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icon
搜索文档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
2025-08-15 18:02
股息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05 HKD[1] - 除淨日为2025年8月29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10月17日[1] - 可部分现金及部分新股方式收取股息[1] 人员信息 - 非执行董事为李家傑博士及廖己立先生[2] - 执行董事为黃維義先生、紀偉毅先生及邱建杭博士[2]
港华智慧能源(01083)发布中期业绩,业务核心利润增长至7.19亿港元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8-15 16:49
财务业绩 - 营业额104.37亿港元 同比减少0.6% [1] - 业务核心利润7.19亿港元 同比增长1.7% [1] - 股东应占溢利7.58亿港元 同比增加2.02% [1] - 每股基本盈利21.8港仙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 可再生能源业务 - 净利润增长5%至约1.72亿港元 [1] - 累计光伏并网容量达2.6吉瓦 [1] - 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260兆瓦时 [1] - 推行光伏+储能+售电一体化减碳业务模式 [1] - 通过类REIT产品融资10亿人民币用于可再生能源投资 [1] 城市燃气业务 - 售气量保持平稳 客户数量增加38万户 [2] - 城市燃气综合价差提升0.01元至0.57元/立方米 [2] - 通过顺价工作与精细化管理维持利润稳健 [2]
港华智慧能源(01083.HK)中期业务核心利润增长至7.19亿港元 首次派发中期息每股5港仙
格隆汇· 2025-08-15 16:4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业务核心利润增长2%至7.19亿港元 [1] - 股东应占溢利增长2%至7.58亿港元 [1] -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3] 可再生能源业务 - 净利润增长5%至约1.72亿港元 [1] - 累计光伏并网容量达2.6吉瓦 [1] - 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容量达260兆瓦时 [1] - 推行"光伏+储能+售电"一体化减碳业务模式 [1] - 通过两期类REIT产品成功融资10亿元人民币 [1] 城市燃气业务 - 售气量保持平稳 [2] - 客户数量增加38万户 [2] - 城市燃气综合价差提升0.01元人民币至0.57元人民币/立方米 [2] - 燃气业务利润保持稳健 [2] 资本运作 - 成功发行"零碳智慧2期"类REIT产品 [1] - 融资资金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1] - 融资成本降低 [1] 股权变动 - 获弘康人寿保险增持45.8万股 [3]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5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业务核心利润增长2%至港币7.19亿元[4] - 股东应占溢利增长2%至港币7.58亿元[4][5] - 营业额同比下降0.6%至港币104.37亿元(2024年同期为105.01亿元)[5][7]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1.4%至21.8港仙(2024年同期为22.1港仙)[5][7] - 公司期内溢利为8.38亿港元,税后利润率为8.03%[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758,391千港元,同比增长2.1%[26] - 2025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的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800,733千港元,同比增长11.6%[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港币104.37亿元,同比下降1%(以人民币计算上升0.3%)[3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7.58亿元,同比上升2%[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總營業支出為9,626,493千港元,同比增長0.8%,其中已用燃氣、庫存及材料成本最高,達7,951,499千港元[20] - 融資成本為331,135千港元,同比下降7.9%,主要由於銀行借貸利息支出減少[22] - 除稅前溢利已扣除已售存貨成本8,630,151千港元和員工成本675,214千港元等支出[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支出为港币96.26亿元,同比上升1%[41][42] - 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8%至港币3.31亿元[46] 燃气业务表现 - 城市燃气客户数量增加38万户至1802万户[4][5] - 燃气销售综合价差提升1仙人民币至0.57元人民币/立方米[4] - 燃气业务营业额为96.74亿港元,占总营业额的92.7%,其中管道燃气销售占88.6亿港元[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總營業額為10,500,990千港元,其中燃氣業務佔9,746,210千港元(92.8%)[18] - 公司期內溢利為846,188千港元,其中燃氣業務貢獻933,773千港元[18] - 城市燃气综合价差提升1仙人民币至每立方米0.57元人民币[31] - 2025年上半年燃气客户数量增加38万户,总客户数目达1,802万户[31] - 管道燃气销售额从2024年的86.72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88.60亿港元[40] - 燃气接驳销售额从2024年的8.1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6.24亿港元[40] 可再生能源业务表现 - 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增长5%至港币1.72亿元[4] - 累计光伏併网2.6吉瓦,同比增长23.8%(2024年同期为2.1吉瓦)[4][5] - 工商业储能累计併网260兆瓦时[4] - 可再生能源业务营业额为7.62亿港元,同比增长未披露[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可再生能源業務佔754,780千港元(7.2%)[18] - 可再生能源業務貢獻163,566千港元[18] - 2025年上半年光伏售电量增长44%至11.8亿度[33] - 可再生能源板块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1.72亿港元,同比上升5%[33] -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0.3吉瓦,装机规模达2.6吉瓦[33]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入从2024年的7.55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7.63亿港元[40] 融资和债务 - 两期类REIT产品成功融资10亿人民币[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67.19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5.98亿港元有所增加[10][11] -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借贷为46.99亿港元,占总流动负债的29.4%[10][11] - 公司可通过中期票据计划募集资金135.82亿港元,未动用信贷额度为104.42亿港元[11] - 非流动负债中一年后到期的借贷为115.31亿港元,占非流动负债的91.4%[10] - 流动负债中应付股利为6.61亿港元,2024年底未披露该数据[10] - 公司成功发行两期类REITs产品,融资10亿人民币[34] - 公司借贷总额为港币162.30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154.27亿元),其中46.99亿元(2024年12月31日:36.96亿元)为1年内到期,109.25亿元(2024年12月31日:106.40亿元)为1至5年到期,6.06亿元(2024年12月31日:10.91亿元)为超过5年到期[49] - 公司人民币借贷为港币146.46亿元(2024年12月31日:138.59亿元),非人民币借贷主要为美元,金额为港币15.84亿元(2024年12月31日:15.68亿元),大部分已进行对冲[4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合计港币33.43亿元(2024年12月31日:27.30亿元),其中91%为人民币资产(2024年12月31日:99%)[50] - 公司负债比率为36%(2024年12月31日:36%)[50] - 公司可透过中期票据计划募集资金额度约港币135.82亿元,未动用信贷额度约港币104.42亿元[50] - 公司发行类REIT产品第二期,规模为4.70亿人民币,优先级证券票面利率为2.2%[50] 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92.68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385.14亿港元增长1.96%[10]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42.15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3.27%[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為55,237,808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53,042,747千港元增長4.1%[19] - 应收账款(扣除信用损失拨备)为2,019,086千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0.7%[27][28] - 应付货款为2,362,277千港元,较2024年底下降0.4%[29] 其他收益和支出 - 其他收益淨額為148,479千港元,同比增長36.2%,主要來自重組延伸業務收益100,112千港元和視作出售附屬公司收益52,881千港元[21] - 分占联营公司溢利较去年同期上升91%至港币2.12亿元[44] - 分占合资企业溢利较去年同期上升20%至港币1.66亿元[45] 税务和股息 - 公司未計提香港利得稅撥備,中國附屬公司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介於15%至25%[24] - 公司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總額約174,129千港元,以及2024年度末期股息和特別股息合計每股19港仙,總額661,319千港元[25] - 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55] 评级和员工 - 公司获得穆迪评级「Baa1」、标普评级「BBB+」、中诚信评级「AAA」,展望均为「稳定」[52] - 公司雇员人数为23,556名(2024年6月30日:24,171名)[54] 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购入11,607,000股公司股份,总代价约港币40,206,000元[59]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5 09: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043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 - 燃气业务净利润为85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 - 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为17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9] 用户数据 - 公司客户总数达到1802万,同比增长38万[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光伏发电量增加44%,达到11.8亿千瓦时[4] 市场扩张 - 签署了与“三大”公司15亿立方米(每年1.5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长期协议[4] - 确保每年15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供应(相当于每年21亿立方米)[4] 资本支出 - 资本支出从2024年的20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14亿港元[12] 其他信息 - 燃气销售量保持稳定,达到8.75亿立方米[5] - 城市燃气美元利润率提高至0.57人民币/立方米,同比增长0.01人民币/立方米[5]
又一险资系私募获批,超两千亿“长钱”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8:55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1]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 人保寿险 太平人寿 平安人寿 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 [1][2]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2]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规模520亿元 [2] - 2025年3月新增第三批试点 人保寿险 中国人寿 太平人寿 新华人寿 平安人寿获准参与 规模600亿元 [2][3] 险资入市规模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1]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从2024年末的7.5%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4%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8] - 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 2025年以来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7] 投资策略与标的偏好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大盘蓝筹股 注重公司治理 经营稳健性 股息稳定性和流动性 [4][5] - 鸿鹄志远私募基金重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等A股 均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5] - 投资领域覆盖金融 能源化工 公用基础设施 消费 新能源转型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6]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因高分红和稳定ROE特性 2025年前7个月险资举牌上市银行达10次 [7] 基金模式与地方实践创新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 三期及第二批试点) 后者具标准化程度高 设立简便优势 [4] - 深圳开展"国家政策+地方实践"探索 设立平安基金规模100亿元 其中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管理模式和"直投+母基金"形式 [4][5]
沸腾了!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吸金超330亿元,恒生创新药ETF涨超97%
格隆汇· 2025-08-10 15:1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突破240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暴增118% [1] - 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9008亿港元 相当于2024年全年总额的1115% [1] -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392% 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202%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21% 超过标普500(863%)等全球主要指数 [4] 港股ETF资金流动 - 2025年上半年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上升至338亿港元 较去年暴增184% [2] - 年内资金净流入超50亿的股票型ETF基金有24只 净流入额前5的股票型ETF中4只是港股 [3] -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超330亿元 是全市场ETF中唯一吸金超300亿元的ETF [3] 港股ETF涨幅表现 - 年内ETF涨幅超50%的ETF有19只 其中18只投资于港股 [4] - 恒生创新药ETF涨幅为97% 位居第一 [4] 机构动态与外资动向 - 花旗集团增持225万股港交所股份 持股比例达5% 成为第二大股东 [5] - 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买入港华智慧能源股票 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 [6]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达22次 偏好低估值 低波动 高分红 高业绩确定性资产 [6] 资金面预测 - 全年南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 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资金市 [6] - 公募基金全年总规模有望达3000-4500亿元 [6] - 险资全年实际增量有望达2500-4000亿元 [6] -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已降至历史低位 后续或边际改善 [6] 行业展望 - 下半年港股互联网巨头或加大AI基础设施领域资本投入 [7] - 大模型迭代与AI应用落地进度有望提速 [7] - 港股互联网估值不算高 AI产业周期向上趋势有望推动科技龙头跑赢市场 [7]
巨头最新大调仓!
格隆汇· 2025-08-10 14:48
景林香港美股持仓动向 - 截至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28.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市值25.34亿美元,占总持仓比例超88% [1] - 新进买入英伟达(9960.32万美元)、亚朵(684.99万美元)、华住集团(599.71万美元) [1][3] - 加仓Meta(增持2.21万股至99.13万股)、满帮集团(增持279.94万股至2879.45万股)、奇富科技(增持60.64万股至329.54万股)等7只股票 [1][3] - 减持拼多多(减持141.57万股至321.98万股)、网易、阿里巴巴(减持13.61万股至46.5万股)等13只股票 [1][3] - 清仓苹果、联合健康集团、中通快递等6只股票 [1] 景林资产投资观点 -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进入中场阶段,需挖掘商业模式好、自由现金流强劲的企业,具备"四个垄断"特征(权利/技术/稀缺资源/品牌心智垄断) [3] - 当前组合重点配置:AI迭代的社交平台、芯片设计龙头、稀缺金铜资源企业、中国AI模型/公有云业务、运动户外品牌集团 [4][5] - 看好港股市场成为国际资本重新配置中国资产的桥头堡,南向资金涌入推动市场活跃 [5][6]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400亿港元,同比暴增118%;南向资金净买入9008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的111.5% [7][6] - ETF市场日均成交338亿港元同比增184%,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330.68亿元居首 [9][11][12] -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3.92%,恒生科技指数涨22.21%,跑赢标普500(8.63%) [18] - 创新药ETF表现突出,恒生创新药ETF年内涨幅97.26%,港股通创新药ETF涨96.46% [14][16] 机构资金动向 -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至6349.47万股(持股5%),成为第二大股东 [18] - 险资年内举牌22次,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偏好低估值/高分红资产 [19]
险资,再举牌!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17:13
险资举牌事件 - 弘康人寿于8月4日买入港华智慧能源H股45.8万股触发举牌,持股比例达5.00005% [1] - 这是2024年险资"举牌潮"以来弘康人寿首次举牌上市公司 [1] - 港华智慧能源股票代码为01083 HK,交易公告日为8月5日 [3] 险资举牌整体情况 - 2025年共有11家险资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超过2024年全年的8家 [6] - 2025年险资举牌次数达22次,超过2024年全年 [6] - 参与举牌的险资机构包括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险企 [6] 险资举牌标的特征 - 举牌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基础设施、新能源、电力、医药等板块 [6] - 具体案例包括平安人寿举牌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长城人寿举牌中国水务H股和大唐新能源H股等 [6] - 多数举牌标的具备高股息特征 [7] 险资举牌动因分析 -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资产荒",险资需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6] - 会计考虑方面,通过FVOCI计量可减少股价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6] -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背景下,险资对稳健投资诉求提升 [7] 行业研究观点 - 华创证券认为险资举牌从会计考虑主要有FVOCI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两类 [7] - 西部证券预计险资可能通过举牌复制"险资+低估值国企"战略协同模式 [7] - 保险行业被视为产业结构转型下金融业最具成长性的方向 [7]
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09
公司投资动态 - 弘康人寿参与举牌港华智慧能源 持股比例从4.9874%增至5.00005% [1] - 通过增持45.8万股触发举牌线 总持股量达1.8163亿股 [1] 股权变动细节 - 举牌前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1.81172亿股 [1] - 8月4日买入操作后持股比例突破5%的法定披露门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