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
搜索文档
史上最贵劳动纠纷!寒武纪被前CTO反诉索赔42.87亿!金额是上半年净利润4倍,三年恩怨未了,158亿股权归属成谜!
雪球· 2025-11-02 13:32
核心诉讼事件 - AI芯片巨头寒武纪前副总经理兼CTO梁军以劳动争议起诉公司,索赔金额高达42.87亿元 [1] - 索赔金额相当于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6.05亿元的两年多利润 [2] - 诉讼依据是梁军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的1152.32万股寒武纪股份,按2024年10月10日公司最高价372元/股测算得出 [5] 股价变动与股权价值 - 梁军2022年3月离职时公司股价为66元/股,至2025年10月31日股价涨至1375元/股,三年暴涨2022.65% [6] - 按当前股价计算,梁军争议股权的市值高达158.44亿元 [6] - 梁军间接持有寒武纪权益比例达2.88%,相当于约1152万股 [13] 梁军任职贡献与离职影响 - 梁军在华为海思有17年技术积淀,2017年加入寒武纪担任副总经理兼CTO,负责AI芯片总体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 [8] - 主导首颗7nmAI芯片思元290研发成功,参与申请138项发明专利和10项PCT专利,其中14项已授权 [9] - 因公司发展方向分歧(加快产品落地 vs 持续深耕研发)于2022年3月离职,离职公告当日公司股价下跌18.38%,市值蒸发近60亿元 [9] - 上交所就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事项向公司下发监管函 [9] 股权争议法律焦点 - 梁军主张2017年《入职意向书》明确股权激励属于"劳动报酬"范畴,不应按成本价回购 [15] - 寒武纪依据《持股计划》约定,锁定期内离职触发回购,需按约定价格(实缴成本加年利率5%利息)转让 [13][14] - 梁军离职后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8万股激励性股票作废失效,按公告时股价计算价值超过500万元 [13] - 寒武纪相关主体已于2023年起诉梁军要求配合股权回购手续,案件仍在审理中 [14] 公司经营业绩拐点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9][20]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7.27亿元,同比暴增1332%,净利润5.67亿元 [19][20] - 扣非后前三季度净利润14.19亿元,显示盈利由业务驱动而非一次性收益 [20] - 研发投入绝对值持续增长,Q3单季研发投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2.05%,但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从去年同期455.65%降至15.51% [20][21] - 总资产增长87.44%至125.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增长108.59%至113.11亿元 [20]
回顾最近10年我所经历的五个牛市:告诉你市赚率到底有没有用?
雪球· 2025-11-02 13:32
以下文章来源于ericwarn丁宁 ,作者ericwarn丁宁 ericwarn丁宁 . 市赚率的推广 针对赚价钱的企业,我又以50%股利支付率作为标杆,加入了修正系数N(PR=N*PE/ROE/100)。股利支付率≥5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0(50% 除以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修正系数为2.0(50%除以25%);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例如30%的银行股,修正系数为1.67 (50%除以30%)。修正市赚率仅适用于ROE稳定的价值股,周期股别用(景气年份才会加大分红)、科技股别用(经常用回购代替分红)、成长 股别用(需要留存利润用于成长)。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ericwarn丁宁 来源:雪球 前不久,雪球APP自动发了一个"滚雪球10年纪念"。打开记忆之窗,回顾最近10年我所经历的五个牛市:告诉你市赚率到底有没有用? 计算内在价值:我用自己发明的市赚率 2011~2015年,我为《中证报》供稿期间发明了市赚率。其公式为: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R=PE/RO ...
靠网格交易薅市场波动的羊毛?小心它悄悄偷走你的牛市收益
雪球· 2025-11-01 21:01
网格交易策略概述 - 网格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自动化交易策略,其核心逻辑是将资金分批,在预设价格区间内设置等距的“价格网”,价格跌至某个格子时买入,涨至某个格子时卖出,通过反复买卖赚取差价 [4][5][6] - 该策略在规则设定后可自动执行,有助于避免情绪化操作,并通过分批买卖分散风险,被视为应对市场波动、获取稳定收益的理想工具 [9][10] 策略的局限性及长期效果 - 网格交易策略有明显的局限性,不适合单边上涨或单边下跌的市场,在趋势性行情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4][26] - 以沪深300ETF为例,从2019年初至2025年9月底,买入并长期持有的累计回报为84.47%,而网格交易策略在扣除交易成本后的收益率仅为41.89%,收益差距显著 [18] - 造成收益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在趋势性上涨市场中容易因“涨一格卖一格”的规则导致仓位越卖越少,最终空仓踏空;部分资金需预留用于补仓,资金利用率低,错失增值机会;高频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会对长期收益造成显著侵蚀 [21][22][23][24] 策略本质与市场长期规律的冲突 - 网格交易能增厚收益的核心前提是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来回波动,但这与长期投资的底层逻辑相悖 [28][29] - 长期投资的本质是持有优质资产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红利和长期复利效应,优质资产长期来看是螺旋式上涨的,例如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在2005年至2025年9月间累计上涨581.15%,年化收益达9.69% [30][34][35] - 网格交易的本质是牺牲长期复利增值去赚取短期套利的钱,因此在市场长期向上的背景下,难以带来良好的长期收益 [39] 策略的实际操作门槛 - 试图结合网格交易(用于震荡市)和长线持有(用于趋势市)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操作难度极高,因为市场从震荡转向趋势往往是事后才能确认,需要精准的择时能力 [41] - 网格交易的成功与否高度依赖于网格间距、价格区间、买卖触发条件等参数的设置,这些设置需要对市场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并非宣传中的“简单”和“无须择时” [42][43][44] - 交易软件上展示的“好看”的收益回测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最优参数结果,难以适用于未来市场 [44] 策略的适用边界 - 网格交易有其明确的适用边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短期震荡市中,若投资目标是在1-3个月内赚取价差,且有把握市场将在固定区间内波动,则该策略是不错的选择 [46] - 若投资目标是长期财富增值,则网格交易是一个“与趋势为敌”的策略,可能导致“赚小钱、亏大钱”,无法成为长期财富管理的工具 [47][49] - 投资者需确保所选投资策略与自身能力和投资目标相匹配,避免将短期套利逻辑误当作长期增值方法 [48]
“老登”不行了,可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雪球· 2025-11-01 11:55
核心观点 - 2025年科技股牛市与传统板块落寞的对比标志着一个投资时代的终结 投资重心正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倾斜 [5] - 传统行业式微的本质是使用场景的系统性萎缩 其盈利稳定性和成长性已被重新评估 [8] - 投资者应避免思维固化 不应将特定行业信仰等同于投资真理 关键在于拥抱变化和与时俱进 [11][12][18] 传统行业式微:使用场景的系统性萎缩 - 白酒行业面临年轻消费群体饮酒习惯改变的结构性挑战 [8] - 地产行业受困于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失去昔日推动股价上涨的动力 [8] - 传统行业价值仍存 但盈利稳定性和成长性陷入夕阳产业的无奈境地 [8] “老登”困境:思维固化风险 - 部分投资者错误地将行业信仰等同于投资真理 如笃信喝酒吃药和地产支柱论 [11] - 消费升级内涵已从品牌溢价转向健康理性 租购同权和城市更新等新趋势正重塑地产行业生态 [11] - 真正风险不在于行业新旧 而在于投资者思维固化 未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12] 有效投资策略 - 红利策略核心在于动态调整以捕捉不同行业的高股息标的 而非死守特定股票 [14] - 现金流策略要求穿透行业表象 关注企业创造现金的真实能力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在逆境中仍具吸引力 [15] - 多元资产配置策略通过组合股、债、商品等不同资产类别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把握时代脉搏 是应对市场变革的压舱石 [15] 与时俱进:与未来同行 - 投资正途是尊重时代趋势 伯克希尔哈撒韦配置科技巨头的转变是对价值投资的拓展而非背叛 [18] - 普通投资者需保持开放学习心态 既要理解传统行业转型机遇 也要看懂新兴产业底层逻辑 [18] - 市场不会因怀旧止步 拥抱变化并从静态持有向动态调整转变 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把握投资机遇 [18]
从单药博弈到系统制胜:创新药投资的“能力锚”与“全球局”
雪球· 2025-11-01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投资的本质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概率游戏,核心从过度关注单一药物管线的“管线崇拜”,转向更重视企业构建的系统能力,系统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放大胜率并实现长期价值的关键[2] - 对于中小型创新药企,其价值核心仍围绕1-2款潜在重磅药的临床推进与商业化验证,属于“单药价值拐点”投资;而对于大型药企及跨国药企(MNC),投资逻辑应升级为聚焦其研发效率、商业化能力和整合能力的“能力拐点”[5][18] - 中国大型药企(如恒瑞医药)的成功范式建立在“低成本研发+强销售”的中国特色能力上,这源于中国的产业红利(如病人资源集中、工程师红利),但其模式在海外市场不完全适用,未来核心竞争力需向“成本优势+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叠加进化,以实现全球化突破[10][12][13] 反“管线崇拜” - 管线估值的精确性意义有限,一款药物从临床到获批的成功率仅约10%,即使获批,全球多数药物也无法回收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而言,“管线协同性+落地能力”比单药的精确销售额测算更重要[6] - 企业的系统能力是管线的风险对冲工具,大型药企能通过其能力分摊单药失败的风险,例如恒瑞医药的“低成本研发”和“强销售网络”显著提升了管线从临床数据转化为现金流入的效率和成功率[7] - 管线的核心在于可持续性而非数量,海外MNC通过持续的BD引进与并购整合来维持管线的新旧交替,避免专利悬崖冲击,这与恒瑞医药依靠管线厚度分摊风险、反哺研发的逻辑异曲同工[8] 中国特色能力 - 恒瑞医药的“低成本研发+强销售”模式本质是中国产业禀赋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国内临床入组速度是欧美的2-3倍,研发人员成本仅为海外的1/3,以及原料药产能占全球28%,这些红利结合本土化销售网络,在国内市场形成了强大壁垒[10] - 该模式在海外市场存在明确边界,欧美市场更看重药物的临床价值突破,恒瑞依靠销售放量的模式在FDA严格审查和海外学术推广体系下行不通,中国药企出海必须依靠“临床价值突破+BD授权合作”,百济神州的“中国研发-全球多中心-海外商业化”闭环是成功路径[11] - 未来中国药企的能力需从“成本优势”进化到“创新+整合”,随着工程师红利消退和国内支付能力制约,需通过加大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布局及海外授权,将中国特色能力升级为全球竞争能力[12][13] 全球视野下的大药企逻辑 - 海外MNC的核心逻辑是“资本+销售平台+创新生态”,其优势在于突破性创新和全球销售平台;中国大药企的逻辑是“产业红利+本土化能力+全球化突破”,两者路径不同,但本质都是依靠系统能力替代单药依赖[15][16] - 投资逻辑需因企业类型而异:对海外MNC,关注点在于重磅药的临床进展及BD/并购动作,核心是其创新产出与生态稳定性;对中国大药企,则需同时跟踪管线临床价值、低成本优势的可持续性及海外突破的可能性[16] 投资框架升级 - 完整投资框架应“阶段适配+能力聚焦”:中小创新药企坚守“单药价值拐点”,重点关注潜在重磅药的临床推进(如II期PoC数据)与商业化验证,无需过度纠结企业能力;大型药企/MNC则聚焦“能力拐点”,跟踪其研发效率、商业化能力及整合能力的信号[18] - 三大增量期权可放大长期投资弹性,包括支付端改善(如医保谈判友好化)、出海价值兑现(如海外授权金额超预期)以及并购整合(如行业集中度提升),这些是可验证的增量信号[19] - 需规避两类投资陷阱:一是仅有大量管线故事但缺乏落地能力、现金流持续恶化的大药企;二是能力边界模糊、无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支撑却宣传出海前景的标的[19] 补充:管线与期权的比喻 - 药物研发管线可被视为看涨期权,其价值是研发成功后的未来现金流折现预测,行权价则是研发成本;若预测价值无法覆盖成本,则期权作废,类似研发中止[23] - 企业的系统能力是“行权钥匙”,即使是对看似普通的Me-too类药物管线,强大的临床和商业化能力也能使其释放超出预期的价值,因此管理期权组合(即管线)的能力是大药企跨越周期的关键[23]
狂飙!2.6万亿亚马逊暴涨9%创新高!美股十月全线飘红!科技巨头财报能否驱散AI泡沫疑云?
雪球· 2025-11-01 11:55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在10月31日集体收涨,纳指涨0.61%,标普500指数涨0.26%,道指涨0.09% [1] - 10月份三大指数累计上涨,纳指累涨4.7%,标普500指数累涨2.27%,道指累涨2.51% [1] - 纳指实现月线7连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实现月线6连涨 [1] 科技七巨头财报与股价 - 截至10月31日收盘,科技七巨头股价表现分化,亚马逊大涨9.58%,特斯拉涨3.74%,而谷歌A跌0.10%,英伟达跌0.20%,苹果跌0.38%,微软跌1.51%,Meta跌2.72% [3][4] - 亚马逊第三季度云计算部门营收增长20%,超出华尔街预期 [3] - 苹果第四财季业绩强劲并发布乐观展望 [3] - 最新一轮财报暂时缓解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 [3] 亚马逊业绩深度分析 - 亚马逊总市值达2.6万亿美元,股价大涨9.58%创历史新高 [9] - 公司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增长12%至1802亿美元,净利润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 [12] - 亚马逊云AWS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长速度达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 [9][13] - 第三季度北美销售额增速为11%,国际部门营收增速为10% [12][13] - 全球付费商品销量同比增长11%,超过130万卖家使用其生成式AI技术 [13] 中概股与商品市场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53%,但10月累计下跌4.19%,终结月线5连涨 [5] - 个股方面蔚来涨超3%,小鹏汽车涨超2%,爱奇艺涨近2%,而阿里巴巴跌超2%,京东跌近1% [5] - 富时A50期指连续夜盘收涨0.19% [5]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下跌0.53%,COMEX黄金期货下跌0.14% [7] - WTI 12月原油期货收涨0.09美元涨幅0.15%,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0.08美元涨幅0.12% [7]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4.09%,再度站稳4%以上 [15] - 债市交易员大幅削减降息押注,对12月降息的预期从超过90%降至约50% [15] - 美联储官员近期发表鹰派言论,堪萨斯城联储行长投票反对降息,达拉斯联储主席表示未看到降息理由 [15] - 美联储内部将围绕是否需要进一步宽松展开激烈辩论 [15]
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理财方式是不吃晚饭?
雪球· 2025-10-31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对财富积累初期的普通人而言,存钱和积累本金比追求高收益投资更重要,是实现财富增长的第一步 [7][9][13] - 通过日常节约(如每天省30元)每年可积累10,950元,相当于1万元本金需要109.5%收益率或5万元本金需要20%以上收益率才能达到同等效果,而长期年化收益(如股市)仅约9% [12][13] - 早期财富增长主要依赖储蓄本金(如20多岁时账户增长的60%以上靠新存入本金),而后期(50-60岁)80%以上增长依赖投资收益和复利 [14][15] 先存钱,再谈收益 - 每天省30元(如减少非必要消费)一年可存10,950元,凸显节流对本金积累的实效性 [11][12] - 若本金仅1万元,需109.5%年收益率才能达到同等收益;5万元本金也需超20%收益率,但长期股市年化收益约9%,高收益难以持续 [13] - 早期投资中储蓄贡献占比高(如20多岁账户增长的60%以上靠本金),复利效应在长期(如50岁后)才显著主导资产增长 [14][15] 阻碍存钱的因素 - 生活方式膨胀(Lifestyle Creep)是存钱的主要障碍,即收入增加后消费水平随之升级,导致储蓄难以增长 [19][20] - 例如月薪从8,000元涨至10,000元后,可能增加旅游或餐饮等消费,使额外收入被消耗而非储蓄 [21] - 心理上的"预期调整"使人难以降低已升级的生活标准,甚至导致高收入家庭因过度消费而负债 [23][25] 存钱与生活的平衡策略 - 明确长期财务目标(如购房、退休规划)有助于合理分配储蓄与消费,知道"为何而存"能增强执行动力 [32][37] - 采用50/30/20预算法则:50%收入用于必要支出,30%用于非必要消费,20%用于投资或储蓄 [35] - 存钱需要当下取舍(如减少非必需消费),但明确目标后取舍更易接受,最终通过长期坚持实现财务改善 [36][37]
重挫!新易盛跌8%,中际旭创跌8%,胜宏科技跌超10%!大消费久违回暖,白酒、食品板块纷纷上涨...
雪球· 2025-10-31 16:19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跌0.81%,深证成指跌1.14%,创业板指跌2.31%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2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039亿元 [1] - 医药、影视院线、食品、白酒等板块涨幅居前,存储芯片、CPO等板块跌幅居前 [2] 算力硬件板块 - 算力硬件概念股集体下跌,胜宏科技跌超10%,天孚通信、中际旭创跌超8%,新易盛、工业富联跌超7% [3][4] - 光模块龙头新易盛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0.68亿元,环比第二季度下降近5%,归母净利润23.8亿元,环比仅微增0.6%,打破了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营业收入连续环比增长的纪录 [7] -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摩根士丹利持谨慎态度,认为积极因素已反映,建议获利了结;花旗持乐观观点,预计新易盛第四季度净利润将因1.6T产品订单交付及延迟订单确认而大幅增长 [7][8] - 国盛证券表示,光通信行业复苏节奏提前,到2026年产业链将进入“保交付”时代,交付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8]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概念股集体爆发,三生国健、舒泰神20%涨停,泽璟制药-U、益方生物-U、荣昌生物等多股大涨超10% [9][10] -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开启,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该目录有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其中79个同时申报基本医保目录 [13] - 光大证券指出,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推行有望为创新药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 [14] - 中国银河认为,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调整后呈现结构性修复,在政策支持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 [14] 大消费板块 - 大消费板块回暖,白酒、旅游、食品加工制造等板块上涨 [15] - 白酒板块中,古井贡酒、迎驾贡酒、舍得酒业涨超5%,泸州老窖涨超3% [16] - 食品加工制造板块中,有友食品、日辰股份涨停,广州酒家、煌上煌、盐津铺子、千禾味业涨超5% [20][21] - 财通证券表示,商超渠道竞争转向品牌认知与用户关系构建,具备强大自有品牌能力和研发能力的食品企业有望享受行业变革红利 [22][23]
当下真的是买量化的好时点吗?
雪球· 2025-10-31 16:19
市场整体观点 - 上证指数4000点被视为A股牛市的开端,但该关键点位可能伴随情绪波动和结构反复 [4][5] - 建议投资者在乐观中保持理性,认为重视持仓结构比单纯判断市场方向更重要 [6] 量化策略行业表现 - 近期量化策略情绪面回暖,迎来普遍的超额修复,指增、量选、全指指增、小市值指增等细分策略均有很好表现 [7] - 市场交投活跃度处于较高分位,成交量和活跃度适合量化策略发挥 [8] - 市场从资金抱团科技股转向行业有序轮动,个股极端分化收敛,有利于量化策略挖掘超额收益 [8] - 此前承压的小微盘股流动性和超额优势得到明显修复,为部分量化策略带来积累超额的机会 [8] 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优势 - 以量化股票多头为核心仓位,确保在友好行情中获取超额收益,同时配置可转债进行类现金管理并贡献Beta和Alpha收益 [13] - 策略组合均衡配置国债、黄金等资产,以平滑整体波动 [13] - 多资产分散配置使资产间此消彼长、相互补充,例如在量化超额收益不足时,黄金的强势走势可弥补收益缺口 [14] - 多策略储备增强对行情的适应性,量化股多包含价值修复、红利低波、成长股、小盘股等多个子策略,可转债也分为高股息率轮动和双低策略 [14] - 管理人在资产和策略选择上聚焦被低估的类别,从而提供更高安全边际、有效控制回撤,并在行情反弹时获得更高赔率,提升收益风险比 [14] - 该配置方案从底层解决了投资者面对单一资产和策略时的择时难题,因在任何时点买入均有被低估的资产和策略可选 [15] 投资建议 - 对于已持有量化产品的投资者,建议保持耐心与信心继续持有 [9] - 对于观望中的投资者,当前是关注量化策略的窗口期 [9] - 若担忧市场未来变数,可关注以量化股多为主的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降低波动 [16]
白酒最黑暗的时刻结束了?
雪球· 2025-10-31 16:19
核心观点 - 泸州老窖三季报业绩降幅收窄至13.07%,显著优于市场预期的20%下滑,标志着白酒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结束 [4][5] - 公司通过双品牌战略和渠道优化稳住了高端产品价格,同时开拓大众市场,业绩韧性超预期 [10] - 股东户数减少22.54%,反映机构资金在悲观情绪中逆势布局 [12]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07%(30.99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下降7.17%(107.62亿元)[5]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80%(66.74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下降4.84%(231.27亿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1.20%(98.23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00% [5] - 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仅18.8亿元,预计全年业绩降幅将收窄至个位数 [5] 市场与股价表现 - 股价从6月低点102.93元上涨至129.88元,4个月涨幅26.18%,跑赢同期大盘18.06%的涨幅 [4] - 在行业批价普遍下跌背景下(飞天茅台批价跌至1700元/瓶,普五跌至800元/瓶),国窖1573批价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上升 [6][8] 战略与竞争优势 - 推行"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战略,通过腰部产品(特曲、窖龄)和光瓶酒布局大众市场,抵消高端酒需求波动 [10] - 渠道下沉至县级市场,并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体系,强化终端控制力 [10] - 通过"五码合一"、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渠道精细化管理,避免重复2012年渠道囤货风险 [11] 行业环境与展望 - 消费市场逐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回正,CPI进入正增长通道 [12] - 2024年低基数效应为2025年业绩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12] - 公司预计维持不低于70%的分红比例,年分红额约85亿元,对应股息率约4.5%,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