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601229)
搜索文档
上海银行涨2.07%,成交额2.5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80.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0:0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9.88元/股,成交金额为2.51亿元,换手率为0.18%,总市值达1403.8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780.52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775.92万元(占比11.05%),大单买入4909.23万元(占比19.5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4.48%,近5个交易日上涨2.92%,近20日上涨13.43%,近60日下跌1.0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批发金融业务占比77.82%,零售金融业务占比22.00%,其他业务占比0.19% [1]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0.75亿元,同比增长2.7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524.5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35.84亿元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49万户,较上期增加17.26%,人均流通股为123,644股,较上期减少14.7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37亿股,相比上期减少1.13亿股 [2] 行业分类与市场概念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分类为银行-城商行Ⅱ-城商行Ⅲ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破净股、低市盈率、长期破净、QFII持股、MSCI中国等 [1]
42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5家升级1家降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0:08
监管政策与评价体系 - 沪深交易所于2025年3月修订发布《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聚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财务造假、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工作[1] - 信息披露评价内容涵盖八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效性、投资者关系管理、回报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被处罚及采取监管措施情况、支持交易所工作情况等[3] - 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5] 上市银行评价结果总体分布 - 42家A股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评级均在B及以上,无C或D级,其中22家银行获评A级,占比超过50%[1] - 上市银行评级普遍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出现变动,其中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5家银行评级由B上升为A,仅上海银行1家由A下降为B[1][6] A级与B级银行具体构成 - 获评A级的22家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5家城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以及3家农商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沪农商行)[5] - 获评B级的20家银行包括1家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12家城商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以及7家农商行(江阴银行、青农商行、无锡银行等)[5] 评价结果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 信息披露评价结果将纳入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事项的审核考虑范围[6] - 上交所对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给予三项支持:原则上免于事后审查临时报告、在符合规定下对再融资等申请给予支持、邀请公司高管担任培训讲师[6] - 深交所对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给予四项支持:减少审核问询轮次、提供定向培训、邀请高管推广经验、优先推荐为专业委员会委员人选[7] 上市银行对评价的回应与未来计划 - 杭州银行表示近四年已三度获A级评价,将以此次评级为契机持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有效性[9] - 中信银行连续九年获评A类,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人民币1,700亿元,并计划将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9][10] - 中信银行在ESG管理方面作为ISSB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先学伙伴",推动国际准则在中国落地[10] - 常熟银行连续七年获评A级,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强化规范运作管理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11] 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 - 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质量是维系资本市场信心与银行自身公信力的基石,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值判断依据[3] - 在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银行展示审慎经营能力、透明治理水平和长期发展潜力的关键途径[3]
冲刺!前三季长三角头部城商行营收、净利润双增,前三甲洗牌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9:44
资产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银行以4.93万亿元总资产位居城商行首位,同比增长27.8% [2][13] - 宁波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仅次于江苏银行和北京银行 [2][13] - 上海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不足3%,显著低于其他四家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 [2][13]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五家城商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2][3] - 江苏银行营收671.83亿元和净利润318.95亿元均排名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8.87% [3][4] - 杭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4.53%至158.85亿元,增速为五家银行中最高 [4][5] - 上海银行营收411.40亿元和净利润180.59亿元均被南京银行超越,净利润增速仅为2.66% [3][4] 利息净收入业务 - 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8.52%至252.07亿元,增速最为突出,占营收比重上升9.22个百分点至60.09% [6][7] - 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498.68亿元和394.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1%和11.83% [7][8] - 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仅为0.54%,在五家银行中最低 [7][8] 中间业务收入 - 宁波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9.31%至48.48亿元,规模超越江苏银行位列第一 [9] - 五家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呈现“四升一降”,仅上海银行同比下滑6.93% [9] - 杭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收比例最高,达11.42% [7][9] 金融投资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债市波动导致五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出现浮亏,降幅均超100% [10] - 上海银行通过兑现配置盘收益,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8.49%至167.7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0.77% [11] - 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均超20%,分别占营收的30.64%和25.30% [11][12]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除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18%外,其余四家银行不良率保持在0.76%至0.84%之间 [14][15]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513.64%,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为254.92% [15] - 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8.61%,为五家银行中最低,距监管要求不足1个百分点 [16] - 上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0.52%,杭州银行和南京银行因可转债转股,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16]
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光大、华夏、浙商提级,上海银行降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8:57
监管政策与评价体系 - 沪深交易所于2025年3月修订发布《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聚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财务造假、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工作部署 [1] - 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包含八项主要内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效性、投资者关系管理、回报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被处罚及监管措施情况、支持交易所工作情况及其他交易所认定情况 [3] - 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5] 上市银行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至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均在B以上,无C或D类评级,其中22家银行获评A类,占比超过50% [3][6] - 绝大多数银行(36家)评级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出现变动,其中5家评级上升,1家评级下降 [3][6] - 评级上升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评级下降的银行为上海银行 [3][6] A类评级银行名单分析 - 获评A类的22家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6] - 8家股份制银行获评A类,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 [6] - 5家城商行获评A类,分别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和苏州银行,3家农商行获评A类,分别为常熟银行、张家港行和沪农商行 [6] B类评级银行名单分析 - 获评B类的银行共20家,包括1家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 [6] - 12家城商行获评B类,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西安银行、厦门银行、长沙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和贵阳银行 [6] - 7家农商行获评B类,分别为江阴银行、青农商行、无锡银行、渝农商行、瑞丰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 [6] 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激励 - 交易所将评价结果纳入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事项的审核考虑范围 [7] - 上交所对A类公司给予三项支持:临时报告原则上免于事后审查、在符合规定下对再融资等申请给予支持、邀请公司高管担任培训讲师 [8] - 深交所对A类公司给予四项支持:审核机构可减少问询轮次、提供定向培训、邀请高管推广经验、优先推荐高管为专业委员会委员人选 [9] 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 - 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质量是维系资本市场信心与银行自身公信力的基石,通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公开信息,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值判断依据 [3] - 在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银行展示其审慎经营能力、透明治理水平和长期发展潜力的关键途径 [4] 代表性银行表态与举措 - 杭州银行近四年来已三度获得A级评价,表示将持续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价值创造理念 [10] - 中信银行连续九年获评A类,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人民币1700亿元,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拟提升至30.7%,并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 [10][11] - 中信银行作为ISSB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先学伙伴",严格遵循沪港两地交易所要求,推动国际准则在中国落地 [11] - 常熟银行连续七年信息披露工作获评A级,表示将继续强化规范运作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12]
口述历史·上银30年 | 争当金融先行者 勇立浦东潮头尖 —— 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浦东分行的“创业印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3 18:19
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背景 -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跃升为国家战略使上海从改革开放的"后卫"转型为"前锋" [1] - 浦东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精神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与样板 [1] 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浦东分行的筹建与开业 - 1996年上海城市合作银行第一家分行选址浦东以金融排头兵姿态融入浦东开发开放 [1] - 筹建小组最初仅3至4人借办公室开启创业在浦东开发开放六周年纪念日1996年4月18日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文如期开业 [3] - 从城市合作银行挂牌成立1995年12月29日至分行开业仅100多天被中国人民银行评价为实打实的"浦东速度" [4] 总行对浦东分行的特殊政策支持 - 总行为浦东分行量身定制"新区政策"在员工招聘财务核算网点开设等方面给予充足空间 [3] - 总行在盈利存贷比等经营指标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为分行拓展业务提供最大底气 [3] 分行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 - 分行不拘一格广纳贤才走进复旦大学等高校招录有冲劲的应届大学生 [3] - 通过"老带新"手把手教业务炼出一支业务规范理念统一专业过硬的"浦东分行先锋队"其中多人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 [3] 分行的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创新 - 分行创新服务模式开设流动银行推行限时服务开通咨询热线全行上下不分昼夜四面出击拓展业务 [7] - 在风控上首创借贷担保规范律师签证三级审贷等制度既保证贷款安全又提升效益 [7] 分行为浦东关键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 为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开发明年看陆家嘴"的要求分行迅速落地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公司菊园小区等贷款项目 [8] - 分行运营40天实现"开门红"开业1周年时累计为新区建设投放贷款超13亿元支持了滨江大道徐浦大桥浦东机场陆家嘴开放外高桥保税区等关键项目 [11] 上海银行的长期战略定位与发展 - 公司始终以排头兵姿态先行者担当在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科学城等国家战略中开启多个金融首创首单 [11] - 未来公司将与国家战略同频与城市发展共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书写更精彩的金融篇章 [11]
城商行板块11月3日涨1.08%,上海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03 16:43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报告交易日整体上涨1.08%,表现优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55%,深证成指上涨0.19%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上涨,领涨股为上海银行,涨幅达2.00% [1] - 从资金流向看,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8亿元,而游资资金净流出2.62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809.74万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上海银行收盘价为9.68元,涨幅2.00%,成交量为74.75万手,成交额为7.2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801.07万元,占成交额比例为9.36% [1][3] - 重庆银行涨幅1.78%,收盘价10.86元,成交额1.88亿元 [1] - 长沙银行涨幅1.67%,收盘价9.73元,成交额2.6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35.76万元,占成交额比例为8.62% [1][3] 个股资金流向 - 北京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8544.67万元,占成交额比例最高,达7.89%,但其游资净流出7196.98万元 [3] - 成都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7877.42万元,占成交额比例高达13.43%,为板块内最高占比 [3] - 江苏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7009.41万元,成交额达16.06亿元,为板块内最高成交额 [1][3] - 杭州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6279.27万元,占成交额比例为10.01% [3]
42家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22家获A,光大、华夏和浙商银行提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6:21
核心观点 -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2024-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上市银行整体信披质量较高,所有银行评级均在B及以上,其中22家获得最高A级评价 [1] - 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评级表现出高度稳定性,绝大多数银行(40家)评级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银行出现变动 [1] - 评级变动呈现积极态势,5家银行评级上升,仅1家银行评级下降 [1] 评级分布情况 - 在4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22家获得A级评价,占比超过半数 [1] - 获得A级评价的银行包括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 [2] - 获得B级评价的银行有20家,包括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等 [2] 评级变动分析 - 评级上升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共5家 [1] - 评级下降的银行仅有上海银行1家 [1] - 张家港行从B级上升至A级 [1][2] - 杭州银行评级获得提升 [1][2] - 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评级均有所上升 [1][2]
浙商证券:25Q3银行营收利润增速韧性强 Q4有望深蹲起跳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14:19
业绩概览 - 2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加权营收同比增0.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6%,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2] - 业绩驱动因素包括息差拖累边际改善和减值对利润贡献加大,而规模与非息增速放缓拖累营收,成本费用与税收支出加大拖累利润 [1][2] -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业绩全面转正,农行、交行、中行、工行业绩好于预期,股份行和城商行息差环比反弹力度较大,平均5bp,好于预期 [2] 规模与息差 - 25年前三季度上市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半年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国股行资产增速环比收窄0.4pc,城农商行资产增速环比提升0.6pc [3] - 25年第三季度上市行单季息差环比企稳,微增0.3bp至1.37%,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单季息差环比变化分别为-2bp、+5bp、+4bp、+1bp [4] - 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7bp至2.81%,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8bp至1.56%,负债端存款成本率和同业负债成本率下降幅度较大 [4] 非息收入与资产质量 - 25年前三季度上市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5.0%,增速环比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佣金收入同比增长4.6%,增速环比提升1.5pc [5] - 债券交易类收入同比下降0.6%,由上半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其中国有行交易类收入同比增长24.7%,股份行、城商行则同比分别下降19.1%和13.6% [5] - 25年第三季度末样本银行加权平均不良率环比持平于1.23%,关注率环比上升2bp至1.69%,零售不良率延续上行态势,而对公不良率继续改善 [7][8] 中期分红与投资组合 - 2025年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银行数量增加,部分银行中期分红率较2024年有所提升,例如常熟银行提升幅度最大达5.5个百分点 [8] - 研报推荐组合包括浦发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并建议关注齐鲁银行及H股大行 [9]
唯一城商行!上海银行获批“北向互换通”报价资质跨境做市实现全领域覆盖
新浪财经· 2025-11-03 14:05
依托银行间市场核心交易商与做市商的深厚积淀,上海银行已完成跨境金融市场做市全布局。从2017年成为首批债券通"北向通"做市商,到2021年获批"南向通"交易资质,2024年拿下CNH外 恰逢即将迎来30周年行庆的重要节点,上海银行称此次实现跨境做市全领域覆盖,更具里程碑意义。展望未来,该行表示,将充分释放五大跨境业务资质协同优势,以总行核心FICC交易台、离 同时,上海银行将持续发挥扎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助力提升"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为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稳健推进注入"上银力量",为构建多层次金融 责任编辑:曹睿潼 记者自上海银行获悉,近日,在人民银行指导及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支持下,上海银行获批利率互换"北向互换通"报价商资质,成为国内唯一获此资质的城市商业银行。 ...
基金三季报:转债持仓占比进一步提升
长江证券· 2025-11-03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转债规模达3038亿元,持仓市值占比提升至38.94%;新能源、银行和基础化工超配比例较高,非银、电力和建筑相对低配;全市场基金偏好BS定价溢价率低、转换价值高、余额大、转股溢价率低的转债;今年以来,到期时间、隐含波动率等因子表现突出,信息比均在1.7以上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募持有转债规模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持有转债的公募基金数量达1581只,规模达3038亿元,在所有投资者中,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市值占比达38.94% [13] 转债基金和转债重仓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ETF、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等基金持有转债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华商转债精选A、融通可转债A等基金持有转债比例均在105%以上 [15] 转债持仓行业分布 - 从持有市值看,银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持仓市值最多,均超200亿,银行占比达19%;以全市场转债为基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和基础化工超配比例超1%,电力及公用事业、非银和建筑相对低配 [9][20] 转债持仓风格分布 - 从转债估值、正股、交易和条款四个方面构建21个风格因子;全市场基金偏好BS定价溢价率低、转换价值高、余额大、转股溢价率低的转债 [22][27] 转债持仓因子表现 - 以公募基金持仓转债为个券池,今年以来(截至2025年10月29日),到期时间、隐含波动率等因子表现突出,信息比均在1.7以上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