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网络版
搜索文档
第138届广交会今日开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5 09:49
广交会规模与历史意义 - 第138届广交会吸引来自全球217个出口市场的超20万客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 [1][7] - 广交会历经69年,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首次增设智慧医疗专区、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等多项创新 [1][3] - 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广东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6.2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国总值21% [1] 展会创新举措与产品亮点 -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约3600家企业为首次亮相 [4] - 现场展示新产品超百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首展产品近80万件,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4] - 推出600多场新品发布会活动,比上届增加37%,新品发布站进行逾280场连线发布 [4] - 首次设置模块化搭建示范区,试点推广小型特装展位模块化搭建,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6] 国际化参与与合作伙伴 - 新增18家全球合作伙伴,总数达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地区,预计到会头部采购企业超400家 [7] - 欧盟、美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美国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塔吉特为广交会常客 [7] - 通过广交会平台,企业成功开拓新兴市场,例如有公司在摩洛哥市场获得超过20个货柜的订单 [7] 服务优化与技术支持 - 本届广交会实现APP办证,采用二维码证件并减免办证费用,采购商自助办证窗口增至400多个,制证时间仅需30秒 [8] - 展馆内采用蓝牙+北斗+5G技术,在10个展厅试点展位级导航,实现一键导航 [1][8] - 新设馆内离境退税服务,首设ASK ME流动外语咨询服务,并升级餐饮服务举办广交会音乐美食节 [8]
中国(广东云浮)—RCEP第三届产业合作大会10月17日至18日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4 15:49
大会基本情况 - 第三届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定于10月17日至18日举行 [1] - 外宾数量较去年增长70% 将揭牌1个境外合作园和6个主题产业园 [1] - 截至10月11日 已有460名嘉宾报名参会 其中包含270名企业代表 [1] 参会规模与覆盖范围 - 本届大会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邀请东盟国家部长级官员 驻华大使馆官员及RCEP成员国海外商协会代表参会 [1] - 参会规模实现RCEP国家全覆盖 [1] 推介产业与合作机制 - 大会将推介现代农业 绿色建材 金属智造三大千亿产业 并首次纳入贵金属千亿产业 [2] - 合作机制上 将与柬埔寨签署政府间经贸备忘录 与越南谅山省外事厅签署友好交流备忘录 并与RCEP其他成员国商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 [2] 云浮与RCEP合作成果 - 云浮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RCEP产业合作大会 2024年以来在境内外举办10场经贸合作交流推介会及相关经贸活动超80场 [1] - 截至2025年9月 云浮与RCEP成员国累计签订项目投资意向金额超50亿元 [1] - 2024年云浮对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比重提升至27.1% RCEP成员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云浮第一大贸易伙伴 [1]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黑龙江地区)16日启动广东招才团携1.6万个次优质岗位北上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4 15:47
招聘活动概况 - 广东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联动招聘活动,提供近16000个次岗位,覆盖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1] - 活动旨在对接黑龙江在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融合[1] - 超600家次企事业单位报名,提供现场岗位超过9800个次,本科岗位超1万个次,硕士岗位3100余个次,博士岗位1400余个次[1] 岗位薪酬水平 - 年薪20万元以上岗位达4600余个次,30万元以上岗位2900余个次,50万元以上岗位520余个次,部分岗位提供百万年薪[1] 参与企业与机构 - 招聘阵容包括中广核、广汽集团、格力智能、粤财投控、粤科集团、广东中集等大型央企和国企[2] - 明阳智能、芳源股份、科恒股份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嘉腾机器人、德昌电机等智能机器人企业,纳思达、海目星等激光与增材制造头部民企参与[2] - 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高校与科研机构提供产业到科研的多元发展路径[2] 产业基础与人才需求 - 广东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领跑[2] - 江门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落地全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板块,提供大量岗位[2]
省政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专题协商会召开 林克庆主持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贡献智慧力量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4 10:06
10月13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 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开展专题协商, 助力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省政协主席林克庆主持会议。 为开好此次专题协商会,省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大湾区部分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以及上海、 福建等地调研考察,函请有关省市政协提供书面材料,比较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 告。 省政府副省长刘国周,省政协领导许瑞生、王学成、黄武、李心、郑轲、郑振涛、陈文明出席会议。 会上,省司法厅负责同志作情况通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作调研情况报告,省各民主党派、 省工商联负责人和部分省政协委员踊跃发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与会人员围绕规则衔 接、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互动交流,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言资政、 凝聚共识。 林克庆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多次对仲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发展涉外 法律服务,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 之一,承担着 ...
张国智会见丹麦外交部常务国务秘书叶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4 10:06
叶普表示,广东与丹麦的关系源远流长,合作基础广泛。希望与广东在绿色能源转型、经贸投资、消费 品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参加会见。 10月13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国智在广州会见丹麦外交部常务国务秘书叶普一行。张国智表示,今年 是中丹建交75周年,在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广东与丹麦长期保持紧密交流,在多领域开展广 泛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未来,广东愿同丹方共同努力,持续深化经贸、新消费领域、科技创新等方面 合作,实现双方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欢迎丹麦企业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带动更多欧洲 企业来粤投资兴业,在全链条、深层次拓展合作,共享发展红利,推动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 发展。 ...
广州拟建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 预计到2029年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产业发展规划 - 广州市印发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 旨在精准培育智能无人系统 具身智能 细胞与基因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 前沿新材料 深海深空等六大未来产业 [1] - 建立未来产业"6+X"发展监测机制 动态调整并持续优化未来产业体系 [1]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 拟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 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 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2] - 到2029年 计划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 形成万家未来产业新星企业融通发展的态势 [2] - 到2035年 目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2] 主要任务与举措 - 提出产业技术策源 基础设施支撑 成果转化加速 企业育成倍增 创新场景牵引 科技金融赋能 未来人才汇聚 交流合作协同等8项主要任务 [3] - 将推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 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 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争创全国性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 [3] - 加快构建成果转化"广州模式" 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 实施未来产业标准化领航计划 [3] - 加强未来产业领域硬科技企业梯度培育 鼓励国有企业布局未来产业并将其纳入年度创新考核 [3] 资金与金融支持 - 将大力发展耐心资本 组建百亿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 打造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的基金群生态 [4] - 探索"母基金+参股+直投"联动机制 优化风险补偿资金池运作效能 提升科技信贷风险容忍度 [4] - 探索推动社保 保险等长期资金深度参与未来产业投资 [4]
东莞举办2025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提供优质岗位近600个 吸引超2000人现场求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1日由东莞市人社局组织举办,主题为“百万英才汇南粤‘莞就业 创青春’——2025年东莞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招聘会” [1] - 活动吸引超2000人现场咨询求职,投递简历2561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8人 [1] - 活动提供AI智能招聘、朋辈互助、职业规划等多元化服务 [1] 参与企业与岗位 - 活动精选150多家本土知名企业参加,其中50家企业现场招聘,涵盖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东莞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活动提供近600个优质岗位,需求人数超2500人,部分技术类岗位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年薪高达42万元 [1] - 例如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员、海内外售后工程师等5个岗位,综合月薪最高8000元 [2] 企业招聘动态与人才策略 - 大族粤铭激光生产部经理表示,作为设备类加工制造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需要大量技术、研发、销售等人才 [2] - 公司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旨在实现青年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住” [2] 就业形态与服务举措 - 现场设立新就业形态求职专区及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区,毕业生可选择直播主播、自由设计师、短视频策划等灵活就业岗位 [2] - 毕业生在拿到offer后可在人社公共就业服务区现场咨询办理灵活就业登记,为后续享受政府每月600元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做准备 [2] - 东莞市人社局将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推出系列服务活动,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131”实名服务,即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2]
深圳启动全国首个政府主导庭外重组平台 为企业与个人债务困境提供“一站式”化解通道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近日,由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及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组建的深圳市庭 外重组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个由政府发起、覆盖企业与个人债务重组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该中心将通过"政府搭台+部门协同+协会参与"的创新机制,为困境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庭外 重组支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该中心采用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政策咨询、信息核查、债务和解协调等基础服务由平台 免费提供;涉及专业重组方案设计、投资对接等复杂事项,则引入市场化机构运作,以降低重组成本、 提升效率。平台下设企业庭外重组与个人债务重组两个分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旨在帮助有再生价 值的企业快速脱困,并为"诚实而不幸"的个人提供债务清理通道。 为保障规范运行,启动仪式上同步发布《深圳市企业庭外重组服务规程》《深圳市个人债务重组服务规 程》等文件,明确服务流程与各方权责,强调重组过程需坚持平等自愿、市场主导原则。此外,中心还 建立专业化支持体系,首批遴选40家具备破产管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入驻重组专员名录库,并引入56家投 资机构加入投资人名录库,以破解重组中的资源与融资难题。 ...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东源县探索制种新模式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产业发展规模与规划 - 蓝口镇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从零星试点扩展至覆盖4个村、面积2000亩的共富农场[1] - 东源县引进9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四个乡镇推进水稻制种,2025年预计制种面积达10450亩,供种能力超156万公斤[1] - 蓝口镇目前制种面积2000亩,预计年产优质水稻种子40万斤,未来计划将制种面积扩展至5000亩[1][3] 商业模式与股权结构 - 采用政府引导+深圳帮扶+强村公司牵头+企业运营+村集体参与的五方协作模式[2] - 合资成立广东盐东蓝口种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60万元,股权结构为富镇强村公司占股7%、深圳帮扶资金占股40%、企业占股53%[2] - 该模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项目达产后,仅土地流转租金一项,村集体即可增收100万元[2] - 按每亩产出200公斤优质种子估算,总收益可达800万元[2] - 项目高峰期可带动约100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3000元,农忙时村民日收入可达150元[2] 未来发展规划 - 规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以解决种子储存保鲜难题[3] - 打造稻田公园,结合油菜花季推出稻油轮作模式,实现土地冬闲变冬忙[3]
何维率队来粤开展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09:26
执法检查活动概况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10月9日至12日在广东开展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 [1] - 检查组由副委员长何维率领,成员包括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鹿心社、副主任委员布小林和吕忠梅 [1] - 检查组在广州召开座谈会听取广东省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情况汇报,并前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深入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媒体集团实地调研检查 [1] 循环经济政策导向 - 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循环经济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用法治力量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要求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履职,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法律规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措施落到实处 [2] - 指出要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推动配套法规标准制定出台 [2] 法律实施与监督重点 - 关注法律规定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围绕提高法律可操作性,健全刚性约束制度 [2] - 要把执法检查同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法律修改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修改完善法律的意见建议 [3] - 强调要围绕检查重点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同步开展随机抽查工作,推动有关方面切实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3] 行业发展目标与保障 - 执法检查旨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循环利用水平 [2] - 最终目标是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保障 [2] - 要把执法检查的过程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