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00005)

搜索文档
必和必拓:上调加拿大Jansen Potash第一阶段项目资本开支预期至70亿-74亿美元,公司最初预计57亿美元。预计Jansen第一阶段项目将于2027财年中期投产。预计全年资本开支和勘探开销大约为110亿美元。
快讯· 2025-07-18 07:00
必和必拓:上调加拿大Jansen Potash第一阶段项目资本开支预期至70亿-74亿美元,公司最初预计57亿美 元。 预计Jansen第一阶段项目将于2027财年中期投产。 预计全年资本开支和勘探开销大约为110亿美元。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47%,前十大权重包含友邦保险等
金融界· 2025-07-16 22:08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CES100)下跌0.47%,报5303.57点,成交额966.7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56%,近三个月上涨16.52%,年至今上涨25.56% [1] - 指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2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汇丰控股(10.21%)、腾讯控股(9.83%)、阿里巴巴-W(9.56%)、小米集团-W(7.99%)、美团-W(5.82%)、友邦保险(5.55%)、香港交易所(4.13%)、渣打集团(2.51%)、保诚(1.93%)、快手-W(1.61%) [2] - 持仓市场板块: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行业分布:金融(27.78%)、可选消费(26.88%)、通信服务(13.71%)、信息技术(10.34%)、房地产(5.45%)、医药卫生(4.84%)、公用事业(3.96%)、工业(3.34%)、主要消费(3.17%)、原材料(0.53%) [2] 相关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汇丰控股:在港交所等交易所回购约401万股
快讯· 2025-07-16 16:48
汇丰控股回购股票 - 公司在港交所回购135.76万股,斥资约1.33亿港元,每股回购价97.15至98港元 [1] - 公司在伦交所等交易所回购264.9万股,斥资约2445.3万英镑,每股回购价9.184至9.301英镑 [1] - 公司总计回购约401万股 [1]
跨境支付通香港收款行扩容至17家,首次纳入数字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34
跨境支付通业务进展 - 跨境支付通自6月22日上线后不到一月,香港收款行从6家扩容至17家,覆盖主流外资及中资银行[1] - 新增11家香港银行机构包括招商永隆、上海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国际)、创兴银行、大新银行、广发银行、交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众安银行、天星银行、MOX Bank[1][3] - 内地参与银行维持首批6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1][3] 系统功能与优势 - 实现内地IBPS与香港FPS互联互通,提供秒级到账、简化资料填报、低汇款成本等优势[1] - 支持双边本币及人民币跨境汇款,内地币种为人民币,香港可选人民币或港币[4] - 南向汇款适用个人年度5万美元购汇额度,北向汇款每日上限1万港元/每年20万港元[4] 数字银行首次纳入 - 新增机构中首次包含3家数字银行:MOX Bank(渣打香港、电讯盈科等合资)、众安银行(众安在线合资)、天星银行(小米合资)[3] - 数字银行以低开户门槛、便捷流程吸引用户,但部分机构如众安银行暂未正式开放服务[3][4] 市场参与动态 - 多家内地银行APP已更新新增香港银行至南向汇款收款列表[2] - 香港金管局表示限额规则可基于合理证明调整,人行强调机构可自主设定风控限额[5]
汇丰银行:美国政策转变可能主导本周美元走势
快讯· 2025-07-14 10:52
金十数据7月14日讯,汇丰银行外汇研究全球主管Paul Mackel表示,美国政策的变化,连同即将公布的 通胀数据,可能会主导本周美元的基调。预计6月CPI同比涨幅将较5月小幅上升。"美元正初步显示出以 更常规的方式对数据做出反应的迹象,因此,若数据疲软,将可能成为美元的绊脚石。"此外,对某些 国家(即巴西、加拿大、欧盟和墨西哥)和目标产品(如药品和铜)可能征收关税的公告将使不确定性 居高不下。虽然这些公告可能短期支撑美元,但还需要考虑其他政策风险,例如近期对美联储主席鲍威 尔就总部翻修成本的批评。 汇丰银行:美国政策转变可能主导本周美元走势 ...
HSBC Holdings: Personal Banking Segment May Impact Revenues
Seeking Alpha· 2025-07-13 22:14
公司表现 - HSBC Holdings是全球知名传统银行 业务覆盖英国 美国 亚洲 中东等多个地区 [1] - 公司年初至今和1年回报率分别达到约22%和38% 表现优异 [1] - 回报率提升主要受到市场对其重组和成本削减计划的乐观情绪推动 [1] 业务动态 - HSBC正在进行业务重组和成本削减 这是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1]
亚洲出口强劲、美国库存却未见增长,这些“抢出口”商品去哪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12 16:34
亚洲出口与美国库存的异常现象 - 亚洲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和新兴亚洲(除中国外)的出口量指数均达到历史高位,韩国二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显著加速 [2] - 美国制造业进口增长大幅飙升,部分商品进入零售商仓库推动零售库存上升,但增幅相对温和,库存水平仅略超2022年9月峰值,远低于疫情期间的激增水平 [4][9] - 美国零售库存销售比近几个月几乎无变化,物流经理调查显示库存扩张速度低于2021-2022年供应链冲击时期 [9] 贸易前置效应的三种解释 - **数据滞后**:美国零售商预测显示5月进口量下滑可能是对4月关税公告的滞后反应,预计6-7月因8月关税上调将出现前置采购激增,随后大幅回落 [13] - **保税仓库存储**:进口商可能利用保税仓库延迟缴纳关税,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商品进入保税仓库比例激增(占总量不到4%),但其他亚洲经济体该比例正常 [13] - **终端需求强劲**:库存未过度膨胀且保税仓库使用量有限,暗示美国终端需求可能超预期,前置出货的反噬效应或弱于预期 [17] 潜在影响与未来展望 - 若终端需求强劲假设成立,亚洲出口商可能避免前置出货的严重反噬效应,但高额关税最终仍将对亚洲出口造成重大冲击 [1][17] - 美国进口商行为显示贸易前置效应存在复杂性,需持续关注后续数据验证实际需求强度与关税影响 [13][17]
今年以来港股公司回购额突破千亿港元 行业龙头多次大手笔操作
证券日报· 2025-07-11 00:07
港股市场回购概况 - 截至7月10日,年内已有206家港股公司启动回购计划,涉及金额合计1007亿港元,行业龙头多次大手笔回购 [1] - 回购公司数量明显超过去年同期的186家和2023年全年的205家 [2] - 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及友邦保险合计回购额占港股市场总回购额超过75%,前十名回购额占比近90% [4] 回购驱动因素 - 企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龙头公司通过回购传递股价低估信号并优化资本结构 [1] - 政策支持与市场回暖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回购行列 [1] - 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市场流动性改善,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2] - 港交所库存股新规赋予企业更大资本运作空间 [2] 行业分布特点 - 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等行业中上市公司数量居多,成为今年港股回购主力军 [4] - 回购力量由传统权重板块向更多行业扩散,消费、医药等板块参与度显著提升 [4] - 互联网与金融仍是主力军,但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 [1][4] 龙头企业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年内回购395亿港元,连续多年稳居港股回购金额榜首,并宣布2025年计划至少回购800亿港元 [4] - 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年内分别回购190亿港元和169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采用每日稳定回购模式,并配合股份注销来提升股东回报 [5] 回购信号与市场影响 - 产业资本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认可显著高于二级市场当前定价,强化了市场底部区域的确认逻辑 [3] - 企业治理理念趋于成熟,更多关注股东回报与资本效率,回购成为提振市值的重要手段 [3] - 回购潮反映出企业中长期信心增强,市场底部特征逐渐显现,港股或已进入价值修复阶段 [3] 未来展望 -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的持续性已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与制度保障 [5] - 互联网与金融板块龙头企业自由现金流稳健增长,股价长期处于历史估值低分位区间,形成回购的天然激励机制 [5] - 短期内回购将提振市场情绪,减少流通股供给,支撑股价企稳;中长期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ROE和每股盈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