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
搜索文档
内蒙古农商银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武:坚持“四化”并举 谱写与地方经济共融共荣的“四型”发展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5 09:09
文章核心观点 - 内蒙古农商银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通过实施差异化、便利化、定制化及深度化融合的“四化”策略,成功应对银行同业同质化竞争,实现与地方经济共融共荣的发展 [1] 区域发展差异化策略 - 立足区域经济特点,为现代煤化工和羊绒两大世界级产业提供“核心点+上下游”链式金融服务 [1] - 对汇能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28户产业链核心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与提级服务,提供“一企一策”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构建“链式+集群”金融服务模式,煤炭产业集群和羊绒产业集群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5.51亿元和16.58亿元 [2] - 聚焦“双碳”政策,发展绿色金融,与伊金霍洛旗合作开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系统 [2] 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 - 依托263个营业网点和3214名正式员工,分别占全市银行业的40.1%和40%,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践行普惠金融 [3] - 线下通过“全面走访”活动累计走访农牧户8.65万户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11.23万户,农牧户贷款余额216.98亿元,普惠贷款余额140.89亿元 [4] - 线下打造“银发银行、儿童银行、石榴籽银行”等特色网点,并深化“金融+政务”合作,实现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5][6] - 线下设立319个助农服务点,配备POS终端和助农取款机,可办理5000元以下小额取款等业务 [6] - 线上将金融服务嵌入教育、医疗场景,服务覆盖24所中小学,并上线“线上缴费+医保实时结算”系统 [7] 金融产品定制化实践 - 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制特色金融产品 [7] - 在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放财政贴息的“乡村振兴贷”11.6亿元,并投放“金丰·惠农贷”及子产品贷款12.23亿元 [8] - 在普惠小微领域,累计投放“惠商易贷”、“个体蒙信贷”22.6亿元,并向稳定客群投放“金彩·菁英贷”36.3亿元 [8] 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化 - 通过“双基联动、双向挂职”,选派68名二级支行长和312名客户经理到苏木镇、嘎查村挂职,提升政银合作效能 [9] - 与21户重点客户企业和11个行业协会组建“党建联盟”,构建“党建引领、金融赋能、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 - 打造金融系统党建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和农信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为全市银行业提供合作交流平台 [10]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打卡内蒙古交流对接展示区
内蒙古日报· 2025-10-28 17:29
活动概况 -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交流对接展示区于10月27日举办,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参观[2] - 展示区设置内蒙古区情介绍、人才支持政策介绍、优秀博士后站点介绍、优秀博士后成果展示等专区[2] -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全面展示内蒙古经济发展优势及创新创业成果[2] 参与企业与机构 - 优秀博士后站点专区包括蒙草生态、伊利集团、包头稀土高新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鄂尔多斯实验室等企业[4] - 参与企业介绍了各自重要的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4] 创新成果展示 - 展示的创新产品包括新一代汽车芯片高速连接器关键技术、低碳短流程压烧一体化电磁闪速烧结新装备、稀土掺杂改性钨基粉体湿法制备关键技术等[8] - 成果彰显了内蒙古落实“英才兴蒙”工程取得的实效[8] 人才政策支持 - 内蒙古对新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给予30万元建站启动经费[10] - 对出站留内蒙古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3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10] - 对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5万元至1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10] - 对新入站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10] -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9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701人[10]
当“中国工业”遇上“全球设计”:用自己的故事“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5:32
活动概况与规模 - 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为期7天,是业界重要的国际化交流对接盛会[1] - 该活动自2018年起已举办8届,累计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88家设计机构、创新企业参展,展出国内外设计精品超2.4万件[1] 设计对接与产业融合 - 活动组织意大利、丹麦、日本等系列设计对接会,推动前沿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技术与河北省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度融合[1] - 国际对接会精准链接全球设计力量,分别聚焦白沟箱包、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河北时尚产业集群需求,以及霸州家具、香河家具、正定家具等产业集群设计创新和雄安新区建设单位采购需求[2] - 设计对接同时服务于滦州装备制造、徐水新能源、河间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设计工艺精进需求[2] 设计创新与产品案例 - 法比奥·维尔德利设计工作室推出竹编蓝牙音响,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材料巧妙结合[1] - 雄安作品“苇筑新生—雄安生态建筑系统”采用新型芦苇材料,已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每吨芦苇做成建筑材料后,仅中端产品价格能翻20倍[3] - 设计被视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不仅是产品的美化工具[3] 市场趋势与品牌出海 - 设计出海对接会为河北企业搭建与国际资源对接的桥梁,拓宽中国品牌出海路径[2] - 潮玩出海被视为好时机,因Z世代崛起、悦己经济、IP经济等因素让潮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中国潮玩产业链非常成熟[3] - 海外市场竞争优势在于产品背后的设计和故事,品牌需在海外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3] 平台功能与行业影响 - 雄安新区作为“全球设计·雄安发布”的平台功能日益凸显[3] - 活动吸引全球设计界目光,设计师希望在这座“未来之城”寻找新的设计灵感[1]
内蒙古向世界递出多彩“名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07:50
粮食产业 -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700亿斤 每年一半以上调往区外供应全国 [1] - 通辽市2024年粮食产量达194.1亿斤 实现"二十一"连丰 [2] - 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4100.5万吨 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6位 [2] - 2023-2025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粮食仓储维修改造资金9800万元 推进全链条建设 [3] 肉牛产业 - 通辽市肉牛存栏量达395.5万头 "通辽牛肉"品牌价值271.6亿元 [4] - 202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0.8万吨 牛羊肉产量保持全国首位 [4] - 科右中旗举办牛交易大会 展示120头优质种牛资源 [4] - 形成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牛肉干、牛肉酱等高附加值产品 [4] 奶业发展 - 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 [5][6] - 2023年牛奶产量776.7万吨 居全国第一 [6] - 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和3000万亩人工草地 地处黄金奶源带 [6] - 12家乳企在南亚博览会获"最具人气展台"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6] 羊绒产业 - 鄂尔多斯市为我国羊绒产量最多的地级市 被誉为"中国绒都" [7] - 羊绒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羊绒品牌 [7] - 通过科学养殖和合理采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7] 产业整体定位 -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全国第一 [1] - 被定位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1]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1][7]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新增3个对蒙投资项目
内蒙古日报· 2025-08-24 20:29
核心观点 - 鄂尔多斯市与蒙古国在能源、农牧业及人文领域合作深化 新增对蒙投资项目3个 协议投资额4.69亿元 累计投资项目达36个 协议投资额37.2亿元 [1] - 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煤炭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1/6和1/3 2024年煤炭产量近9亿吨占全国1/5 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占全国1/3 外送电力超900亿度 [2] - 鄂尔多斯市形成五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 绒山羊存栏690万只 羊绒产量约3500吨 年产羊绒制品超千万件 成为全国绒产业龙头基地 [2] 能源合作 - 双方建立稳定能源投资贸易合作关系 依托各自资源优势推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1] - 鄂尔多斯市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6 天然气占1/3 2024年实际产量煤炭9亿吨(全国占比1/5) 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全国占比1/3) 外送电力900亿度 [2] 农牧业合作 - 鄂尔多斯市优质种畜培育技术与蒙古国草原牧场资源结合 实施多项合作项目提升蒙古国农牧业生产水平 [1] - 形成粮食、羊绒、肉牛、肉羊、奶业五个百亿级产业 拥有7600万亩优质草地 绒山羊存栏超690万只 羊绒产量3500吨 羊绒制品年产量超千万件 [2] 投资与产业基础 - 2023年新增对蒙投资项目3个 协议投资额4.69亿元 累计对蒙投资项目36个 协议总投资额37.2亿元 [1] - 鄂尔多斯市资源禀赋与产业根基为中蒙合作提供支撑 包括能源储量、农牧业规模及创新活力 [2] 人文与区域合作 - 两地通过民俗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促进文化交融 东胜区与乌兰巴托市苏赫巴托区缔结友好城市 [1] - 蒙医医院中医药(蒙医药)研究开发国际合作院士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1]
低价宇宙里的河北电商人:挨最狠的骂,赚最苦的钱
虎嗅APP· 2025-06-12 19:10
河北电商产业带现状分析 - 河北电商产业带存在明显的区域标签困境,邢台南和的宠物食品和清河羊绒制品被社交平台贴上"河北毒粮"和"假货"标签[4][5] - 产业带商家采取多种应对策略,包括注册地迁移至山西/山东、强调非本地生产、高价定位等[10][25] - 河北电商在价格竞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零租金厂房、廉价兼职劳动力、极低利润预期等[16] 产业带商业模式特点 - 典型成本结构:清河羊绒衫织费市场价20元,可压价至18元;优质羊绒纱线成本1元/克,合理售价2元/克[18][23] - 典型定价策略:200克女士基础款羊绒衫良心价400元,350元以下需警惕真假;混纺产品加价幅度可达100%[23] - 典型经营模式:夫妻店为主,谨慎扩张;退货率高的低价策略仍可盈利[19][21] 产业带发展规模与规划 - 肃宁西乾泊村鱼竿产业2023年销售额突破1.3亿元[28] - 河北省年营收超5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超过300个[30] - 2025年发展目标: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活跃网店80万个、跨境电商400亿元、农村电商1610亿元[30] 产业带转型升级挑战 - 品质与价格矛盾突出,部分商家以次充好影响区域品牌形象[19][23] - 技术应用滞后,数字营销手段采纳度低,仍以传统电商平台为主[33][34] - 试错成本高企,单个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年转租率居高不下[35][37] 典型企业案例 - 清河刘老板:年盈利峰值80万元,经历从纯羊绒到混纺的产品结构调整[21][23] - 南和赵老板:18年宠物食品从业经历,定位中高端市场但近年业绩下滑[25] - 典型经营波动:4000元运营课程投入导致20万元额外成本但销售无增长[35]
优质优价,持续打造牧区振兴新范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6:16
核心观点 - 鄂尔多斯集团通过"优质优价"政策推动羊绒原料高质量发展,实现牧户增收与羊绒品质提升的双赢[1][2][3] - 公司构建"优质原料-高端产品-市场认可-反哺牧户"的产业闭环,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1][3] - 通过高价竞拍优质种羊等举措引领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化,为行业升级提供支撑[4] 政策实施成效 - 2024年在鄂托克旗收购优质原绒29.8吨,发放补贴177.8万元,惠及295户牧户,单户最高补贴22.5万元[1] - 2019-2024年累计收购原绒164.37吨,发放补贴462.03万元,惠及843户牧户[2] - 每公斤原绒补贴金额较2019年增长近4倍,惠及牧户数量增加15倍[2] - 羊绒平均细度从15.78微米降至15微米,14.5微米以下原绒占比从0%提升至31.5%[2] 产业协同措施 - 七组企业代表签订优质羊绒销售合作意向协议,推动资源共享[1] - 为牧户提供免费养殖技术培训、数字化养殖棚建设及动物福利认证支持[3] - 以23.5万元创纪录价格拍下特级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化种质资源[4] 战略规划 - 扩大"优质优价"政策覆盖面,深化牧企联结机制[4] - 目标建设全球领先的羊绒原料基地,巩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品牌价值[4]
中国县城爆发
投资界· 2025-02-04 15:24
核心观点 - 中国下沉市场的地级市和县城通过产业转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经济逆袭 [7][8][20] - 新能源、传统能源、军工、文旅和国潮文化成为这些地区崛起的关键产业 [9][10][11][12][15][16][17] - 这些地区的成功源于精准的产业定位、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务实的发展策略 [19][21] 产业转型 - 宜宾从白酒和煤炭产业转型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从2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以上,增长50倍 [10] - 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拥有全球灯塔工厂,获得"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10] -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连续三年落户宜宾,签约项目预计新增年产值超1000亿元 [10] 传统能源 - 鄂尔多斯凭借羊绒、煤炭、稀土和天然气资源实现经济繁荣,人均GDP19.64万元,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11] - 羊绒年产量3300吨,占全国1/2、世界2/5;煤炭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六分之一;稀土储量6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4.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1/3 [11] - 积极向新能源转型,搭建国家级人才科创平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11] 军工产业 - 包头是中国坦克生产基地,诞生新中国第一辆坦克和第一门高射炮,核燃料也产自包头 [13] - 拥有坦克专用道,全长3083米,冬季用坦克铲雪 [13] - 北方兵器城是华北地区首家军事特色旅游景区 [14] 文旅产业 - 乌镇年客流量达千万人次,2019年营收20亿元,净利润8亿元,复游率40% [15] - 通过内容运营古镇,举办乌镇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核心IP活动 [15] - 每周收集800-1000条游客意见进行整改,返聘原住民提供沉浸式体验 [15] 国潮文化 - 曹县从贫困县逆袭,汉服销售额达72.15亿元,占全国汉服市场四成份额 [17] - 形成完整汉服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和物流一体化 [17] - 2017-2023年GDP从357亿增长到582亿,排名从山东省倒数第二升至第55位 [17][18] 县域经济 - 中国"千亿县"数量从2013年的9个增至2023年的59个 [19]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元投资需求 [19] - 包头、宁德、鄂尔多斯、宜宾等城市通过产业升级成为进步最快的城市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