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太保(02601)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下调
财联社· 2025-07-25 15:50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市场利率持续走低推动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再度调降 [1] - 保险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 [1]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公告传统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 5%下调至2 0% [1] - 投资型产品中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从2%调整为1 75% 万能险从1 5%调整至1 0% [1] - 人身险公司需在8月31日前完成新旧产品切换 [1] 行业影响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预定利率调整有助于推动行业建立更可持续发展模式 [1]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迎调降:传统型下调50BP至2.0% 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降至1.75%
快讯· 2025-07-25 15:44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再度调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 [1] - 传统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2 5%下调至2 0%,降幅达50BP [1] - 分红险的保证利率上限从2%调整为1 75%,万能险从1 5%调整至1 0% [1] 行业动态与公司响应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已公告调整产品利率 [1] - 人身险公司需在8月31日前完成新旧产品切换 [1] 市场背景与行业影响 - 调整源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 [1] - 业内人士认为调整有助于推动行业建立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
最新规模突破百亿!全市场唯一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7天净流入近50亿元,年内规模增幅达1213%!
新浪财经· 2025-07-25 09:39
港股通非银ETF规模与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最新规模达103.64亿元 创成立以来新高 年内规模增幅达1213 56% [1] - 最新份额达62 17亿份 续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近17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49 66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8 20亿元 近一个月累计净流入58 97亿元 [1] - 7月24日收涨2 38% 实现5连涨 自4月10日低点累计上涨52 78% [2] - 近1年净值上涨90 63%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1 36% [2]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1 47%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8 2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 04% [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5 17% [2] 港股通非银ETF市场交投与跟踪指数 - 7月24日换手率22 14% 全天成交21 58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16 95亿元 [2] - 跟踪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 选取不超过50家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 [2][4]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 92% 前三大重仓股中国平安 友邦保险 香港交易所占比均超14% [3] 非银金融行业与市场动态 - 7月24日沪指突破3600点 非银金融板块成上涨核心推手 [1] - 海南自贸区概念股集体爆发 免税店概念股持续攀升 [1] - 方正证券指出2Q25非银板块重仓占比提高 但仍有欠配 建议关注券商基本面修复和保险资负改善机会 [3] - 保险行业在利率企稳 权益改善 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推动下 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击 [3] - 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高有利于改善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保费收入回暖带来规模效应 [4] 广发基金ETF产品概况 - 广发基金规模破百亿的ETF产品共7只 包括港股通非银ETF 创业板ETF广发 港股创新药ETF等 [1] 港股通非银ETF产品特点 - 市场首只且唯一跟踪港股非银指数的ETF 不受QDII额度限制 保险占比超6成 [4] - 场外联接A类020500 C类020501 [4]
保险股走强背后:多重利好驱动,估值修复空间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58
保险股走强原因分析 - 保险板块近几个月涨幅显著 从4月1日至今五大A股保险股涨幅在近五成至超过120%不等 其中新华保险累计翻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保股价创六年多新高 [1] - 7月23日保险板块以2.25%涨幅位居A股前列 新华保险领涨2.73% 中国太保 中国平安等实现0.36%~2.65%涨幅 [2] - 从去年7月24日至今一年时间 新华保险累计涨幅达116.15% 中国人保涨59.16% 中国平安涨48.51% 中国人寿及中国太保涨幅超三成 [3] 资金面驱动因素 - 保险股因估值较低且存在明显配置缺口 分红水平稳健等特点受到公募资金关注 公募基金二季度对上市险企除国寿外均获增持 持仓比例较一季度提升0.53个百分点至1.10% [3][4] - 保险板块估值0.60倍~0.93倍P/EV仍处历史低位 中国平安股息率4.35% 新华保险3.97% 2024年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分红907.89亿元同比增长20.21% [4] 政策面支持 - 监管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压降利差损风险 两次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传统险从3.5%调整至2.5% 分红险至2% 万能险至1.5% [7] - 监管引导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 通过"报行合一"压降费用率 上市险企2024年"NBV打平收益率"平均下降61个基点 [7][8] 基本面改善 - 负债端回暖与资产端回升形成支撑 2025年上市险企一季报总体超预期 新业务价值高增长验证头部公司受益市场洗牌 [9] - 分析师预测半年报将延续寿险新业务价值普涨态势 健康险 养老险需求提升 财险盈利水平稳步提高 [11] - 资产端在长周期考核机制 下调股票风险因子等政策及资本市场回暖下 投资收益或改善支撑估值修复 [12] 行业前景 - 保险业经营具有显著顺周期特性 随着经济复苏基本面改善已在进行中 [10] - 保险板块正处于长期慢牛起点 上市保险公司均有配置价值 [1]
2025年二季度主动基金重仓股追踪
中泰证券· 2025-07-24 12: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持仓结构有变化,头部重仓股结构调整,行业龙头配置改变,投资建议关注 AI 上游、新消费、金融和安全四条主线 [4][20][26] 分目录总结 2025Q2 主动基金重仓股持仓结构总览 - 2025Q2 主动偏股型基金 A 股持股市值环比降 2.79%,H 股升 3.20%,总体偏股型基金重仓股减持,因宏观环境复杂和赎回压力 [6] - 2025Q2 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行业集中度环比降,CR3 降 0.56%至 38.37%,CR5 降 4.18%至 51.18%,持仓前五行业有调整 [4][7] - 2025Q2 偏股型基金行业配置结构性调整,通信、非银金融、传媒等行业配置比例升幅大,钢铁、食品饮料、煤炭行业减持比例大 [4][9] -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头部重仓股结构变化,前 20 大重仓股中,大市值龙头减少,细分产业龙头加仓,持股集中度下降 [4] - 前 5 大重仓股不变但持仓下降,AI 硬件与光模块产业链科技股上位,传统大盘白马股被减持,部分稳健风格标的持仓上升 [4] - 港股方面,AI 与互联网传媒龙头减持,医药与新消费增持 [4] 二季度主动基金头部重股持仓追踪 -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头部重仓股结构变化,持仓扩散,前 20 大重仓股中,大市值龙头减少,细分产业龙头加仓,持股集中度下降 [12] - 前 5 大重仓股不变但持仓下降,AI 硬件与光模块产业链科技股上位,传统大盘白马股被减持,部分稳健风格标的持仓上升 [12][15] - 港股方面,AI 与互联网传媒龙头减持,医药与新消费增持 [18] 二季度行业龙头重仓股追踪 - 二季度行业轮动下,基金对行业龙头配置结构变化,通信、非银金融、传媒、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行业加仓,钢铁、煤炭、地产、社会服务、食品饮料行业减持 [21] - 通信行业受关注,光模块板块是加仓主力,金融方面非银金融板块龙头吸睛,部分金融股持仓增长 [22][23] - 钢铁、煤炭、地产、社会服务、食品饮料行业被减持,基金调仓体现“结构性成长与稳健防御”战略 [24][25] 投资建议 - 关注 AI 扩散下的通信与硬件上游,AI 资本开支带动上游板块业绩景气度延续至下半年 [26] - 关注非银金融板块,在资本市场功能强化背景下,有望实现估值修复与业绩回暖共振 [26] - 关注港股新消费主线,宠物、玩具、情绪消费等细分赛道受益,成为港股重仓配置方向 [26] - 关注国防军工等安全主线,军工板块有政策支持、订单增长和中报业绩改善预期,有中期配置价值 [27]
港股异动 | 内险股继续走高 年内险资举牌已达到21次 机构称多因素有力支撑保险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11:18
智通财经APP获悉,内险股继续走高,截至发稿,中国人保(01339)涨3.79%,报6.01港元;中国人寿 (02628)涨3%,报22.3港元;中国太保(02601)涨2.79%,报31.3港元;中国平安(02318)涨1.84%,报55.3 港元。 消息面上,7月以来保险已4次举牌。中邮保险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这是月内 险企发布的第四份举牌上市公司公告,此前已有泰康人寿举牌峰岹科技H股、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 利安人寿举牌江南水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2日,年内险资已举牌21次,举牌次数已超过2024年 全年水平,这意味着险资入市步伐明显加快,举牌标的覆盖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板块。 招商证券指出,2025年二季度以来A股探底修复,港股迎来系统性价值重估,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保 险板块凭借资产端强β属性,在市场上涨行情中显著受益。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公募基金逐步修正行业配置,权重大、欠配严重的保 险板块更是迎来增量配置资金。与此同时,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行业基本面改善,上市险企分红险 转型有序推进,保费增速 ...
保险业多维赋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金融时报· 2025-07-24 09:18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主力军,保险业是加快健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保险业紧跟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积极打造多层次"保险 +养老"服务模式。 养老金融政策密集落地 今年上半年,围绕养老金融的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为我国保险业深度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清 晰指引。 3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银 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 并且,该实施方案从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 等六方面共提出20项细化举措,进一步明晰了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 上半年,不少政策从提振消费视角发力布局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比如,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 《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 机构加大对养老 ...
上半年多家险企获赔率超99% “秒赔”与“直付”成新常态
金融时报· 2025-07-24 09:18
理赔是保险保障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备受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关注。近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太平 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10余家头部寿险公司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理赔报 告。报告普遍显示,人身险业整体赔付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理赔模式已 成为行业标配,部分公司小额理赔实现"秒级"到账,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 获赔率保持高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头部险企的理赔成绩单分量十足,保障底色更显厚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上半年赔 付件数超1214万件,赔付金额超302亿元;平安人寿赔付237.7万件,赔付金额206.2亿元,平均日均赔付 1.31万件,赔付金额1.14亿元;太保寿险赔付194.7万件,赔付金额99.2亿元,平均日均赔付约5481万 元;新华保险赔付总件数241万件,累计赔付金额73亿元,日均赔付1.34万件,赔付金额4065万元。 以平安人寿为例,其上半年引入深潜(DeepSeek)模型打造的智能审核新引擎,对理赔中的审核环节 进行智能升级,实现93%的自动审核理赔案件在60秒内完成精准责任判定,最快赔付仅需8秒。2025年3 月,东莞的李女士因肺炎住院,通过平安 ...
盘中突破3600点后冲高回落 是趋势反转还是逢低布局机会?
广州日报· 2025-07-24 01:04
大盘表现 - 沪指盘中站上3600点 收盘涨0.01%报3582.3点 全日市场成交1.9万亿元 较前一日缩量303亿元 [1] - 恒生指数涨1.62%创三年半新高 恒生科技指数涨2.48% 恒生国企指数涨1.82% [1] 板块动态 - 大金融板块午前助指数突破3600点 午后回落 [4] - 券商股冲高回落 国信证券涨幅逾5% 国盛金控触及涨停 [4] - 新华保险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64.29元/股 中国太保 中国平安收涨超2% [4] - 证券 互联网服务 医疗服务净流入靠前 证券净流入29.97亿元 [4] - 雅江水电概念股分化 中国电建 西藏天路 高争民爆 保利联合三连板 [4] - 水泥 特高压回撤 安靠智电一度跌超13% 万年青 上峰水泥跌超8% [4] - 中国能建巨量成交超60亿元 收涨3% [4]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认为指数冲高回落是压力释放 若成交持续低于1.7万亿元 沪指支撑或下移至3536-3542点 [5] - 华泰证券指出券商半年报业绩高增 市场交投高景气 杠杆资金活跃 关注券商修复行情 [5] - 银行负债成本改善 二季度银行业绩有望筑底回稳 优质区域行持续领先 [5]
3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费收入近4200亿元 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7-24 00:50
行业整体表现 - 3家险企上半年合计保费收入4199.29亿元 同比增长10.4% [1][2] - 行业前5个月保费收入30602亿元 同比增长3.8% 其中财险公司保费7805亿元(增5.2%) 人身险公司保费22797亿元(增3.3%) [2] - 寿险保费18735亿元(增3.9%)是人身险主要驱动力 但部分险企增速放缓反映市场竞争加剧 [2][3] 公司具体数据 - 新华保险保费1212.62亿元(增23%) 增速领先同业 [2] - 中国太保保费2820.08亿元 其中太保寿险1680.09亿元(增9.7%) 财险1139.99亿元(增0.9%) [2] - 众安在线保费166.59亿元(增9.3%) [2] 渠道动态 - 银保渠道成为增长主力 太保寿险银保保费370.53亿元(增74.6%) 新保业务252.87亿元(增90.2%) [4] - 政策调整("报行合一"和取消"1+3"限制)促使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扩大 头部险企优势凸显 [4][5] - 银行渠道整合资源扩大销售规模 产品选择增多增强市场活力 [4] 未来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储蓄险需求旺盛 头部险企市场份额提升路径清晰 [5] - 预定利率或下调25个基点以上 新产品收益率降低可能放缓保费增速 [5] - 行业需优化产品结构 开发高附加值服务 加强成本控制与科技投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