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贸港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奋进新时代·建功自贸港”2025年主题巡展启动
海南日报· 2025-10-29 09:40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8日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10月28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 办、海南日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奋进新时代 建功自贸港"2025年主题巡展在海南大学正式启动,旨 在通过展示自贸港建设成果、普及封关运作知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引导广大干部 群众和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到自贸港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当天,主办方还在海南大学举办分享交流会,邀请自贸港优秀创业代表、优秀工作者代表以及政策 专家,与高校学生面对面交流,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创业经验、解读人才就业政策,为青年学子提供精准 指导。 据悉,活动将在全省开展共计42场巡展。巡展地点不仅涵盖全省19个市县及21所高校,还包括陵水 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以及海口美兰机场、海口高铁东站、 万绿园、日月广场等主要交通枢纽和城市人群聚集地,力求实现最大范围的公众覆盖。值得一提的是, 在高校巡展现场,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趣味打卡点,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为加深公众对封关运作政策的理解,主办方将举办23场自贸港政策和封关运作知识答题抽奖互动活 动,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普及关键知识,提升政策传播率。 ...
四只私募基金在琼签约 首期规模超20亿元投向新兴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21:08
基金合作与投资意向 - 现场签署四份基金战略合作协议,首期预计募集规模超20亿元 [1] - 该批基金由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泰资本股权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等六家机构共同签署 [1] - 同步推进的四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预计未来孵化培育超过20个新质生产力优质项目 [1] - 山东黄金集团、中泰证券等12家企业现场签署投资意向书 [3] 活动规模与参与企业 - “企航”行动之“上市公司海南行”活动吸引全国9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上市公司70家,总市值超1.6万亿元 [3] - 参与企业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 [4] - 参会企业共同签署《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倡议书》,承诺搭建合作桥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成熟管理经验、优质项目 [5] 重点投资与发展方向 - 基金将重点投向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信息等新兴产业 [1] - 中泰证券计划在区域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方面与海南深化合作,共同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机遇 [3] - 海南在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为科技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3]
三亚制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5: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三亚市制定并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是在2027年于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构建高水平民生保障体系上实现较大提升 [1] 韧性城市建设 - 推进"五网"改造升级,年均新建5G基站350个以上,实现城区管道燃气覆盖率100% [1] - 实施水系治理和防洪工程,将重点区域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以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1] 交通畅行提升 - 构建中心城区"30分钟出行圈",治理5类交通堵点,力争使高峰拥堵指数降低8% [2] - 改造慢行空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00个以上,并全面消除断头路 [2] 宜居品质提升 - 保障"菜篮子"供给,建成投用150亩以上设施大棚,并新增10个平价网点 [2] - 推进6个片区城市更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00套以上,建成文化中心"三馆"并优化"15分钟健身圈" [2] 公共服务提质 - 新改扩建2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2.6万余个 [2] - 建成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病床1900张,构建"1+5+X"养老服务网络,使每千人口托育托位数达4.8个 [2] 社会保障体系 -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 [2]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并完成43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2] 城乡融合发展 - 推动热带优异果蔬栽培面积达10万亩,培育4个美丽渔村 [2] -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认定省级和美乡村50个以上,推进垦地融合以形成2个10亿级产业集群 [2] 生态环保建设 - 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8%以上,使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3] - 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力争率先建成"无废城市",并建成4个美丽河湖和4个国家级美丽海湾 [3]
擦亮自贸港建设的惠民底色
人民日报· 2025-10-16 11:31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红利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预计在约两个月后实施,配套政策与试运行工作正加快推进 [1] - 封关运作将带来海关监管、税收征管等体系的系统性变革,为经营主体和民众创造实际机遇 [1] - "零关税"商品范围已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1] 企业及产业政策机遇 - 开展境外认证改革试点,出海企业可在海南完成国外市场认证流程,无需辗转多国 [1]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扩大到全岛适用,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可节省资金 [1] - "双15%"税收优惠将吸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人才落地海南 [1] - 行业将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2] - 行业将升级提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深化极简审批改革,打造"审管法信"一体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事管好" [3] - 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机器管政府采购"等改革,减少人为干预,形成"制度刚性+技术赋能"双驱动 [3] - 以全岛封关为契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3] 消费市场与民生发展 - 国庆中秋假期海南通过"免税+"新玩法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满足家庭出游、休闲度假等多元需求 [1] - 实施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等将重塑海南发展禀赋,长远改善居民就业和生活条件 [2] -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优势,以提升民众获得感 [2]
制度集成创新激发改革活力 海南自贸港打造开放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6:48
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 海南自贸港已培育形成21批共173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82项获国家层面认可,37项向全国推广[1] - 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改善和产业集聚发展[1] - 形成一批涉外制度集成创新成果,聚焦外资、外贸和外国人领域[1] 外资外贸便利化措施 - 出台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并将服务贸易管理事项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 - 推出全国首个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使企业提交表单材料缩减55%,审批时限和环节缩减近70%[2] - 外商投资企业开办实现最多跑一次[2] 外国人服务优化 - 创新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审批新模式,实现办理事项无需来回跑[2] - 创新领事业务“一网通办”,大部分事项可网上办理且24小时服务[2] - APEC商务旅行卡和外国人来华邀请两项业务实现100%“不见面”办理[2] 涉外法治建设 - 在全国率先引入临时仲裁制度,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仲裁服务[2] - 创新构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诉讼、调解和仲裁无缝对接[2] 未来发展重点 - 将持续围绕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深化制度集成创新[3] - 计划培育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外企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度和外国人在琼就业创业便利度[3]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卫星视角“瞰”海南 开放新高地加速“蝶变”
央视网· 2025-09-30 15:11
航天产业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2025年已建成我国首个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的双发射工位商业航天发射场,从2021年的椰林大海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3] - 发射场周边3公里半径内配套建有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卫星超级工厂等,初步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3] - 截至2025年8月26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已成功发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实现当年第4次成功发射[4]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形成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26家卫星产业链企业加速落地,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3000家[8] - 公司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建设更多发射工位及海上回收或测控系统,以提升发射流程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靠性[6] 深海科技与南繁种业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汇聚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数十家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校及龙头企业研发中心,数千名科研人员围绕深海科技和南繁种业进行攻关[10] - 南繁硅谷已从季节性育种基地跃升为全产业链创新枢纽,全国逾70%农作物新品种于此孕育,实现检测、研发、转化一体发展[13] - 南山港作为中国距离千米水深海域最近的港口,是我国首个面向科研单位开放的公益性科考平台,截至2025年3月累计服务科考航次超3100次,吸引60余家科研机构入驻[15] 区域发展与产业集聚 - 十四五期间,海南立足地理纬度、气候温度、海洋深度等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航天、深海、种业等领域[1] - 文昌国际航天城实现从无到有的蝶变,形成高新区、发射区、旅游区协同的发展布局[8] - 崖州湾科技城在2025年实现从产业园区到科创硅谷的能级跃升,楼宇林立,成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高地[10]
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暨领导干部读书班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9-30 08:46
会议基本情况 - 会议于9月28日至29日在海口举行,形式包括现场学习、重点领学、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 [1] - 会议由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荣灿主持并发表讲话 [1][2] - 与会人员参观了省博物馆的《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览 [3] 会议核心学习内容 -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其是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 [2] - 会议要求将学习宣传该著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政协队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2] - 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总结了一年来的贯彻落实情况 [2] 未来工作方向与重点 - 强调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协履职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2] - 要求更好发挥政协统战功能,引导政协委员强化界别意识 [2] - 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积极履职尽责,自觉投身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大招商、大服务,为自贸港建设广泛凝心聚力 [2] 与会人员情况 - 省政协党组副书记李国梁,党组成员袁光平、骆清铭和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有关同志作交流发言 [3] - 党组成员罗时祥出席,副主席陈马林、蒙晓灵、刘艳玲列席会议 [3]
乘自贸港东风!三亚湾壹号国庆开业,能逛能玩还能看展
搜狐网· 2025-09-28 10:35
项目概况 - 三亚湾壹号文商旅综合体由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珠免集团联合打造 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1] - 项目为连续4年海南省重点项目 是自贸港政策红利与营商环境深度融合的标杆成果[3] 业态定位与设计 - 项目定位为沉浸式商业空间 融合全球精品、品质餐饮、亲子娱乐和在地文化 实现全时段全客群覆盖[4] - 引入精品超市、品质餐饮、服饰品牌及家庭娱乐中心等业态 由国际设计公司BENOY与GENSLER联合操刀设计[6] - 建筑融入三亚船艇文化 打造380米山海建筑展示面与裸眼3D折角巨幕 配备律动公园和萌宠营地等户外空间[6] 夜间经济布局 - 同步布局夜间经济 打通日间消费与夜间体验完整链条 填补滨海夜间商业场景稀缺的空白[7] - 计划推出海风轻拂音乐会、电音派对等主题活动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拉动夜间消费[7] 文化艺术体验 - 开业同步呈现三大先锋艺术展 包括《平行"猩"空:大卫猿艺术展》《南溟逐梦|在地文化寻迹之旅》《笔触遇浪:郑元無线条奇境展》[8][10] - 艺术展涵盖潮流IP互动、海南黎族陶艺织锦等文化符号挖掘、东方水墨与当代涂鸦融合等多元表达形式[10][12] - 项目通过艺术与商业无界交融 成为文化事件发生地 助力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12][13] 品牌引进与运营 - 已引入168家品牌 其中25家海南首店、23家三亚首店 推动区域商业向体验化复合化升级[13] - 由珠免集团旗下珠免商业负责招商管理与整体运营 依托四十余年免税与旅游零售经验[13] - 在规划阶段预留免税业态空间 后续将依政策导向稳妥推进[13] 区域协同效应 - 通过活动共创、品牌联展与内容策展 与周边餐饮住宿交通文旅场景形成协同 提升停留时间与消费强度[15] - 创造零售、餐饮、艺术策展与运营服务等多元就业机会 激活片区活力[15] - 作为大湾区+自贸港消费走廊链接点 实现湾区资源入琼与海南特色出岛的双向互动[15]
从放牛荒地到千亿标杆,澄迈生态软件园打造海南数字经济新地标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4:11
园区发展现状与规模 - 海南澄迈生态软件园从一片荒地发展为年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数字经济高地[1][3] - 截至2025年,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5万家,吸引了腾讯、百度、美团等明星企业落地项目[3] - 2024年园区税收占澄迈县的90%,占海南省税收的10%左右,未来将探寻1万亿数字经济产业之路[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园区高速发展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和正在形成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5] - 2025年3月海南省发布支持意见,支持澄迈县合理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并在新增债券额度分配上予以倾斜[6] - 支持园区分期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不超过10-20亿元,认缴出资比例不高于40%[6] 运营模式与产业生态 - 园区积极探索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打造基于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聚集运营平台[7] - 采用企业虚拟化聚集、互联网化协作模式,以“场景+基金+政策”的产业培育模式赋能企业发展[7] - 海南正加快建设“双千兆”网络、国际海缆、绿色数据中心等,为产业创新提供数字底座[8] 区域数字经济表现 - 2025年1月至7月,海南省数字贸易额达135.3亿元,其中出口85.3亿元,同比增长5.5%[8] - 海南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产业数字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体系[5]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增至66艘 登记数量和运力规模稳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
海南日报· 2025-09-17 21:40
航运业规模与集聚 -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数量增至66艘,总吨位361.42万,总载重吨641.61万吨,登记数量和运力规模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 [1] - 已有近千家航运企业齐聚海南,涵盖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航运金融等多个领域,航运要素加速集聚 [2] - 千亿级港航物流产业集群正加快成型 [2] 合作协议与服务体系 - 四家单位签署《海事船检与航运金融协调机制共建协议》,共同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定制化金融支持体系和数字化协同体系 [1] - 三家单位签署《关于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航运业安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协同推进政策红利释放和提升航运开放能级 [2] - 两家保险公司签署《保险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为海南国际船舶船东提供一站式全周期金融服务 [2] 业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检验-登记-融资-保险”环节壁垒,实现业务流程串联变并联,大幅缩短船舶运营筹备周期 [1] - 定制化金融支持体系开发低息贷款、灵活保费等专属产品,设立绿色审批通道,预计可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15%以上 [1] - 数字化协同体系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持续优化航运营商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