卸包袱、撑腰杆 [3] - 要求各级部门破除"洗碗效应",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 [3] - 建议将基层一线和重点项目作为"赛马场",激励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意志和本领 [3]
连续三年引燃海南“村VA”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赛事概况 - 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村VA")吸引32支来自全省11个市县的乡镇球队参与,形成"山海+体育+文旅"的夏日狂欢[1] - 赛事连续三年爆火,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亮眼"IP",并擦亮海南九人制排球赛名片[1][2] 群众参与与基层活力 - 海南排球文化底蕴深厚,文昌被誉为"排球之乡","村村有球场,人人会打球"是当地真实写照[2] - 参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渔民、养殖户、装修师傅、老师、学生等,草根本色赋予赛事强大生命力[2] - 海南省政府连续两年将"村VA"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赛事提供保障[2] - 赛事坚持大众路线,不设门槛不收门票,观众涵盖从几岁孩子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发全民参与热情[3] 体育与文化融合 - 赛事期间融入海南民族文化元素,如"非遗展演"和民族风情美食摊位,丰富排球"全家福"[4] - 各参赛队伍将地域文化符号与排球运动结合,如潭牛镇天赐良鸡队上演"鸡宴上菜仪式",文教镇书香队手持书法画卷亮相[4] - 海南方言频繁运用,儋州调声和海南话解说增强观众亲切感,展现地方文化独特魅力[5] 产业赋能与乡村振兴 - 赛事展现浓厚"乡土味",同步举办村歌、村秀、村集和"千人村宴",让球迷感受乡村"烟火气"[7] - 今年赛事选址对接文昌"4+1"主导产业,打造"排球+产业"示范带,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消费场景[7] - 自2023年创办以来,"村VA"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20万人次,全网曝光超13亿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7] 国际化传播 - 赛事围绕"一镇一品"理念打造流动赛场集市,推介乡村美景与特色好物,具有浓郁海岛特色[9] - 吸引来自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2国的外籍博主组成的"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观球团,并组建九人"海外队"[9] - 68场赛事全程直播覆盖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升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9]
非标商业的海南实践:主理人经济的破局与嵌合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中国消费市场转型 - 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海南服务性消费对居民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文旅、健康、教育等领域支出增速远超传统商品消费 [3] - 消费需求从"物质丰裕"转向"精神充盈",Z世代情绪消费、国潮品牌文化自信、银发经济成为新趋势 [3] - 消费行为演变为个体价值与时代精神的共振,非标准化商业形态兴起 [3][4] 非标商业定义与特征 - 非标商业为开放式空间布局,强调特色场景营造、个性化品牌组合,伴随"松弛感""小众"标签,满足社交打卡需求 [4] - 非标商业通过差异化场景重构人与商业关系,海南成为重要实验场 [4] - 典型案例包括海口荣山寮村民宿书屋、龙兴路16平方米复合业态咖啡馆等"空间诗人"主理项目 [5] 海南非标商业格局 - 海口:西海岸非标民宿、骑楼老街复合业态绑定城市更新,成为时尚消费新引擎 [6] - 三亚:后海村水上运动主题空间、藤海社区艺术家工坊升级旅游消费至"在地体验" [6] - 万宁:冲浪文化催生"民宿+社群+运动"共生模式,日月湾形成"浪人经济学"消费IP [6] - 非标商业以"小而美"嵌入社区,通过社群运营培育忠诚度,本土文化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 [6] 海南消费结构协同 - 免税购物为核心引擎:2024年离岛免税销售额470亿元,购物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 [8] - 有税商业面临电商渗透挑战,通过以旧换新补贴、策展型零售重塑空间叙事 [8] - 非标商业充当"黏合剂":文化反哺(非遗市集)、场景互补(免税城手作工坊)、流量转化(冲浪俱乐部联名礼包) [8] 非标商业战略价值 - 将在地文化转化为"体验价值",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隐形竞争力 [9] - 需通过专项立法、主理人协会构建制度支撑,设立文化遗产基金推动文化转化 [10] - 场景创新方向包括书店社区化、咖啡馆论坛化、冲浪俱乐部环保行动等"人货场"关系重构 [11]
海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海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核心观点 - 海南省计划通过深化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打造"留学海南"品牌、输出中国职教标准等措施,构建服务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职教体系,形成可复制的"海南方案"[1][2][3][4] - 重点聚焦东南亚市场,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学历互认、产教融合和标准共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1][3][4] -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在制度创新、数字赋能等领域突破现有国际化发展瓶颈[5][6] 国际合作与产教融合 - 重点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学历教育、课程学习、实习实训等合作,引进境外高水平职业院校设立理工农医类学科[1] - 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协同机制,建设跨国产教融合平台和海外职教基地[2] - 联合东盟企业共建"标准研发中心",推动中国职教标准与东盟国家资质互认[4] "留学海南"品牌建设 - 构建面向东南亚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职业教育留学目的地[3] - 实施"双师双语"师资培育工程,建设"中文+职业技能+文化通识"三位一体教学体系[3] - 创新智慧服务平台,提供多语种学业支持、跨境支付清算等全周期服务[3] 标准输出与数字赋能 - 在东盟国家布局职业培训中心,推广自贸港特色职业标准,试点境外教师资质备案制度[4] - 建设智慧职教大脑和跨境数据共享平台,打造辐射东南亚的慕课平台和虚拟现实跨域实训[4] - 构建"标准互通、资源互补、人才共育"的职教共同体,探索设立"中国—东南亚职教创新港"[4] 制度创新与突破 - 需解决跨境产教协同机制不健全、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不足、国际化师资储备薄弱等问题[5] - 深化制度型开放,强化标准引领,构建接轨国际的发展格局[5][6] - 依托崖州湾科技城、江东新区等平台,形成"数字基建筑基—跨境标准引领—产教资源互通"范式[4][6]
城市更新,让发展更具韧性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城市更新的核心意义 -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海南全省城镇化率为63.08% 海口和三亚分别达到83.52%和73.29% 需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2]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 三亚卓达社区建成1500平方米养老服务中心 体现便民利民安民导向 [3] - 促进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有效途径 直接拉动建筑、材料、设计等产业 带动金融、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 [3] - 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修复街区建筑 展现中华文化 [4] 海南城市更新的特色优势 - 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 海南发布20条支持政策 叠加零关税、低税率优势 海口入围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名单 [5] - 良好生态环境优势 三亚"双修"工程恢复红树林湿地 博鳌东屿岛建成全国首个零碳示范区 [6] - 多元文化优势 黎苗文化、华侨文化等交融共生 海口骑楼老街融入琼剧、黎锦等非遗元素 [6] 海南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 - 打造宜居家园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 加装电梯 建设口袋公园 补齐"一老一小"设施短板 [7] - 塑造韧性城市 加强防风防涝抗震能力 三亚升级排水管网 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7] - 构建智慧城市 海口江东新区实现无人驾驶清扫 博鳌零碳示范区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零碳排放 [8] - 传承历史文化 采用"绣花"微改造保护街区风貌 市场化推进业态升级 挖掘展示文化内涵 [8]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金玉: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点滴善举温暖人心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环卫工人林金玉的先进事迹 - 林金玉是福龙马环境服务(五指山)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十余年,多次捡到财物并归还失主 [1] - 2017年3月19日清晨,林金玉在五指山宾馆工作路段捡到一个装有上千元现金、身份证、驾驶证和多张银行卡的钱包,最终通过派出所归还失主 [1] - 2019年3月19日,林金玉再次捡到一部手机和一个装有2000元现金的钱包,通过派出所归还失主并拒绝1000元酬谢 [1] 社会认可与生活改善 - 林金玉获得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其事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2] - 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在了解林金玉一家长期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后,协调帮助其搬入政府提供的公租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
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召开
海南日报· 2025-07-02 07:28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涉及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的召开情况,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会议概况 - 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在海口举行,采取专题辅导、集中领学、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1] - 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1] - 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荣灿主持会议并讲话 [2]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 - 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 [2] - 要落实加强党对政协统战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 [2] - 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加强与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合作 [2] - 要强化统战特色,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 - 要促进政协统战和协商民主有机融合,落实好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参与各类协商活动的制度机制 [2] 参会人员 - 会议邀请省委统战部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 [3] -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尹丽波等省政协党组成员参加 [3] - 省政协副主席蒙晓灵、侯茂丰列席会议 [3]
昌江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大会
海南日报· 2025-07-01 09:34
昌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昌江黎族自治县于5月23日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海南省首个获评该称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 - 推行"县级领导+社区+机关单位"责任制和网格化联勤联动作战机制,实现作战区域无盲点、不交叉、全覆盖 [2] - 全面治理县城区域"蜘蛛网线",根治"飞线充电"问题 [2] - 率先在全省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和实施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2] - 城市道路安全畅通率达100% [2] - 建立林长制智慧平台,推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5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2] - 建立黎陶传习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基地等文化场所 [2]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 开展"三月三"、木棉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2] - 结合护苗专项行动,深化培育木棉少年宣讲团品牌 [3] - 全方位拓展"黎花知音"品牌内涵与传播效能,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3] - 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和优秀案例展示交流 [3] -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交通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等民生关切 [3] - 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全方位升级 [3] - 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3]
“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相片征集活动开启
海南日报· 2025-07-01 09:34
活动概述 - "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相片征集活动于7月1日启动,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组委会联合三亚市水务局发起,旨在通过影像留存河流记忆并挖掘文化内涵 [3] - 活动聚焦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流域,征集四类影像作品:历史影像、生态风貌、人文故事、发展变迁 [4] 作品要求 - 历史影像类需反映河流起源地、沿岸老建筑、民俗活动等历史风貌或珍贵瞬间 [4] - 生态风貌类需展现源头湿地雨林风光、生物多样性及近年水质改善、生态修复成果 [4] - 人文故事类需记录沿岸居民生活、文化传承或河流保护者的纪实画面 [4] - 发展变迁类需通过新旧对比呈现桥梁、港口、城镇发展轨迹或自贸港建设新图景 [4] - 作品需真实、主题鲜明,格式为JPG/PN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附100字说明及拍摄时间地点 [4] 投稿规则 - 投稿截止日期为11月21日,需发送至指定邮箱并注明作品名、作者姓名及电话 [5] - 每位作者限投5件作品(单幅或组照均按1件计),组照不超过8幅 [5][4] - 投稿者需拥有完整著作权,授权主办方用于展览、出版等非商业用途 [5][6] 评选与奖励 - 将评选100幅优秀作品,每件奖励500元(含税) [6] - 入选作品优先用于2026年出版的河流文化书籍,并参与公益巡展及线上数字展厅 [6]
昌江:以党建引领打造幸福之城
海南日报· 2025-07-01 09:34
产业发展 - 好清村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党员+农户"模式发展凤梨产业,年产值达2.3亿元,种植规模突破1.3万亩[4][5][6] - 引入凤梨16号、17号、香水菠萝等高效益品种,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参与[5] -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技术并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村民种植热情[5][6] 基层治理 - 排岸村运用"清单积分制"量化村民行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参与村务积极性[7][8] - 进董村设立"清单积分制超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8] - 积分制推广至全县,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科学化[8] 乡村建设 - 峨沟村通过党员"三亮"行动开展"五星庭院"评选,2024年栽种绿植200余株,评选示范户10户[9][10] - "五星庭院"按庭院整洁、家风文明等五项指标评分,改善居家环境并提升卫生意识[9][10] - 进董村开展"进董最美"活动树立典型,激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