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巴菲特对黄金判断的局限性
雪球· 2025-04-24 15:53
巴菲特对黄金的传统观点 - 黄金没有生产能力,不能用已有的黄金生出更多的黄金,实际用途不多,只在工业和珠宝饰品领域有一些用途 [3] - 黄金价格的上涨大多源自于投资者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心理,如果做多黄金,就是在做多恐惧 [3] - 更青睐能够产生收益的资产,认为好公司回报会高于黄金和债券,因为那是会下蛋的母鸡,能长出庄稼的农场 [3] - 优秀企业的股票就像是拥有一只持续不停地下蛋的母鸡,而黄金就像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只会坐在那里,还要不停地吃东西 [3] - 即使在黄金跌到每盎司800美元时也不会买黄金 [3] 对黄金"货币属性"的战略价值认知不足 - 忽视"超主权储备"的制度性需求,黄金核心价值已从商品属性转向货币体系稳定器 [4] - 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045吨,中国央行连续5个月增持,2025年3月末储备达2292.33吨 [4] - 新兴市场黄金储备占比从8.9%向发达市场26.9%迈进,本质是通过黄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4] - 低估去美元化的系统性影响,美国政府债务达36.1万亿美元(GDP占比120%),2024年利息支出首超国防预算(8817亿美元) [5] - 美元指数2025年以来下跌8.53%,触发各国对"美元单极储备"的系统性担忧 [5] 对"恐惧驱动"投资的片面性解读 - "恐惧"已转化为长期风险对冲的制度性配置,而非散户跟风投机 [6] - 2024年黄金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逆势上涨25%,2025年年初至今涨幅26.7%,超越标普500(-10.18%)和纳斯达克(-15.66%) [6] - 2025年4月第三周,COMEX黄金非商业净多持仓达425.9吨,ETF周度净流入31.7吨(亚洲地区占比5%) [9] - 黄金作为"反脆弱资产"的定价逻辑:当美元信用动摇,黄金的避险溢价会形成自我强化的机构配置逻辑 [8] 对"非生产性资产"的传统框架局限 -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黄金的风险分散功能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配置工具 [15] - 2025年数据显示,黄金与标普500的周度相关性为-0.03,与纳斯达克相关性0.01,显著低于股票与债券的相关性 [15] - 全球黄金ETF资产管理规模达3772亿美元,2025年初截至4月第三周净流入324吨 [15] - 黄金的抗通胀功能:在全球央行货币超发背景下(2024年全球M2增速8.2%),黄金年矿产增量仅1.5%的有限供给使其成为抵御购买力稀释的核心工具 [16] - 20世纪70年代高通胀期,黄金价格涨幅达1781%,远超同期股票和债券 [16] 传统框架与货币经济学的分歧 -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框架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贸易体系内,而黄金的定价逻辑根植于货币经济学 [17] - 当信用货币体系出现信任危机,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的需求会超越供需模型 [17] - 2025年COMEX黄金期权波动率22.14%持续高于标普500期权的18.7%,反映市场对其"货币属性"的溢价定价 [17]
二战期间英国股市表现的启示
雪球· 2025-04-23 14:14
二战期间英国股市表现的核心脉络 - 1940年5月德国闪电战导致英国富时指数较战前高点下跌52%,丘吉尔上台短暂提振信心但恐慌仍主导 [10] - 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股市市净率跌至0.2-0.4倍,隐含78%英国被占领预期 [10] - 1940年7月伦敦大轰炸期间股市触底横盘,富时指数波动率降至±5%,机构现金持仓从38%降至22% [10] - 1942年阿拉曼战役胜利后富时指数6个月上涨118%,市净率回升至1.1倍,工业股领涨 [10] 极端低估的安全垫作用 - 市净率0.3倍时股价低于企业破产清算价值,如英国铁路公司股价仅相当于铁轨废钢价值的60% [11][12] - 恐慌导致定价错误:殖民地资产被低估64%,战后实际损失仅28% [14] 情绪与现实的偏差 - 1940年投资者预期英国GDP将永久损失87%,实际1940-1945年GDP年均增长1.2% [13] - 丘吉尔演讲后3日股市平均上涨3.7%,《租借法案》宣布当日股市单日暴涨11.2% [15][16] 对现代投资的启示 - 底部信号识别:市净率低于0.5倍时安全边际高,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底 [18] - 危机反脆弱策略:战时英国土地价格上涨40%,黄金黑市价涨300%,军工股上涨200% [19][20] - 政策杠杆效应:关注央行干预和国际援助,如2020年美联储无限QE类比战时政策 [21][22] 港股投资机会分析 - 2022年10月港股出现0.15-0.5倍市净率蓝筹股,类似1940年英国股市的敦刻尔克时刻 [3][4] - 中国神华、中煤能源、中国海油等低负债高股息硬资产企业已走出长牛 [5] - 优质高股息资产特征:高分红、高利润率、高现金流、低资产负债率、低估值、永续经营 [6] - 煤炭石油企业股权可作为宏观对冲策略,应对能源危机、债务危机等全球变局 [6]
热搜!金价巨震,现在还在跌!还有网友昨日刚上车!特朗普认怂,对华关税会大幅下降,还说不会解雇鲍威尔,都是媒体炒作!
雪球· 2025-04-23 14:14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早盘上涨0.04%,深成指上涨0.7%,创业板指上涨1.02% [2]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7892亿元,较上日放量766亿元 [2] 特朗普政策变动及市场影响 - 特朗普承认对中国商品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中美关税战可能降温 [7] - 特朗普改口称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缓解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8][20] - 4月期间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从加征34%关税到暗示降低关税 [9][11][16][19] 美股及科技股表现 - 美股大幅收涨,道指涨2.66%,纳指涨2.71%,标普500指数涨2.51% [3] - 大型科技股普涨,特斯拉涨超4%,亚马逊、苹果、Meta涨逾3%,谷歌、微软涨超2% [5] 黄金市场调整 - 黄金板块大跌,黄金概念指数下跌2.78%,明牌珠宝跌9.73%,赤峰黄金跌8.59% [22][23] - 美元指数反弹至99点,黄金避险功能弱化,金价下跌50美元 [7][23] - 市场避险情绪减弱,风险偏好回升导致黄金价格调整 [24] 比亚迪分红送转 - 比亚迪早盘大涨5%,总市值达1.13万亿元 [26][27]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送红股8股,转增12股,总股本扩大至3倍 [29] - 除权后股价预计降至原三分之一,投资门槛显著降低 [29]
价值投资之如何利用市盈率买股票
雪球· 2025-04-23 14:14
市盈率的核心观点 - 市盈率是对过去企业赚钱能力的总结,但投资应关注未来10-20年的盈利能力而非历史数据 [1] - 低市盈率并非绝对安全指标,如通用汽车(5倍PE)、纺织行业(2倍PE)、钢铁行业(3-4倍PE)最终破产或股价暴跌90%-99% [1] - 高市盈率可能蕴含机会,如牧原股份(上市时近百倍PE)后续上涨100倍,泸州老窖(2005年80倍PE)7年涨20倍 [1] - 需区分不同行业特性,如"漂亮50"(70年代80-100倍PE)被套10年,2007年招商银行/万科/茅台(90倍PE)被套8-10年 [1] 八种市盈率应用场景分析 第一类:高负债同质化竞争行业 - 地产股2021年前普遍低PE但高负债,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集体陷入"旅鼠自杀"现象 [2] - 新能源行业(通威/隆基/天齐锂业)低PE但产能扩张导致价格战,小米汽车每辆亏6万,赛力斯亏3万 [2] - 银行股低PE因同质化竞争和高负债特性,可能重蹈地产/钢铁覆辙 [2] 第二类:低负债周期寡头垄断 - 中国神华/陕西煤业(2019年市值700亿含400亿净现金)年赚100亿,供给侧改革限制新产能 [3] - 中远海控控制中国80%海运份额,万华化学MDI占90%市场,巨化股份垄断氟利昂 [3] - 煤炭价格40年涨100倍(5元→500元/吨),地理垄断特性阻止新进入者 [3] 第三类:成熟制造业寡头 - 格力电器2005年50亿市值(5亿利润)通过提效涨至4000亿市值(400亿利润) [4] - 海螺水泥产量超印度总和,全球70%水泥产自中国,工业制造终局趋向10倍PE [4] - 美的集团2014年上市500亿市值涨10倍,松下/索尼案例显示科技迭代风险 [4] 第四类:高投入转现金奶牛 - 牧原股份2014年上市时几十亿市值,年出栏量翻倍增长,现达千亿级 [5] - 亚马逊连续10年亏损投入云计算,最终颠覆IBM/Walmart,股价涨数百倍 [5] - 中国飞鹤前期投入100亿建全产业链,利润从2亿(2016年)暴增至70亿(2021年) [5] - 国投电力2015年120亿市值(3亿利润),水电站建成后利润达50亿,市值破千亿 [5] 第五类:临时性亏损的优质企业 - 网易2002年市值3亿(账上现金3亿)转型游戏,现年利300亿 [6] - 美国运通1960年代色拉油危机后3倍PE,盖可保险1970年代1倍PE买入后涨70倍 [6] - 伊利股份2007年三聚氰胺事件后60亿市值,现2000亿市值 [6] - 李宁2015年亏损时70亿市值,2021年利润40亿市值达3000亿 [6] 第六类:永续型消费品牌 - 片仔癀/同仁堂PE从未跌破30倍,因高毛利(10年前1亿投入现年赚30亿)、零再投入 [7] - 贵州茅台2000年上市100亿市值(2亿利润),现2万亿市值(1000亿利润) [9] 第七类:医药消费戴维斯双击 - 五粮液2014年6倍PE(60亿利润),2021年300亿利润+50倍PE,股价涨25倍 [8] - 中国飞鹤2023年10倍PE(30亿利润),预估未来利润200-300亿+50倍PE [8] 第八类:高成长小市值龙头 - 云南白药1993年3亿市值(600万利润),现1000亿市值+1000倍回报 [9] - 恒瑞医药/爱尔眼科长期维持50倍PE,珀莱雅/东鹏饮料早期高PE买入收益显著 [9] - 卫龙美味当前30倍PE,预估10年后利润从10亿→100亿,市值300→3000亿 [10]
白酒行业的库存周期
雪球· 2025-04-23 14:14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分析 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由生产刚性、需求弹性、渠道博弈、政策调控等多因素驱动,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后期,预计2025年末进入补库阶段 [2] - 行业从"总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价格带分化、集中度提升、消费分层等结构性变革重塑竞争格局 [2] - 高端龙头和区域强势品牌更具投资价值,中小酒企面临流动性风险 [2] 库存周期的本质 - **供给端**:高端白酒生产周期长(3-5年陈酿),产能释放滞后,中低端生产周期短(如五粮液系列酒基酒81天)但需求波动大 [3] - **需求端**:节日消费占全年销量30%-40%,高端酒具投资属性(如飞天茅台批价2900元),次高端价格倒挂现象突出(如酒鬼酒内参出厂价1050元 vs 市场价680元) [4] - **渠道传导**:三级链条(酒厂-经销商-终端)导致库存积压,2024年Q3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1536亿元(同比+12.41%) [6] 库存周期阶段与历史规律 - 2010年以来经历六轮周期,补库阶段(2009-2012、2016-2019、2021-2023)与去库阶段(2013-2015、2019-2021、2023末至今)交替 [8] - 当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预计2025年末结束,呈现"时间长、振幅小"特征 [8] 价格带分化 - **高端酒(800元以上)**:库存周转<6个月,价格倒挂少(茅台市场价2230元 vs 出厂价1169元),控量保价策略有效 [10] - **次高端(300-800元)**:2024年积压率25%,库存周转天数增超400天(如舍得),价格倒挂普遍 [11] - **地产酒(300元以下)**:依赖区域经济,今世缘通过宴席市场增长,洋河因省内市场被蚕食库存压力大 [12] 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 - 消费税改革或增税负10%-20%,中小酒企面临成本上升与价格倒挂双重压力 [14] - 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5%,消费分层加剧:高端酒受益财富效应,大众酒增速10%(如迎驾贡酒洞藏系列) [16] - 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12%,偏好低度酒、健康化产品,倒逼企业创新 [17] 行业集中度提升 - 2024年CR6达86.24%,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五粮液库存周转压缩至15天)和供应链优化巩固优势 [19] - 区域酒企差异化突围(如今世缘宴席渠道、迎驾贡酒洞6),但300元以上产品竞争力不足 [20] 未来趋势与企业策略 - 2025年下半年库存见底,高端酒率先补库,次高端滞后1-2季度 [22] - 头部企业策略:控量保价(五粮液普五)、渠道创新(茅台i茅台、直播带货占比38%)、产品升级(茅台二十四节气酒) [23][24]
维稳资金的投资布局,对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雪球· 2025-04-22 16:29
维稳资金的主要来源 - 中央汇金作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者,通过长期持股和战略性增持维护市场稳定,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股权分红和政府信用支持的融资渠道 [7] - 证金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供需,资金来源包括增资扩股、银行再贷款和债券发行 [7] - 社保基金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和投资收益滚动累积等方式筹集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为40% [7] - 保险公司资金来源于资本金、保险责任准备金和新增保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总资产的50% [7] - 央国企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专项贷款和其他合法资金进行增持回购 [7] 维稳资金的投资方向 - 中央汇金主要投资金融领域(持股市值2.99万亿元)和ETF(1.04万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14只为金融股,6只为行业龙头 [9][12] - 证金公司偏好银行、保险等蓝筹股(持股市值4699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12只为金融股,8只为行业龙头 [15][16] - 社保基金侧重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持股市值3587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6只为金融股,12只为行业龙头 [17] - 保险资金偏好银行(占比63.5%)、电信服务(12.3%)等高股息资产,2024年股票配置同比增长28% [17][18] - 央国企上市公司主要增持自身股票,通过回购改善财务指标 [19] 维稳资金的投资策略 - 中央汇金通过公告增持ETF(如沪深300ETF持仓2505亿元)实现市场托底,同时分散配置中小盘ETF [12][13] - 证金公司采用直接购股与调整转融通费率相结合的方式,2016-2018年收益率跑赢大盘 [15][16] - 社保基金采用委托管理机制,2000-2023年境内股票年化收益率达10% [17] - 保险资金采用"固收+"模式,2012-2021年年均收益率5.28%,2024年综合收益率7.2% [18] - 央国企上市公司通过增持回购助推"中特估"行情 [19] 维稳资金的投资启示 - 选择市场周期底部入场,如2024年4月维稳资金集中增持时点 [5][21] - 配置高质量代表性资产,如中央汇金持有金融股平均涨幅达286.52%(2014-2025年) [12][22] - 建立分散投资体系,如中央汇金同时配置大盘ETF(沪深300)和中小盘ETF(中证1000) [13][22] - 坚持长期投资框架,如社保基金20年保持7.4%年化收益率 [17][24] - 关注政策导向标的,如央国企上市公司在"中特估"行情中的表现 [19][25]
杀疯了!京东外卖崩了,官方:超时20分钟免单!美团、京东互撕股价跌5%!刘强东亲自送外卖,怒怼美团二选一,美团回应火药味十足!
雪球· 2025-04-22 16:29
长按即可参与 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一度站上3300点。截至收盘,沪指涨0.25%,深成指跌0.36%,创业板指跌0.82%。 板块方面,物流、统一大市场概念股集体走强,华鹏飞等多股涨停。跨境支付概念股震荡走高,青岛金王等涨停。农药、化肥概念股表现活跃,中 农联合涨停。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86亿。 01 昨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指"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昨晚,普遍被认为是京东"开炮"对象的美团,回应否认 存在"二选一"行为。 京东指责美团要求骑手"二选一",并高调招聘十万全职骑手,出台多项举措,包括保障被"封杀"骑手的单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规模、优先安置骑 手家属就业等,展现出善待骑手的积极姿态。美团则多次辟谣,强调尊重骑手多平台接单权利,并称京东配送时效短、运力不足导致订单延迟。 这场舆论战背后,是双方对即时配送能力的角力——京东依托物流基因扩大全职骑手规模,美团则凭借庞大兼职网络维持时效优势。对几大互联网 巨头而言,在用户增长见顶、获客成本飙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的业务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大蛋糕",前有抖音后有京东,都有虎视眈 ...
“只要我不卖,就割不到我” 是信仰,还是被迫套牢?
雪球· 2025-04-22 16:29
长期投资的误区 - 长期持有单一资产并不保证回本 乐视网案例显示2015年市值1700亿元的公司最终退市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2] - 主动管理型基金长期表现不佳 部分牛基在份额膨胀后业绩下滑甚至清盘 2015年和2020年牛市中的明星基金后续出现剧烈回撤[2] - 指数基金也存在长期低迷风险 创业板指数2022年初3100点至2023年底1800点跌幅超40% 美国道琼斯指数1929年后25年才收复失地 日经225至今未达1989年高点[2] 单一资产的风险根源 - 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 产业转型 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资产长期承压[2] - 资产价格遵循均值回归规律 高估值买入可能需要极长时间回本甚至无法重返高点[2] - "长期"概念模糊 3-10年不等 忽视个体差异的长期持有策略具有危险性[2] 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 市场 时间三维度分散风险 股票债券商品三类资产组合实现增长与稳定平衡[3][4] - 市场分散要求全球配置 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周期差异降低单一市场风险[3] - 时间分散采用定投策略 平滑成本并配合再平衡操作优化资产比例[3] 投资方法论 - 建立科学体系比预测市场更重要 需接受波动常态并通过配置管理风险[3] - 霍华德·马克斯强调应对未来是关键 科学配置比被动持有更能穿越周期[3] - 雪球三分法提供系统性框架 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目标[4]
从估值角度,先冲港股
雪球· 2025-04-22 16:29
港股市场定位 - 港股本质是港币计价的人民币资产,因主要上市公司如腾讯控股的营收、资产和支出均以人民币结算[4][5] - 港股中资企业占比极高,类似腾讯的人民币资产标的普遍存在[6] A股估值分析 - 沪深300指数当前市盈率12.26倍,处于近10年43.33%分位,估值中性但未达历史低位(2018/2022/2024年最低触及10-11倍)[8] - 国家队通过1300亿沪深300ETF申购托底市场,限制下跌空间但可能抑制上涨潜力[11] 美股指数评估 - 纳指100市盈率29.5倍(近十年55%分位),需回调至24倍以下才具较高配置价值[14] - 标普500市盈率24倍(近十年61.61%分位),传统产业受益于关税和制造业回流政策[17][18] - 美股科技股面临中国科技企业竞争加剧及AI垄断优势被打破的挑战[15] 港股细分领域机会 - 恒生指数市盈率9.6倍(近十年36.85%分位),成分股已纳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估值处于低位[23]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倍(近五年8.54%分位),较纳指更具吸引力[25] - 恒生消费指数市盈率17倍(近十年13.69%分位),聚焦衣食住行内需龙头[27] - 港股创新药板块市盈率23.61倍,2025年盈利拐点可期[29] 资金流向与配置建议 - 南向资金年内突破6000亿港币,预计2024年将超8000亿港币[21] - 港股因无国家队干预且估值优势显著,建议优先配置恒生科技、创新药、消费及红利板块[30]
从0到1,如何构建“永久投资组合”?
雪球· 2025-04-21 15:26
永久投资组合策略概述 - 核心策略为均配股票、债券、黄金、现金四类资产各25%,以应对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衰退期、复苏期、过热期、滞胀期)[9][10][11] - 目标并非追求极致收益,而是通过风险对冲降低波动与回撤,实现长期稳健增长[11] - 策略底层逻辑基于美林时钟经济周期理论,四类资产分别对应不同经济阶段:股票(复苏繁荣期)、黄金(经济过热期)、现金(滞胀期)、债券(衰退期)[8][10][11] 组合构建与运作规则 - **建仓**:一次性按25%比例配置四类资产,避免分阶段择时;股票类选择市场代表性指数(如沪深300、标普500),债券类选择长期国债ETF,黄金类优选实物或低费率ETF[12] - **调仓**:被动再平衡机制,仅当单一资产占比超过35%或低于15%时触发调整,通常每年审视一次以减少交易损耗[14] - **加仓**:新增资金可全部投入现金类资产直至触发再平衡,或优先补仓表现最差的资产至25%比例[15] 历史表现与数据回测 - **美股市场**:1971-2011年回测显示年化收益9.5%;2008-2025年回测年化6.2%,最大回撤-15.92%,显著低于标普500ETF的-48.23%[20][26][29] - **A股市场**:2017年至今回测显示年化6.01%,累计收益56.9%(沪深300仅1.19%),最大回撤7.18%,波动率5.75%[36][39] - 风险收益指标:美股组合夏普比率0.68,标普500为0.61;最好年份收益16.17%,最差年份-12.53%[26] A股适配与优化建议 - **标的选择**:股票类可组合沪深300+中证500+双创50;债券类用10/30年国债ETF;黄金类选低费率ETF;现金类用货币基金或短融ETF[31][32][41] - **组合优化**:股票类增加宽基指数分散度,债券类混合久期,黄金类补充实物配置,现金类替换为短久期国债以提升收益[40][41] 策略局限性 - 适用性依赖成熟稳定市场环境,极端事件(战争、大萧条)可能失效[16] - 权益占比限制导致收益率相对平庸(长期6-7%),低于纯股票组合[17] - 黄金价值依赖其一般等价物地位,若地位丧失将影响组合表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