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证地产(00271)
icon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ST岭南(002717)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7.4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30 01:4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 ST岭南报收于1 74元 下跌2 79% 换手率4 82% 成交量77 11万手 成交额1 34亿元 [1] 资金流向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7 49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878 38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489 1万元 [2][4] 可转债偿付情况 - "岭南转债"第二期偿付将于2025年7月31日前进行 以剩余债券数量4 107 192张为基础 每13张偿付1张 不足13张的偿付1张 实际面额不变 [2] - 偿付债券将于2025年7月29日申请注销 资金发放日为2025年7月31日 [2] - 公司现有货币资金无法偿付"岭南转债" 信用评级已下调至C级 [2][4]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86 183 66万元 同比下滑59 55% 净利润-98 432 98万元 亏损规模减少9 86%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 759 91万元 同比下滑77 85% 净利润-6 639 73万元 亏损规模减少26 36% [2] 经营风险 - 公司存在持续经营风险 2024年全年发生超过2023年末净资产10%的重大损失 [2] - 增信计划抵质押资产变现存在不确定性 股票存在退市风险 [2] - 未决诉讼251件 诉讼标的294 640 46万元 [2]
ST岭南(002717)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67.4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30 01:1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7月29日收盘价1.74元 单日下跌2.79% [1] - 换手率4.82% 成交量77.11万手 成交金额1.3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367.49万元 占成交额25.14%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852.26万元(占比6.36%)大单净流出2515.22万元(占比18.78%)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878.38万元 占成交额6.56%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2489.10万元 占成交额18.58%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759.91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77.85% [1] - 归属净利润6639.73万元 同比增长26.36% [1] - 扣非净利润5987.34万元 同比增长30.72%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0.695 速动比率0.671 [1] - 资产负债率达91.6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8年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 [1] - 主要从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 [1] - 注册资本167930.3931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75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尹洪卫 [1] 企业运营与资产结构 - 对外投资企业82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1704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40条 专利信息341条 [2] - 行政许可42个 [2]
*ST威尔: 众环审字(2025)3600271号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之星· 2025-07-16 00:2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2024年度6.23亿元,2023年度7.11亿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6] - 2025年1-3月净利润1012万元,2024年度5351万元,2023年度9024万元,盈利能力有所减弱[6][7] - 2025年3月末货币资金余额9013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189%,主要由于筹资活动现金流入[5][7]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997万元,2023年度2.17亿元,现金流生成能力下降[7] 关键审计事项 - 收入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2025年1-3月收入1.55亿元,2024年度6.23亿元,2023年度7.11亿元,审计师实施了包括函证、截止性测试等程序[1] -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为关键审计事项,2025年3月末余额3.07亿元,2024年末2.89亿元,2023年末3.29亿元,审计师评估了减值准备计提合理性[1] 资产负债结构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11.0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6.47亿元,非流动资产4.61亿元[5] - 2025年3月末短期借款2.42亿元,长期借款8508万元,负债总额5.73亿元[5][6] - 2025年3月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5.35亿元,未分配利润2.72亿元[6] 行业与业务 - 公司主营产品为铝塑膜,属于锂电池材料行业[1] - 公司前身为上海紫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3] - 公司股票于2024年7月8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13]
证券代码:002716 证券简称:湖南白银 公告编号:2025-029
业绩说明会安排 - 会议将于2025年05月30日15:00-17:00以网络互动方式在"价值在线"平台召开 [2][3][5] - 参会人员包括董事长李光梅、总经理康如龙等7名高管,证券事务代表袁剑也将出席 [3] - 投资者可通过指定网址或微信小程序码参与互动,并可在会前提问 [1][4] 投资者参与方式 - 会前问题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05月30日,通过https://eseb.cn/1oBUuGIK45G提交 [1] - 实时互动入口为https://eseb.cn/1eL9tQR6GB2,需在会议时段内访问 [4] - 会后可登录价值在线查看说明会内容回顾 [6] 公司信息披露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10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2024年年报及摘要 [2] - 说明会内容将严格控制在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 [1][4] - 联系方式包括电话0735-2659859、邮箱jinguizq@jingui-silver.com等 [5]
股市必读:ST岭南(002717)5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31.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5-26 04:05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ST岭南报收于2.08元,上涨5.05%,换手率3.71%,成交量59.32万手,成交额1.22亿元 [1] - 5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31.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79.2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711.08万元 [1][3]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6,183.66万元,同比下滑59.5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432.98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759.91万元,同比下滑77.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39.73万元 [1] - 公司存在持续经营风险,2024年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 [1] 债券与信用风险 - "岭南转债"无法按期兑付,公司现有货币资金不足以偿付本息,信用评级下调至C级 [1][3] - 为"岭南转债"提供担保的资产包括募投项目公司股权、应收款项等,但存在变现风险和不确定性 [1] 法律与退市风险 - 公司面临股票退市风险,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 [1] - 截至2025年5月9日,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约17,413.36万元 [1] 信息披露与监管 - 广发证券作为受托管理人编制了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将持续关注并督促公司做好信息披露,保障债券持有人权益 [1]
*ST东易(002713.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889.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5-01 09: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 67亿元 同业排名第14 同比减少2 73亿元 降幅62 05% [1] - 归母净利润-1889 24万元 同业排名第16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858 45万元 同业排名第12 同比减少286 70万元 [1] - 摊薄每股收益-0 05元 同业排名第18 [5] 资产负债状况 - 资产负债率166 71% 同业排名第23 较上季度增加8 82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增加69 58个百分点 [3] - 总资产周转率0 11次 同比减少0 05次 降幅32 30% [5] 运营效率 - 毛利率36 74% [4] - 存货周转率3 62次 [5]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1 98万户 前十大股东持股2 23亿股 占总股本53 11% [5] - 主要股东包括天津东易天正投资(24 26%) 天津晨尚咨询(15 87%) 小米科技武汉(4 10%) [5]
*ST东易(002713)4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132.2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02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4.25元,上涨4.94% [1] - 换手率10.25%,成交量42.05万手,成交金额1.7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132.27万元,占比成交额28.98%,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652.74万元(占比9.33%)、大单净流入3479.53万元(占比19.65%) [1] - 中单净流出1251.33万元(占比7.07%),小单净流出3880.95万元(占比21.91%)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7亿元,同比减少62.05% [1] - 归属净利润1889.24万元,同比增长83.71% [1] - 扣非净利润1730.85万元,同比增长85.08% [1] - 流动比率0.305,速动比率0.293,资产负债率166.71%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北京市 [1] - 注册资本41953.698万人民币,实缴资本27195.3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陈辉 [1] - 主营业务为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 公司经营情况 - 对外投资2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77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93条,专利信息192条 [2] - 持有行政许可19个 [2]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收入为4728.6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40.2万港元或1%[8][11] - 2024年亏损为7475.2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2.64999亿港元[8][11] - 2024年每股亏损为6.03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为21.36港仙[8][11] - 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40港元,2023年为1.47港元[8][11]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9][12]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为6786.2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2.59453亿港元[13]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588.4万港元[13] - 2024年集团总资产降至24.31092亿港元,资产净值降至17.42069亿港元[20]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的26.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4.31亿港元,净资产从18.23亿港元降至17.42亿港元[23] - 集团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7.8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6.89亿港元,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从30%降至28%[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6835.5万港元,较2023年的1.30亿港元减少[2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款为4.15亿港元(2023年:6亿港元),银行借款为1亿港元(2023年:无),权益总额为17.42亿港元(2023年:18.23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26%(2023年:26%)[21][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16][18] - 2024年,集团自有无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目标达成,租金应收款达安全水平[40][41][42] 业务发展规划 - 购物商场联薈预计2025年开业[17][19] - 2025年公司目标为审视管理制度及成本结构、提升项目质量、完成联薈翻新并开始租赁[43] - 预计2025年香港零售物业租赁市场仍具挑战,租金和租用率面临压力,但公司有望实现年度增长[44][4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联薈(前称协和广场)竣工开业,将进行预租吸引主要租户[44][47] - 预计2025年利率下降,步伐较先前预期更温和,或支持物业资本价值并改善投资情绪[44][48] 物业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港晶中心(部分)总建筑面积138,663平方呎,车位占比80%,约满年期2053年;另一部分总建筑面积8,881平方呎,车位占比40%,约满年期2053年;车位30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53年;协和广场总建筑面积163,538平方呎,车位91个,占比100%,约满年期2049年[52]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60] - 2024年1月26日蔡健民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符合规定[62] - 2024年除1月26日至4月15日,其余时间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63] - 董事会已接获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认为均具备上市规则规定的独立性[63]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强调透明度、问责性及独立性原则[53][56]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现行企业管治常规一次,必要时作出更改[54][55] - 2024年1月26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健民去世,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降至2人,低于上市规则规定的最少3人;4月16日郑子坚获委任后,公司符合上市规则要求[65] - 除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外,公司在2024年其余时间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一[66] - 2024年举行了5次董事会会议[67] - 执行董事李成伟、李树贤、劳景祐、杜灿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雄、杨丽琛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2/2),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郑子坚4月16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69] - 蔡健民1月26日离世,各会议出席率均为0%(0/0)[69]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预先编排日期,召开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一般提前至少3天发送[74] - 若主要股东或董事在董事会考虑事项中有重大利益冲突,相关事项在正式董事会会议处理[75] - 董事有权查阅文件资料、向公司秘书咨询,可接触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会持续更新上市规则等监管要求信息[76] - 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女性代表比例为14.3%,目标是至少保持当前水平并逐步增加[80][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员工男女性别比例达60%:40%,已实现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81][87] - 董事会主席李成伟负责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李树贤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职责清晰区分并书面载明[88][90] - 提名委员会规定公司董事候选人的遴选和推荐程序及准则[89][91] - 新获委任董事将收到公司秘书提供的入职资料,并持续更新监管规定[92]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无指定服务年期,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93][94] - 考虑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时,会考虑多元化标准及其他因素[93][9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新增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93][96] - 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3][96] - 董事会对成员多元化政策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政策已适当实施且有效[81][8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按职权范围履行企业管治责任[97] - 董事会成立提名、薪酬、审核及执行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97][98]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提名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三名成员组成[100][102] - 提名委员会制定提名政策,确保董事会技能、经验和观点多元化[103] - 公司有正式透明的董事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程序和继任计划[101][104] - 考虑候选人资格的标准包括投入时间和促进董事会多元化[105] - 2024年提名委员会未开会,通过传阅文件处理事务[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重选退任董事决议案[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106] - 2024年及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推荐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6]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薪酬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成员组成[107][109] - 2024年已举行一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08][111] - 薪酬委员会仅就执行董事(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建议[110] - 2024年薪酬委员会透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113][114] - 董事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高级管理人员应付薪酬分布载于附注15[113][114] - 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多项薪酬相关事宜,包括董事薪酬政策等[115] - 2024年1月26日至4月15日审核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月16日后由3名组成[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遵守守则条文D.3.3但有职责方面偏离[117] - 审核委员会主席由具专业资格或相关专业知识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116][117]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时修订以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但在部分职责上与守则条文有偏差[118]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024年已召开两次[120][122]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通过传阅文件方式处理事宜,并履行多项工作,包括审核审计范围及费用、报告等[124] - 执行委员会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职权范围于2024年3月更新[126][128] - 执行委员会按需开会或通过传阅文件处理集团营运事宜,负责日常管理[130][132] - 2024年4月26日,陈偲熒女士辞任公司秘书,薛宝鈴女士获委任[131][133] - 薛宝鈴女士为相关公会会士,年内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131][133]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应就委聘外聘核数师提供非核数服务之政策作出建议而非执行[119][121] - 董事会认为审核委员会仅能监察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情况[119][121] - 审核委员会可推动内外部核数师工作协调,检查内部审计功能资源情况[119][121] 财务报表及审计相关 - 公司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条例规定[136][140] - 2024年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会计、内审、财务汇报及ESG相关资源、人员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及预算是否充足[142][144]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的汇报责任载于第57页至第62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137][141] - 年内支付给德勤的核数服务酬金为1173千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04千港元,总计1577千港元[156] 证券交易及信息披露政策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135][138][139] - 董事会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集团公平及时向公众发布内幕消息,政策按需更新修订[150][153] - 董事会采纳举报者政策及系统,让雇员及相关人员可匿名向审核委员会反映集团不当事宜[151][154] 风险管理 - 集团建立系统及程序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年度评估由业务单位和部门主管执行,结果报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系统有效且充分[143][146] - 内部审计功能主管向董事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汇报,其编制的计划和报告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审阅[149][152]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有独立风险管理及内控系统,并向公司保证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143][147] - 集团采纳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会定期检讨及更新[185][186]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风险相关政策,监督管理层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向董事会汇报[185][186] - 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详细论述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b)[188][189] - 营运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控等措施减少及控制,由集团内部审计功能独立监控及检讨并汇报[190][192] - 集团业务及盈利能力增长受物业市场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因素可能致业务、财务状况及业绩重大调整[191][193] 股东大会相关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5月22日举行[161][163] - 股东周年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1日发送,其他股东大会通知需在大会举行前至少14日发送[161][164]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而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可请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2][165] 组织章程及股息政策 - 组织章程细则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年内无变动[169][172] - 董事会已采纳股息政策,旨在为股东提供合理及可持续回报,同时维持财务状况稳定[170][173] - 董事会可按年宣派或建议股息及/或宣派中期股息或特别股息,需考虑公司及集团多方面情况[170][174] - 董事会将定期检讨股息政策并在必要时修订及/或修改[171][175] 公司信息传达及业务概述 - 公司通过多种正式途径向股东传达集团资料,相关文件及消息也在公司网站登载[157][15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主要业务及详情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80][182] - 集团年内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及除税前溢利贡献按主要业务列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180][183] - 集团业务详细回顾、未来发展及以财务关键表现指标对集团表现的分析均列于主席报告第5页和第9页[181][184] 可持续发展及合规 - 集团致力于环境及社区可持续性,环保政策包括减少纸张和电力消耗等[194][197][198] - 集团重视遵守法律法规,受香港法律、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规管[196]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22: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7,286千港元,2023年为46,88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0.86%[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0,894千港元,2023年为13,35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8.44%[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9,439千港元,2023年经营盈利为12,539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来自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67,862千港元,2023年收益为259,453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75,880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269,107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度亏损为74,752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264,999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6.03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1.36港仙,同比由盈转亏[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296,689千港元,2023年为2,305,74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39%[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33,148千港元,2023年为36,14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68.41%[7]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742,069千港元,2023年为1,822,75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43%[7] - 2024年总收入47,286千港元,2023年为46,884千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非流动资产总值2,270,118,000港元,2023年为2,273,240,000港元;中国非流动资产总值611,000港元,2023年为611,000港元[17] - 2024年香港总收入47,286,000港元,2023年为46,315,000港元;2024年中国总收入无,2023年为569,000港元[17] - 2024年公司收入4728.6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40.2万港元或1%,本年度亏损7475.2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64999亿港元[29] - 2024年每股亏损6.03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21.36港仙;2024年末每股资产净值1.40港元,2023年为1.47港元[29]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6786.2万港元,2023年为公允价值收益2.59453亿港元;融资成本增加1588.4万港元[31] - 公司总资产由2023年的26.0396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4.31092亿港元,资产净值由1.822751亿港元降至1.742069亿港元[32] - 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末的7812.17万港元升至2024年末的6890.23万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由1.30495亿港元降至6835.5万港元[33] - 2024年末总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约28%(2023年:30%),资产负债率为26%(2023年:26%)[33] - 2024年末公司银行借款为1000万港元(2023年:无),其他借款为4.15亿港元(2023年:6亿港元)[33]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386.5万港元(2023年:526.2万港元),贷款利息收入391.3万港元(2023年:604.5万港元)[20] - 2024年所得税(抵扣)支出为 - 112.8万港元(2023年:410.8万港元)[2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41,063千港元,2023年为40,366千港元;2024年物业管理费收入5,023千港元,2023年为5,168千港元;2024年股本工具股息收入1,200千港元,2023年为1,350千港元[16] - 2024年客户A投资物业租金相关收入8,474千港元,2023年为8,239千港元;2024年客户B为6,010千港元;2024年客户C为5,671千港元,2023年为5,307千港元[18] 财务准则相关 - 本年度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应用[14] 核数师与报表交付情况 - 核数师对2023和2024年度报告无保留意见[9] - 公司按规定已交付2023年度财务报表,将如期交付2024年度财务报表[8]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初步公布所列数字获核数师同意,为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53] 营运分部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为最高营运决策者,认为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为同一营运分部,无作分部分析[17] 物业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位于港晶中心的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购物商场联薈预计2025年开业[30]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40] 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数目为30名,2023年为31名[43] 市场与发展预期 - 预计2025年香港零售物业租赁市场仍具挑战,租金和租用率面临压力[45] - 预计2025年下半年竣工开业的联薈将成集团发展重要里程碑[45] - 预计2025年利率下降,或支持物业资本价值并改善香港房地产投资情绪[45]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任何股息,2023年亦无[47] - 宣派后6年无人认领的股息可遭董事会没收,2025年4月17日仍未认领的特定股息将被没收[56] - 对未领取股息享有权利的股东须不迟于2025年4月17日下午4时30分联络股份过户登记处[57] - 涉及将被没收的股息财政年度有2017年,类别有中期股息、第二次中期股息[58]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预定于5月21日举行,5月16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48]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企业管治守则部分条文存在偏离行为[4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55] 董事会组成 - 公布日期董事会由李成伟等执行董事及李泽雄等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7]
亚证地产(0027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271[5] - 公司主要业务为物业投资、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4,21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788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其他收入为6,503千港元,2023年为7,407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其他亏损为4千港元,2023年为418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融资成本为17,668千港元,2023年为0[7] - 2024年同期未计入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之公允价值变动和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的经营亏损为2,570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2,503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来自投资物业之公允价值变动之亏损为12,790千港元,2023年收益为6,046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为215千港元,2023年为1,865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除税前亏损为15,748千港元,所得税支出为1,289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7,676千港元,所得税支出为3,169千港元[7] - 2024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1.37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7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7,037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4,507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除税后)为2,7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1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为19,797千港元,2023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0,997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65,79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227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1,8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141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233,94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2,086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293,35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05,741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802,95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22,751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724,34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5,076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之公允价值变动为亏损2,7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1,860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净值为258.4万港元,2023年为1588.9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已退回香港所得税39.3万港元,已付中国企业所得税0[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净值为297.7万港元,2023年为1586.4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已收银行利息239.8万港元,2023年为277.2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购置支出321万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业务的现金净值为1324万港元,2023年为8435.1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的现金净值为-3379.6万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57.9万港元,2023年增加10021.5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88.1万港元,2023年为20741.5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24,213千港元,2023年为22,788千港元[33] - 2024年中期,香港总收入24,21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22,219,000港元;中国总收入为零,2023年同期为569,000港元[38][39]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2,398千港元,2023年为2,772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2,236千港元,2023年为3,778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应收款项利息收入149千港元,2023年为144千港元;最终控股公司管理服务费收入210千港元,2023年为150千港元;中间控股公司管理服务费收入610千港元,2023年为555千港元;其他收入900千港元,2023年为8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6,503千港元,2023年为7,407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净汇兑亏损4,418千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付予其他借款为17,668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支出[42] - 2024年上半年,交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322千港元,2023年为减值24千港元;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之净额减值拨回为减值107千港元,2023年为拨回1,889千港元;总计215千港元,2023年为1,865千港元[4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12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69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产生租金收入之投资物业的直接营运费用为454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28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并无产生租金收入之投资物业的直接营运费用为22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5千港元[47] - 2024年和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之普通股数目均为1240669千股[52]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溢利为 - 17037千港元[5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未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初为2269160千港元,期末为2259580千港元[56]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初为1297022千港元,期末为2269160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5,74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溢利17,676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4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93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净汇兑亏损为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418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之亏损为12,79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6,046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营运资金变动前之营运现金流为10,367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6,320千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营运业务之现金净值为2,58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5,889千港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非上市基金投资)为41,35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978千港元[113]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为17,5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924千港元[113] - 分类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的非上市股本证券,2024年6月30日公允价值为29,13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890千港元[115]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一年内为24,2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422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二年为10,5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457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三年为6,9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596千港元[127] - 2024年6月30日未折现的固定租赁付款应收款第四年为6,7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30千港元[127] - 投资物业改善及改建工程合约承诺的资本开支,2024年6月30日为3,31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33千港元[131] - 集团赚取的管理费收入为210千港元,去年为150千港元[134] - 向集团收取的租金、物业管理及空调费用为524千港元,去年为513千港元[134] - 集团赚取的利息收入为2236千港元,与去年持平[134] - 最终控股公司其他应付款项为313千港元,去年为284千港元[137] - 新鸿基及其附属公司应收贷款为78100千港元,与去年持平[137] - 新鸿基及其附属公司应收利息为566千港元,去年为578千港元[137] - 天安及其附属公司应付贷款为155000千港元,去年无此项[137] - 天安及其附属公司应付利息为367千港元,去年无此项[137]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2.66亿港元,去年12月31日为12.7亿港元[14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421.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42.5万港元或6%[159]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703.7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1450.7万港元[159] - 报告期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279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为604.6万港元[159] - 报告期融资成本为1766.8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融资成本产生[159] - 公司总资 产由2023年12月31日的26.03968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5.59147亿港元[162][164] - 公司资产净值由2023年12月31日的18.22751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8.02954亿港元[162][164] - 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7.81217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7.56193亿港元[163][16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1288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95亿港元[163][165]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净负债除以权益总额)为26%,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63][1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固定租金收入20,504千港元,2023年为18,878千港元;物业管理费收入2,509千港元,2023年为2,560千港元;股本工具股息收入1,200千港元,2023年为1,350千港元[33] 物业相关指标变化 - 香港商用物业租期收益率为2.75% - 3.75%(2023年:2.75% - 3.75%),复归收益率为3.25% - 4.75%(2023年:3.25% - 4.75%),平均市场单位租金约为每平方尺每月14.5 - 113港元(2023年:约每平方尺每月14.5 - 115港元)[67] - 香港车位租期收益率为4.25%(2023年:4.25%),复归收益率为4.75%(2023年:4.75%),平均市场单位租金约为每平方尺每月3,600港元(2023年:约每平方尺每月3,700港元)[67] - 租期收益率为2.75%至3.25%(2023年12月31日:2.75%至3.25%),复归收益率为3.25%至3.75%(2023年12月31日:3.25%至3.75%)[115] - 平均市场单位租金介乎约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每平方尺每月185港元(2023年12月31日: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每平方尺每月185港元)[120] - 缺乏控制和市场折扣率为27.2%(2023年12月31日:24.3%)[12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承诺租赁期主要为未来一至五年(2023年12月31日:一至六年)[126][127] - 截至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