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601106)

搜索文档
中国一重(601106)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5-04-29 20:43
业绩总结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4][5]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报表对应总额之比均为100%[8] 未来展望 - 2025年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执行,提升数智化管控能力[20] - 2025年聚焦前五大风险加强防控[21] - 2025年加大穿透监督力度,推进对三级以下子企业监督评价[21] - 2025年强化境外业务风险防控,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内控机制[21] 其他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定量标准为财务报表错报金额/被评价单位当期期末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收入[14]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有定量和定性标准[15][16] -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内控制度汇编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12] - 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13] -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涵盖多方面,关注多个高风险领域[9][10]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17] - 公司尚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已责成整改[18] - 2024年公司围绕“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开展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19] -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发出日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6] -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一致[7]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7] -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不适用[19] - 其他重大事项说明不适用[22]
中国一重: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314.7万元
快讯· 2025-04-29 18:57
公司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51亿元,同比下降37.16% [1] - 净亏损8314.7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29亿元 [1]
中国一重造出620℃超超临界汽轮机“心脏”部件
科技日报· 2025-04-24 03:14
技术突破 - 中国一重研制的620℃超超临界汽轮机FB2高/中压转子锻件整体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指标国际领先[1] - 该锻件需在620℃高温、高压及复杂应力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对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要求极为严苛[1] - 公司攻克了复杂成分体系合金均匀控制技术、马氏体耐热钢防开裂控高温铁素体成形与组织均匀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1] 研发成果 - 项目团队从基础材料研发起步,掌握了转子锻件冶炼、铸锭、锻造、热处理等全流程热加工制造技术[1] - 成果验证了国产转子锻件批量生产能力,并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1] - 该技术对推动能源装备升级和保障国家能源产业链安全具有战略意义[1] 产业化影响 - 此项成果的产业化将推动我国高端重型装备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2] -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能[2] - 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等多家能源集团及科研机构专家参与了技术鉴定会[2]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14(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关于副总裁关永昌、副总裁刘轶辞职的公告)
2025-04-22 15:54
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裁关永昌、刘轶因工作调动辞职[1] - 辞职后二人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 - 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生效[1]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2]
中国一重:关永昌、刘轶辞任副总裁
快讯· 2025-04-22 15:39
高管变动 - 中国一重副总裁关永昌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副总裁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中国一重副总裁刘轶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副总裁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关永昌和刘轶的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1]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关于完成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2025-04-10 17:4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1月23日和2月14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吸收合并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议案[1] - 近日完成工商注销登记手续[1] 其他 - 吸收合并前后工商登记要素信息未变,不涉及变更备案登记[2] - 吸收合并前一重专项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 - 本次吸收合并不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实质影响,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2]
中国一重扣非两年亏66亿 控股股东七折转让股权谋变
长江商报· 2025-03-28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持续亏损的中国一重将扭亏为盈列为中心目标,控股股东一重集团积极支持,公司拟吸收合并子公司,一重集团还拟转让部分股权给国新投资以优化配置提升竞争力 [1][9][10][13] 业绩情况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7亿元,同比下降28.13%;净利润亏损27.0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3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148.56万元 [6]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3亿元,同比下降8.93%;净利润亏损1.8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143.21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7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88.22万元 [6] - 2024年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32亿至3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2亿至38亿元,按最高亏损额计算,近两年来净利润亏损约6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约66亿元 [2][6][7] 亏损原因 - 受能源结构和部分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冶金成套等装备制造市场需求减弱,订货总量和结构低于预期,长周期产品在制致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减少,固定成本难摊薄使毛利额下降 [7] - 受江苏德龙镍业破产重整及涉诉事项影响,对部分资不抵债客户的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大额减值 [7] - 间接参股的印尼德龙镍业受市场价格及江苏德龙镍业破产重整影响,需补提大额减值准备,公司确认投资损失 [7] 应对措施 - 公司聚焦扭亏为盈目标,坚持开源节流,制定专项方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确保订货目标,向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降本节支 [8] - 控股股东一重集团加大支持力度,利用设备更新改造契机争取政策,增强智能化制造能力,降低成本 [9] 公司动态 - 2025年1月24日公司董事会同意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一重专项,完成后其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上市公司承继,有助于优化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0] - 3月6日胡恩国任一重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其在一重集团工作多年,曾任集团财务总监等职务 [10] - 3月25日晚间公告一重集团拟将2.74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总股本4.00%)转让给国新投资,转让后一重集团持股59.88%仍为控股股东,国新投资持股4% [10][11] - 一重集团本次股份转让每股价格2.25元,价款合计6.17亿元,转让价较公告日收盘价3.1元/股折价27% [3][12][13]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12(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3-27 18:46
权益变动 - 一重集团拟转让274,311,317股,占总股本4.00%[14] - 本次权益变动前,一重集团持股63.88%,变动后持股59.88%[17] - 国新投资受让274,311,317股,占总股本4.00%[18] 交易数据 - 股份转让价款6.1720046325亿元,每股2.25元[18][21] - 国新投资先付30%保证金1.8516013898亿元,再付70%价款4.3204032427亿元[22] 其他要点 - 本次权益变动为协议转让,2025年3月25日签协议[18] - 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需国资监管主体批准[3][18][40] - 一重集团未来12个月暂无增减上市公司权益计划[15]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1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的提示性公告)
2025-03-25 19:31
股份转让 - 一重集团拟转让274,311,317股中国一重股份给国新投资,占总股本4.00%[2][4][8] - 转让后一重集团持股占比降至59.88%,国新投资占比4.00%[4][11] - 每股价格2.25元,价款合计617,200,463.25元[9] 支付安排 - 协议签署后五日内,国新投资付30%保证金185,160,138.98元[9] - 协议生效后五日内,付剩余70%价款432,040,324.27元[9] 其他 - 转让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等手续[2][14] - 国新投资承诺受让股份过户后一年内不减持[4]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09(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2-14 17:30
会议出席情况 - 出席会议股东和代理人3人[4] - 出席股东持表决权股份4395716395股,占比64.10%[4] - 公司在任董事4人,出席2人;监事3人,出席1人[6] 议案表决情况 - A股同意票数4395715995,比例99.999991%,反对票数400,比例0.000009%[9] - 5%以下股东对议案同意票数15152107,比例99.997%,反对票数400,比例0.003%[9] 其他 - 本次股东大会审议议案为特别决议议案,需2/3以上通过[9] - 见证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10] - 律师认为大会召集及召开、表决结果合法有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