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材国际(06616)

搜索文档
从低头深耕到昂首引领 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专访环球新材国际董事会主席苏尔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5:29
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收购默克旗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为中国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 [1] - 交易被定义为"长期主义者的价值观共振",旨在实现"全球高性能材料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1] - 收购后公司将整合东方创新活力与西方工业严谨,推动全球业务协同 [1][8] 战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珠光颜料市场受高端汽车、化妆品下游市场驱动前景向好,并拓展至新能源(锂电、光伏、储能)及未来科技(AGI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 [2] - 公司为中国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通过产能升级巩固全球领导地位:七色珠光二期年产3万吨工厂已投产,桐庐年产10万吨表面性能材料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2] - 合成云母被视为行业未来趋势,公司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合成云母核心专利技术企业,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解决天然云母供应链痛点 [7] 整合策略与协同效应 - 采用"客户导向"的柔性整合模式,保留各业务部门独立性,打破地域壁垒形成市场合力,共建全球供应链策略体系 [4] - 韩国CQV整合成效显著:2024年总营收601.5亿韩元(同比+17.8%),净利润92.7亿韩元(同比+171.3%);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6.9亿韩元(同比+11.6%) [5] - CQV助力公司产品进入中国前五大汽车制造商及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七色珠光新增60款中高端产品,推升产品均价 [5] - 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中、德、美、日、韩)协同分工:CQV专注高端效果材料、七色珠光精通大规模制造、SUSONITY擅长配方工程与客户场景转化 [6] 长期发展规划 - 2025年被视为"梦想再起航起点",通过并购扩张与内生增长结合,计划登顶全球合成云母型和天然云母型珠光颜料市场首位 [7] - 桐庐年产10万吨合成云母产能释放在即,预计直接改变全球珠光材料市场格局 [7] - 最终目标为实现"全球引领",使中国企业成为连接全球产业优势、塑造行业未来的创新枢纽 [8]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 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17:26
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2]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2] - 收购标的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收购获得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的市场布局 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形成多极战略布局[2][4]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有效应对原材料枯竭风险与能源成本上升挑战[2]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 包括海洋防腐技术及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此前被默克雪藏的技术[2] - 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 更高效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销售增长[5] 财务与业务数据 - 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37%[2] - 默克SUSONITY业务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约36.36亿元人民币)、4.05亿欧元(约34.01亿元人民币)和4.02亿欧元(约33.76亿元人民币)[4] - 交易对价相当于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16.49亿元营业收入的3.4倍[3] 公司发展历程与并购策略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2]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企业CQV 42.45%股份(2025年增持至45.11%) 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3] - 业务策略通过参与具备增长潜力并能提升股东价值的并购活动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2] 行业与市场背景 - 德国默克集团拥有超过350年历史 SUSONITY业务在其电子科技板块中占比持续收窄 2024年已不足15%[3] - 默克集团早在2022年启动出售SUSONITY计划 旨在将电子科技业务重心聚焦于半导体和光电材料领域 逐步退出珠光颜料市场[3]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17:13
并购交易概览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1]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1] - 收购对价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49亿元的3.4倍[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获得SUSONITY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的多极布局 有效应对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分化风险[1]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解决原材料枯竭与能源成本上升问题[1]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1] - 将默克原有海洋防腐技术、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雪藏技术全面推向市场[1] 标的资产详情 - 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 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 收购涵盖默克在德国、日本、美国的7家子公司[4] - 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36.36亿元)、4.05亿欧元(34.01亿元)、4.02亿欧元(33.76亿元)[4] - 在默克电子科技业务中占比已不足1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3] -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3] - 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33.37%)[3]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权(2025年增持至45.11%)[3] 整合挑战与目标 - 跨国并购真正挑战在于后续整合能否实现预期协同效应[5] - 公司将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加速全球化战略落地[4] - 通过原材料协同、产能优化、流程整合与成本管控提升供应链韧性和运营效率[4] - 最终目标是打造"全球表面材料生态平台"[4]
环球新材国际并购默克 桐庐跻身全球高端材料制造高地
杭州日报· 2025-09-02 10:26
并购交易概览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约55.84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的并购 交易金额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收的3.4倍 成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最大规模跨国交易 [1] - 并购交割仪式于8月29日在杭州举行 亚太总部同步启动筹备 桐庐基地作为核心业务承接载体 [1] 战略意义与产业突破 - 公司通过并购获得国际品牌、数百项专利技术及全球渠道 实现从珠光材料领军者向全球行业引领者的跃升 [1][2] - 并购打破欧美对高端云母材料的垄断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天然云母 解决原材料枯竭风险 [2] - 形成"境外高端应用+桐庐核心原料"双向循环 推动桐庐成为国际表面性能材料产业高地 [2] 业务协同与技术整合 - 整合研发体系将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海洋防腐技术及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新赛道 [2] - 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在汽车和化妆品用高品质珠光颜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拥有350年行业经验 [2] - 桐庐基地作为总投资百亿级制造业项目 从拿地到开工仅用22天 已规划配套用地引进下游产业链企业 [1][3]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 桐庐位于长三角核心区 具备交通区位、营商环境及山水资源优势 贴近企业核心市场 [3] - 通过并购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延伸车用涂层与美妆原料产业链 打造长三角新材料创新极 [3] - 项目成为杭州首个百亿级制造业开工项目 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实现全球战略布局 [1][3]
环球新材国际(06616)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0:03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80亿港元,股份800亿股,面值0.1港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2.38870132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12.38870132亿股[2] 期权与债券 - 截至2025年8月底,购股期权计划结存数目为0,可能发行或转让1.16269558亿股[3] - 2025年8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 2022年和2023年发行可换股债券已发行总额分别为3亿人民币和4000万美元[4] - 2025年8月两债券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4381.5789万股和4078.9474万股[4] 其他 - 2025年8月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7] - 购股期权计划股东大会通过日期为2021年6月2日[3] - 可换股票据认购价/转换价均为7.6港元[4]
环球新材国际亚太总部启动 瞄准全球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1:21
公司战略布局 - 亚太总部落地杭州 成为公司链接全球创新 服务全球客户 共创产业未来的战略支点[1] - 依托杭州创新高地和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 整合中德韩美日五国资源 打造面向全球高端市场的研发创新和业务协同平台[2] - 通过研发创新+跨国并购双引擎 整合全球研发与产业网络 为客户提供全面创新服务[3] 跨国并购进展 - 完成对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收购 总投资6.65亿欧元 是中国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2] - 此次并购是企业全球化战略里程碑 更是中国材料行业从技术追随迈向价值共创的关键转折[2] - 通过灵活整合SUSONITY 目标解锁协同效应与增长潜力 实现技术市场品牌供应链团队全方位升级[3] 全球化整合举措 - SUSONITY CQV与七色珠光三个管理团队首次齐聚 访问中国桐庐柳州及韩国生产基地[2] - 推动全球化整合迈入新阶段 为多方深化理解加强协作共促融合奠定基础[2] - 多元文化与管理理念交融 进一步激发协同效应 加速全球高端市场布局拓展与创新升级[2] 业务发展目标 - 完善表面材料全场景布局 在汽车化妆品工业等高端领域确立领先地位[3] - 打造全球新材料科技生态平台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功能性材料创新应用[3] - 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助力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全球客户合作伙伴战略协作[3]
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 2025 上半年业绩亮眼 扣非净利润高增54.4%
新浪财经· 2025-08-29 19: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1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7% [1] - 净利润0.996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31.1% 主要受并购产生的一次性费用影响 [1] - 扣非净利润2.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4.4% [1] - 毛利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52%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从原材料到高端珠光材料全产业链覆盖的企业 人工合成云母全球市占率第一 [2] - 拥有159项专利 73项注册商标 4项软件著作权 [2] - 珠光颜料产品总数超2192款 中高端产品占比超50% [2] - 子公司CQV并表推动高端产品种类和数量扩大 产品均价进一步提升 [2] 应用领域拓展 - 珠光颜料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覆盖锂电 光伏 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及AG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科技领域 [2] - 功能材料方面推进合成云母绝缘及阻燃技术 增强新能源电池系统安全基础材料性能 [3] - 将珠光材料融入BIPV彩色光伏组件 拓展低碳场景跨界应用 子公司CQV已将光伏面板颜料应用于新研发大楼 [3]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七色珠光一期工厂拥有约18000吨珠光颜料产能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二期工厂产能持续爬坡 [4] - 杭州桐庐亚太区总部及年产10万吨人工合成云母生产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4] - 以6.65亿欧元(约51.87亿元人民币)完成SUSONITY 100%股权交割 加速全球化布局 [4][5] - 通过收购获得SUSONITY在欧美及亚洲的销售网络 优质客户资源与全球品牌影响力 [5] 战略协同与行业地位 - SUSONITY收购将丰富高端化妆品解决方案体系 形成原料整合 产能布局 流程协同与成本控制的良性互补 [5] - 珠光颜料行业向头部集中 公司凭借核心技术与并购整合能力具备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条件 [5] - 桐庐产能释放与SUSONITY CQV整合深化 推动"技术+产能+全球化"战略落地 巩固全球合成云母与珠光颜料龙头地位 [5]
环球新材国际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2.6亿元 同比增长54.4%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13:3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12亿元,同比增长17.7% [1] - 扣非净利润达2.6亿元,同比增长54.4% [1] - 毛利率提升至52.0%,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有量达35.87亿元,资金充裕 [1] 业务表现 - 核心珠光颜料产品销售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1.4% [1] - 云母功能性填料及相关产品收入4903万元,同比增长20% [1] - 高端产品全线增长:玻璃片基产品增18%、氧化硅基产品增9%、氧化铝基产品增5%、铝基产品增12% [2] 战略进展 - 七色珠光二期产能爬坡符合预期,支撑销量增长 [2] - 桐庐年产10万吨云母生产基地主楼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2] - 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交割,8月起以"SUSONITY"品牌运营 [2] 发展前景 - 聚焦三大方向:强化合成云母及珠光材料技术壁垒、加速化妆品活性成分及新能源材料商业化、构建多场景应用生态矩阵 [3] - 目标成为全球表面性能材料领域领导者,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3]
环球新材国际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219.8万元 同比减少41.9%
智通财经· 2025-08-28 23:47
财务表现 - 收益9.12亿元 同比增加17.74% [1] - 股东应占溢利6219.8万元 同比减少41.9% [1] - 每股基本盈利0.05元 [1]
环球新材国际(06616)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219.8万元 同比减少41.9%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3:41
财务表现 - 收益达到9.1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7.74%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6219.8万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1.9% [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5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