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航空(01055)
icon
搜索文档
南航通报员工3000米体测猝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18:42
事件概述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一名安全员于10月30日参加3公里跑步体能测试时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后不幸离世 [1] - 该体能测试是根据有关规章要求进行的 [1] - 现场航医及机场急救中心第一时间采取了急救措施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相关事宜 [1] - 公司将尽全力帮助员工家人渡过难关,并协助处理后续事宜 [1]
南航通报安全员离世事件
新浪财经· 2025-11-02 18:31
事件概述 - 南航湖北分公司一名安全员于10月30日参加3公里跑步体能测试时突发疾病 [1] - 现场航医及机场急救中心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 [1] - 经过全力抢救后,该员工不幸离世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后续事宜 [1] - 公司将尽全力帮助员工家人渡过难关 [1] - 公司将协助处理好相关事宜 [1]
三大上市航企集体扭亏为盈 海航成为最赚钱航司
搜狐财经· 2025-11-01 14:52
Wind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而2025年前三 季度三家航司均实现盈利,标志着行业复苏进入关键拐点。其中,南方航空以23.07亿元归母净利润领 跑三大航,同比增长17.40%;中国东航实现21.0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成功扭亏;中国国航则录得 18.7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37.31%。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发清 10月31日,国内主要上市航空公司全部完成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发布,根据业绩报告,在经历五年连续亏 损后,国航、东航、南航于前三季度实现集体扭亏为盈,行业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民营航司阵营中, 海航控股以28.45亿元归母净利润登顶行业盈利榜,同比增幅达30.93%,成为前三季度"最赚钱航司"。 三大航终结五年亏损,国际航线成增长核心 业绩下滑与国内市场"量增价跌"的竞争格局密切相关。飞友科技CADAS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国内平 均票价同比下降8.5%,即便在七八月暑运旺季,票价同比仍分别下滑8.7%和7.3%。全服务航司下沉竞 争进一步挤压民营航司空间,三大航在部分航线将票价压至与低成本航司接近水平,同时保留行李托 运、 ...
民航业三季报盘点:三大国有航司终迎集体盈利 吉祥、春秋净利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22:32
三大国有航司业绩复苏 - 三大国有航司(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在2025年前三季度全部实现盈利,为全年业绩加速复苏奠定基础[1] - 中国国航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70亿元,若第四季度亏损不超过去年同期的15.99亿元,公司有望全年扭亏[2] - 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和23.07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亏损有望收窄[2] - 2020年至2024年,三大航连续亏损5年,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2025年业绩有望翻盘[2] 国际市场成为增长关键 - 国际市场成为主要航司寻求增长的突围点,三大航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涨幅显著高于国内航线[1][4] - 中国国航国际与国内航线旅客周转量同比涨幅分别为14.9%和1.2%,中国东航分别为24.16%和6.08%,南方航空分别为19.54%和4.10%[4] - 中国东航坚持"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策略,新开上海浦东—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成为国际通航点最多的境内航司[4] - 南方航空国际客座率、座公里收入均超2019年水平,2025年冬春航季以澳洲为增投重点[5] 民营航司面临业绩挑战 - 吉祥航空与春秋航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亿元和23.3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28%和10.32%[6] - 春秋航空"国内最赚钱航司"头衔被海航控股接替,海航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28.45亿元[6] - 吉祥航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8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超四分之一[6] - 行业面临"旺丁不旺财"困境,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以价换量"特征明显[1][7] 机票价格下行影响盈利 - 2025年1月至9月平均机票价格同比2024年下降8.5%,旺季七八月票价同比分别下滑8.7%和7.3%[7] - 2月机票价格同比下滑超过20%,4月超过10%[7] - 以北京飞喀什为例,今年暑假最低价约800元,而2024年同期票价超过6000元,价格波动主要因供给增加和油价下跌[8] - 行业竞争格局未有效改善,产品服务同质化、销售渠道分散等问题影响有序竞争[7]
民航业三季报盘点:三大国有航司终迎集体盈利,吉祥、春秋净利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22:29
三大国有航司业绩复苏 - 三大国有航司(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在2025年前三季度全部实现盈利,为全年业绩加速复苏奠定基础 [1] - 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0亿元、21.03亿元和23.07亿元 [2] - 三大航已连续亏损5年(2020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2025年业绩有望翻盘 [2] 民营航司业绩面临挑战 - 吉祥航空与春秋航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亿元和23.3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28%和10.32% [6] - 春秋航空增收不增利,吉祥航空营收与利润双跌,海航控股以28.45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春秋航空 [6] - 两家民营航司在三季度遭遇冲击,吉祥航空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超四分之一 [6] 国际航线成为增长关键 - 三大航司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涨幅显著高于国内航线,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的国际航线同比涨幅分别为14.9%、24.16%和19.54% [4] - 中国东航坚持"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策略,成为国际通航点最多的境内航司 [4] - 南方航空表示其国际客座率、座公里收入均超2019年水平,中国国航持续看好国际市场增长潜力 [5] 国内市场票价压力与竞争 - 行业面临"旺丁不旺财"困境,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平均票价同比明显下降 [1][7] - 2025年1月至9月平均票价同比2024年下降8.5%,暑运旺季七八月票价同比分别下滑8.7%和7.3% [7] - 机票价格降低是航司未能完全恢复盈利的重要原因,供给增加和油价下跌是影响因素 [7][8]
三大航“逆风翻盘”,能否延续盈利态势引发关注
观察者网· 2025-10-31 19:24
核心观点 - 三大航(南航、东航、国航)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前三季度整体盈利,但对全年盈利持谨慎态度 [1][6] 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南方航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13.74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38.40亿元(同比增长20.26%);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376.65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23.07亿元(同比增长17.40%)[1] - **东方航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95.92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35.34亿元(同比增长34.3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64.14亿元(同比增长3.73%),净利润21.03亿元(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1.38亿元大幅扭转)[1] - **中国国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90.69亿元(同比增长0.90%),净利润36.76亿元(同比下降11.31%);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298.26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7.31%)[1] - 从净利润看,东航增幅最显著,南航净利润总额位列第一 [1] 战略与运营分析 - 三大航通过“过紧日子”、严控成本与优化负债结构等措施展现战略定力 [2] - **南航**:业绩复苏得益于大湾区经济活力及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货运业务是利润的“压舱石” [2] - **东航**:作为国际业务占比最高的航司,承受了最大国际市场停滞压力,净利润高增幅体现战略韧性 [2] - **国航**:凭借北京主枢纽的区位优势,业绩复苏与高收益欧美长航线恢复节奏高度相关 [2] - 三大航机队规模均超800架,但平均单机利润偏低(前三季度均低于260万元,其中国航不足200万元),单位运力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 [2] 盈利能力与财务结构 - 前三季度净利润率:南航1.68%、东航1.98%、国航1.44%,显著低于民营航司 [3] - 扣非净利润率:南航61.71%、东航66.82%、国航87.93%,表明超三成利润来源于非经常性收益 [3] - 资产负债率:南航83.39%、东航84.86%、国航87.88%,均高于80%行业高风险警戒线 [3] - 经营性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例:南航23.53%、东航27.13%、国航26.24%,整体转化效率一般 [3] 近期运营数据(9月) - **南航**:客运运力同比增4.43%(较2019年增9.7%),旅客周转量同比增5.25%(较2019年增15.83%),客座率86.3% [4] - **东航**:客运运力同比增3.63%(较2019年增11.73%),旅客周转量同比增8.67%(较2019年增22.59%),客座率87.57% [5] - **国航**:客运运力同比增1.2%(较2019年增25.88%),旅客周转量同比增5.6%(较2019年增29.91%),客座率83.2% [5] - 暑运结束后市场未急剧回落,国内公商务出行需求活跃,文旅活动与演出市场支撑客源,欧美航线收益水平稳健 [5] 第四季度展望与行业趋势 - 第四季度属传统淡季,但冬季冰雪旅游(如东北、新疆航线)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5] - 全球经贸活动恢复将推动国际公商务出行需求回暖 [5] - 如无重大疫情反复或地缘政治等“黑天鹅”事件,三大航全年实现盈利可能性较高 [5] - 业内专家预计三大航能实现全年扭亏为盈,但盈利数额不会太大,第四季度淡季可能亏损 [6]
南方航空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376.65亿元行业居首,净利润39.96亿元领先同行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47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25日,于2003年7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和办公地址均在广东省广州市 [1] - 公司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航线数量居国内前列 [1] - 主营业务包括国内和国际、地区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业务及通用航空业务,所属行业为交通运输-航空机场-航空运输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376.65亿元,在行业8家公司中排名第1,高于第二名中国国航的1298.26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数586.2亿元和中位数354.5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39.96亿元,位居行业第1,高于第二名海航控股的29.76亿元,高于行业平均数18.6亿元和中位数18.11亿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76.7亿元,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17.4% [6][7]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13.7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20.3% [6][7]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实现由亏转盈 [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83.39%,高于去年同期的82.42%,且高于行业平均的75.72%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11.70%,高于去年同期的10.34%,但低于行业平均的12.66% [3] 运营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可用座公里(ASK)同比增长5.5%,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长7.6%,客座率达85.6%,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6] - 2025年第三季度ASK同比增长5.7%,RPK同比增长6.2%,客座率达85.9%,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6] - 第三季度旺季客座率再创新高,达到85.8% [7]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机队规模为956架,同比增长4.7%,较2024年底增长4.3% [6] 成本控制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成本在运力投放同比增长5.7%的背景下仅同比提高1.6%,主要受益于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节约 [7]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86亿股,较上期增加432.48万股;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20亿股,持股数量不变 [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9197.38万股,较上期减少434.39万股;工银可转债债券为新进股东,持股8564.59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5] - 截至2009年12月31日,A股股东户数为27.86万,较上期减少10.46%;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5384.22股,较上期增加11.68% [5] 管理层 - 董事长马须伦,1964年7月出生,拥有丰富的航空业管理经验,目前兼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4] - 总经理韩文胜,1967年1月出生,在南方航空任职多年,现任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4] 机构观点与预测 - 华创证券调整2025年盈利预测为9.5亿元,维持2026、2027年盈利预测为71、101亿元,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0.05、0.39和0.56元 [6] - 华创证券给予公司2026年20倍PE,对应目标市值1421亿元,目标价7.84元,维持"推荐"评级 [6] - 中邮证券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63.9亿元、90.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
港股10月收官 | 恒科指跌8.6%,三大指数均止步月线5连阳,科技股下跌,煤炭石油走俏
格隆汇· 2025-10-31 17:0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10月集体收跌,恒生指数跌3.53%,国企指数跌4.05%,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最大为8.62%,止步月线5连阳 [1] - 市场走势为月初短暂冲高后走低,10月下旬维持区间震荡,恒指在26000点反复震荡并失守,恒生科技指数失守6000点大关 [1] 领涨板块及公司 - 航空股表现强劲,中国东方航空涨19.8%,中国南方航空涨12.5% [1] - 石油股上涨,中国石油大涨超13%,中国海洋石油涨近4% [1] - 煤炭股涨幅居前,中煤能源涨近18%,中国神华涨12%,首钢资源涨9.7% [1] - 港口运输股亦为涨幅居前板块 [1] 领跌板块及公司 - 汽车股跌幅明显,理想汽车跌21.35%,零跑汽车跌12.13%,比亚迪股份跌8.7% [1] - 苹果概念股下跌,高伟电子跌20.7%,舜宇光学跌16.8%,丘钛科技跌15.8% [1]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小米跌20%,快手跌14.48%,百度跌11.71%,网易跌8.36%,京东跌7.87%,阿里巴巴跌6.72%,腾讯跌5.13%,美团跌2.39% [1] - 生物医药股、内房股、半导体芯片股跌幅明显,中芯国际月内虽创下新高但仍下跌5.7% [1]
港股航空股普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1:49
港股航空股市场表现 - 10月31日港股航空股普遍下跌,中国国航股价下跌8.51%至5.59港元[1] - 南方航空股价下跌3.56%至4.61港元,东方航空股价下跌0.75%至3.96港元[1] - 机场相关股票亦出现下跌,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下跌1.4%至2.81港元,美兰空港下跌0.57%至10.49港元[1]
航空股普跌 暑运后航司运力增速小幅放缓 市场关注行业反内卷措施落实
智通财经· 2025-10-31 11:33
股价表现 - 航空股普遍下跌,中国国航跌8.51%至5.59港元,南方航空跌3.56%至4.61港元,北京首都机场股份跌1.4%至2.81港元,东方航空跌0.75%至3.96港元,美兰空港跌0.57%至10.49港元 [1] 行业运营数据 - 9月航司运力增速小幅放缓,三大航+春秋+吉祥的ASK同增3.9%,RPK同增7.1%,推动客座率同增2.6个百分点至86.0% [1] - 行业客座率持续高位,国内外航线出行两旺 [2] 票价与需求趋势 - 9月由于公商务需求回暖,票价同比开始转正 [1] - 国庆中秋小长假行业扣油票价同比转正,10月上旬票价持续回正,需求相对坚挺 [2] - 四季度在低基数情况下,同比或有明显改善,带动航司单位座收持续修复 [2] 行业展望与盈利催化 - 新航季时刻数同比持续收紧,行业景气呈现底部好转迹象 [1] - 反内卷措施及公约落实有望消减行业恶意低价现象,带动票价修复,推动航司单位座收回升 [1][2] - 叠加反内卷和低基数,票价同比转正有望在四季度延续,同时油价下跌有望降低航司成本压力,共同改善航司盈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