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产(01972)

搜索文档
太古地产(019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08 12:0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72.79亿港币,与2023年同期持平[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38.57亿港币,同比下降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17.96亿港币,同比下降1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币,同比下降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呈报盈利为0.31港币,同比下降1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权益总额为2841.55亿港币,同比下降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债务净额为377.96亿港币,同比增加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净负债比率为13.3%,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6] - 公司总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港币72.79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72.97亿元略有下降[88] - 公司物业投资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港币67.27亿元的收入,与2023年同期的港币67.32亿元基本持平[88] - 公司物业投资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港币43.89亿元的营业溢利,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42.54亿元有所增加[89]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在2024年上半年为港币17.96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22.23亿元有所下降[89]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在2024年上半年为港币38.57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39.01亿元略有下降[92] - 公司股东应占经经常性基本溢利在2024年上半年为港币35.70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港币38.92亿元有所下降[92] - 公司在香港的投资物業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公平值亏损港币27.02亿元,而中国内地和美国的投资物業分别录得公平值收益港币16.3亿元及港币2.41亿元[91]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港币十七亿九千六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的港币二十二亿二千三百万元下降[96]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投资物業公平值亏损为港币八亿七千九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的港币十六亿三千五百万元减少[96] - 主要撇除投资物業公平值变化后,股东应占基本溢利由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港币三十九亿零一百万元下跌至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港币三十八亿五千七百万元[97]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不包括出售资产的溢利)为港币三十五亿七千万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的港币三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元下降[98] 投资计划与项目发展 - 公司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000亿港币,其中60%资金已承诺投放[17] - 公司计划在中国内地市场投资500亿港币,进一步扩展及提升现有项目,并在一线和新兴一线城市发展以零售为主导的全新大型地标项目[17] - 公司根据港币一千亿元的投资计划,扩展了金钟太古广场物业组合,包括已落成的全新甲级办公楼太古广场六座[24] - 太古坊重建计划的最新一期工程已完成,包括两幢甲级办公楼落成启用,新增七万平方呎绿化空间[22] - 公司正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合作,在广州荔湾区的聚龙湾片区打造大型综合发展项目的零售部分[32]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在中国内地六个城市发展共十一个主要以零售主导的大型商业项目[34] - 公司正全面升级位于中国内地的现有项目,包括北京瑜舍的重建和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的优化[33] - 公司计划在2032年前将中国内地的总楼面面积增加一倍,根据港币一千亿元的投资计划[37] - 上海浦东区有两项重大投资项目,包括上海前滩综合发展项目和陆家嘴太古源,后者为公司在中国内地首个高尚住宅品牌[38] - 西安太古里和三亚太古里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新投资项目,后者预期为三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39] - 公司计划增持北京颐堤港二期的权益,该交易已于2024年8月初完成,颐堤港二期是北京目前兴建中最大规模的优质商业中心[39] - 公司在香港、东南亚四个主要城市和中国内地发展优质住宅物业,上海的前滩综合发展项目和陆家嘴太古源均有住宅部分[41] - 公司在东南亚业务的增长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正在雅加达、新加坡、曼谷及胡志明市这四个主要市场建立住宅品牌[43] - 公司计划重建华厦工业大廈和仁孚工业大廈,总楼面面积约779,000平方呎[149] - 公司正在申请强制售卖海湾街9-39号及糖厂街33-41号的用地,总面积约20,060平方呎[150] - 公司已售出太古城住宅项目的2,528个停车位,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确认销售2,523个停车位[151] - 公司向证监会出售港岛东中心十二个办公楼层,总楼面面积约300,000平方呎[152] - 公司计划根据港币一千亿元投资计划,发展一系列以零售主导的新项目,包括西安、三亚、广州和上海两项大型投资项目[72] - 公司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港币一千亿元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发展项目,截至二零二四年八月二日,已承诺投放的投资计划总额约为港币六百五十亿元[102] - 北京頤堤港二期项目总楼面面积约400万平方呎,集团持有35%权益,计划于2025及2026年分阶段落成[194] - 西安太古里项目预计总楼面面积约290万平方呎,集团持有70%权益,预计于2026年起分阶段落成[196] - 上海前灘綜合發展項目佔地約686,000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約410萬平方呎,預計於2025年起落成,截至2024年6月30日,約88%的總可出售面積已預售[198] - 上海陸家嘴太古源項目估計總樓面面積約420萬平方呎,預計於2027年起分階段落成,首批住宅單位計劃於2024年年底預售[199] - 廣州聚龍灣項目總樓面面積約570萬平方呎,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獲取總樓面面積約352,000平方呎用地,整個項目計劃由2027年上半年起分階段落成[200] 股息与回购 - 公司宣布2024年第一次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34元,较2023年增加3%[27] - 公司批准了一项最高为港币十五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将在2025年5月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终止[29] 市场展望与策略 - 公司察觉到新兴的零售趋势,对沉浸式的奢侈零售体验需求尤其殷切,与租户合作应用创新的数码科技[35] - 公司致力于令办公楼设计面向未来,并根据「20
太古地产(0197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03 16:3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香港及中國內地领先的综合项目开发商、业主及运营商[4] - 公司在香港拥有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等商业区,以及在中国内地拥有多个发展中项目[5] - 公司在美国Brickell金融区拥有投资物业,并在东南亚设有办事处[6] 项目发展 - 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拥有六个已投入运营的大型商业发展项目[7] - 公司在上海进行两项重大投资,包括前滩综合发展项目和洋泾综合发展项目[41] - 公司计划投放港币500亿元发展内地市场,包括发展住宅项目[42] 可持续发展 - 公司与巴塞尔艺术展合作,举办藝術月活动,展出大型艺术装置和雕塑展览[10] - 公司连续七年获得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纳入[15] - 公司在2023-2024年被评为企业標普全球ESG评分最佳10%[1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14,670港币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6%[22] - 公司2023年度基本股东应占溢利为11,570港币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33%[22] - 公司2023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1.98港币,较2022年增长33%[22] 股东回报 -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达到115.7亿港元[21] - 公司股东应占平均权益回报率在2023年为0.9%,较2022年下降约1.8%[23] 未来展望 - 公司展望2024年及以后业务发展深具潜力,预计持续增长[43] - 公司将继续聚焦实施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发展全新综合发展项目及住宅项目[44] 酒店业务 - 集团管理的酒店业务在2023年录得折旧前营业溢利8.8亿港币,较2022年的1.18亿港币虧損有所改善[192] - 奕居位于香港太古广场,提供117间客房,2023年入住率和平均客房收入均有强劲反弹[194]
太古地产(019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4 12:00
公司业绩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盈利为115.7亿港元,同比增长33%[3][8][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1.98港元,同比增长33%[3]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权益为48.73港元,同比下降1%[3] - 公司负债净额增长94%,达到36,679百万港元[3] - 公司资本净负债比率为12.7%,较去年增加6.2个百分点[3] - 公司股息每股港币1.05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百分之五[11] - 公司计划投放共港币300亿元进一步扩展香港零售物业组合,预计未来一年展望乐观[12] - 公司计划投放500亿港币发展中国内地市场,包括发展住宅和零售项目[17] - 公司在新兴一线城市发展五个全新大型项目,投放200亿港币在香港及东南亚发展住宅项目[17] - 公司在西安启动了迄今最大的太古里项目,投入大量资源探索项目所在地的历史背景[18] - 公司在海南三亚市海棠湾的零售主导发展项目进展良好,是公司首个度假式购物商场[19] - 公司在北京朝阳区新商业地标项目“颐堤港二期”提供时尚酒店和创意零售概念[19] - 公司最近在上海浦东区投资两个重大项目,分别是前灘太古里综合发展项目和洋涇综合发展项目[20] - 公司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32亿人民币绿色债券的企业,用于多项合资格项目筹资[20] - 公司在上海开发第三和第四个大型项目,进军中国内地高端住宅物业市场[21] - 公司首次进军中国内地高端住宅物业市场,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内地业务占地最大的城市上海[2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计划投资港幣一千億元于新项目,包括全新綜合發展項目及住宅項目[27] - 公司与遠洋集团签订协议,收购成都太古里的进一步权益,代价分别为人民币十亿元、五千九百万元和四十四亿九千一百万元[66] - 公司以约二十四亿泰铢的代价收购曼谷无线电路用地百分之四十权益,计划与合作方发展住宅项目[67] - 公司计划在邁阿密发展高尚住宅及酒店项目,已开始预订销售[6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逐步实施1.5°C科学基础目标,重点在与业务伙伴合作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节能和环保计划[45] - 公司推出绿色厨房计划和环境绩效约章,取得租户热烈支持,实现节能、高效用水和延长率的目标[4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市场稳定发展,中长期展望保持乐观[39] - 零售销售数据大幅超越疫情前水平,预计2024年市场稳定发展[40] - 香港零售市场展望乐观,预计人流和租户销售额将持续改善,通过强大的营销活动和会员奖励计划来推动销售[104]
太古地产(0197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04 18:17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员工总数约5600人[4] - 公司在香港拥有太古坊、太古广场和太古城中心等投资物业,在中国内地有六个大型商业发展项目[5] 融资与投资 - 公司是首家在香港公开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的公司,成功集资32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十五年,再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资助节能和减碳技术研究[12] - 公司宣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港幣二十二亿三千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 财务表现 -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达到了7,2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15]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3,90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基本(經常性)溢利为3,89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15] - 每股盈利基本为0.67港元,同比下降6%;基本(經常性)盈利为0.67港元,同比增长6%[15] -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來自營運的現金达到4,22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15] - 權益總額(包括非控股權益)为288,39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債務淨額为29,51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6%[15]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權益为48.79港元,同比下降1%[15] 物业投资 - 物業投資部门基本溢利为3,93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物業買賣部门基本溢利为(37)百万港元[1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继续推动香港旗舰项目太古坊及太古广场创新衍变,实现社区营造长远愿景[20] - 公司将投放港幣300亿元在香港物业组合,包括持续投资于太古坊[21] - 公司计划在中国内地投资500亿港币,目标是在2032年前将中国内地的总楼面面积增加一倍,同时继续在大湾区拓展业务[26] 酒店业务 - 公司在太古地产管理的酒店录得折旧前营业利润港币5.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4亿港币亏损有所改善[139] - 香港太古滙旗下酒店业绩表现强劲,上半年平均客房收入和入住率均上升[141] 财务风险与资本结构 - 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利率、货币、信贷和流动资金引起的风险[189] - 资本净负债比率在2023年6月30日为10.2%,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160]
太古地产(0197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0 12:05
业绩表现 - 二零二三年中期业绩收入为7,2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3][163]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3,90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3][163] - 每股盈利为0.67港元,同比下降6%[3] - 每股股息为0.33港元,同比增长3%[3][194]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权益为48.79港元,同比下降1%[3]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22亿3000万元,投资计划顺利进行,资金投放到全新投资项目中的40%[5]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常性基本溢利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加22亿2000万元至38亿9200万元,主要反映香港和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组合及酒店业务强劲复苏[6] - 太古地产宣布二零二三年第一次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33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物业买卖业务录得轻微基本亏损,主要源自多个住宅买卖项目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26] - 太古地产2023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港币38亿,按年增加港币2.2亿,主要反映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酒店业务在防疫限制措施取消及通关后出现强劲复苏[27] - 太古地产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港币1000亿元于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发展项目以及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住宅买卖项目[49] 投资计划 - 太古地产在港币一千亿元投资计划下,继续在太古坊进行大规模提升和丰富,以配合物业组合向东扩展[10] - 太古地产将投资500亿港币于中国内地,收购仁孚工业大厦和华厦工业大厦等项目[14] - 公司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港币1000亿元于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发展项目以及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住宅买卖项目[49] 零售业务 - 香港零售业组合显著复苏,主要受政府取消旅游和防疫限制措施影响,消费信心回升[23] - 香港及中国内地零售业务强劲反弹,部分商场的零售销售额重回疫前水平[23] - 公司对香港特区政府工作表示支持,积极参与香港发展,努力提升香港国际城市竞争力[24] - 香港零售业务持续增长,香港非核心资产短期遞延反映出售情况稳健,展望未来将提升租户组合和配套设施[28] 酒店业务 - 公司在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的應佔租金收入总额增长百分之三十至港币20亿4200万元[86]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远洋太古里、广州太古汇、北京颐堤港、上海兴业太古汇和前滩太古里的零售销售额分别上升百分之二十九、百分之二十七、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三十四、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一百六十九[85] - 公司在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提到,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创性地在鰂鱼涌社区打造了「舍区」[31] 资金情况 - 二零二三年中期營運業務来自现金为4,221百万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7.4%[166] - 二零二三年中期业绩中,集团负债总额为57,886百万港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8.8%[171] - 二零二三年中期业绩中,非控股权益为2,991百万港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8%[171]
太古地产(0197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03 16:3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香港及中国内地领先的综合项目开发商、业主及运营商,专注发展商业地产项目[3] - 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投资物业,包括在北京、广州、成都及上海的办事处[5] - 公司在2022年庆祝五十周年,以"创流不息"为主题,举办为期一年的庆祝活动[8] - 公司强调创新思维、长远眼光,寻求新的发展视角,不断破格创新[9] - 公司认为创新衍变是保持增长优势、为持份者创造持久价值的关键[1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2年收入为港币13,826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5%[20]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港币8,706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9%[20] - 每股盈利基本为1.49港元,较2021年下降9%[20]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权益为49.44港元,较2021年下降1%[20] - 公司2022年的基本溢利为8,706百万港元,较2021年略有下降[23] - 公司2022年每股盈利为1.49港元,较2021年略有增长[23] - 公司2022年的派息比率为67.2%,较2021年有所增长[23] 新项目和合作 - 公司与西安城桓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西安太古里项目[35] - 公司收购成都遠洋太古里项目的50%权益[35] - 公司宣布在三亚开展首个位于中国内地热带地区的发展项目[36] - 公司在三亚发展高尚度假型商业项目以迎合市场需求[36] - 公司计划在2022年分配300亿港币用于拓展酒店业务[34] 可持续发展 - 公司自2016年实施“2030可持续发展策略”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业界领导者[43] - 公司力争配合将全球暖化升幅控制在1.5°C内的科学基础目标,转型至净零碳排放经济[44] - 公司在2022年整体表现平稳,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的进展十分理想[46] 酒店业务 - 香港东隅酒店的折旧前营业亏损为港币1.18亿元,而折旧前营业利润为港币2.2亿元[182] - 北京东隅酒店的平均客房收入和入住率因疫情限制下降,公司持有其50%权益[183] - 成都博舍酒店的平均客房收入和入住率也因疫情限制下降,公司持有其65%权益[184]
太古地产(0197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5 16:31
公司规模与人员情况 - 公司旗下购物商场有超2200间零售商店,约7.5万人在旗下办公楼工作,员工总数约5000人[6] 可持续发展相关情况 - “环境绩效约章”计划推出十个月吸引36个租户参与,覆盖超180万平方呎香港办公楼已占用可出租楼面面积[12] - 60个食肆租户参加“绿色厨房”计划[12] - 订立三笔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总值35亿港元,约45%的债券及借贷融资来自绿色融资[12] - 去年公司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中居亚洲区同业首位及全球第七位[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收入66.98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90.68亿港元下降26%[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41.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45.13亿港元下降8%[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呈报溢利43.19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19.84亿港元增长118%[13] - 2022年第一次中期股息为每股0.32港元,较2021年增加3%[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债务净额154.9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3.34亿港元增长50%[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本净负债比率为5.3%,较2021年12月31日的3.5%增加1.8个百分点[13]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溢利下跌3.73亿港元至41.4亿港元,主要因出售香港非核心资产溢利减少[34] - 2022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36.43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37.16亿港元[34] - 2022年上半年办公楼租金收入30.39亿港元,零售物业租金收入27.81亿港元,住宅租金收入1.83亿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物业投资收入60.53亿港元,物业买卖收入3.83亿港元,酒店收入2.62亿港元,总收入66.98亿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溢利总额48.6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43.19亿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和美国投资物业分别录得估值收益净额8.1亿港元及1.82亿港元,中国内地录得估值亏损净额2.37亿港元[5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41.4亿港元,经常性基本溢利36.43亿港元[57] - 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43.19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19.84亿港元[61] - 撇除投资物业估值变动后,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41.4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3.73亿港元[61] - 2022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不包括出售资产的溢利)为36.43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37.16亿港元[61] - 2022年上半年,太古地产管理的酒店(含餐厅及中央成本)折旧前营业亏损740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折旧前营业溢利400万港元[164] - 2022年上半年,香港投资物业及酒店资本开支为12.8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12.45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尚有资本承担130.4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145亿港元)[179]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及酒店资本开支为35.4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3.13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尚有资本承担125.6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61.84亿港元)[179] - 公司承诺为内地合资公司的资本承担提供1.4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11.46亿港元)的资金[179] - 2022年上半年,美国投资物业及酒店资本开支为180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60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尚有资本承担2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无)[1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合资公司开支分别为48.52亿港元和61.09亿港元,2023 - 2025年及以后开支预测分别为39.16亿港元、40.70亿港元和115.16亿港元[181] - 2022年上半年业务及投资产生/(使用)现金净额为 - 19.39亿港元,已付予股东现金及偿还对外借款净额为 - 67.0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86.41亿港元[185] - 2022年6月30日借款及债券为208.39亿港元,租赁负债为5.7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46.01亿港元和5.66亿港元[188] - 2022年6月30日债务净额为154.9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3.34亿港元,上升因资本和发展开支[189] - 2022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总额为208.39亿港元,租赁负债为5.73亿港元,债务净额为154.99亿港元[192] - 2022年6月30日已承担借款融资及债务证券达274.4亿港元,65亿港元(24%)未动用,未承担融资4亿港元[193]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借款及发行债券一年內还款28.25亿港元(14%),一至两年内3亿港元(1%),两至五年内123.26亿港元(59%),五年后53.88亿港元(26%)[197]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账面价值按货币分析,港币为173.33亿港元,占比83%;美元为35.06亿港元,占比17%,总额208.39亿港元[199] - 2021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账面价值按货币分析,港币为207.47亿港元,占比84%;美元为38.54亿港元,占比16%,总额246.01亿港元[19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中72%以固定利率安排,28%以浮动利率安排[20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中83%以固定利率安排,17%以浮动利率安排[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借款及透支利息支出270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500万港元,2021年全年为6100万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债券利息支出3.1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3.25亿港元,2021年全年为6.51亿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支出净额790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15亿港元,2021年全年为3.77亿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短期存款及银行结馀、予合资公司及联属公司借款、其他)为 -890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 -1.12亿港元,2021年全年为 -2.3亿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化利息(投资物业、供出售物业)为 -2.74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 -1.52亿港元,2021年全年为 -3.42亿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一项非控股权益拥有者的认沽期权相关负债公平值的变动亏损270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100万港元,2021年全年为6400万港元[200] 投资计划相关情况 - 公司有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其中300亿港元投放于香港,用于营建太古坊及太古广场投资项目[20] - 公司拨出200亿港元用于东南亚包括住宅物业买卖方面的策略性投资[25] - 公司未来十年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中,50%投放在中国内地投资项目[27] - 公司正按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在多个核心市场筹备新项目,计划十年内陆续推行[33] 项目进展情况 - 太古坊重建计划耗资150亿港元,已进入最后阶段[23] - 太古广场最新甲级办公楼发展项目落成后,将为物业组合增添约21.8万平方呎办公楼楼面[23] - 上海张园第一期预计2022年第四季开业[27] - 太古坊二座预租进展良好,承租率接近50%,瑞士宝盛租用9.2万平方呎,还有租户将租用超15万平方呎[38] - 太古广场三座对面新办公楼落成后将提供约21.8万平方呎额外办公楼楼面[38] - 公司旗下“舍区”预计2023年初开幕,获太古基金拨款1500万港元作营运经费[51] - 2022年3月,公司持有70%权益的联合体以约25.75亿元人民币获取西安一幅土地使用权[64] - 2022年3月,公司收购东荟城发展项目额外6.67%权益,权益由20%增至26.67%[64] - 2022年6月,公司以约19.62亿港元收购香港湾仔一地皮,总楼面面积约11.62万平方呎[64] - 2022年7 - 8月,太古酒店计划于东京和深圳开设两间“居舍系列”酒店[65] - 太古坊二座总楼面面积约100万平方呎,预计2022年稍后落成[102] - 皇后大道东46 - 56号项目用地面积约1.44万平方呎,总楼面面积约21.8万平方呎,预计2023年落成[103] - 北京颐堤港二期总楼面面积约400万平方呎,计划2025年及2026年分两阶段落成,公司持有35%权益[137] - 2022年3月,公司持有70%权益的联合体获取西安一幅130万平方呎土地使用权,预计2025年落成西安太古里项目,总楼面约300万平方呎[138] - 上海张园活化升级计划分两期于2022年第四季及2025年竣工及开幕,公司持有合资管理公司60%权益,但无建筑群权益[142] - 物业买卖组合中,香港湾仔EIGHT STAR STREET总楼面面积30,855平方呎,2022年竣工,公司占100%权益[152] - 香港黄竹坑站第四期物业项目总楼面面积638,305平方呎,预计2024年竣工,公司占25%权益[152] - 香港柴湾内地段第178号总楼面面积694,278平方呎,预计2025年竣工,公司占80%权益[152]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南部项目Savyavasa总楼面面积1,122,728平方呎,预计2024年竣工,公司占50%权益[152] - 越南The River项目总楼面面积846,201平方呎,2022年竣工,公司占20%权益,截至2022年8月9日已预售约90%单位[152][160] - 越南Empire City项目总楼面面积7,131,624平方呎,预计2027年竣工,公司占15.73%权益,截至2022年8月9日已预售超45%单位[152][160] - 西安太古里总占地面积约130万平方呎,地面及地库总楼面面积估计约300万平方呎,预计2025年落成[175] 物业相关数据情况 - 公司旗下香港商场近100%租用率[2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占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约3280万平方呎[6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占已落成投资物业及酒店总楼面面积2290万平方呎[66][6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发展中或持作未来发展的投资物业及酒店预计总楼面面积620万平方呎[66][70] - 投资物业及酒店集团应占总楼面面积总计2910万平方呎,其中办公楼1280万平方呎、零售物业830万平方呎、酒店220万平方呎、服务式住宅80万平方呎、规划中500万平方呎[71] - 买卖物业集团应占总楼面面积总计37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0.7百万平方呎、美国及其他地区3.0百万平方呎[73] - 已落成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不包括酒店)中,香港占比57%、中国内地占比41%、美国占比2%(2022年6月30日)[7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中,香港占比60%、中国内地占比37%、美国占比3%[77] - 所用资产净值中,香港占比80%、中国内地占比18%、美国及其他地区占比2%(2022年6月30日)[78] - 香港已落成办公楼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合共900万平方呎,2022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30.1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估值为1811.39亿港元,集团应占权益为1714.06亿港元[80]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办公楼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28.4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2022年6月30日租用率为96%[81] - 2022年6月30日,十大办公楼租户合共租用集团应占香港办公楼总楼面面积约24%[85] - 按2022年6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3.7%的租约将在2022年下半年期满,17.8%的租约将在2023年期滿[86] - 香港已落成的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合共320万平方呎,2022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10.58亿港元,20
太古地产(0197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01 16:31
公司规模与人员情况 - 公司旗下购物商场有超2200间零售商店,旗下办公楼约有75000人工作,员工总数约5000人[1] - 每名员工每年培训时数增加25%,培训总时数约164,000小时,员工每年平均培训时数为26.4小时(116%)[13] 项目开发与销售情况 - 一月在香港推售住宅项目EIGHT STAR STREET单位[7] - 三月在越南宣布发展少数股权投资的住宅主导综合发展项目Empire City,在新加坡出售项目EDEN的全部20个单位[7][8] - 二零二二年三月宣布与西安城桓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西安太古里项目[9] - 八月在北京发布首份三里屯太古里《社区营造效益报告》,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及北京公交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7] - 十月在香港获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评选为「全球业界领导者」、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首位,完成出售迈阿密东隅[7] - 十二月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区正式开幕,在香港太古坊举办第九届白色圣诞市集[7][9] - 2021年3月,新加坡EDEN 20个住宅单位全数售出[35] - 2021年5月,公司将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项目一期住宅部分Reach和Rise近乎所有余下单位售予机构买家[61] - 2021年12月,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开幕[62] - 2022年3月,公司持有70%权益的联合体以约25.75亿元人民币获取西安一幅土地使用权[62] - 香港湾仔EIGHT STAR STREET项目总楼面面30,855平方呎,预计2022年落成,截至2022年3月8日37个单位中28个已预售[148][149] - 香港黄竹坑站第四期项目总楼面面638,305平方呎,预计2024年落成,集团持有合资公司25%权益[148][150] - 香港柴湾内地段第178号项目补地价约45.4亿港元,总楼面面694,278平方呎,预计2025年落成,集团持有项目公司80%权益[148][151]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南部项目总楼面面1,122,728平方呎,预计2024年落成,集团持有合资公司50%权益[148][155] - 越南The River项目已预售约90%单位,集团持有20%实际权益;Empire City项目已预售超45%单位,预计2027年或之前分阶段落成[148][156] - 2021年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项目第一期住宅部分所有可供出售单位已售出,25个Reach单位和89个Rise单位销售于2021年确认[153] - 新加坡EDEN项目20个住宅单位于2021年3月售出并确认[154] 公司愿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公司到2030年愿景是成为可持续发展表现领先全球同业的发展商[11] - 公司位列全球首七位、亚洲第一,获GRESB综合物业发展类别「全球业界领导者」及「全球发展商业界领导者」[11] - 公司绝对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为2025年减25%、2030年减46%[11] - 2025年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及二)目标降25%,2021年进展为5%[15] - 2030年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下游出租资产)目标每平方米降28%,2021年每平方米进展为34.6%[15] - 香港物业组合能源耗用强度2025年目标降20%,2021年进展为7%;中国内地物业组合2025年目标降13%,2021年进展为3%[15] - 香港物业组合商业废物分流率2025年目标达30%,2021年进展为23.6%;中国内地物业组合2025年目标达40%,2021年进展为41.6%[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95.41亿港元[15] - 公司2021年收入为158.91亿港元,较2020年的133.08亿港元增长19%[16] - 公司2021年基本溢利为95.41亿港元,较2020年的126.79亿港元下降25%[16] - 公司2021年基本(经常性)溢利为71.52亿港元,较2020年的70.89亿港元增长1%[16] - 公司2021年呈報溢利为71.21亿港元,较2020年的40.96亿港元增长74%[16] - 公司2021年来自营运的现金为70.28亿港元,较2020年的75.50亿港元下降7%[16] - 公司2021年融资前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8.49亿港元,较2020年的138.85亿港元下降87%[16] - 公司2021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63港元,较2020年的2.17港元下降25%[16]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中期每股股息为0.31港元,较2020年的0.30港元增长3%[16] - 公司2021年权益总额为2941.58亿港元,较2020年的2906.80亿港元增长1%[16] - 公司2021年债务净额为10.334亿港元,较2020年的6.605亿港元增长56%[16] - 2021年物业投资收入为12554百万港元,物业买卖收入为2443百万港元,酒店收入为894百万港元[17]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中,物业投资为8663百万港元,物业买卖为601百万港元,酒店为 - 307百万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为 - 1836百万港元[17] - 2021年年度股息为5558百万港元,保留溢利为1563百万港元[17] - 2021年所用资产净值中,物业投资为288794百万港元,物业买卖为9637百万港元,酒店为6061百万港元[17]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92155百万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003百万港元,债务净额为10334百万港元[17] - 2021年每股盈利为1.22港元,每股股息为0.95港元,股东应占每股权益为49.94港元[17]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平均权益回报为2.5%,资本净负债比率为3.5%,利息倍数为20.79,派息比率为78.1%[17] - 2021年基本溢利为9541百万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1.63港元,基本利息倍数为32.98,基本派息比率为58.3%[17] - 2012 - 2021年物业投资收入从9123百万港元增长到12554百万港元[17] - 2012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在2017年达到最高33957百万港元[17] - 2021年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71.21亿港元,2020年为40.96亿港元,年内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减少[26] -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由2020年的126.79亿港元减少至2021年的95.41亿港元,主要因出售香港投资物业的溢利减少[26] - 2021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71.52亿港元,2020年为70.89亿港元[26] - 2021年全年派息每股0.95港元,较2020年股息增加4.4%[26]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由2020年的126.79亿港元减少至95.41亿港元,主要因出售香港非核心资产的溢利减少[33] - 2021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71.52亿港元,2020年为19亿港元[33]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71.21亿港元,2020年为40.96亿港元[49] - 撇除投资物业估值变动后,2021年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95.41亿港元,较2020年的126.79亿港元下跌31.38亿港元[49] - 2021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不含出售投资物业权益溢利)为71.52亿港元,2020年为70.89亿港元[4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办公楼租金收入65.55亿港元,较2020年的61.93亿港元有所增长;零售物业租金收入52.45亿港元,较2020年的57.85亿港元有所下降;住宅租金收入4.54亿港元,较2020年的4.74亿港元有所下降;其他收入1.01亿港元,较2020年的1.02亿港元略有下降[42] - 2021年物业投资总收入123.55亿港元,较2020年的125.54亿港元略有下降;物业买卖收入3.12亿港元,较2020年的24.43亿港元大幅下降;酒店收入6.41亿港元,较2020年的8.94亿港元有所下降;总收入133.08亿港元,较2020年的158.91亿港元有所下降[42] - 2021年来自营运的收入85.04亿港元,较2020年的82.83亿港元有所增长;出售投资物业权益收入18.26亿港元,较2020年的11.85亿港元有所增长;投资物业估值亏损44.65亿港元,较2020年的19.47亿港元大幅增加;物业买卖亏损0.49亿港元,较2020年的盈利4.92亿港元由盈转亏;酒店亏损3.1亿港元,较2020年的亏损1.74亿港元有所增加;营业溢利总额55.06亿港元,较2020年的78.39亿港元有所下降[43] - 2021年应占合资公司及联属公司除税后溢利7.32亿港元,较2020年的17.88亿港元有所下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40.96亿港元,较2020年的71.21亿港元有所下降[43] - 2021年中国内地和美国的投资物业分别录得物业估值收益净额27.88亿港元及2.3亿港元,香港的投资物业则录得物业估值亏损净额37.26亿港元[44]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95.41亿港元,较2020年的126.79亿港元有所下降;出售投资物业及一间酒店权益的溢利亏损23.89亿港元,较2020年的亏损55.9亿港元有所收窄;公司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71.52亿港元,较2020年的70.89亿港元略有增长[45] - 2021年物业买卖录得轻微基本亏损,反映出售新加坡EDEN及美国Reach和Rise余下单位以及拨备调整[50] - 2021年香港办公楼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57.94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5%,2021年12月31日,办公楼物业组合租用率为97% [78] - 2021年,集团香港办公楼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61.2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已落成及发展中办公楼物业估值为1814.68亿港元,公司应占权益为1715.86亿港元[75] - 2021年12月31日,按租户主要业务性质划分,银行业/金融/证券/投资占办公楼楼面面积29.0% [79] - 2021年12月31日,十大办公楼租户合共租用集团应占香港办公楼总楼面面积约21% [79] - 2021年12月31日,太古广场一座、二座及三座办公楼租用率提升至98%[80] - 2021年12月31日,太古坊一座及港岛东中心租用率分别为100%及99%,另有六座办公楼租用率为96%[81] - 2021年12月31日,South Island Place租用率为88%,公司持有该项目50%权益[82] - 按2021年12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8.4%的租约于2022年期满,17.7%的租约于2023年期满[83] - 香港已落成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320万平方呎,2021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22.9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估值550.77亿港元,公司应占权益454.29亿港元[85] - 2021年12月31日,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东荟城名店仓及其他零售物业租用率分别为96%、100%、100%、100%[87] - 2021年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21.91亿港元,比2020年下跌10%,按现金租金支援计算较2020年高5%[88] - 2021年,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及东荟城名店仓零售销售额分别上升27%、9%、22%,香港整体零售销售额上升8%[88] - 2021年12月31日,零售物业组合中时装及服饰、餐饮等租户占零售楼面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8%、15.2%等[8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十大零售租户合共租用集团应占香港零售总面积约26%[90] - 太古城中心总楼面面积约110万平方呎,2021年内全部租出[90] - 按2021年12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14.4%的租约于2022年期满,30.4%的租约将于2023年期满[9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住宅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约60万平方呎,入住率约68%[96] - 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的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53.57亿元,2021年12月31日,集团中国内地投资物业估值为港币1086.24亿元,集团应占权益为港币711.25亿元[103] - 2021年集团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增加24%至35.61亿港元[105] - 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的应占租金收入总额增长
太古地产(01972)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6 16:31
财务表现 - 公司业务基础稳健,财务根基扎实,聚焦品质、创新和积极的资本管理策略[9] - 基本溢利上升至45.13亿港元,主要反映出售香港投资物业的收益[17] - 集团上半年收入为90.68亿港元,同比增加38.4%[21] - 集团上半年营业溢利为24.67亿港元,同比增加67.4%[21] - 集团上半年公司股东应佔溢利为19.84亿港元,同比增加92.8%[21] - 集团上半年公司股东应佔基本溢利为45.13亿港元,同比增加20.3%[23] - 集团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为37.16亿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2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 HK$12,800百万,同比增长 8.1%[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核心利润为 HK$5,800百万,同比增长 10.6%[176] 业务表现 - 香港零售商场销售额有所复苏,受惠于本地消费需求回升[12] - 中国内地五个商场表现出色,租用率高企,人流和销售额大幅增长[12] - 广州太古汇销售增长近一倍,反映公司的社区营造策略卓有成效[12]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大幅增长,特别是钟表、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类[17] - 中国内地商场的租金收入总额增长,反映市场对零售楼面的殷切需求和人流增加[17] - 住宅销售表现稳健,EIGHT STAR STREET、EDEN和Reach/Rise项目销售强劲[1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内地物业销售收益为 HK$2,800百万,同比增长 4.4%[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内地物业合约销售金额为 HK$8,800百万,同比增长 4.8%[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内地物业合约销售面积为 270,000平方米,同比增长 4.6%[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内地物业租金收入为 HK$2,800百万,同比增长 6.1%[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内地物业出租率为 95%,与去年同期持平[17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香港物业租金收入为 HK$4,800百万,同比增长 8.1%[176] 资本管理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资本净负债比率为3.1%[17] - 集团的债务净额为港币90.10亿元,较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港币66.05亿元有所上升[97] - 集团的已承诺融资总额为港币330.66亿元,其中港币76亿元(23%)尚未动用[99] - 集团的未承诺融资为港币7.39亿元[100] - 集团可动用的已承诺融资中,港币35.89亿元将于一年内到期[100] - 集团的借款主要以港币和美元计值[98] - 集团的非流动负债中包括港币149.78亿元的无抵押债券[98] - 集团的流动负债中包括港币39.81亿元的无抵押银行借款和港币41.81亿元的无抵押债券[98] - 集团借款总额中82%以固定利率安排,18%以浮动利率安排[104] - 集团资本净负债比率为3.1%,利息倍数为11.5[105] 可持续发展 - 成为香港及中国内地首个参与"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联署的地产发展商,制定更进取的减排目标[14] - 广州太古汇成为公司第二个全面使用可再生电能的综合发展项目[14] - 成为香港及中国内地首个加入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企业咨询委员会的发展商[14] - 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研究中被评为全球十大最佳绿色融资报告发行机构[14] 未来展望 - 预计中国内地零售市场将继续从疫情中复苏,广州、成都和上海的零售需求强劲[18] - 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业务,包括在一线城市和大湾区寻找有潜力的项目[18] - 香港办公楼租赁市场有望逐步改善,太古坊二座引入瑞士私人银行作为主要租户[18] - 公司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社区营造[18] - 预期在二零二一年下半年,集团中国内地业务所在城市对零售楼面的需求将普遍强勁[59] - 预期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北京和上海办公楼需求将有所改善,而广州将温和复苏[65]
太古地产(01972)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09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入为133.08亿港元,较2019年的142.22亿港元下降6%[12]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126.79亿港元,较2019年的241.30亿港元下降47%[12]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经常性)溢利为70.89亿港元,较2019年的76.33亿港元下降7%[12]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40.96亿港元,较2019年的134.23亿港元下降69%[12] - 2020年来自营运的现金为75.50亿港元,较2019年的54.99亿港元增长37%[12] - 2020年融资前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38.85亿港元,较2019年的202.17亿港元下降31%[12] - 2020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17港元,较2019年的4.12港元下降47%[12] - 2020年第一次中期每股股息为0.30港元,较2019年的0.29港元增长3%;第二次中期每股股息为0.61港元,较2019年的0.59港元增长3%[12] - 2020年权益总额(包括非控股权益)为2906.80亿港元,较2019年的2889.11亿港元增长1%[12] - 2020年债务净额为66.05亿港元,较2019年的152.92亿港元下降57%;资本净负债比率为2.3%,较2019年的5.3%下降3.0个百分点[12] - 基本溢利从2019年的241.3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126.79亿港元[20] - 2020年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61港元,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0.30港元,全年派息每股0.91港元,较2019年增加3%[23] - 截至2020年止的五年内,股息占基本溢利39%[23]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0.96亿港元,较2019年的134.23亿港元下降[15]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126.79亿港元,较2019年的241.3亿港元下降[35][37]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为70.89亿港元,2019年为76.33亿港元[35][37] - 2020年出售投资物业权益的溢利为 - 55.9亿港元,2019年为 - 164.97亿港元[35] - 基本溢利下降主要因出售香港投资物业权益溢利减少,经常性基本溢利跌幅反映疫情致酒店业务亏损增加[37] - 2020年公司收入为133.08亿港元,较2019年的142.22亿港元减少9.14亿港元,主要因酒店及物业买卖收入、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下跌[162][169][170][171] - 2020年酒店收入减少6.55亿港元,物业买卖收入较2019年减少2.04亿港元,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减少1700万港元[162][172][173][175] - 2020年溢利总额为99.12亿港元,较2019年的101.94亿港元下跌2.82亿港元[164] - 2020年来自酒店和买卖物业的溢利总额分别减少3.18亿港元及5700万港元,投资物业溢利总额上升9300万港元[165][166] - 2020年营业溢利为55.06亿港元,较2019年的143.97亿港元减少88.91亿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净额及出售香港投资物业权益溢利下降[167] - 2020年投资物业录得估值亏损净额44.65亿港元,2019年为估值收益37.2亿港元[169] - 香港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净额为51.86亿港元,中国内地投资物业估值收益为12.31亿港元,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投资物业录得估值亏损5.1亿港元[170][171][172] - 行政及销售开支较2019年增加2000万港元,主要因职员成本上升,部分因节省其他成本抵减[174] - 中国内地租金收入总额上升9400万港元,美国租金收入总额下降,主要因2020年7月出售两座办公楼后办公楼租金收入减少[177] - 财务支出净额减少1.17亿港元,主要由于香港的借款净额减少,以及香港和美国的借款成本下降[178] - 应占合资公司溢利减亏损减少5.41亿港元,主要反映物业估值亏损净额5300万港元,而2019年的物业估值收益净额为4.33亿港元[179] - 税项减少7500万港元,主要由于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下降[179]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减少93.27亿港元,反映投资物业的估值亏损净额以及出售投资物业权益的溢利下降[179] - 投资物业减少100.3亿港元,反映出售投资物业89.24亿港元以及物业估值亏损44.65亿港元,部分被本年度19.41亿港元的增购和外汇汇兑收益19.9亿港元所抵销[179] - 合资公司及合资公司所欠借款增加9.97亿港元,主要反映公司应占合资公司溢利、外汇汇兑收益,部分因合资公司所欠借款减少而抵销[180] - 按摊销成本的其他金融资产增加4.72亿港元,主要为出售香港太古城中心第一座办公楼的递延收款[182] - 长期借款及债券减少24.82亿港元,主要由于偿还5亿美元的中期票据,部分被年内发行的19.34亿港元中期票据所抵销[183] - 来自营运的现金为75.5亿港元,主要包括来自投资物业的现金流入约89.35亿港元及来自物业买卖的现金流入约1.6亿港元,部分被约13.62亿港元的营运开支及供出售物业开支所抵销[185] - 2020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金额为1383,增购投资物业金额为1962[187] - 2020年出售附属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得款项为8219,合资公司权益增加及予合资公司借款(减除偿还部分)为 - 637,偿还借款、债券及租赁负债(减除动用借款及再融资)为2488[188] - 2020年物业投资所用资产净值为282793百万港元,物业买卖为7249百万港元,酒店为7243百万港元,所用资产净值总额为297285百万港元[189] - 2020年物业投资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78373百万港元,回报率为1.7%;物业买卖为4269百万港元,回报率为 - 2.0%;酒店为6094百万港元,回报率为 - 8.6%;总额为288736百万港元,回报率为1.4%[190] - 2019年借款总额为29729百万港元,租赁负债为548百万港元,减短期存款及银行结余后债务净额为15292百万港元[196] - 2020年12月31日,已承担的借款融资及债务证券达390.24亿港元,其中117.51亿港元(30%)仍未动用,未动用的未承担融资共7.58亿港元[197] - 未承担无抵押银行借款及透支2020年已动用金额为9400万港元,2019年为8400万港元[199] - 按摊销成本的无抵押长期借款及债券2020年账面价值为271.63亿港元,2019年为296.45亿港元[199] - 列入流动负债项下须于一年内偿还的款项2020年为18.2亿港元,2019年为62.24亿港元[199] - 集团2020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短期存款为212.32亿港元,2019年为149.85亿港元[200]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物业投资收入为123.55亿港元,物业买卖收入为3.12亿港元,酒店收入为6.41亿港元[15]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中,物业投资为93.52亿港元,物业买卖为 - 8700万港元,酒店为 - 5.24亿港元[15] - 2020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为 - 46.45亿港元[15] - 2020年年度股息为53.24亿港元,保留溢利为 - 1.228亿港元[15] - 2020年所用资产净值中,物业投资为2827.93亿港元,物业买卖为72.49亿港元,酒店为72.43亿港元[15] - 2020年租金收入中办公楼为65.55亿港元,零售物业为52.45亿港元,住宅为4.54亿港元,其他收入为1.01亿港元,物业投资为123.55亿港元,物业买卖为3.12亿港元,酒店为6.41亿港元,总收入为133.08亿港元[33] - 2020年营业溢利中物业投资来自营运为85.04亿港元,出售投资物业权益为18.26亿港元,投资物业估值亏损为44.65亿港元,物业买卖亏损为0.49亿港元,酒店亏损为3.1亿港元,营业溢利总额为55.06亿港元[33] - 2020年应占合资公司及联属公司除税后溢利为7.32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0.96亿港元[33] 物业项目发展与运营情况 - 最新甲级办公楼太古坊二座预计2022年落成[22] - 公司宣布与远洋集团合作发展北京颐堤港扩建项目[23] - 上海前滩太古里即将开幕[23]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将全新亮相[23] - 2020年公司出售太古城中心第一座办公楼和美国迈阿密两座办公楼全部权益,并向太古城住宅项目业主出售停车位[23] - 公司在新加坡、雅加达和胡志明市投资高尚住宅项目[23] - 2021年初公司推售首批EIGHT STAR STREET单位[26] - 预计2021年广州、上海和北京办公楼市场温和复苏,但租金可能继续受新增供应和需求偏软影响[26] - 预计2021年广州和成都奢侈品牌对零售楼面需求强劲,上海时装、时尚生活和餐饮行业需求稳定,北京市场将逐渐复苏并保持稳定[26] - 香港整体零售持续受疫情冲击,公司决定继续向租户提供租金支援,或对2021年财务业绩有不利影响[26] - 公司筹备香港银樾美憬阁精选酒店2021年稍后开业,位于东荟城扩建部分、非由公司管理[26]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应占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约3090万平方呎[39] - 集团应占投资物业及酒店总楼面面积约2730万平方呎,其中已落成约2290万平方呎,发展中或持作未来发展约440万平方呎[39] - 香港已落成办公楼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按100%基准计共900万平方呎,2020年集团香港办公楼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64.68亿港元[45]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已落成及发展中办公楼物业估值为1829.67亿港元,公司应占权益为1730.26亿港元[45] - 2020年集团香港办公楼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61.31亿港元,较2019年略有上升,撇除出售项目租金收入总额增长3%[47] - 2020年12月31日,办公楼物业组合租用率为96%[47] - 2020年12月31日,十大办公楼租户合共租用集团应占香港办公楼总楼面面积约20%[48] - 已落成投资物业及酒店方面,香港办公楼870万平方呎、零售物业250万平方呎、酒店80万平方呎、住宅/服务式住宅60万平方呎;中国内地办公楼290万平方呎、零售物业510万平方呎、酒店120万平方呎、住宅/服务式住宅20万平方呎;美国住宅/服务式住宅30万平方呎、酒店50万平方呎、规划中10万平方呎,总计办公楼1160万平方呎、零售物业790万平方呎、酒店250万平方呎、住宅/服务式住宅90万平方呎[41] - 发展中或持作未来发展的投资物业及酒店方面,香港办公楼120万平方呎;中国内地零售物业30万平方呎、规划中140万平方呎;美国规划中150万平方呎,总计办公楼120万平方呎、零售物业30万平方呎、规划中290万平方呎[42] - 买卖物业方面,香港已落成0、发展中或持作发展用途70万平方呎,总计70万平方呎;美国及其他地区已落成30万平方呎、发展中或持作发展用途260万平方呎,总计290万平方呎;总计已落成30万平方呎、发展中或持作发展用途330万平方呎,总计360万平方呎[44] - 2020年12月31日,太古广场一座、二座及三座办公楼租用率为95%,太古坊一座及港岛东中心租用率为100%,太古坊整体租用率为98%,South Island Place租用率为87%[49] - 按2020年12月应占租金收入总额计,约8.9%的租约于2021年期满,18.4%的租约将于2022年期满[50] - 香港已落成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320万平方呎,2020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25.69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估值565.85亿港元,公司应占权益466.45亿港元[51] - 2020年12月31日,太古广场购物商场租用率96%,太古城中心租用率100%,东荟城名店仓租用率99%[52] - 2020年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24.41亿港元,与2019年相若[53] - 2020年,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及东荟城名店仓零售销售额分别下降31%、18%及16%,香港整体零售销售额下降24%[53] - 若不计入两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