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恒大(03333)
icon
搜索文档
新裁决!恒大清盘迎来关键进展,许家印仍拒绝披露个人资产
观察者网· 2025-05-06 14:48
中国恒大清盘程序进展 - 香港高等法院于4月17日裁决恒大清盘程序仅限法定债权人参与监察委员会(COI),排除经济权益持有者及股东[1][3] - 法院强调清盘须基于法律权利而非经济权益,避免程序混乱,并指出控股股东可能涉及历史不当行为需防范干扰[3] - 恒大股票自清盘令颁布后持续停牌,清盘人已接管公司资产但回收价值有限[1][4] 恒大债务与资产状况 - 公司总债务规模达2.4万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仅1.74万亿元人民币,资不抵债缺口显著[4] - 清盘人追讨对象包括恒大资产及高管非法所得,如前总裁夏海钧等被追讨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4] - 子公司天基控股已进入清盘程序,安迈顾问被委任为共同清盘人,进一步复杂化债务处理[7] 许家印及相关资产处置 - 创始人许家印控制恒大近60%股份,但其拒绝披露个人资产细节,清盘人已接管其私人飞机(空客A319,机龄14年)并挂牌出售[6] - 许家印此前通过"技术性离婚"将427亿元人民币资产转移至前妻丁玉梅名下,后者600亿港元资产(含500亿金融资产)已被法庭冻结[6] - 清盘人可能采取冻结资产、跨境司法协作甚至刑事责任追究等措施,但效果取决于法律执行力度[7] 清盘程序挑战 - 恒大尚未提出可行债务重组方案,子公司清盘令加剧整体处理难度[7] - 法院清盘令虽提供框架,但债权人回收率极低,追偿过程面临法律与国际协作障碍[4][7]
中国恒大,最新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5-03 12:24
中国恒大清盘程序进展 - 香港高等法院于4月17日裁决恒大清盘程序仅限法定债权人参与监察委员会(COI),排除经济权益持有者及股东[2][4] - 法院强调清盘须基于法律权利而非经济权益,避免程序混乱及滥权风险,并指出控股股东可能涉及历史不当行为[4] - 清盘人需通过联交所、新交所及主流媒体公告征集债权人意向,42日内提交COI组成方案[4] 恒大清盘历史与现状 - 香港高等法院2023年1月29日颁布恒大清盘令,委任安迈顾问杜艾迪及黄咏诗为清盘人[5] - 清盘人已从公司资产回收少量价值,但公司流动性仍极度有限,未提出可行重组方案[5] - 恒大子公司天基控股于2024年2月21日被颁令清盘,同样由安迈顾问团队接管[6] 恒大汽车运营危机 - 恒大汽车因未发布财务业绩、违反上市规则第13.24条等被联交所要求满足复牌指引,否则面临2026年9月退市风险[7][9] - 其上海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法院指定管理人接管[9] - 公司2024年审计工作因资金短缺停滞,未能找到战略投资者缓解流动性危机[10]
新进展!中国恒大,刚刚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5-02 23:16
恒大清盘裁决核心内容 - 香港高等法院于4月17日裁决恒大清盘程序仅限法定债权人参与 经济权益持有者被排除在外 [1] - 法院支持清盘人排除股东参与决策 明确控股股东可能涉及历史不当行为需防范干扰清算 [4] - 恒大股票将继续停牌 清盘进入实质性阶段但跨境资产处置等仍存不确定性 [1] 清盘程序具体安排 - 监察委员会成员资格严格限定为持有法定债权的债权人 债券最终持有人无权参与 [2] - 清盘人需通过联交所等渠道公告征集债权人意向 42日内提交监察委员会组成方案 [4] - 共同清盘人已接管许家印私人飞机等资产并挂牌出售 包括机龄14年的空客A319 [6]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2.39万亿元 总资产1.74万亿元 资不抵债状况严重 [5] - 清盘人从公司资产回收少量价值 但流动资金仍有限 尚未找到可行重组方案 [6] - 许家印及前妻多项境外资产被冻结 包括空客A330、游艇及劳斯莱斯幻影等 [7] 债务重组进展 - 2024年1月29日正式颁令清盘 安迈顾问被委任为共同清盘人 [6] - 子公司天基控股等进入清盘程序 进一步复杂化整体债务处理 [5]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对恒大及许家印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7]
5月2日电,中国恒大公告,有关清盘的进一步消息将于适当时候另行公布,股票继续停牌。
快讯· 2025-05-02 19:03
智通财经5月2日电,中国恒大公告,有关清盘的进一步消息将于适当时候另行公布,股票继续停牌。 ...
中国恒大(03333.HK):股票交易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快讯· 2025-05-02 18:59
中国恒大股票交易状态 - 公司股票交易将继续停牌 直至另行通知 [1]
负债162亿!又一家建工巨头被恒大拖垮了
商业洞察· 2025-04-27 16:47
合肥建工破产事件分析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作为建筑行业老牌国有企业 曾在全国市场风光无限 但最终因资不抵债而倒下 [5] - 公司成立于1958年 历经67年发展 从地方国企成长为安徽建筑业龙头 手握"鲁班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跻身全国建筑业500强 [5] - 截至2024年11月 公司资产总额127.3亿元 负债总额162.29亿元 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 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至127% [12] 破产原因分析 - 高度依赖恒大集团 高峰期垫资施工 仅2021年就有2.7亿元工程款无法收回 [7] - 内部贪腐与管理混乱 原董事长刘国福违规收受礼品 滥用职权 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 [9] - 2018年并入海螺集团后 管理层未能抓住转型窗口期 反而在行业下行时继续加码高风险合作 [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恒大2万亿元负债中 大部分来自建筑公司和供应商 南通三建 嘉寓集团等昔日巨头接连倒下 [8] - 2024年以来 建筑行业已有超20家大型企业申请破产 主要由于房地产需求萎缩 资金链紧绷与利润摊薄 [12] - 行业数据显示 2024年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激增 房企暴雷"后遗症"仍在发酵 危机正向上下游蔓延 [14] 行业应对措施 - 地方政府正通过国企接盘 专班复工等方式处理恒大遗留项目 [14] - 建筑企业需转向绿色建筑 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 并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14] -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活下来的企业可能迎来更健康的生态 [14]
藏不住了,许家印前妻被曝半年花费近3000万元
商业洞察· 2025-03-22 14:55
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丁玉梅申请 - 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丁玉梅两项申请,包括闭门聆讯和修订资产冻结令,法官强调清盘透明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性 [1][4] - 丁玉梅要求豁免部分资产冻结,包括银行户口美金资产及不更新资产信息,但被法院拒绝 [3] - 法官指丁玉梅试图混淆和拖延诉讼进程,认为其申请缺乏合理性 [1][4] 丁玉梅的资产与家庭情况 - 丁玉梅与两名未成年子女及两名未成年孙子女生活,申请闭门聆讯以保护隐私但被驳回 [5] - 自2024年8月以来,丁玉梅已支出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90万元),清盘人认为其仍可动用巨额资金 [8] - 丁玉梅被曝在全球拥有多处房产,价值达2.85亿美元,包括伦敦豪宅 [11] 恒大债务与资产追讨 - 恒大清算人向丁玉梅等七名被告追讨60亿美元分红和薪酬,香港和伦敦法院已对其发布全球资产冻结令 [10][20] - 清盘人指丁玉梅未完整披露资产,包括恒大分红所得,并对其做法表示严重不信任 [10] - 丁玉梅声称许家印仍欠她330亿港元(42亿美元),其子欠她10亿港元 [10] 许家印家族动态 - 许家印与丁玉梅于1983年结婚,育有两子,次子许腾鹤在恒大体系工作近十年,2023年被带走调查 [6][15] - 丁玉梅曾向许腾鹤追讨逾10亿港元债务,许腾鹤曾主导恒大财富工作并出售洛杉矶豪宅 [15][17] - 恒大物业2022年报告仍称丁玉梅为"许太太",但2023年中期报告已删除相关表述 [12][13] 恒大财务造假与处罚 - 恒大地产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期营收50.14%),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63.31%) [22] - 2020年虚增收入3501.57亿元(占78.54%),虚增利润512.89亿元(占86.88%) [22] - 证监会处罚恒大地产41.75亿元,对许家印罚款4700万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19] 恒大分红与资金流向 - 2009年至2021年6月,恒大累计净利润1733.88亿元,分红总额近700亿元 [24] - 许家印及重要股东通过分红套现近540亿元,其中许家印个人套现499.81亿元 [25] - 恒大在债务危机显现的2020年仍持续大额分红,被质疑借债分红 [25]
证监会最新公布!办理案件739件,罚没超153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3-21 21:29
法治政府建设与监管执法 - 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 [2] - 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 [2] - 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2] - 2025年将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2] - 坚持"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投资者权益 [2] 资本市场改革与制度建设 - 2024年建立完善"1+N"政策体系,以新"国九条"为基础出台多项配套文件 [3] - 推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 [3] - 制定修订《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1项部门规章和13项规范性文件 [3] - 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链条各环节制度依据更加严密 [3]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制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4] - 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优化并购重组监管制度 [4] - 2024年接收各类行政许可申请2609件(其中注册申请607件),送达行政许可核准(注册)决定1359件 [5] -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5] 财务造假惩防与执法力度 - 建立健全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推动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追责体系 [6] - 2024年处罚恒大地产、华道生物等欺诈发行案件,惩处锦州港、紫鑫药业等恶性财务造假案件 [7] - 查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 [7] - 依法严惩宜华集团等债券市场违法主体 [7] 上市公司监管与风险防范 - 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8] - 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堵住各类"绕道"减持漏洞 [8] - 加强现金分红约束和引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8] - 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 [10] 投资者权益保护 - 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15件、股东代位诉讼5件,开展支持诉讼15件 [11] - 推动金通灵、美尚生态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11] - 2024年累计调解成功案件8000余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过6.5亿元 [11] - 开展"了解我的上市公司"系列活动,带领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43家 [11]
恒大关联人转移的资产,被一点点挖出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3-14 20:57
恒大系案件进展 - 最高检指导广东、北京检察机关对"恒大系"案件42人审核起诉,审查重点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规披露财务信息、挪用资金等 [4][5] - 涉案人员可能包括许家印、夏海钧、潘大荣、丁玉梅、许腾鹤等,部分被采取强制措施或已离境 [5] - 许家印自2023年9月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转移至深圳特别拘留所,仍通过信件参与公司事务 [6] 恒大债务与清盘动态 - 恒大汽车称因经营困难难引入战投,连审计费用都难以支付 [6] - 香港高等法院对恒大境外融资平台天基控股下达清盘令,涉及债务约370亿元人民币 [8] - 中国恒大清盘令发布近一年,债权人未获任何收益,美国橡树资本正追踪恒大离岸资产 [9] 丁玉梅资产状况 - 丁玉梅申请明确全球资产冻结禁制令义务,禁制令覆盖56个英联邦国家,涉及追回约60亿美元分红及酬金 [13][14] - 清算人指控丁玉梅未完整申报财产,披露其全球房产总值2.85亿美元、英国账户超400万美元、瑞士银行资产5.7亿美元等,估算总资产至少180亿人民币 [15][16] - 丁玉梅向法院追讨许家印父子欠款330亿港元,被法律界视为"技术性讨债" [20] 高管资产转移与追责 - 夏海钧在恒大暴雷前套现1.16亿港元,并通过离岸公司减持套现15.6亿港元 [25][26] - 夏海钧名下仅剩广州增城估值28万元农房,香港豪宅及深圳公寓已转移至他人名下 [27] - 证监会2024年对夏海钧罚款1500万元,但其辩称对公司财务不知情 [28][29] 许家印家族资产动向 - 许家印被多地法院限制高消费,坊间推测部分资产已转移至丁玉梅 [10] - 许腾鹤曾负责恒大财富,2023年9月被带走调查 [19] - 许智健在加拿大依靠23亿家庭信托基金生活 [20]
那些年房企留在大虹桥的楼,最后都怎样了
虎嗅APP· 2025-03-02 17:08
行业现状 - 地产行业经历震荡,大批民企撤离,万科宣布全面"国资化" [2][3][4] - 大虹桥板块曾是房企淘金圣地,但2022年后快速进入下行期,大量办公楼空置 [5][6][7] - 房企撤离导致商业生态萎缩,星巴克客流减少,红星美凯龙仅部分大楼投入使用 [29][30][31] 遗留资产处理 - 恒大虹桥总部大楼空置,总建筑面积超50万方,13栋建筑中写字楼、酒店、商业体均未投入使用 [16][17][18] - 经纬商务官邸20多栋楼停工,仅样板间完成,片区沦为建筑垃圾堆积地 [20][21][22] - 旭辉集团36号楼部分楼层被查封,剩余租户多为新能源、贸易等非地产企业 [24][25] 租金与招商现状 - 办公招租价格战激烈,最低租金低于1元/平方米/天 [27] - 丽宝广场商户大量关闭,仅电影院靠春节档维持,共享办公位空置率高 [35][36] 板块转型方向 - 虹桥阿里中心改造闲置空间为新中式酒店,发挥商务区区位优势 [41][42] -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机构从20家增至150家,覆盖法律全产业链 [43][44] - 引入新能源、AI、生物医药企业如理想汽车、信达生物等,新项目建设加速 [45][46] 经济数据与规划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近三年税收复合增长率超20%,2023年上半年税收262亿元同比增6.5% [50] - 闵行前湾、青浦徐泾打造总部经济,东软科技中心、信达生物研发中心等项目将于2024年陆续封顶 [47][48] 代表性房企动态 - 国贸股份2024年上海拿地金额超60亿元,排名第8,2025年继续在松江新城扩储 [59][60] 历史与展望 - 大虹桥2005年提出规划,2025年开发基本完成,地产时代更迭后转向枢纽经济与新兴产业 [56][57] - 专项规划推进中,目标补足短板并强化交通枢纽优势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