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农化工(600486)

搜索文档
业绩短期承压,新项目驱动成长
东兴证券· 2024-03-27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14.78亿元,同比下降27.41%[1][4]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80元(含税)[1][4] - 扬农化工(600486.SH)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586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12%[5]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将达到5.67元,较2022年增长28%[5] 产品价格及毛利率 - 公司2023年原药产品均价同比下滑29.54%、制剂产品均价同比下滑3.5%[2] - 公司2023年原药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37个百分点至30.16%、制剂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9.67个百分点至27.39%[2] 未来展望 - 公司农药产品价格普遍处于历史地位,未来行业景气度有待改善[3] - 公司计划2024年内完成辽宁优创一期一阶段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二阶段项目施工[3] - 公司预测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7.41、20.22和23.0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28、4.97和5.67元[3]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2、10和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3] 财务展望 - 公司资产负债率预计在2026年将降至36%[5] - 预计2026年净利率将达到15%[5] - 预计2026年ROE将达到16%[5] - 预计2026年每股净现金流将达到6.92元[5] - 公司2026年的P/E比率预计为9.08[5] - 公司2026年的P/B比率预计为1.44[5]
2023年报点评:去库周期销量亮眼,背靠中化保障增长
华创证券· 2024-03-27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强推"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去库周期销量亮眼,公司在毛利率上保持基本稳定,费用端有大幅改善,最终实现销售净利率13.65%,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 [1] - 农药价格持续下滑,但公司作为国内农药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农药周期修复 [1] - 公司快速推进优创一期和优嘉四期项目,2024年有望贡献业绩,且中化体系公司的关联交易将为新项目产能消化提供保障 [1] 财务数据总结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14.78亿元,同比下降27.41%;实现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降12.77% [1] - 2023年公司原药业务实现销量9.65万吨,同比增长10.43%;制剂业务实现销量3.57万吨,同比增长2.36% [1] -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60%,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3.65%,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9/20.83/23.18亿元,同比增长9.2%/21.9%/11.3% [2]
农化行业去库拖累公司业绩,优创项目稳步推进
国信证券· 2024-03-26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下调投资评级至“增持”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农化行业景气度下行致扬农化工2023年业绩下滑,2024年一季度农药价格继续下行但下跌速度趋缓,需求旺季到来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回暖,公司全力推进辽宁优创项目,预计2024年底一阶段项目投产,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但考虑行业现状下调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1][5][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3年扬农化工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下降27.41%;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降12.77%,略低于预期;基本每股收益3.87元 [1][5]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同比下降18.63%,环比下降0.14%;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加31.09%,环比下降13.81% [5]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6、20.09、21.87亿元(2024/2025年原值为20.73/22.71亿元),EPS为4.35/4.94/5.38元 [1][8] 行业影响 - 2023年业绩下滑主要受全球农化行业景气下行周期影响,国内农药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市场竞争加剧,叠加全球农药市场渠道去库存周期,农药市场需求低迷,多数农药产品价格断崖式下滑 [1][5] - 2023年中农立华跟踪的上百个农药产品里,92%产品下跌,8%产品持平,无上涨品种;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同比下跌37%,除草剂指数同比下跌41.7%,杀虫剂指数同比下跌36.4%,杀菌剂指数同比下跌29.7% [1][5] - 2024年3月24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7.80点,同比去年大跌25.8%,环比上月下跌0.94%,相比年初下跌2.98%,一季度农药价格继续下行,但下跌速度趋缓 [1][5] - 2024年1 - 2月,我国农药累计出口数量42.38万吨,同比增加57.47%,累计出口金额12.42亿美元,同比增加5.93%,当前全球农药市场去库周期渐进尾声,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回暖 [1][5] 公司产销与分红 - 2023年公司原药产量90855吨,同比 - 1.88%,销量96494吨,同比 + 10.43%,库存量5222吨,同比 - 51.92%,原药销量提升同时库存去化效果显著 [5]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8元(含税),股利支付率22.85%,与2022年相比提升0.2pcts,股息率(TTM)为1.94% [5] 项目进展 - 2023年公司全资子公司辽宁优创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包含除草剂烯草酮、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杀虫剂功夫菊酯等热点农药品种,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创新药 [1][7] - 该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前一阶段项目即可投产,整个一期工程预计在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 [1][7] 财务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811|11,478|13,100|14,965|16,45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94|1565|1766|2009|2187| |每股收益(元)|5.79|3.85|4.35|4.94|5.38| |EBIT Margin|14.7%|15.0%|15.4%|15.3%|15.2%| |净资产收益率(ROE)|21.0%|16.2%|16.0%|16.0%|15.3%| |市盈率(PE)|8.9|13.4|11.9|10.4|9.6| |EV/EBITDA 市净率(PB)|7.5 1.87|10.9 2.16|10.6 1.90|9.5 1.66|8.8 1.47|[2]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农药景气有望改善向上
国联证券· 2024-03-26 00:00
业绩总结 - 扬农化工2023年营业收入为115亿元,同比下降27.4%[1]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7645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11.6%[4]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663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48.3%[4] - 公司2026年预计ROE为17.17%,较2022年有所增长[4] 分红及评级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8元(含税)[1] - 公司目标价为86元,对应2024年PE为20倍,维持“买入”评级[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163/1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20%/8%[2] -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增速为9%[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农药行业需求持续疲软,环保成本提升风险,安全生产风险[3] 其他 - 报告中提到,国联证券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公司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各种金融服务[12] - 报告强调未经国联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和引用[13]
业绩符合预期,优创项目带来成长
国金证券· 2024-03-26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14.78亿元,同比下降27.41%[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降12.77%[1] - 公司2023年原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84亿,价格7.65万元/吨,同比下降29.54%[2] - 公司2023年制剂业务实现收入16.76亿,价格4.69万元/吨,同比下降3.5%[2] - 公司产品市场价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部分产品报价为历史最低价格[3] - 公司葫芦岛项目投资为公司带来新一轮成长,在建工程主要为农药原药和副产品项目[3]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3、20.25和23.2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4] -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销量和产品价格,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5]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预计为114.78亿元,2024年预计增长6.9%至122.64亿元[6] - 2023年毛利率预计为25.6%,2024年预计增至26.7%[6] - 2023年EBIT利润率预计为15.0%,2024年预计增至16.6%[6] - 2023年每股收益预计为3.851元,2024年预计增至4.337元[6] - 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6.18%,2024年预计略有下降至15.64%[6] - 最终评分为1.09,处于中性建议范围内[8] - 2022年4月25日,股价为120.55元,目标价为112元[8] - 2023年10月23日,股价为66.21元,目标价未知[8]
点评报告:降本增效对冲农药下行周期影响,葫芦岛项目未来可期
国海证券· 2024-03-26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下滑27.41%[1] - 公司20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同比-18.63%[2] - 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27.4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77%[14] - 公司2023年Q4营收环比下滑0.14%[15]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下滑,资产负债率下降,资产周转率为75.27%,毛利率为25.60%[14]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95亿元,研发费用达4.18亿元[15] - 公司2023年季度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毛利率及净利率等数据[16] 盈利预测 - 公司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26亿元,2025年为19.91亿元,2026年为23.0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8] - 公司2024/2025/2026年盈利预测,对应PE1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1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产品价格回落、原材料涨价、需求受天气影响、项目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18] 公司信息 - 公司主要产品收入情况、毛利率,收盘价及PE(TTM)等数据[17] - 公司化工小组成员包括首席分析师和研究助理,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21][22]
Q4业绩符合预期,期待葫芦岛项目注入成长新动能
申万宏源· 2024-03-26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发布2023年报,营收114.78亿元,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5.06亿元,业绩符合预期[1] - 23Q4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60%,净利率为13.65%,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为6.00%[1] - 公司2022年营业总收入为15,811百万元,2023年下降至11,478百万元,2024年预计为12,035百万元,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13,724百万元和15,502百万元[4]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796百万元,2023年下降至1,566百万元,2024年预计为1,516百万元,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1,762百万元和2,083百万元[4] 未来展望 - 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5.15亿元、17.61亿元,2026年预测为20.81亿元[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3Q4公司原药业务营收73.84亿元,销量9.65万吨,销售均价7.65万元/吨;制剂业务营收16.76亿元,销量3.57万吨,销售均价4.69万元/吨[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承诺独立、客观地出具报告内容和观点,并不会因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5]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符合预期,全面开启第四次创业
开源证券· 2024-03-26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扬农化工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2024 - 2026年盈利预测调整,公司快速推进北方葫芦岛项目建设,中长期成长性确定,维持“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3年实现营收114.78亿元,同比 - 27.41%;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 - 22.05%;其中Q4实现营收22.04亿元,同比 - 18.63%、环比 - 0.14%;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 + 31.03%、环比 - 8.82% [1][2] - 2023年主营产品量升价跌,原药、制剂(不折百)销量同比 + 10.4%/+2.4%,营收同比 - 22.2%/-1.2%,不含税均价同比 - 29.5%/-3.5%;Q4原药、制剂(不折百)销量环比 - 8.1%/-51.7%,营收环比 - 0.6%/-24.4%,不含税均价环比 + 8.2%/+56.4% [3] -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5.60%、13.65%,较2022年分别 - 0.08/+2.29pcts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4(-2.93)、25.46、28.40亿元,对应EPS为4.71(-0.72)、6.27、6.9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2、8.4、7.6倍 [1] 项目进展 - 扬农化工葫芦岛大型精细化工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期项目一阶段完成设备安装5500台套,外管廊焊接管道、冷冻车间管道、储罐等主体安装工作已完成,4月份将进行设备调试,计划2024年第三季度投入试生产 [3] -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42.13亿元,建设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及7,000吨农药中间体,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50亿元 [3]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811|11,478|13,668|17,126|18,994| |YOY(%)|33.5|-27.4|19.1|25.3|10.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94|1,565|1,914|2,546|2,840| |YOY(%)|46.8|-12.8|22.3|33.0|11.6| |毛利率(%)|25.7|25.6|26.3|26.8|27.3| |净利率(%)|11.4|13.6|14.0|14.9|15.0| |ROE(%)|21.0|16.2|16.5|18.0|16.7| |EPS(摊薄/元)|4.42|3.85|4.71|6.27|6.99| |P/E(倍)|12.0|13.7|11.2|8.4|7.6| |P/B(倍)|2.5|2.2|1.9|1.5|1.3| [4]
扬农化工(600486)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3-26 00:00
利润分配 - 公司2023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80元(含税)[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06,370,649股,拟派发现金红利357,606,171.12元(含税)[5] -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22.85%[5] - 2022年度以总股本312,592,807股为基数,每股派现金红利1.300元,派红股0.300股,派发现金红利406,370,649.10元,派送红股93,777,842股,分配后总股本为406,370,649股[114] - 最近三年(2020 - 2022年度)现金累计分配利润占年均可分配利润比例为57.44%,上市后累计现金红利达累计募集资金总额2.27倍[114] - 2023年度拟以总股本406,370,649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8.80元,拟派发现金红利357,606,171.12元,现金分红比例为22.85%[114] - 2023年7月实施权益分派方案,以312,592,807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300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06,370,649.10元,每股派送红股0.300股,派送红股93,777,842股[16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114.78亿元,较2022年减少27.41%[1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5亿元,较2022年减少12.77%[12]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5亿元,较2022年增加12.73%[1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6.72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3.32%[12]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3.868元/股,较2022年减少13.15%[12]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26%,较2022年减少5.93个百分点[12]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870.45万元[14] - 2023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合计期末余额96.07亿元,当期变动91.98亿元[15]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14.78亿元,较上年同期158.11亿元下降27.41%[29] - 2023年公司营业成本85.39亿元,较上年同期117.50亿元下降27.33%[29]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2.30亿元,较上年同期3.46亿元下降33.59%[29] -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5.17亿元,较上年同期8.41亿元下降38.48%[29]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4.18亿元,较上年同期4.98亿元下降16.06%[29]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5亿元,较上年同期21.24亿元增长12.73%[29] -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计157.03亿元,较2022年末的147.93亿元增长6.15%[197][199]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90.75亿元,较2022年末的93.02亿元下降2.44%[197]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66.28亿元,较2022年末的54.91亿元增长20.71%[197] - 2023年末负债合计60.26亿元,较2022年末的62.54亿元下降3.65%[198][199]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合计57.44亿元,较2022年末的57.61亿元下降0.29%[198]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2.81亿元,较2022年末的4.93亿元下降42.91%[198] - 2023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96.77亿元,较2022年末的85.39亿元增长13.33%[199]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17.63亿元,较2022年末的33.58亿元下降47.49%[197] - 2023年末应收账款为18.95亿元,较2022年末的26.65亿元下降28.87%[197] - 2023年末在建工程为12.94亿元,较2022年末的4.11亿元增长214.96%[197]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256,379,439.39元,较2022年末的1,336,239,138.03元减少约80.81%[200] - 2023年末应收票据为58,969,650.44元,较2022年末的82,527,665.29元减少约28.55%[200] - 2023年末应收账款为193,166,356.84元,较2022年末的115,913,123.81元增加约66.65%[200] - 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为1,093,934,338.08元,较2022年末的648,588,817.33元增加约68.67%[200] - 2023年末存货为256,125,191.26元,较2022年末的401,039,052.55元减少约36.13%[200] - 2023年末其他流动资产为1,825,171,980.85元,较2022年末的12,454,887.39元增加约14,554.27%[200]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为3,715,666,777.81元,较2022年末的2,618,091,134.36元增加约41.92%[200] - 2023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为3,070,199,845.17元,较2022年末的2,970,199,845.17元增加约3.37%[200] - 2023年末固定资产为318,331,847.62元,较2022年末的8,448,812.19元增加约3,667.75%[200] - 2023年末资产总计为7,182,890,318.04元,较2022年末的5,780,449,870.26元增加约24.26%[2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农药业务营业收入112.85亿元,营业成本83.78亿元,毛利率25.77%,较上年减少0.27个百分点[34] - 2023年原药产品营业收入73.84亿元,营业成本51.57亿元,毛利率30.16%,较上年减少1.37个百分点[34] - 2023年制剂产品营业收入16.76亿元,营业成本12.17亿元,毛利率27.39%,较上年减少19.67个百分点[34] - 原药生产量90,855.16吨,较上年减少1.88%;销售量96,494.14吨,较上年增加10.43%;库存量5,221.82吨,较上年减少51.92%[35] - 制剂(不折百)生产量33,904.00吨,较上年减少7.23%;销售量35,723.00吨,较上年增加2.36%;库存量6,920.00吨,较上年减少20.81%[35] - 2023年国内农药市场销量同比增长95%,原药销量同比增长10%,销售额同比下降22%,品牌制剂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1%[24][25]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2.85亿元,较上年下降27.45%[188][189]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产原药品种近70个[19] - 公司产品研发坚持专利药与非专利药研发双轮驱动[19] - 公司销售分为原药销售和制剂销售,原药销售比重较大,上半年是销售旺季[19] - 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农化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全球拟除虫菊酯原药核心供应商[20] - 公司是全球农化企业10强中唯一的中国本土企业[20] - 公司核心品种拟除虫菊酯品种、规模名列全国农药行业第一,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 - 公司子公司优嘉公司被工信部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20] - 公司秉持“创新目标国际化、创新课题市场化、创新成果商品化”的研发思路[20] - 公司坚持“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战略,形成国内领先的农药创新研发能力[20] - 公司从菊酯产品起步,依托自主创新,在多项菊酯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20] - 菊酯产品从2个增加到50多个,国内自主创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5个品种中公司占3个[21] - 国家重点监管的13种危险化工工艺中,公司11种已建成工业化装置[21] - 公司在产原药约70个品种,总产能超10万吨[21] - 废气处理采用进口RTO焚烧炉,处理效率达99.8%以上[21] - 国内和东南亚卫生用药市场占有率从不足5%提升并保持在70%左右[21] - 公司卫生菊酯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70%,麦草畏产能居全球领先地位,位列2023年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第2名,2019年起入选世界农化企业前10强[46] - 草甘膦设计产能30,000吨/年,产能利用率100%;功夫菊酯设计产能5,500吨/年,产能利用率100%,在建产能3000吨/年预计2025年末完工;三唑类杀菌剂设计产能8,500吨/年,产能利用率100%[53] 公司运营成果 - 2023年公司生产产量同比增加9.1%,全年节支超1亿元,采购因原料价格下降较上年节支12.1亿元[26] - 2023年FORUS体系管理问题整改完成率100%,江苏优士、沈阳科创获评级FORUS五级工厂,江苏优嘉获评六级工厂[24] - 2023年公司获评中国农药行业责任关怀优秀践行单位、江苏省幸福企业建设试点企业[24] - 2023年公司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江苏优嘉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 - 2023年公司提质增效实现节支8亿元[28] 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 - 2024年公司面临经营业绩稳定高位、监管政策更严、四次创业加速推进三大挑战,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和葫芦岛项目投产两大机遇[58][61] - 公司发展战略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建成有全球竞争力的农化制造商[62] - 2024年公司经营指导思想是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为基调,提质增效,重点抓好七项工作[63] - 2024年以市场为龙头,做大原药销售、做强制剂业务、做深国际贸易[67] - 2024年以高产、低耗、优质、经济为目标提升生产运营水平[68] - 2024年围绕新产品商业化,1631完成中试、报批及产业化装置建设[69] - 2024年以“高标准设计、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为目标推进项目建设[70] - 2024年以苦练内功、管理变革为突破实施管理强基工程[71] - 2024年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环保、低碳、职业健康管理[66] - 2024年原药营销在卫药、国内农药、海外原药市场采取不同策略[67] - 2024年品牌制剂在制剂、种衣剂、作物营养产品方面发力[67] - 2024年贸易业务强化核心市场和品种销售,巩固合作并开发新客户[67] - 2024年公司将打造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队伍[112] - 管理人才队伍强化关键岗位学习与领导力培训,建设梯队人才培养赋能体系[112] - 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开展专项流动培养和轮岗,加强校企合作[112] - 技能人才队伍以“五懂五会五能”为基础,以技能等级鉴定为抓手构建培养机制[112]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2023年3月13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补选刘红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等[75] - 2023年5月18日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2年董事会报告等多项议案[75]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74] - 公司2023年实施权益分派方案并授予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合计授予数量为254,150股[78] - 姜友法获授26,390股,价值228.46[78] - 王明坤获授24,440股,价值227.78[78] - 李常青获授23,920股,价值143.21[78] - 李安明获授24,440股,价值193.26[78] - 陆东升获授23,920股,价值133.52[78] - 王东朝获授30,160股[78] - 刘红生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任公司董事长[78] - 吴孝举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等职[79] - 孙梅丽2008年7月至今任公司审计部主任,2009年12月至今任职工监事[89] - 公司原董事长刘红生因工作变动于2024年1月29日辞职,2月21日苏赋补选为董事并当选董事长[95] - 公司制定《董事、监事工作津贴和报酬制度》《公司经理层薪酬与考核方案》[97] - 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考核[100] - 董事、监事津贴按月
2023年年报点评:农药价跌23年业绩同比承压,关注辽宁优创项目落地进展
光大证券· 2024-03-26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14.78亿元,同比减少27.41%[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减少12.77%[1] - 公司2023年原药和制剂销售均价分别下跌29.55%和3.50%[2] - 扬农化工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6,584百万元,净利润预计为2,319百万元[6] - 2026年预计每股红利为1.30元,每股净资产为35.84元[6] - 公司的ROE(摊薄)在2022年至2026年间分别为21.0%、16.2%、15.9%、16.0%、15.9%[6]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2022年至2026年间分别为42%、38%、39%、33%、31%[6] 未来展望 - 公司加速推进辽宁优创项目建设,优嘉四期已达产达效,预计可实现年均营收40.83亿元[3] 其他新策略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11] - 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的报告基于合法获得的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1] - 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反映了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随时调整且不构成投资建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