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银行(601009)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11家银行股东宣布增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9:27
股东增持动态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占总股本0.87%,其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至17.02% [2]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集团旗下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该行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持股比例从12.56%提升至13.02% [4][5] - 南京银行另一大股东南京高科于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750.77万股,持股比例从8.94%增至9.00% [5] - 光大银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A股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1万元,此为2025年4月8日起实施的增持计划一部分,计划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0.5亿元不超过1亿元 [5] - 光大集团在2024至2025年间多次增持光大银行,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持股比例由47.19%提升至47.42% [5] -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贵阳银行20083.26万股A股,占总股本5.49%,成为重要股东 [6]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上市银行有股东或高管增持 [7] 中期分红情况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国有六大行贡献超2000亿元分红 [9] - 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常熟银行、民生银行等中期分红已落地 [9] - 工商银行以3564.06亿股普通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14元,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分红比例继续稳定在30%以上 [10] - 建设银行拟派发现金股息486.05亿元,每10股现金股息1.858元,分红比例30.0% [10] - 农业银行拟分红418.23亿元,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为30.0% [10] - 中国银行中期股息总额352.5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中期分红分别为147.7亿元和138.1亿元 [10] 机构关注与市场观点 - 银行股因低估值、分红稳定等优势受到机构青睐,截至9月29日,上市银行被调研总次数超300次,机构调研家数超2000家 [11] - 增持计划多集中在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时发布,目的在于传达内部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7] - 银行股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防御属性,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布局的重要窗口 [7] - 增量资金流入有望支撑银行板块行情,银行股因占指数权重较大且具有高股息特征,被动ETF、险资等配置需求将稳步提升 [11]
年内11家银行股东宣布增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13
银行股东增持动态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占总股本0.87%,其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 [1] - 紫金集团旗下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南京银行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其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提升至13.02% [3] - 南京高科于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南京银行750.77万股,其持股比例从8.94%增至9.00% [3] - 光大集团自2025年4月8日起实施增持计划,已累计增持光大银行A股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1万元,计划累计增持金额为0.5亿至1亿元 [3] - 光大集团在2024至2025年间多次增持光大银行,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持股比例由47.19%提升至47.42% [4] -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贵阳银行20083.26万股A股,占总股本5.49%,成为重要股东 [6]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上市银行获得股东或高管增持 [6] 银行中期分红情况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国有六大行贡献超2000亿元分红 [7] - 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 [7] - 工商银行以3564.06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14元,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为1098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 [7] - 建设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1620.76亿元,同比下降1.37%,拟派发现金股息486.05亿元,每10股股息1.858元,分红比例30.0% [8] - 农业银行拟分红418.23亿元,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为30.0% [8] - 中国银行中期分红总额352.5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中期分红分别为147.7亿元和138.1亿元,派息比例均保持在30%水平 [8] 银行板块市场关注度 - 截至9月29日,上市银行被调研总次数超300次,机构调研家数超2000家 [8] - 银行股因低估值、分红稳定等优势受到机构青睐,长三角等地区域性银行被调研次数较多 [8] - 银行股因占指数权重较大且具有高股息特征,被动ETF、险资等对其配置需求将稳步提升 [9]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落地,主动权益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银行板块 [9] - 增持计划多集中在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时发布,银行股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防御属性 [6]
多家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3%将成为阶段性利率高点
华夏时报· 2025-09-30 17:59
美元存款利率下调现状 - 西安银行自9月28日起执行新利率标准,所有存期利率均降至3%区间,其中3个月存期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0.5% [2] - 南京银行自9月20日起下调“鑫汇添”产品利率,例如20万美元起存的3月期、6月期、1年期利率分别从3.5%、3.7%、3.8%下调至3.3%、3.4%、3.55% [6] - 西安银行具体调整后1月期、3月期、6月期、1年期、2年期利率分别为3.2%、3.6%、3.98%、3.98%、3.6%,短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1月期和3月期分别下调0.4%和0.5% [4][5] 利率下调驱动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美元短期利率跟随下行,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负债成本 [6] -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投资者增配人民币资产意愿提升,银行有动力主动收缩美元资产和负债规模 [6] - 外资银行对国际市场反应更灵敏,预判短期利率将持续下行,通过压低长期利率规避未来负债成本风险 [7] 银行间差异化策略 - 部分中资银行因美元资金需求旺盛或定价机制滞后,仍维持“长期高息”以稳定储户 [7] - 中小银行或城商行常以高息短期产品作为营销抓手,而国有大行或贵宾账户更侧重长期资金稳定性,通过阶梯利率引导长期存款 [7] - 个别银行“逆势”抬高短期利率,实则是在降息窗口期突击补充美元流动性 [7] 未来利率走势展望 - 业内普遍认为美元存款利率未来仍存下行空间,3%将成为阶段性利率高点,后续将逐步向2.5%-2.8%的区间靠近 [2][8][9] -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10月和12月分别再降息25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年内还将再降50个基点 [9] - 专家预测美元存款利率或将全面迈入“2字头”时代,年内概率较高,但具体调整节奏和幅度因银行自身策略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0]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尽管利率下行,不少投资者仍然选择配置美元存款,因相比普通人民币定存仍显划算 [11] - 有经验的投资者继续存入一年期利率为3%的美元定期存款,尽管该利率已从年初的4%下降 [11]
城商行板块9月30日跌1%,苏州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51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报告交易日整体下跌1.0%,表现弱于大盘,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1] - 板块内个股普跌,领跌个股为苏州银行,跌幅达1.92% [1][2] - 板块整体资金呈净流出态势,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苏州银行跌幅最大为1.92%,收盘价8.16元,成交额4.29亿元 [2] - 厦门银行、南京银行、西安银行跌幅紧随其后,分别为-1.57%、-1.53%、-1.52% [2] - 宁波银行成交额最高,达7.88亿元,尽管其股价下跌1.05%至26.43元 [2] - 北京银行成交量最大,为231.16万手,成交额12.72亿元,股价下跌0.72% [1] - 青岛银行当日股价持平,涨跌幅为0.00%,收盘价4.76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资金流向出现分化,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3.31亿元和1.31亿元 [2] - 苏州银行和长沙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5593.96万元和3387.93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3.03%和13.89% [3] - 杭州银行获得游资大幅净流入4424.74万元,游资净占比5.01%,但其主力资金净流入仅为768.81万元 [3] - 厦门银行、重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幅度较大,分别为-832.30万元和-819.17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2.19%和-9.19% [3] - 重庆银行散户资金净流入1191.70万元,散户净占比高达13.37% [3]
上市银行获股东密集增持 年内机构调研超300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5:32
股东增持动态 - 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占总股本0.87%,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至17.02% [1]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信托增持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持股比例由12.56%提升至13.02% [3]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持股比例由8.94%增至9.00% [3]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1万元,为总额0.5亿至1亿元增持计划的一部分 [3] - 光大集团在2024至2025年间累计增持光大银行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持股比例由47.19%提升至47.42% [4] -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贵阳银行20083.26万股A股,占总股本5.49%,成为重要股东 [4]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上市银行获得股东或高管增持 [5] 中期分红情况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国有六大行贡献超2000亿元分红 [6] - 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 [6] - 工商银行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503.96亿元,每10股派1.414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 [7] - 建设银行拟派发现金股息486.05亿元,每10股派1.858元,分红比例30.0% [7] - 农业银行拟分红418.23亿元,分红比例30.0% [8] - 中国银行中期股息总额352.5亿元,派息比例保持在30% [8]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中期分红分别为147.7亿元和138.1亿元 [8] 机构关注与市场观点 - 截至9月29日,上市银行被调研总次数超300次,机构调研家数超2000家,长三角等地区域性银行受关注较多 [5][8] - 银行股因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防御属性,当前被视为中长期资金布局的重要窗口 [5] - 增量资金流入有望支撑银行板块行情,被动ETF、险资等对银行股配置需求将稳步提升 [8]
银行股回调背后:谁在抛售 谁在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5
银行板块近期表现及原因 - 银行板块指数9月29日收盘下跌0.46%,自7月11日以来整体跌幅超14%,呈现阶段性下行趋势[1] - 短期调整主要因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资金流向科技类、成长类等高弹性板块[1][2] - 分红高峰期套利资金集中撤出、除权除息股价自然下调及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加剧调整压力[2] 资金流向与配置动态 - 险资二季度末重仓银行股,前十大重仓股中6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3] - 银行股高股息(3%-4%)、低估值特性吸引险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配置[3][4][7] - 9月光大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董监高密集增持,传递对银行发展信心[4] 行业基本面支撑因素 - 净息差下降幅度收窄企稳,负债端成本改善,LPR下调周期或结束,净息差可能迎来拐点[5][7] - 经营模式转型优化,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客户分层深化、非息收入占比提高[5][6] - 基本面与股价长期背离,当前基本面向好趋势为行情提供支撑[3] 估值修复与中长期逻辑 - 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处于行业前列,安全边际高于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块[4][6] - 四季度银行板块易出现行情,三季度回调后估值修复机会更大[1][6] - 险资增配空间较大,新增保费30%投资A股及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30%政策带来增量资金[7] 转型与长期投资价值 - 银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精细化经营,弱周期韧性、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平衡防御与收益[6] - 板块周期性轮动规律下,资金可能从高估值板块回流低估值银行板块[6] - 政策鼓励险资入市,银行股作为受益标的,长期配置价值优势明显[3][5]
斥资或超11亿元,法国巴黎银行再度增持南京银行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9 17:40
股东增持情况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以自有资金集中竞价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占总股本0.87%) 持股比例由16.14%提升至17.02 增持均价10.92元对应金额超11亿元 [1] - 南京高科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750.77万股(0.06%) 持股比例由8.94%升至9.00 8月7日至9月18日再度增持1.23亿股(0.99%) 持股比例升至9.99 [2] - 紫金集团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5677.98万股(0.46%) 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增至13.02 [2] 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2.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6% 归母净资产2066.31亿元同比增长9.60% [2] - 存款规模1.64万亿元 贷款规模1.39万亿元 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98%和10.4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4.80亿元同比增长8.64% 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同比增长8.84% [3] 业务结构 - 利息净收入156.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13% 对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5% [3] - 非利息净收入128.34亿元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70% [3] 资产质量 - 截至6月30日不良贷款率0.84% 拨备覆盖率311.65% [3]
南京银行频获大股东增持 多元股东结构再优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16:17
外资股东增持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南京银行股份108,093,950股,占总股本的0.87% [1] - 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及其QFII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上升至17.02% [1] - 法国巴黎银行本身未发生持股变动,全部增持由其QFII账户执行,显示通过合规通道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3] 其他主要股东增持 -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自2025年7月起分阶段增持,持股比例由8.94%逐步提升至9.99%,累计增持超过1.3亿股 [4] - 紫金投资集团及紫金信托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增至13.02%,紫金信托通过集中竞价增持约5678万股 [4]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对子公司江苏云杉资本所持4.02%股份的无偿划转,使其直接持股比例升至14.01% [4] 增持行为特征与意义 - 多轮增持资金均为自有资金,不涉及杠杆,体现出非投机性的长期持有特征 [2][6] - 增持行为基于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与价值成长的认可 [2] - 核心股东强化对公司的所有权地位和长期承诺,叠加效应远超单一事件 [5][6] 公司基本面与行业背景 - 区域性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风险化解压力加大等挑战 [6] - 头部城商行凭借良好的区域经济依托、审慎的风险管理和透明公司治理赢得长期资本青睐 [6] - 南京银行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业务聚焦本地实体经济,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6] 市场估值逻辑变迁 - 金融市场对银行股估值从关注短期盈利波动转向看重客户基础、区域经济定位、资产质量及公司治理等长期结构性优势 [7] - 南京银行股东结构稳定性和资本向心力成为稀缺价值的体现 [7]
1.08亿股!南京银行再获大股东增持 法国巴黎银行持股比例重回1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1:21
股东增持与股权变动 - 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股份 占该行总股本0.87% [2] - 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 在可转债转股导致持股稀释后重新回到17%上方 [2] - 2023年7月南银转债提前赎回导致总股本增至123.64亿股 法国巴黎银行持股比例曾被稀释至16.14% [3] 战略合作与股东动向 -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执行官柏诺飞在南京出席战略合作二十周年活动 明确表示坚定看好双方战略合作 [2] - 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于9月22日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双方合作自2005年起已持续20年 [2] - 除法国巴黎银行外 江苏交通控股、南京高科、东部机场集团投资公司及紫金信托等主要股东年内均大笔增持 [3] 股东增持规模与持股变化 - 南京银行持股1%以上股东上半年主动增持近60亿元 增持金额位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 [3] - 南京高科7月以来增持13072.59万股 持股比例达9.99% 紫金信托增持5677.98万股 二者合计持股比例增至13.02% [3] -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法国巴黎银行持股距20%上限仍有空间 存在继续增持可能性 [3]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2.9万亿元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4.8亿元 同比增长8.64% [4] - 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 同比增长8.84% 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环比逐季提升 [4]
1.08亿股,南京银行再获大股东增持,法国巴黎银行持股比例重回1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1:08
股权变动 - 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 占总股本0.87% [1] - 增持后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提升至17.02% 重新突破17%关口 [1] - 法国巴黎银行自2005年起作为战略投资者 今年恰逢双方合作二十周年 [1] 股东增持动态 - 法国巴黎银行去年多次加仓南京银行 持股比例曾因可转债转股稀释至16.14% [2] - 江苏交通控股、南京高科、东部机场集团投资公司及紫金信托年内积极增持 [2] - 上半年持股1%以上股东累计增持近60亿元 规模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 [2]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南京高科7月以来增持13072.59万股 持股比例达9.99% [2] - 紫金信托同期增持5677.98万股 两者合计持股比例升至13.02% [2] - 法国巴黎银行持股上限为20% 目前仍存在增持空间 [2] 财务表现 - 截至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2.9万亿元 [4]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4.8亿元 同比增长8.64% [4] - 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 同比增长8.84% 营收与净利润环比持续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