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太强了!连拉8个20CM涨停板,两周暴涨330%!人均大赚200万!公司连续提示风险...
雪球· 2025-07-18 16:00
市场表现 - 沪指创年内收盘新高3534点 涨幅0.5% 深成指涨0.37% 创业板指涨0.34%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57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17亿 [2] - 上纬新材连拉8个20cm涨停板 累计涨幅达330% [3][14] 稀土板块 - 稀土板块全线走高 久吾高科20%涨停 北方稀土盘中触及涨停 收盘涨超9% 市值逼近1200亿 单日成交额147亿居全市场第一 [4][5] - 国家安全部发文强调稀土战略资源属性 依法实施出口管制 打击非法出境行为 [8] - 中国地质大学在内蒙古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 钕元素富集特征显著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8] - 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推动需求 优必选工业机器人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 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场景扩展 [9] - 中金公司认为稀土供应增量有限 出口及国内需求改善将推动价格回升 全球供应格局重塑带来重估机会 [9] AI智能体 - AI智能体概念股活跃 南兴股份涨停 酷特智能等跟涨 [11] - 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 具备自主选择工具完成复杂任务能力 [13] - 中国AI模型Kimi K2引发关注 被评价为全球最佳全新开源模型 编程和写作表现突出 [13] 上纬新材资本运作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要约收购控股上纬新材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团队 科创板或迎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19] - 国泰海通研报指出 该交易为科创板"硬科技"企业证券化提供参考 增强市场对资产注入预期 [19]
红利+小微盘的杠铃,举不动了怎么办?
雪球· 2025-07-18 16:00
核心观点 - 杠铃策略(红利+小微盘组合)近年表现优异,但需审视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性 [2][3] - 日本股市历史显示杠铃策略在"新胜于旧"阶段超额收益不明显,A股可能处于类似阶段 [4] - 杠铃策略在成长风格主导市场时(如2017、2019-2020年)会跑输大盘 [5][7][15] - 策略价值在于长期攻守兼备:红利端提供稳定收益,小微盘端挖掘Alpha机会 [38] 日本股市四阶段类比 - **第一阶段(2000-2008年)**:红利资产跑赢,新旧经济交织 [4] - **第二阶段(2009-2012年)**:新经济占优,红利资产超额回落,硬科技出现死点 [4] - **第三阶段(2012-2013年)**:旧经济筑底,房地产出清后估值修复 [4] - **第四阶段(2014-2018年)**:科技+出海双主线,杠铃策略逐步失效 [4] A股杠铃策略表现 - **基础版(中证红利+中证2000)**:2016-2024年几何平均超额2.46%,但2017/2019-2020年分别跑输6.15%/11.10%/13.41% [5][7] - **增强版(小微盘端+5%超额)**:年化超额提升至4.98%,但未能改变成长风格下的跑输格局 [9][11] - **沪港深增强版**:加入港股红利后年化超额达6.22%,2024年超额8.82% [13][15] 红利端价值分析 - 中证红利2016-2024年几何平均收益6.86%,显著高于万得全A的0.92% [20][22] - 红利因子通过纪律化高抛低吸(股息率调仓)实现逆向投资,在美股/A股均验证有效 [22][23] - 建议配置:50%中证红利ETF+50%港股红利低波ETF,按季/月分红提供现金流 [24] 小微盘Alpha特性 - 中证2000指数2016-2024年几何收益-0.87%,跑输沪深300的3.00% [28][30] - 超额来源:散户交易产生的定价错误,如招商中证2000增强ETF成立1年超额30%+基准涨幅43.54% [33] - Alpha优势:相比Beta不易回吐,如中证2000增强ETF多数月份保持稳定超额 [35][36] 策略定位与取舍 - 红利端作为"盾":提供抗跌性和股息安全垫 [38] - 小微盘端作为"矛":通过量化挖掘市场无效性收益 [37][38] - 需接受阶段性跑输(如成长风格时期),以换取长期低相关性收益 [17][39]
上证3500了,现在入量化选股晚吗?
雪球· 2025-07-18 16:00
量化选股策略发展历程 - 2021-2022年为早期实践阶段,量化选股因宽基指数低迷和指增策略收益不理想而兴起,22年Top 3百亿量化私募选股产品均实现正收益,稳博以22%绝对收益居首 [4] - 2023年策略正式出圈,因指增策略拥挤度激增,头部私募集中推出量化选股产品,近九成产品获正收益且平均收益5%,显著跑赢沪深300(-11.38%)和中证500(-7.42%) [5] - 2024-2025年迎来业绩爆发,上半年30%-40%收益成常态,50%+收益管理人不在少数,受益于日均万亿成交量和板块轮动的结构性行情 [6] 量化选股策略优势与适应性 - 策略核心依赖成交量和波动率双高环境,当前日均万亿成交+行业轮动加快的波动率水平构成舒适区间 [8] - 相比量化指增受指数风格约束,量化选股通过模型选股构建组合,不受行业/市值风格限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 [13] - 典型管理人A私募采用多因子策略+杠杆择时,36%年内收益和117%近一年收益,历史最大回撤修复仅14天 [14][15] - 管理人B私募专注高频量价策略,30%年内收益和83%近一年收益,在极端行情中回撤修复迅速(如2024年4.16中证2000急跌后两周修复) [16][17] 市场环境与策略逻辑 - A股当前3500点走势缓慢扎实,不同于2007/2014/2021年疯牛行情,市场恐高情绪与历史3000点阶段类似 [9][11] - 量化选股弱化择时需求,其超额收益逻辑在于持续高成交(日均万亿)和板块轮动带来的波动率红利 [8][13] - 策略规模红利显现,A私募35亿规模、B私募27亿规模仍处可获取超额阶段 [14][16]
半仓迎接牛市!这个策略进可攻,退可守
雪球· 2025-07-17 17:22
核心观点 - 半仓策略通过50%偏债类+45%偏股类+5%商品类的大类资产配置实现攻守平衡 [3] - 采用"三分法"原则:资产分散(股债商对冲)、市场分散(跨市场配置)、时间分散(定投反脆弱) [4] - 动态再平衡机制在资产比例偏离5%时触发调整,需风险资产波动达22%才会触发 [21] 偏债类配置(50%) - 中债占比40%以中长久期为主: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15%)和博时信用债纯债(15%)为长久期,易方达中债新综指(10%)为中等久期 [5][7][8] - 美债占比10%以中短久期为主:摩根海外稳健配置混合(5%)和中银美元债债券(5%) [5][7][8] - 当前中美国债收益率差超2.6%,但选择重中债因美债波动大且存在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3%将抵消票息优势 [7] 偏股类配置(45%) - 国内权益采用哑铃策略:港股通科技(15%)负责进攻(PE-TTM 21.46倍/十年分位23.37%),红利低波(15%)负责防御 [13] - 海外权益同样哑铃配置:纳斯达克100(7.5%)(PE-TTM 35.15倍/十年分位81.99%)进攻,全球医疗保健(7.5%)防守 [13] - 重配国内因估值优势,港股通科技分位点显著低于纳斯达克100 [13] 商品类配置(5%) - 黄金为主(约3%):国泰黄金ETF联接(1%)+国泰大宗商品(2%)和银华抗通胀主题(2%)含50%黄金ETF [15][18] - 配置逻辑基于美元信用动摇和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但避免过度集中配置 [18] - 原油/银/铜等其他商品占比约2%实现分散 [18] 执行策略 - 海外资产采用高频定投(日/周定投)解决限购问题,契合时间分散原则 [20] - 当前市场连续上涨阶段采用周定投,大幅调整时切换日定投 [21] - 主要选择A份额基金长期持有,非必要不频繁调整 [21]
画不多说:秒懂私募中性策略
雪球· 2025-07-17 15:51
股票投资盈利原理 - 股票投资盈利来源可分为自身选股能力和市场平均收益两部分[2][17] - 自身选股能力分为三个层级:初级随机选股(波动大收益不稳定)[5][7] 中级按单一条件选股(类似指数投资波动较小收益稳定)[9][11] 高级多条件精选股票(量化选股策略可获取超额收益)[13][15] 市场中性策略运作机制 - 策略通过多空对冲实现:多头端精选跑赢大盘的股票 空头端做空股指期货对冲市场风险[23][24][26] - 对冲成本体现为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国内市场常见贴水状态(现货价>期货价)[28][30] - 基差在期货到期日收敛至0 策略成本取决于建仓时期货与现货价差[32][33] 基差对策略的影响 - 无论到期点位如何变化 贴水建仓的产品最终都需承担建仓时的基差成本(以50点贴水为例 三种市场情景下均产生50点损失)[34][36] - 贴水幅度直接影响新建仓成本 建议在升水或贴水较浅时配置中性策略产品[36] - 基差数据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查询[36]
彻底爆了!多只千亿巨头狂飙,齐创历史新高!股民:已经连续3天吃肉了,还在继续冲高...
雪球· 2025-07-17 15:51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整体大涨 生物制品指数上涨2 83%至7204 29点 [2][3] - 个股表现突出 迈威生物-U涨停(+19 99%) 神州细胞(+15 40%) 科兴制药(+10 14%) 百奥泰(+10 04%) 康弘药业(+7 79%) [3][4] - 港股百济神州大涨10 08%至138 7港元 市值达1244 96亿港元 康方生物涨10% 三生制药涨9% [4][5] 创新药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持续 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药不纳入集采范围 保护新药市场空间 [7] - 龙头业绩亮眼 药明康德2025H1营收207 99亿元(+20 64%) 净利润85 61亿元(+101 92%) 甘李药业等中报预告大幅增长 [7] - 国际化突破加速 中国创新药BD交易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4年13% 2025上半年License out金额达660亿美元 [7] 算力硬件板块表现 - PCB概念指数上涨3 17%至1387 53点 満坤科技涨停(+20 01%) 生益电子(+13 86%) 铜冠铜箔(+13 37%) [9] - 新易盛涨8 07%至183 5元 市值1823 47亿元 胜宏科技涨9 57% 市值超1400亿元 [10][11] - 催化剂为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在华销售 黄仁勋称中国开源AI推动全球进步 [13] 光伏行业动态 - 政策推动反内卷 工信部提高产能门槛 多晶硅期货月内涨幅近50% n型料周环比涨12 4%至4 17万元/吨 [18] - 项目落地加速 中信博签约沙特2 3GW光伏项目 占地40平方公里 [18] - 机构预测中东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200GW 光伏为主要增量 [1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放量至15602亿元(+985亿元) 沪指涨0 39% 创业板指涨1 76% 超3500只个股上涨 [1]
港股牛市中期——科技巨头投资价值研判
雪球· 2025-07-17 15:5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已进入技术性牛市,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22%,成为全球表现最亮眼的资产之一 [2] - 牛市核心驱动力包括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中国资产战略性重估(科技与新消费领域突破)、港股上市公司质量系统性提升(优质企业上市潮和去美元化趋势) [2] - 当前处于牛市中期阶段,三季度初可能面临短期调整风险,但震荡向上趋势已形成共识 [2] 腾讯控股 - 核心竞争力在于社交生态垄断性(微信用户超13亿)和技术储备持续投入(年研发费用超600亿元),微信生态形成"支付-内容-小程序-游戏"闭环 [2] - AI技术在游戏、金融科技、广告等场景加速落地,护城河体现在社交、数据流量和用户粘性层面 [2] - 当前动态市盈率23倍左右,显著低于Meta等国际巨头,未来潜力在于AI商业化变现(如AIGC广告、智能助手)及游戏出海增量空间 [3] 阿里巴巴 - 以电商与云计算双引擎构建护城河,淘宝/天猫是国内电商基本盘,阿里云(亚太市场份额第一)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 [4] - 面临拼多多、抖音电商分流压力,但供应链整合能力、品牌商家生态及全球化布局(Lazada、Trendyol等)仍具优势 [4] - 当前市盈率约16倍,AI商业化(如通义千问、阿里云智能服务)和全球化进展若超预期可能带来估值重塑 [4] 美团 - 核心竞争力在于本地生活服务高市占率(外卖市占率超60%)和即时零售基础设施(30分钟送达率98%、无人机配送降本40%) [5] - 护城河源于高频需求(餐饮外卖、到店服务)、数据驱动调度算法及商户端深度绑定 [5] - 未来增长点包括AI驱动的运营效率优化(如动态定价、库存管理)及新业务(酒旅、充电宝等)协同效应 [6] 快手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下沉市场高渗透率(下沉市场用户占比超40%)和直播电商强变现能力,护城河体现在用户黏性("老铁文化"社群属性)及供应链整合能力 [7] - 当前市盈率约18倍,未来若能通过AI技术优化内容推荐效率、提升广告收入占比(如品牌广告、搜索广告)或可释放估值弹性 [7] - 关键在于能否突破"低价电商"标签,向高客单价商品和多元化内容生态升级 [7] 投资优先级 - 综合推荐序:腾讯 ≥ 美团 > 阿里 > 快手 [8] - 腾讯为首选,兼具高确定性(游戏/广告双复苏)与AI弹性,估值安全边际高 [8] - 美团具黑马潜质,即时零售全球化复制能力+技术降本(无人机),稀缺性显著 [9] - 阿里需观察云增速,150目标价隐含上涨空间,但需验证AI算力变现效率 [10] - 快手弹性大但波动高,依赖AI商业化进度,需跟踪可灵AI视频生成落地效果 [11] 总结 - 当前港股市场处于牛市中期,科技与新消费主线仍具上行动能 [12] - 腾讯控股凭借生态协同与AI技术储备仍是长期价值锚点,美团受益于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需求刚性护城河稳固 [12] - 快手和阿里需等待催化剂(如AI突破或竞争格局改善)驱动估值修复 [12]
主动基金又行了?到底什么样的行情才值得配主动基金!
雪球· 2025-07-16 18:59
基金收益表现 - 今年以来偏股型主动基金超额收益显著,前6只赚钱最多的基金中有4只是主动管理型基金 [1] - 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收益+828.55,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C收益+816.21,国富基本面优选混合C收益+560.70 [3] - 永赢睿信混合A(019431)收益表现突出,实盘占比7%,超过黄金表现 [4] 优秀基金分析 - 永赢睿信混合A基金经理高楠采用行业轮动策略,重点布局TMT、消费、医药、制造等上半年表现亮眼的板块 [4] - 该基金成立一年多累计收益56.11%,年化收益32.75%,相比沪深300指数超额25%,最大回撤16.52% [5] - 当前持仓包括泡泡玛特(6.62%)、比亚迪汽车(4.81%)、匠心家居(4.18%)等 [5] 主动基金市场表现 - 近年来主动基金经历从被质疑到重新获得认可的过程 [8] - 部分赛道型基金经理在牛市表现突出但熊市回撤较大,而优质主动基金在熊市仍能创造瞩目业绩 [8] - 随着A港股市场稳健上涨,主动基金跑赢大盘比例进一步提高 [8] A股主动基金配置策略 - A股散户占比高导致市场容易出现定价偏差,优质量化策略可创造超额收益 [12][13] - 新兴领域如AI、高端制造等存在认知差红利,主动基金经理可提前布局获取超额收益 [14] - 结构性行情下主动基金经理的行业轮动和选股能力优势明显 [15] 指数基金配置价值 - A股指数和主动基金存在周期轮动,牛市初期指数表现更好,行情深化后优质主动基金可能超越指数 [17] - 红利/价值风格指数基金更具优势,如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501060)兼具高股息和高ROE [19] - 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都是重要配置工具,应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运用 [19][20] 基金选择建议 - 普通投资者选择主动基金难度较大,容易在牛市末期高点买入 [24] - 建议参考专业投研团队精选的基金池,如雪球三分法精选池 [24][26] - 资产配置应做好指数和主动、成长和价值、大小盘市值的分散 [20]
游戏行业及其投资
雪球· 2025-07-16 16:29
市场观察 - 当前市场对EPS(每股收益)高度敏感,只要EPS预测准确,股价通常会有正反馈,甚至可能实现EPS和估值的双击 [2] - 基本面影响EPS,叙事逻辑影响估值变化,两者结合决定股价表现 [2] - 局部行业(如创新药、新消费)出现疯牛迹象,部分基本面差的公司也在补涨,但整体市场尚未全面进入疯牛状态 [2] 游戏行业特点 - **市场规模大**: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约1.5-1.8万亿人民币(不含硬件),国内占20%-25%,行业毛利率70%+、净利润率30%+ [4] - **朝阳行业**:游戏人口持续增长,人均消费(AP值)提升空间大(国内约500元/人,日韩/港澳台1000+元/人) [4] - **创意行业**:供给和需求分散,新老厂商共存,容得下多家不同市值规模的公司(万亿、千亿、百亿级) [5] - **财务健康**:现金流好,无高应收/高负债问题,盈利公司股东回报稳定 [5] - **风险点**:研发投入前置可能归零,国内政策风险阶段性影响行业 [6] 游戏公司最佳战略 - **路径1**:深耕单一品类→迭代至顶级产品→突破天花板(如米哈游),优势是IP打造能力,但扩品类难度大 [7] - **路径2**:流量/渠道起家→发行/联营→成功自研(如腾讯、网易),优势是品类不受限,但自研转型难度高 [7] - **核心能力**:长线运营是关键,复利效应决定公司天花板 [8] 行业趋势(近3-5年) - **开放世界**:原神带动移动端开放世界热潮,全球市场规模约1000亿流水/年 [9] - **搜打撤玩法**:射击类游戏创新,腾讯《三角洲行动》等产品带动收入增长 [10] - **副玩法买量**:通过低AP值“皮”降低买量成本,SLG天花板提升至150-200亿流水(如《无尽冬日》) [10] - **单机复兴**:国产买断制游戏市场潜力释放,黑神话后年规模或达200-300亿 [10] 投资方法论 - **长线标的**:要求EPS持续增长+股东回报,需符合两条战略路径之一(如腾讯、网易、心动) [12] - **中期机会**:产品周期驱动,抓住EPS波动(如盈利能力从10亿→15亿)或爆款带来的30-50%收益 [13] - **风险提示**:警惕纯炒作(如港股小票、A股概念股),关注真实利润转化 [13] 上市游戏公司分析 - **腾讯**:游戏业务占利润50%,竞技类表现强劲,需消化Supercell等高基数影响 [15] - **网易**:产品立项机制需优化,长线运营能力是关键 [15] - **B站**:游戏+广告是盈利核心,需突破渠道→自研瓶颈 [16] - **金山软件**:西山居+金山办公贡献主要价值,新品《解限机》待观察 [16] - **华通(点点互动)**:买量SLG龙头,《无尽冬日》流水天花板150-200亿,但利润率低于米哈游 [17] - **巨人网络**:兼具商业化与DAU产品能力,但投资收益占比高,估值需谨慎 [18] - **三七互娱**:买量路线受阻,未抓住副玩法红利,年利润25亿左右 [19] - **完美世界**:新品长线运营能力不足,依赖《异环》突破 [19] - **吉比特**:转型集中资源研发,短期业绩兑现但长线产品存疑 [20] - **神州泰岳**:SLG专注但新品缺位,年利润约10亿 [20] 市场估值提醒 - A股游戏公司集体估值偏高,需警惕贝塔效应后的回调风险 [20]
指数基金全面跑赢的时代已结束,主动基金的夏天已来临
雪球· 2025-07-16 16:29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存在主动基金与指数基金轮动的现象,当前阶段主动基金有望开启新一轮跑赢周期 [3][6][29] - 历史上共出现5次明显的指数基金跑赢主动基金的阶段,最近一次(2022-2024年)持续时间最长(3-4年) [8][13] - 轮动原因包括市场风格切换、资金流入、基本面变化及估值回归规律 [22][24][26][28] 指数基金跑赢主动基金的现象 - **牛市阶段**:2007年、2009年、2015年牛市期间指数基金跑赢,因牛市不看基本面且指数满仓,跑赢时间通常不超过1年 [10] - **大盘价值风格主导**:2016-2018年及2022-2024年沪深300(偏大盘价值)跑赢主动基金,但创业板指(偏成长)未跑赢 [11][15][16] - **港股相似性**:2019-2021年主动跑赢,2021-2024年指数跑赢,2025年主动基金再次跑赢 [18][19] 轮动原因分析 - **估值与拥挤度**:主动基金持仓股票涨多后易抱团瓦解,导致阶段性跑输 [22][23] - **资金流入**:国内ETF规模从0到1万亿用16年,1万亿到2万亿用3年,2万亿到4万亿仅用几个月(截至2025年7月4日规模达4.32万亿元),资金持续流入强化指数表现 [24] - **基本面与经济周期**:经济上行期主动基金易选到成长超预期个股,下行期成长股受压(如2022-2024年美联储加息压制成长股估值) [26] - **风格切换**:主动基金偏成长风格,沪深300等宽基偏大盘价值风格,风格切换影响相对表现 [28] 后市展望 - **调整充分性**:2019-2021年主动跑赢与2022-2024年指数跑赢周期长度相近,2025年主动基金跑赢趋势初现 [30][32][33] - **政策支持**:2024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侧重支持主动基金发展 [34] - **成长风格复苏**:2025年成长风格(如港股、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结构性机会增多,利好主动基金 [35][36][42] - **长期预测**:量化基金或成新周期亮点,主动基金长期跑赢概率大,指数基金投资体验将持续优化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