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02601)

搜索文档
中国太保(601601) - 中国太保H股公告

2025-04-11 18:46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2601[2] - 执行董事为傅帆先生和赵永刚先生[3] - 非执行董事为黄迪南先生等7人[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刘晓丹女士等5人[3] 会议安排 - 董事会定于2025年4月25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业绩及其发布[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4月11日[3]


中国太保(601601) - 中国太保保费收入公告

2025-04-11 18:16
业绩总结 - 2025年Q1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002.15亿元,同比增9.3%[3] - 2025年Q1太保产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631.08亿元,同比增1.0%[3]


上海80亿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设立 - 中国太保公告太保寿险与上海科创、国际集团、上港集团、上海信托等公司合伙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预计为80亿元,首关规模约32亿元,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4]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于今年1月发起设立,将落户上海市长宁区,存续期限八年,包括四年投资期与四年退出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6][9] - 参与首关的有限合伙人包括上海科创(2000万元)、国际集团(12亿元)、太保寿险(8亿元)、虹桥睿智(5亿元)、上港集团(4.8亿元)、上海信托(1亿元)、建元信托(1亿元)、宁和盛咨询(100万元) [7] 上海科创基金概况 - 上海科创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在2017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目前管理规模140亿元,通过母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领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投资组合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超过90% [6] - 成立至今,上海科创基金已投资超过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近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71家 [6] - 上海科创基金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累计投资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累计投资金额约226亿元 [6] 险资参与创投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较此前20%的上限有所提升 [4][12] - 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者,对于优化股权投咨市场资金结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策持续鼓励险资加大对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 [11][12] - 近期险资参与创投的案例包括:太平保险基金项目(总规模100亿元)、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人寿出资云南新能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向合肥申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认缴出资200亿元等 [11]
护航“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太保量身定制浙江省首条TIR国际物流车辆保险服务
财经网· 2025-04-10 13:4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中标瑞安市瑞新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TIR卡航车辆保险服务项目,发挥主业优势护航“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注入新动能,未来将持续深化实践护航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2] 项目情况 - 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成功中标“瑞安市瑞新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TIR卡航车辆保险服务”项目 [1] TIR线路情况 - 温州瑞安市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是浙江省首条TIR线路,于2024年12月12日正式开通,以瑞安为起点,经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横跨亚欧大陆,全程约8至12天直达欧洲 [1] - TIR模式基于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通过“一次申报、一证通关”的标准化流程,大幅提升跨境运输效率,是继航空、铁路、海运之外的中欧“第四物流通道”,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物流选择 [1] - TIR线路开通助力瑞安本地企业突破国际物流瓶颈,缩短“出海”周期,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保险方案及服务 - 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针对TIR国内运输线路特点,量身定制覆盖车辆损毁、人员安全、第三方责任等风险的全周期保险方案 [1] - 配套多项特色服务,包括24小时全天候报案服务专线、成立理赔专项对接小组、定期车辆安全培训、紧急救援联动机制等 [1] 公司战略实践 - 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升级全球服务网络,累计提供海外业务风险保障超3万亿元,承保范围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与地区,项目数量超1200个 [2] - 中国太保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护航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为TIR线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保险服务精准性与响应效率,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全力护航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
中国太保(601601) - 中国太保H股公告

2025-04-09 19:16
投资合作 - 2025年4月9日太保寿险拟参与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认缴出资8亿元[3][5]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各合伙人拟认缴出资额合计32.01亿元,认缴出资总额拟定为80亿元[8][9][10]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存续期限为八年,包括四年投资期与四年退出期[11] - 投资期内管理费率为应缴付实缴出资金额的1%/年[12] - 有限合伙人分配收益先还本,再达年化8%基础收益率,剩余部分90%归有限合伙人,10%作业绩报酬[12] - 全体合伙人出资原则上同步同比例分期缴付,首次募集应缴付认缴出资额的20%[12]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设置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投资、退出方案[12] - 太保寿险参与设立基金构成关连交易,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0.1%但低于5%[4][24] 股权结构 - 国际集团持有公司约10.63%已发行股份,持有上海科创约31.5%股权[4][14][16][23] - 浦发银行持有上海信托97.33%的股权[20] - 杨斌、袁智德及康鸣分别持有宁和盛咨询33.34%、33.33%及33.33%的份额[22] 用户数据 - 公司为全国超1.83亿名客户提供服务[15] 其他信息 - 公司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并以港元买卖[26]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于2025年4月9日(交易时段结束后)签订[27]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傅帆先生和赵永刚先生[30]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黄迪南先生等7人[30]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刘晓丹女士等5人[30]


载入史册!央行、平准基金、国家队、国资、险资……超级组合拳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4-09 00:30
重磅政策出台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汇金公司联合发声释放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积极信号,汇金公司明确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承诺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3]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简化档位标准,拓宽权益投资空间[4] -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央企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强化市值管理指导,提升上市公司价值[5] 市场表现 - 4月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58%,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3%;恒生指数涨1.51%,恒生科技指数涨3.79%[1] - 瑞银预计2025年保险公司、互惠基金及社保基金净流入股市规模分别达1万亿元、5900亿元、1200亿元[1] "国家队"行动 - 国新投资首批800亿元增持央企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7] - 中国诚通拟使用1000亿元再贷款资金增持ETF及央企股票[8] - 中国电科已增持超20亿元上市公司股票,承诺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8] - 社保基金近日主动增持国内股票并计划持续加仓[8] 地方国资举措 - 上海国资委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制度化,建立股价异常波动快速响应机制[11][12] - 浙江国资委联合多部门召开座谈会,要求省属企业制定市值提升计划,用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13] - 广州出台"并购重组十条"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圳发布科技金融行动方案引导资金支持新兴产业[13][14] 险资动态 - 中国太保增持宽基ETF,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投资[16][17] - 中国平安将灵活运用综合金融工具,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价值型品种[17]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表态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18][19] 上市公司增持回购 - 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集体提速回购计划[21] - 27家央企/国企发布上限2亿元及以上回购增持计划,包括中国石油、五粮液等[21] - 国家电投推进资产整合,旗下3家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22]
痛失大将?太保寿险原总经理蔡强转投保诚 曾主导公司转型
南方都市报· 2025-04-08 21:52
文章核心观点 蔡强从中国太保辞任后加入英国保诚集团,其曾主导中国太保寿险“长航行动”转型成效明显,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且营销队伍产能提升,新一届管理层有新三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2][7][8] 蔡强职业经历 - 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后进入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美国公司),从个险营销员做到地区总监 [6] - 2003年出任法国安盛保险集团(香港公司)个险总经理,2007年升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6] - 2009年加入友邦保险担任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推动友邦中国渠道转型,使新业务价值增长三倍 [6] - 2021年4月获聘为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任期三年,后任非执行董事,2025年4月7日辞任 [6][7] - 2025年4月7日起任英国保诚集团区域执行总裁,负责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市场和代理人销售事务 [2] 中国太保寿险转型 - 2021年蔡强掌舵时推出五年“长航行动”计划,核心策略涵盖职业营销、价值银保等五方面,核心是从“人海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驱动 [7] - 2020 - 2023年,中国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分别为74.9万人、52.5万人、27.9万人、21万人,四年优化53.9万人 [7] 转型成效 - 营销队伍产能提升:2021 - 2024年,中国太保寿险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或规模保费同比分别增长42.3%、47.6%、51.8%、30.4% [7] - 价值指标推动:2022年下半年起新业务价值率先转正,2023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09.62亿元,同比增长19.1%,新业务价值率13.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2024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达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8] 未来规划 - 新一届寿险管理层形成新三年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客户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大价值为导向,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带动共同增长 [8]
中国太保(601601) - 中国太保关于筹划回购公司A股股份等相关事项的自愿性公告

2025-04-08 12:24
新策略 - 公司于4月7日增持宽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2] - 董事长傅帆于4月8日提议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票[2] - 回购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等合法用途[2] - 回购事项在筹划,需审批,最终方案或有差异[4] - 公告于2025年4月8日发布[5]


中国太保(601601) - 中国太保董事辞任公告

2025-04-07 17:00
人事变动 - 蔡强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委员职务[2] - 蔡强辞任自2025年4月6日起生效[2]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4月8日[4]


科技赋能 向新而行 中国太保服务实体经济再升级
财经网· 2025-04-03 10: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太保产险贯彻国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以科技保险为核心抓手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战略布局、产品创新和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定制服务等举措推动科技与保险融合,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1] 战略布局与体系建设 - 2024年7月制定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实施方案及科技保险专项计划,成立专项工作组和专业团队系统推进业务 [2] - 牵头上海市科技保险工作专班,成立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打通服务链条 [2]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助发布《上海市科技保险产品目录》及《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 [2] - 2024年12月获“年度科技金融优质保险公司”奖项,彰显科技保险领域领先地位 [2] 创新产品护航企业成长 初创期支持 - 在北京落地国内首个新材料“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并规模化复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 [3] - 首创“风险监理”模式,依托中科院专家评估试验风险并提整改建议 [3] 成长期保障 - 创新推出行业首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偿保险”,打造“科企帮”服务案例 [3] - 2024年12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偿保险”获“上证·金理财”年度保障型保险产品奖 [3] - 2024年6月“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入选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十大科技金融产品” [3] 知识产权与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保险 - 在北京、苏州举办网络安全保险生态论坛推动行业发展 [3] - 三项方案入选工信部网络安全保险试点榜单,技术获官方认可 [3] - 自主研发服务体系,构建保中监测平台助力业务发展 [3] 知识产权保险 - 截至2024年累计为8000余家企业2万件专利等提供超44亿元风险保障 [4] - 基于数据存证平台创新承保模式,推出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安全保险”并获奖 [4] 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定制服务 集成电路 - 连续多年首席承保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 [5] - 创新推出集成电路研发损失保险等新型产品助力行业发展 [5] 生物医药 - 构建全产业链风险解决方案,推出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等产品 [5] - 针对“走出去”需求提供跨国多中心试验责任风险保障,创新推出医疗检测补偿责任保险 [5] 低空经济 - 2024年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空中交强险”雏形——低空经济第三方责任险 [5] - 实现无人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打造航空航天新兴业务第三增长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