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太保(0260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太保护航第十届中国航天日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21:40
公司航天保险业务发展 - 公司自1991年起持续为中国航天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包括承保亚太通信卫星等国际项目[2] - 1995年亚太二号卫星发射失败后50天内完成1.62亿美元赔付 比国际惯例提前50天[2] - 作为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核心成员 覆盖90%以上国内航天项目 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及风云气象卫星[2] - 2004年首席承保风云二号C卫星发射及在轨险 开启市场化运作新阶段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65亿元人民币[2] 商业航天保险创新 - 独家承保快舟火箭12次发射任务[2] - 为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提供发射险及责任险[2] - 首席承保吉林一号星座一箭41星高难度组网任务 覆盖商业卫星全生命周期风险[2] 卫星技术保险应用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与GPS定位实现大型工程全周期动态管理[3] - 2021年河南暴雨灾害中通过卫星影像72小时内完成90%车险赔付 效率提升300%[3] - 采用DInSAR技术以毫米级精度监测地表形变 构建卫星遥感+地面监测+BIM模型三位一体网络[3] - 在轨道交通项目中成功预警隧道沉降 将风险处置窗口提前60天 赔付率下降45%[3] 技术赋能保险场景 - 风云卫星数据用于农业险精准定价 北斗导航赋能物流险动态风控[3] - InSAR技术开辟工程险预防性服务新模式 近三年减少潜在损失超20亿元[3] - 将航天技术深度植入保险场景 实现从风险承担者到风险管理者的跨越[3] 战略发展方向 - 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4] - 在科技与金融交汇点持续开拓 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更坚实风险保障[4] - 持续探索卫星技术赋能百业的无限可能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4]
中国太保(0260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7: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营业总收入404,089百万元,同比增长24.7%[64] - 集团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4,425百万元,同比增长2.5%[64] - 集团内含价值562,066百万元,同比增长6.2%[64] - 寿险新业务价值13,258百万元,经济假设调整前同比增长57.7%[64] - 集团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60百万元,同比增长64.9%[64] - 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82%,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64] - 集团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5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64] - 寿险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64] -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64] - 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64] - 经济假设调整前,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65]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73] - 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同比增长5.0%[73] - 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7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73] - 2024年末集团内含价值56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73] - 2024年末集团归母净资产2914.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73] - 2024年末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达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73] - 2024年寿险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达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74] - 2024年产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6.8%,承保综合成本率98.6%[74] -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74] - 集团管理资产从2023年末的250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310亿元,增幅21.2%[84] - 集团客户数从2023年末的179,869千增长至2024年末的183,176千,增加3,307千[85] - 2024年营业收入404,089百万元,较2023年的323,945百万元增长24.7%[95] - 2024年利润总额55,563百万元,较2023年的32,001百万元增长73.6%[95] - 2024年净利润44,960百万元,较2023年的27,257百万元增长64.9%[95] - 2024年末总资产2,834,907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2,343,962百万元增长20.9%[95] - 2024年末股东权益291,417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249,586百万元增长16.8%[9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4.67元,较2023年的2.83元增长64.9%[9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6%,较2023年的11.4%增加5.2个百分点[9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4百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20百万元[102] -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114] - 2024年集团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同比增长5.0%,营运利润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114] - 集团内含价值为56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有效业务价值为2128.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5%[114] - 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114] - 财产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114] -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114] - 2024年末集团客户数达1.83亿,较上年末增加330.7万[114] - 2024年投资收益269.07亿元,较2023年的70.53亿元增长281.5%[112] - 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77.13亿元,较2023年的 - 117.12亿元变动 - 422.0%[112] - 资产负债表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2024年末为109.05亿元,较2023年末的28.08亿元增长288.4%[109] - 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经济假设调整前同比增长57.7%[119][125] - 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经济假设调整前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119][125] - 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119][124] - 寿险营运利润275.91亿元,同比增长6.1%[119][125] - 原保险保费收入2035.41亿元,同比增长6.8%,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7%,占比达47.2%,上升1.6个百分点[119] -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119][121] - 集团管理资产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808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119][121] - 集团内含价值5620.66亿元,同比增长6.2%;有效业务价值2128.92亿元,同比下降10.5%[121]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121] - 太保寿险综合退保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121]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经济假设调整前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129] - 2024年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代理人渠道2024.79亿元,同比增长3.6%;银保渠道409.02亿元,同比增长7.4%;团政渠道158.50亿元;其他渠道18.49亿元,同比增长57.5%[132] - 2024年新保期缴规模保费408.76亿元,同比增长12.0%,占新保规模保费的50.7%,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140] - 2024年传统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388.89亿元,同比增长7.1%,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9.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6.3%[140] - 2024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97.4%,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92.5%,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143] - 太保寿险2024年规模保费2610.8亿元,同比增长3.3%,前十地区规模保费小计171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他地区900.8亿元,同比增长1.5%[146] - 太保寿险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2024年为97.4%,较2023年提升1.7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2024年为92.5%,较2023年提升8.5个百分点[144] - 太保寿险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835.19亿元,同比微降2.3%;保险服务费用534.99亿元,同比下降6.4%[150][152] - 太保寿险2024年总投资收益1005.76亿元,同比增长174.0%;税前利润420.77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358.21亿元,同比增长83.4%[148] - 太平洋健康险2024年保险服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193.5%[156] - 太平洋健康险2024年线上客户数达242万人,同比增长78%;团体高端业务同比增速达26%[157] - 太保寿险(香港)2024年规模保费13.29亿元,新保规模保费10.55亿元,同比增长470.5%,净利润501.02万元[158] - 太保产险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43亿元,同比增长6.8%;保险服务收入1913.97亿元,同比增长8.1%[161] - 太保产险2024年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赔付率7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7.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161] - 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中,2024年长险728.31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短险106.88亿元,同比下降15.5%;保险服务费用中,长险426.29亿元,同比下降5.3%,短险108.70亿元,同比下降10.7%[152][154]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43亿元,同比增长6.8%[163][164][171][173] - 2024年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73.02亿元,同比增长3.7%,承保综合成本率98.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166] - 2024年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39.41亿元,同比增长10.7%,承保综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167] - 2024年责任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2.09亿元,同比增长13.0%[167] - 2024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2.88亿元,同比增长16.9%[167] - 2024年农业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92.78亿元,同比增长8.8%[168] - 2024年企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8.36亿元,同比增长15.0%[168] - 2024年太保产险前十大地域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1328.55亿元,约占全司的66.0%,同比增长7.7%[170][171] - 2024年总投资收益75.54亿元,同比增长58.0%[175][176]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3.76亿元,同比增长12.2%[175][176] - 2024年太平洋安信农险保险服务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4.9%;原保险保费收入20.05亿元,同比增长1.0%;承保综合成本率102.1%,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22.5%[1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太保香港总资产13.36亿元,净资产3.74亿元;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93亿元,承保综合成本率92.3%,净利润0.55亿元[178] - 2024年公司保险服务收入1913.97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1063.29亿元,同比增长4.3%,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850.68亿元,同比增长13.1%[179] - 2024年公司保险服务费用1846.58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1021.69亿元,同比增长3.9%,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824.89亿元,同比增长14.7%[181] - 截至2024年12月末,集团管理资产达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7344.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第三方管理资产808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184] - 2024年第三方管理费用收入为21.66亿元,同比增长7.0%[184] - 太保资产第三方管理资产2941.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7%[185] - 长江养老第三方管理资产4064.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185] - 国联安基金第三方管理资产998.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185] - 太保投资(香港)第三方管理资产68.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0.0%[1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资产合计27344.57亿元,较2023年末的22500.73亿元增长[189] - 2024年末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的60.1%,较上年末上升8.4个百分点;国债等占投资资产的44.5%[189][193] - 2024年末固定收益类资产久期为11.4年,较上年末增加2.0年[193] - 企业债及非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中,AA级及以上占比达98.8%,AAA级占比达96.7%[193] - 2024年末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14.5%,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11.2%,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189][194] - 非公开发行市场融资工具投资规模为3447.09亿元,占投资资产的12.6%[194] - 具有外部信用评级的非公开发行市场融资工具占99.4%,其中AAA级占比达99
政策加码,体育保险起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20:29
政策支持与行业现状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业针对体育产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体育赛事等保险业务,提高体育产业发展保险保障水平 [1] -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冰雪运动热情高涨推动家庭单位运动参与度提升 [2] - 目前国内体育赛事保险主要覆盖人员意外险、公众责任险和场馆财产险,与"运动"相关的意外险产品数量超过百款,但专门为体育运动组织、运动员制定的产品非常有限 [4] - 以"赛事"为关键词搜索仅约10款在售产品,包括赛事取消损失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以"运动员"为关键词的在售产品有20款,包括职业运动员失能保险、运动员意外康复医疗保险等 [4] 保险产品创新与需求 - 传统意外险需拓展保障责任范围,覆盖马拉松、越野赛、冰雪运动等高危项目,包括骨折脱位、膝盖损伤、十字韧带损伤及运动后康复理疗等服务,同时需满足慢病人群运动健身需求 [2] - 众安保险推出"运动意外无忧险",保障冰雪运动及跑步、健身、足球、游泳、登山等日常运动与户外高风险运动意外伤害,填补传统意外险不足 [10] - 众安保险定制"众民保马拉松版"百万医疗险产品,满足慢性病人群参与路跑赛事及日常训练风险保障需求 [11] - 中国太保产险探索信用保险多险种综合保险作用,开发体育产业服务贸易承保业务,为体育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风险保障和资信服务 [3] 国际经验与风险挑战 - 国际奥委会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购买17亿美元保险,2006年都灵冬奥会购买15亿美元保险,2008年北京奥运会购买41.5亿美元卖方利益险和赛事取消停办保险 [6] - 体育赛事最大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公共卫生事件、恶劣天气、安全和恐怖威胁等,其中地缘政治风险已超过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最大威胁 [7] - 网络安全风险成为重要挑战,大型赛事依赖数字技术导致风险聚集,需为数据泄露、网络中断、勒索软件攻击等提供保险保障 [7]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和森林火灾风险增加,可能因空气质量差和极端高温条件取消马拉松或铁人三项等比赛 [8] 未来发展与合作模式 -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与中国太保集团、安踏集团、中体产业集团共同捐赠发起"优秀运动员终身保障公益项目",巴黎奥运会奖牌运动员年满60岁后每月可领取6000元(金牌)、5000元(银牌)、4000元(铜牌)直至终身 [10] - 保险机构需与运动协会、赛事组织方、承办方、场地方合作,探索赛事筹备和选手训练比赛期间各环节风险保障需求,构建"保人员、保赛事、保场地、保后勤"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11] - 信用保险通过承保体育赛事中产品交易或服务贸易违约风险(如物资买卖、广告费应收、俱乐部付款违约等),将不可控商业信用风险转化为可定价保险产品 [12] - 采用"保障+融资+资信"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保单增信帮助体育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解决轻资产行业融资难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2]
卖保险不再是中年职场的退路
和讯· 2025-04-21 18:01
保险代理人行业转型 - 保险代理人数量连续五年下降,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代理人数量较2019年巅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降幅达70% [8][12] - 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24年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整体降幅收窄至2.71%,平安人寿逆势增长4.6% [12][13] -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清虚向实",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文件深化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加速职业化转型 [10][11] 高学历人才涌入与行业精英化 - 2024年保险营销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30%,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高知代理人集中收割90%高端订单 [14][16] - 险企推出高端人才计划(如友邦HEA计划、中宏宏才计划),吸引985/211毕业生、海归及跨界精英加入 [14][15] - 泰康HWP队伍中博士、硕士超300人,双一流及海外顶尖高校背景超1500人,专业人才转向综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15] AI技术冲击与职业竞争加剧 - AI已覆盖80%标准化保单业务,车险线上化率达78%,66%营销员认为AI对工作冲击较大 [18] - 行业预测2026年保险销售环节AI替代率将达43%,但复杂服务仍需人类专业判断 [18] - 代理人收入两极分化显著,近60%月收入低于1万元,资源向3.8%持证顶尖人才集中 [16][17] 市场需求与职业理性重塑 - 保险业受政策扶持且养老需求爆发,长期发展潜力仍存,但"人情单"红利期结束 [15][18] - 职业本质回归专业服务,风险管理方案设计、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核心壁垒 [18][20] - 行业从社会就业蓄水池转向职业化赛道,传统代理人黄金时代终结 [11][20]
分化!上市险企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增减不一,适应新准则仍需时间
券商中国· 2025-04-21 15:17
保险服务收入与保费收入的分化 - 2024年上市险企保险服务收入出现分化,财险公司均增长而寿险公司多家下滑 [1][2] - 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保险服务收入4852.23亿元(同比+6.1%)、平安产险3281.46亿元(+4.7%)、太保财险1913.97亿元(+8.1%) [4] - 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下滑2.0%、0.1%、2.3%、0.5%,仅人保寿险大增23.0% [4]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 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基于权责发生制,需剔除投资成分并按服务进度确认,而保费收入按收付实现制一次性确认 [5] - 寿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缩水幅度大于财险公司,因财险业务多数无投资成分且保单期限短 [5] - 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下降2.3%主因主动收缩亏损短险业务,强化风险筛选 [4] 行业过渡与指标关注度 - 行业仍处新旧准则过渡期,保险服务收入因计算复杂(涉及合同服务边际摊销等假设)尚未被广泛重视 [6] - 部分上市险企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已停发月度保费数据,转向新准则指标 [6] - 长期看保险服务收入重要性将提升,因其波动小且更反映保险功能价值,符合寿险高质量发展导向 [7]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落地 私募基金公司设立有序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7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其申请 [1] - 中国太保设立私募基金公司相关申报材料已报送金融监管总局 处于等待批复阶段 [1] - 除泰康和中国太保外 其他试点保险机构设立私募基金公司也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1] 试点基金规模与投资策略 - 泰康稳行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泰康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2] - 该基金将精选内地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 追求中长期稳健增值 [2] - 试点基金旨在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第二批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第二批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 参与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3] -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1月份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 规模合计520亿元 [3] -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3月初获批试点 规模合计600亿元 [3] - 泰康获批120亿元 太保寿险和阳光人寿各获批200亿元 太平人寿获批100亿元 平安人寿获批200亿元 [3]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在第二批试点中共获批200亿元 人保寿险获批100亿元 [3] 试点推进情况 - 第二批试点机构正推动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 [4] - 中国太保集团组织旗下太保寿险和太保资产推动具体事项落地 私募基金公司设立申报材料已报送监管 [4] -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表示正加快推进试点落地 第二批试点机构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5]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明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6] - 第二批批复规模1120亿元高于最初拟定的1000亿元 显示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高 [6] - 长期投资试点可解决险资入市投资的堵点 会计计量方式有助于降低权益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6] - 第一批试点采用权益法核算 避免市值波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7] - 第二批试点新增契约制基金 计量方式与所持份额相关 可避免利润表受股票市值波动影响 [7] - 长期投资试点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权益投资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实现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7][8]
睿远旗下基金公布一季报!大幅减持中国移动 看好后市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4-17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17日睿远基金披露旗下公募产品2025年一季报,各基金调仓明显,多只重仓股减持,“睿远三将”管理的三只产品中仅睿远成长价值未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他部分产品业绩领先基准,基金经理对市场发表看法 [1] 各基金业绩表现 - 睿远成长价值A、C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5%和2.35%,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16和0.26个百分点 [2] -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季度净值涨5.79% [3] - 睿远稳进配置两年A、C份额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01%和2.94%,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99和2.92个百分点 [4] - 睿远稳益增强30天、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季内业绩领先业绩比较基准,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A、C季内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8.39%、18.27% [5] 各基金持仓变动 睿远成长价值 - 新买入1311.98万股胜宏科技,增持腾讯控股、寒武纪,减持宁德时代、中国移动、立讯精密、广汇能源、巨星科技、迈为股份,港股持仓比重从2024年末的23.39%增至25.97% [2]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 - 前十大重仓股新增分众传媒,腾讯控股持仓占比9.51%为第一大重仓股,中国财险等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3] 睿远稳进配置两年 - 大比例减持中国移动,一季度末持有410万股,较去年底持仓降幅超43%,减持腾讯控股、伟明环保,增配宁德时代,环比加仓近10%,新进重仓阿里巴巴 - W [4] 基金经理观点 傅鹏博、朱璘 - 一季度布局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的PCB个股及恒生科技板块个股,对组合贡献突出;医药板块采取“多品种多赛道”策略;传统能源、光伏能源个股表现不佳产生负贡献 [6] - 展望二季度,认为政府有应对预案化解出口压力,“危”会转“机”推动改革,期待内需刺激政策,将寻找基本面反转和景气度向上的公司 [6] 饶刚 - 短期内关税加码对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也是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机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和压舱石的角色将巩固夯实 [6] 赵枫 - 宏观经济有启稳回升趋势,房地产市场下跌减缓,一线城市房价启稳,核心地段土地拍卖升温,相关问题有政策措施,宏观经济有望年内积极变化支持股市上涨 [7]
中国太保:利润高增,“换将”后保单大卖了?
虎嗅· 2025-04-15 17:4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太保新管理层交出“最赚钱”成绩单,但保险主业承压,业绩高增主要靠资产管理业务驱动,未来业绩增长依赖保险服务收入,不过寿险和财产险业务均面临挑战,若投资收益不能持续增长,业绩高增或难以为继 [1][2][3][5] 分组1:2024年公司整体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收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4%;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5%,净利率达11.49%,创近十年营收、利润同比增速新高且净利率首破双位数 [1] - 保费规模约4420.7亿元,同比增速4.4%,低于行业同比增速,难支撑公司整体收入增速 [2] - 总投资收益1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0.5%,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 [4][5] 分组2:行业背景 - 2024年国内保险行业面临利率下行、经济预期转弱等压力,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同比增速由2023年9.1%放缓至5.7% [2] 分组3:投资业务分析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实现494.25亿元逆转,证券买卖损益增加126.49亿元,两项合计增加620.74亿元,超2023年总投资收益金额 [4][5] - 2024年多家险企总投资收益率突破5.5%,太保投资收益率处于中位水平,投资收益提升更多源于资本市场β属性,未来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高回报持续性存不确定性 [6] 分组4:保险服务收入分析 寿险业务 - 2024年保费规模2388亿元,同比增速仅2.4%,在同类险企中增长较慢,拖累公司整体保费增长 [6] - 主要靠代理人渠道推动业务,2024年该渠道贡献保费高达77%,代理人渠道改革使人均产能和新业务价值率逐年提升,但新业务价值率未达2021年水平,与平安、国寿仍有差距,改革未达管理层预期 [8][13][14] - 银保渠道发展不理想,“报行合一”政策使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增保费增速逐年下滑;团政渠道未打开新局面,规模保费同比下滑;在线直销渠道保费规模小,对总保费助力小 [15][17] - 产品端发力分红险,但2024年保费不增反降,渠道和客户接受度需时间培育;大康养战略短期难解增长困局,业绩增长短期或仍为个位数增速,第三名地位或受威胁 [20][21][22] 财产险业务 - 2024年保费规模2032亿元,同比增速6.8%,在同类险企中靠前,车险保费收入1073.02亿元,占比53.3%,未来车辆险和农业险、企财险等增长有保障 [6][23][25] - 2024年受灾害影响业务赔付上升,新能源车出险率高,未来车险利润大概率承压,综合成本率上升,承保利润下降 [26][28]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4月14日 周一)
快讯· 2025-04-14 09:04
保险行业 - 友邦保险计划回购最高16亿美元股份[1] - 中国人寿获花旗集团增持514.5万股 每股作价12.83港元[5] - 众安在线首季原保险保费收入79.57亿元 同比增长12.29%[7] - 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人寿首季原保险保费收入1002.15亿元 同比增长9.3%[11] 房地产行业 - 世茂集团首季累计合约销售总额70.7亿元[2] - 富力地产3月总销售收入11.9亿元 同比增长10.2%[3] 能源与资源行业 - 紫金矿业首季归母净利润101.67亿元 同比增长62.39%[4] - 中广核新能源3月发电量1765.1吉瓦时 同比减少4.7%[6] - 创维集团旗下深圳创维光伏与浙江爱旭太阳能及百色市政府达成光伏项目投资协议[12] 生物医药行业 - 君实生物主席拟增持不低于1亿元股份[8] - 昭衍新药可能因美国FDA拟取消单克隆抗体药物动物试验导致股价波动[10] - 药明生物斥资1.98亿港元回购990万股 回购价19.58-20.25港元[13] 科技创新领域 - 如祺出行与高域科技战略合作 探索"飞行汽车+Robotaxi"智慧交通新场景[9]
参与设立科创基金,这家险企投8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4-12 16:51
险资投资科创领域 - 太保寿险与多家企业签署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拟设立基金[2] - 太保寿险认缴出资8亿元,基金总规模拟定为80亿元,目前8家公司合计拟出资32.01亿元[3][5] - 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5] - 基金存续期限为八年(四年投资期+四年退出期),可延长,收益按项目参与比例分配[5] - 上海科创基金成立于2017年,管理规模超140亿元,是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5] 基金投资方向与背景 - 上海科创基金已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形成子基金及项目集群[6] - 设立科创三期基金旨在强化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和杠杆效应,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6] - 太保寿险2021年参与上海科创二期基金投资,2024年末投资余额为14.54亿元[8] - 中国太保2024年与中金资本发起成立绿碳科技私募基金,完成30.03亿元资金募集[8] 险企股权投资趋势 - 保险机构股权投资集中在养老/大健康领域及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领域(新能源、科技制造等)[9] - 中国人寿2024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首期50亿元)[10] - 中国人保2023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10] - 金融监管总局扩大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至科技、大数据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11][12] 政策与监管动向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保险机构加强股权投资管理,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授权机制[13] - 监管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推动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