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600718)

搜索文档
东软集团(600718) - 东软集团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的进展公告
2025-03-21 19: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筹划发行股份购买上海思芮信息科技43%股权并募资,构成关联交易[1] - 2025年3月10日审议通过现金收购上海思芮信息科技57%股权议案[2] - 发行股份购买43%股权审计未完成,谈判仍在进行[3] 其他新策略 - 交易尚需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管机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4]
东软集团(600718):公司跟踪报告:华为AI生态合作与并购赋能,解决方案智能化加速落地
海通证券· 2025-03-18 08: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软集团组织架构及战略变革成效渐显,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凭借行业资源积累、国产化技术生态协同及智能化产品矩阵,有望在数智化浪潮中巩固龙头地位 [10]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17.98/142.37/175.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9%/20.7%/2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4.24/6.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408.1%/56.1%;EPS分别为0.07/0.35/0.55元 [10]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动态PE 48 - 5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6.80 - 17.50元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年3月17日收盘价12.65元,52周股价波动7.40 - 14.25元,总股本/流通A股为1204百万股,总市值/流通市值为15227百万元 [2] 市场表现 - 与沪深300对比,1M、2M、3M绝对涨幅分别为4.2%、34.4%、20.6%,相对涨幅分别为3.0%、29.6%、18.7% [4]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466|10544|11798|14237|17520| |(+/-)YoY(%)|8.4%|11.4%|11.9%|20.7%|23.1%| |净利润(百万元)|-343|74|83|424|662| |(+/-)YoY(%)|-129.2%|121.6%|13.0%|408.1%|56.1%| |全面摊薄EPS(元)|-0.28|0.06|0.07|0.35|0.55| |毛利率(%)|20.8%|24.2%|23.4%|24.8%|25.4%| |净资产收益率(%)|-3.7%|0.8%|0.9%|4.2%|6.1%|[5] 业务亮点 - 携手华为深化合作,2024年3月联合发布“东软&华为临床医生助手一体机解决方案”,多款AI + 医疗产品通过华为昇腾技术认证,将携手提供国产算力解决方案 [6] - 智能体落地三甲医院,医疗健康智能化全系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设计,已在多地三甲医院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实现医疗流程重构 [6] - 推进共性基础技术与解决方案深度融合,2024年上半年自研“领智”通用大语言模型并备案,AI产品家族持续扩容 [6] - “产学研医用”联合,东软医疗在呼吸与脑卒中领域推动AI解决方案创新应用,发布相关平台和软件,提升基层医疗能力 [10] - 数据壁垒与资源积累,在大健康多领域领先,客户覆盖广,医疗设备销往全球,云医院网络大,2024年推进智能化战略优势明显 [10] - 拟收购思芮科技100%股权,作价6.97亿元,发挥协同效应,拓展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10] 可比公司PE估值对比 |证券简称|证券代码|股价(元)|市值(亿元)|EPS(元)(2023/2024E/2025E)|PE(倍)(2023/2024E/2025E)| |----|----|----|----|----|----| |中科创达|300496.SZ|66.52|306.00|1.01/0.74/1.13|66/90/59| |久远银海|002777.SZ|20.10|82.05|0.41/0.18/0.59|49/114/34| |卫宁健康|300253.SZ|11.90|260.73|0.17/0.05/0.27|72/261/44| |用友网络|600588.SH|17.10|584.31|-0.28/-0.53/0.04|-/-/399| |平均(剔除负值)|||||62/155/134| |东软集团|600718.SH|12.65|152.27|0.06/0.07/0.35|206/182/36|[7] 公司业务分拆 |业务|指标|2023|2024E|2025E|2026E| |----|----|----|----|----|----| |智能汽车互联|营收(百万元)|3915.96|4307.56|4824.46|5499.89| ||同比(%)|9.36|10.00|12.00|14.00| ||毛利率(%)|15.34|16.00|16.50|16.70| |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营收(百万元)|2571.40|2622.83|3357.22|4364.39| ||同比(%)|29.74|2.00|28.00|30.00| ||毛利率(%)|35.55|31.50|35.00|36.00| |智慧城市|营收(百万元)|1623.15|1850.39|2072.44|2279.68| ||同比(%)|-2.41|14.00|12.00|10.00| ||毛利率(%)|24.55|25.00|24.00|22.00| |企业互联及其他|营收(百万元)|2433.16|3017.12|3982.60|5376.50| ||同比(%)|8.64|24.00|32.00|35.00| ||毛利率(%)|26.24|26.00|26.50|27.00| |总营收|营收(百万元)|10543.67|11797.89|14236.72|17520.46| ||同比(%)|11.39|11.90|20.67|23.07| ||毛利率(%)|24.20|23.41|24.75|25.36|[11]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如营收增长、利润提升、资产负债结构变动等 [14]
东软集团(600718):华为AI生态合作与并购赋能 解决方案智能化加速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3-18 08:2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组织架构及战略变革成效渐显,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凭借行业资源积累、国产化技术生态协同及智能化产品矩阵,有望在数智化浪潮中巩固龙头地位,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8] 合作与解决方案落地 - 2024年3月公司与华为联合发布“东软&华为临床医生助手一体机解决方案”,多款AI + 医疗产品通过华为昇腾技术认证,将携手提供国产算力解决方案 [1] - 公司医疗健康智能化全系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设计,成功在多地三甲医院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打造AI智能体,重构医疗流程 [2] AI产品发展 - 公司以魔形科技研究院为主引擎推进解决方案智能化,2024年上半年自研“领智”通用大语言模型并完成备案,相关框架等集成于智能体平台和开发平台 [3] - 公司在医疗健康各领域AI产品持续扩容,如“探索”平台应用于科研课题、与医院合作推进智能病历生成等 [3] 专科辅诊能力 - 公司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设立实验室,2024年发布“呼吸影像AI与智慧呼吸平台”,助力基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4] - 公司与吉训明院士团队合作推出eStroke平台,2022年推出脑缺血图像辅助评估软件,提升急救决策效率 [4] 行业地位与优势 - 公司在医疗信息化、智慧医保、智慧人社等领域领先,医院客户覆盖百强名单92家,为超8亿人群提供医疗保障信息化服务 [5] - 公司医疗设备产品销往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熙康云医院建立29家城市云医院平台,2024年推进智能化战略塑造AI + 医疗优势 [6] 收购与协同 - 公司拟6.97亿元收购思芮科技100%股权,思芮科技有优质客户和AI项目经验,双方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市场份额 [7]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17.98/142.37/175.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9%/20.7%/23.1% [8]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4.24/6.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408.1%/56.1%;EPS分别为0.07/0.35/0.55元 [8] 投资建议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动态PE 48 - 5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6.80 - 17.5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8]
东软集团20250310
2025-03-11 15:35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东软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战略变革** - 2024年启动新战略部署,调整组织架构,四层变两层,事业部直报公司,集中资源;加强管理干部考核、轮岗和退岗机制,约三分之一干部被撤职,三分之一轮岗[2][4] - 目的是激发组织创业激情,提高业绩增长[4] 2. **AI医疗领域举措和成就** - 提出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战略,强调AI在医疗应用,将通用大模型与垂直场景深度绑定[6] - 医保信息化赛道占市场第一,市占率约为第二名友商一倍,推进与临床知识等融合[6] 3. **股权激励推动业绩增长** - 2024年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2024 - 2026年主营业务净利润目标分别为4.2亿、5亿、6亿元,年增速至少20%[2][7] - 激励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确保经营性现金流创新高[7] 4. **医疗全产业链数据应用和市场地位** - 数据应用优势显著,付费方数据角度重要;智慧医院事业部以诊前台诊疗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市场排名领先[10] - 布局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研发中国第一台光子技术CT;Medas业务板块覆盖16,000多个客户[10] 5. **互联网护理和医院精细化运营布局** - 熙康云医院覆盖两亿多人群,有14万名公立医院医生和护士,在宁波实现医保直接到户支付[2][11] - 望海面向医疗机构提供精细化管理,覆盖复旦百强中68家高端医院,市占率越高端越明显[3][12] 6. **收入增长表现** - 2022 - 2023年连续两年近30%收入增速,2022年增长28.5%,2023年增长29.7%[5][13] - 得益于支撑医院创新业务需求,拉动电子病历及PACS系统更新[5][13] 7. **AI技术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 - 2024年展示智能体落地应用,涵盖诊前、诊中、诊后环节,系统与多种底层大模型对接[14] - 垂直应用框架扩展至多行业,AI + 医疗领域最深入[14] 8. **AI优化医疗流程** - 与医院合作探索AI预问诊,可解决约60%儿科及其他内科门诊量,节省患者时间,提高门诊效率和医院收入诊疗量[17] 9. **辅助诊断和决策进展** - 开发非标4.0医学影像标注平台,被专家写入临床专家共识,成唯一推荐商业化工具产品,累计标定影像数据达5,500万张,被多家大型医疗机构采用[18][20] 10. **与顶尖科研团队合作成果** - 与钟南山院士团队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出新冠肺炎快速诊断产品和慢阻肺早筛算法,超两万个临床病例使用该算法筛查[5][19] - 与齐旭明院士团队合作开发脑卒中辅助诊断平台New Brain Care,90秒完成卒中缺血病灶计算,治疗建议准确度超95%,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5][19] 11. **AI + 医疗领域具体应用和成果** - 慢阻肺领域获两个二类证,进行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等智能化诊断及临床指导[23] - 开发泛血管智能评估和辅助诊疗系统,在多家顶级医院落地应用[23] 12. **AI技术提升基层医生水平** - 依托算法、数据和顶级专家团队合作,如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迭代产品,实现疾病智能化诊断;通过X光早期诊断技术提高膝骨关节炎评估分析能力[24] 13. **确保AI + 医疗产品持续竞争力** - 综合考虑算法能力、大数据支持和与顶级专家团队合作,积累丰富数据资源,与多位院士团队长期合作,与二十多家复旦百强医院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25] 14. **医疗机构愿意与东软合作原因** - 拥有影像产品和全流程HIS系统,能围绕诊疗环节优化;科研积累深厚,有专业人才参与;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26] 15. **Deep Seek对AI + 医疗影响** - 未改变游戏规则,提高效率,加强利益相关方对AI + 医疗关注,推动医院实施智能体和接入DPC系统,促进科研和营销[27][28] 16. **国家医保局推行影像数据电子化影响** - 为AI + 医疗落地提供新场景,患者可上传影像数据,辅助诊断结果可收费,放大商业模型,实现指数级成长[29] 17. **影像云建设成就** - 2007 - 2024年建设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影像云,累计检查量达上千万例,关注老百姓数据访问使用,为AI + 医疗落地提供新场景[30] 18. **华为与东软医疗领域合作** - 在巴塞罗那联合发布面向全球合作项目,春节后基于Deep Stick发布联合项目;收购上海思芮57%股权,收购价比2022年下降约21%[31] 19. **AI技术赋能稀缺数据公司** - 为手握稀缺数据公司提供技术底座,利用数据优势开发应用,在医院端和C端上线产品服务,开启高成长曲线,下游市场空间大,看好产业创新成长[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卒中患者有4 - 6小时黄金窗口期,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重要,东软算法准确度达95%,可媲美三甲医院大夫,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效率,帮助基层医生做临床决策[21][22]
东软集团(600718) - 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2025-03-10 20:16
财务数据 - 2024年10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643,638,634.37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0,278,615.60元[15] - 2024年10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319,218,624.01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7,436,734.55元[15] - 2024年1 - 10月营业收入755,200,283.60元,2023年度为940,967,863.01元[17] - 2024年1 - 10月净利润57,761,173.04元,2023年度为16,109,160.83元[1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2023年为1.05元/股[17] - 2024年1 - 10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25,873,037.12元,2023年度为2,835,164.99元[19] - 2023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56,894,464.97元,2024年变动金额为59,947,634.96元,年末为316,842,099.93元[22] - 2024年1 - 10月净利润为5,593,147.25元,2023年度为43,705,835.06元[26] - 2024年1 - 10月营业收入为737,877,964.91元,2023年度为924,833,783.28元[26] - 2024年1 - 10月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4,141,230.9元[31] 子公司情况 - 本报告期末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有沈阳斯锐、大连斯锐等,持股比例均为100%[36] - 本报告期内新增子公司郑州思芮,减少子公司青岛思芮、北京斯锐[37] 会计政策 - 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4]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46]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70] - 公司按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79] - 公司将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等三类[84] - 公司对特定金融资产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92] - 存货包括合同履约成本等,履行合同中不能替代的存货用个别计价法[115] - 公司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关系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120]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2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29] - 计算机软件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5 - 10年[149]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非正常中断连续超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45] - 开发阶段支出满足五项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53] - 公司在职工提供服务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161] - 公司股份支付包括以现金结算和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178] - 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按单独售价比例分摊交易价格[187] - 政府补助满足能满足所附条件且能收到时予以确认[195]
东软集团(600718) - 东软集团关于现金收购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7%股权签署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之补充协议的公告
2025-03-10 20: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现金3.97亿元购买思芮科技合计57%股权[2][7] - 购买瑞应人才46%股权对价3.21亿元,天津芮屹11%股权对价0.77亿元[7]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但需总局经营者集中审查[2][8]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思芮科技57%股权,成控股子公司[2][7] 业绩总结 - 2024年12月31日,标的公司资产总额63106.89万元、负债27240.14万元等[20] - 本次交易思芮科技整体估值约6.97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21%[27] - 2023年度P/S为0.74倍、P/E为12.07倍,2023和2024年度平均P/E为14.89倍[27] 用户数据 - 思芮科技拥有超200家优质客户,较多客户服务期超五年[22] 未来展望 - 交易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49] - 交易使用自有资金,完成后标的公司纳入合并报表,预计确认商誉约2亿元[50][51] - 交易完成后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53] 其他新策略 - 补充协议协商确定标的资产交易价格为32069.82万元[29] - 第一份协议甲方先付40%预付款,后付剩余60%[31] - 第二份协议甲方先付40%,变更登记备案完成付60%[41] - 违约方未整改,每延迟一日按实际损失0.03%付违约金[37][46] - 违约方延期超30日构成恶意违约,按交易价款总额30%付违约金[37][46][47] - 补充协议部分条款成立生效,270日内条件未满足已生效条款失效[38][48] - 自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标的公司损益由甲方按股权比例享有或承担[35][44]
东软集团(600718) - 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评估报告
2025-03-10 20:15
公司概况 - 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1月成立,注册资本5500万人民币[18][20] - 公司在全国13个城市设支撑平台,员工超5000人,服务超200家优质客户[19] - 下设5个全资子公司,认缴出资额分别为100万、500万、1000万、210万、1000万[26] 业绩数据 - 2021 - 2024年1 - 10月总资产分别为42526.46万、48604.70万、57513.68万、65730.20万[27] - 2021 - 2024年1 - 10月营业收入分别为86431.77万、90365.79万、94096.79万、75520.03万[27] - 2021 - 2024年1 - 10月利润总额分别为5150.19万、4257.68万、5829.29万、1504.22万[27] - 2021 - 2024年1 - 10月净利润分别为4499.78万、3977.37万、5776.12万、1610.92万[29] 评估信息 - 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0月31日,有效期至2025年10月30日[10][12] - 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最终结论采用收益法结果[10][12][74] - 上海思芮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69717.00万元,增值率126.27%[12][69] 技术研发 - 截止评估基准日,专利技术共7项,4项处于实质审查阶段[14][36][75] - 有多款自主研发软件,如人力资源一站式管理软件等[38] 其他信息 - 东软集团注册资金为120370.3468万人民币,上海瑞应人才注册资金为6650万美元[17] - 评估机构为北京中天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38][39][40]
东软集团(600718) - 东软集团十届十二次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5-03-10 20: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3.97亿元现金收购思芮科技57%股权[2] - 购买瑞应人才46%股权对价3.21亿元,天津芮屹11%股权对价0.77亿元[2] - 收购及补充协议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3]
东软集团(600718) - 东软集团十届十八次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3-10 20: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3.97亿元现金收购思芮科技57%股权[2] - 交易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瑞应人才控股股东需与港交所沟通[2][4] 会议决策 - 十届十八次董事会3月10日通讯表决召开,9名董事全出席[1] - 授权董秘确定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时间并通知[4]
东软集团20250224
2025-02-25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东软集团,旗下包括东软医疗、幸康云医院、望海等创新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板块情况 - 东软集团形成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与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四大业务板块 2023 年智能汽车与互联营收近 40 亿,为单一第一大板块;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板块营收 25.7 亿,占比排第二,2022 - 2023 年连续两年实现近 30%的收入增速(2022 年 28.5%,2023 年 29.7%) [3][4] - 东软集团在医疗领域布局广泛,自身业务包括医院核心诊疗系统、影像产品、医保和人社信息化等,服务 600 多家三级医院、2800 多家医疗机构和 8 万基层医疗及诊所,医保信息化赛道排名第一,市占率约为友商一倍;医院核心诊疗系统不同第三方报告排名在前三位,影像信息化 PACS 系统市场占有率排第一 [9][11] - 旗下创新公司业务:东软医疗主营高端医疗设备,是中国第一台 CT 发明人,去年完成光子新一代 CT 商业出片,产品销往 110 多个国家,历史装机五万余台,其 medical device and data as service 业务覆盖 16000 多个医疗机构;幸康云医院在中国 29 个城市开展医院服务,深耕互联网加护理,覆盖 2 亿人群,已在香港上市,有十多万医生和护士接入平台;望海面向医院提供以人财物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客户包括约 68 家复旦百强医院 2023 年东软整个医疗健康板块收入达 65.3 亿 [12][13][15] 公司改革转型情况 - 2023 年 3 月 10 日公司进行重大变革,更换总经理和 CEO,调整管理团队,发布新一轮改革和转型战略,目标是改善财务经营指标和市值,提升盈利能力 [4] - 组织架构从四层压缩成两层,取消事业本部,事业部直接向管理团队汇报,人力、财务等职能收归公司,约三分之一管理干部退岗,三分之一轮岗,三分之一留任 [5][6] - 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业绩承诺 2024 - 2026 年主营业务净利润分别为 14.2 亿、5 亿、6 亿,连续三年实现 20%的增速 [7] - 改革成效显著,2023 年 Q1 - Q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80%多 [6] AI + 医疗业务情况 - **市场教育与应用落地**:DeepSeek 本质上对 AI + 医疗技术无革命性改变,但教育了市场,提高了各方对 AI + 医疗的关注度,加速了智能体在行业的落地 东软领智通用语言大模型早在几年前已在多家医院部署应用,去年已接入 DeepSeek 等多个大模型,目前在医疗行业落地客户众多,近期因客户需求强烈,正在进行销售培训 [16][17][18] - **商业化落地方向**:横向智能体应用虽吸引眼球,但未来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并改变医院营收和 IT 厂商营收的是能改变医院流程、实现检测环节智能化的应用,如通过 AI 预问诊直接开具检验单,提升医院营收和患者体验 [19][20] - **垂直类疾病应用**:东软更关注垂直类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出具,已取得诸多成果 如非标医疗影像标注 4.0 在几十家大三甲医院应用,累计标注影像数据达两千多万张,收费模式包括 license 模式和 SaaS 模式,通过该产品与顶级医生团队形成深度合作;围绕临床专病形成众多产品并取得医疗器械二类证、三类证,如泛血管智能评估及辅助诊疗产品在多家医院落地,膝骨关节炎影像辅助诊断可提高基层诊断准确率;脑卒中定量研究产品 eStroke 2022 年获中国第一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算法时间 90 秒,准确度达 95%以上,已覆盖上百家医院,临床病例达三万多例;呼吸系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推出火眼 AI、肺部 long care 等产品,分别用于新冠识别和慢阻肺筛查,目前正在进行肺部真菌感染算法和给药动力学研究 [22][24][26] 商业模式与收费情况 - **B 端收费**:目前业务主要通过 B 端落地,AI 相关营收约小几个亿,包括产品自身销售、医院接入费等,还能拉动通用型产品(如 HIS 系统、PACS 产品)销售 [35][40] - **C 端收费前景**:未来商业变现重点在 C 端,随着 DMC 对消费端的教育以及医保对胶片打印不再付费政策的推动,患者可获取电子化影像数据,为 C 端应用提供可能 如膝骨关节炎、泛血管疾病、慢阻肺等疾病,患者可上传影像和病例信息获取第三方意见并付费,不同病种收费不同,卒中类可达 600 元,慢阻肺类几十元 [36][43][48] 就医场景变化 - 未来就医场景拓展方向多,一方面可优化简化医院诊疗流程,提升患者体验和医院运行效率,如儿科诊断、医生写病历和出院小结等环节;另一方面诊断和治疗可分开,辅助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可由算法通过第三方提供,提升基层医生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中国分级诊疗落地,同时商业分配也会重新调整 [51][52][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软集团与复旦百强医院中 top 50 的 19 家有长期科研合作,共同承担国家联合科研课题和建设联合 AI 实验室,如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广医附一共同建设国家呼吸系统临床疾病大数据及图像人工智能实验室 [16] - 国家医保局推出对医疗影像电子打印胶片不再报销政策,使患者能获取电子化影像数据,为东软面向 C 端打开商业渠道 [30] - 东软医疗从 2017 年开始建设辽宁省影像云,2019 年建设黑龙江省影像云,2023 年建设河南省影像云,关注通过 UPR 让患者获取全部影像数据以实现与算法对接 [36] - 东软集团非标 4.0 收费模型包括 license 模式(几十万到几百万一套)和 SaaS 模式(按使用时长云端部署收费),其目的不仅是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与顶级医生团队形成深度科研合作 [36] - 目前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与 AI 相关的三类证,大部分集中在通用型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像东软这样深度结合垂直疾病、进入临床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的较少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