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601229)

搜索文档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亮相人工智能大会:让金融服务“可感可触”
全景网· 2025-07-28 09:59
核心观点 - 上海银行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全新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重新定义银行服务入口,并凭借"服务找人"能力和适老化设计成为大会焦点 [1][2][3] - AI手机银行通过技术底座和实践验证,显著提升服务效能,包括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线上问题解决率提高,人工服务依赖降低,以及老年客群线上使用活跃度增长 [4]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推动手机银行从"功能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并链接政务、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提供综合服务 [5][6] 产品创新 - AI手机银行采用"对话即服务"的交互模式,用户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即可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 [2] - 系统能够分析用户资产负债、现金流、风险偏好等信息,从数百余款理财产品中精准推荐,并提供专业解读,操作流畅度堪比与专业银行顾问面对面交流 [2] - 通过"智能预判"功能,系统可主动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例如在养老金发放日推送详细信息及网点预约服务 [3] - 针对老年用户推出沪语模式,支持"听""说"全流程沪语交互,解决方言沟通障碍 [3] 服务生态 - 公司联合社区打造超300家"美好生活工作室",围绕老年客群"医、食、住、行、康、娱、游、学"需求,提供健康讲座、文化体验等线下活动,构建"场景嵌入"的综合服务生态 [3] - 未来将以AI为纽带链接政务、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提供"不止于金融"的综合服务,让AI手机银行成为客户"身边的金融顾问" [6] 技术架构 - AI手机银行采用"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构建核心技术底座 [4] - 开发工艺从瀑布式流程转向"能力定义→模型训练→测试→持续运营"的数据驱动闭环 [4] - 融合大模型与金融、通用知识,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问题解决率 [4]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训练,注入监管法规、产品参数等专业知识,减少"幻觉"问题 [5] - 搭建用户反馈闭环,通过真实交互数据迭代模型能力,完善多模态意图识别体系 [5] - 围绕"对话即服务"深化LUI(语言用户界面)布局,推动手机银行从"功能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 [6]
13家公司重要股东开启增持模式 累计增持14.71亿元(附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09:42
股东增持减持概况 - 近5个交易日共有13家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累计增持数量达3.41亿股,增持金额合计14.71亿元 [1] - 同期共有127家公司重要股东涉及减持,合计减持金额75.89亿元 [1] - 增持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有9家,其中光大银行增持金额最高达11.18亿元,鞍钢股份和杰瑞股份分别以7682.23万元和5850.59万元位列第二、第三 [1] 增持公司板块及行业分布 - 近5个交易日重要股东增持股全部为主板公司,增持金额合计14.71亿元 [1] - 行业分布显示,基础化工和机械设备行业各有3家公司获增持,成为增持最集中的行业 [1] 增持公司市场表现 - 获股东增持个股近5日平均上涨3.65%,表现强于同期沪指 [1] - 凯龙股份、柳工、东鹏控股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4.81%、9.85%、7.38% [1] - 上海银行、光大银行跌幅居前,分别下跌5.71%、3.29% [1] 增持公司资金流向及业绩 - 股东增持股中,柳工和上海银行近5日净资金流出居前,分别流出3.80亿元和1.68亿元 [2] - 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5家增持公司中,3家预增,安通控股预计净利润中值为5.15亿元,同比增幅达234.42% [2] 增持公司详细数据 - 光大银行获增持2.64亿股,金额11.18亿元,近5日下跌3.29% [2] - 鞍钢股份获增持3193.00万股,金额7682.23万元,近5日上涨3.28% [2] - 杰瑞股份获增持159.42万股,金额5850.59万元,近5日上涨2.19% [2] - 凯龙股份获增持500.00万股,金额5300.63万元,近5日上涨14.81% [2] - 安通控股获增持1473.06万股,金额4595.95万元,近5日上涨3.28% [2] - 东鹏控股获增持650.00万股,金额3484.00万元,近5日上涨7.38% [2] - 华谊集团获增持400.83万股,金额3307.35万元,近5日上涨0.58% [2] - 钒钛股份获增持1096.28万股,金额2838.05万元,近5日上涨6.77% [2] - 柳工获增持110.32万股,金额1042.80万元,近5日上涨9.85% [2] - 康普顿获增持42.34万股,金额497.62万元,近5日下跌2.74% [2] - 上海银行获增持44.00万股,金额457.60万元,近5日下跌5.71% [2] - 太原重工获增持79.77万股,金额216.18万元,近5日上涨5.62% [3] - 万华化学获增持0.50万股,金额29.75万元,近5日上涨5.46% [3]
本周聚焦:银行理财2025H1半年报: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母行代销占比降至65%左右
国盛证券· 2025-07-27 14: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政策或冲击出口,但中长期国内扩张性政策有望落地托底经济,银行板块受益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个股或有α,红利策略有持续性 [9] - 顺周期策略下关注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红利策略下关注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以及基本面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 [9] 各部分总结 2025上半年理财市场运行情况 - 规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万亿元,同比下降14.55% [1] - 市场格局:截至二季度末,32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比89.61%,较上年末提升1.8pc,理财产品净值化推进加剧市场马太效应 [2] - 资产配置:截至二季度末,理财产品以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主,合计占比80.4%,较上年末下降1.4pc,债券占比41.8%,较上年末下降1.7pc,信用债占比下降,利率债占比提升,同业存单占比下降,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提升1.3pc至4.2% [3] - 理财收益:2025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下降53bp,收益率自2023年以来持续下行 [4] - 理财代销:截至2025年6月末,569家机构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年初增加7家,母行代销金额占比降至65%左右 [5][8] 重点数据跟踪 权益市场跟踪 - 交易量: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8489.02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025.15亿元 [10] - 两融:余额1.94万亿元,较上周增加1.96% [10] - 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76.04亿元,环比上周增加61.20亿元,7月以来发行925.76亿元,同比增加390.93亿元,其中股票型282.73亿元,同比增加231.01亿元,混合型85.31亿元,同比增加54.03亿元 [10] 利率市场跟踪 - 同业存单:本周发行规模5156.90亿元,环比上周减少4307.90亿元,当前余额20.75万亿元,较6月末减少3657.80亿元,本周发行利率1.61%,环比上周减少1bp,7月发行利率1.61%,较6月减少5bps [11] - 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0.74%,环比上周下降10bps,7月平均利率0.86%,环比6月下降20bps,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0.90%,环比上周下降10bps,7月平均利率1.02%,环比6月下降20bps [1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平均为1.71%,环比上周增加4bps [1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2054.4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440.16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行25943.86亿元 [11]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新发行118.65亿元,平均利率2.08%,全年累计发行18304.35亿元 [11] 本周聚焦 相关图表 - 展示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平均年化收益率、资产配置情况、理财公司代销机构数量和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情况等图表 [15][16][18] 主要新闻 - 央行公布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等数据 [25] - 央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25] - 财政部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和税收收入情况 [26] 主要公告 - 多家银行有债券发行、人事变动、业绩快报、诉讼、分红、授信等公告 [27][28][29] 附:周度数据跟踪 - 各地区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及平均利率 [34] - 本周金融板块表现 [35] - 金融涨跌幅前10个股情况 [37] - 银行票据转贴价格走势 [39] - 资金市场利率近期趋势 [42] - 3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势(分评级) [48] - 股票日均成交金额和两融余额 [44] - 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 [46] - 银行转债距离强制转股价空间 [49] - 各类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情况 [50] - 非货币基金发行情况 [52]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情况 [54] - 银行板块部分个股估值情况 [55] - 券商板块及部分个股估值情况 [56] - 保险股P/EV估值情况 [57]
又一银行公告!10名董监高,集体增持!
券商中国· 2025-07-27 10:17
上海银行管理层增持行动 - 上海银行10名董事、监事及高管在7月23日至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合计买入44万股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元,合计耗资460.24万元至470.8万元 [1][3] - 增持主体承诺将所购股票锁定两年,其中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金额超百万元),行长施红敏、副行长俞敏华和胡德斌分别买入6.5万股、5.5万股和5万股 [4] - 此次是顾建忠4月出任党委书记后的首次中高层集体增持,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核准 [6][7] 上海银行经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2.30%),资产规模达3.27万亿元(较上年末+1.37%),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持平 [5] - 2024年该行股价全年涨幅近70%,2025年初至7月25日累计上涨16.05%,但7月7日至25日期间股价回调8.66% [8][9] 银行业增持动态 - 2025年已有兰州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管理层实施增持,如江苏银行董高监及中层干部4-7月累计增持2164.8万股(金额2427.82万元) [10][11] - 机构股东增持案例包括: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银行股份至8%,苏州国发集团超额完成3亿元增持计划(实际增持1.18亿股/8.56亿元) [12][13][14] - 华夏银行、成都银行等部分银行因股价超限导致增持计划未落地,如成都银行实控人拟增持价格上限17.59元/股,但股价长期高于该水平 [15][16][18][19]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银行股延续上涨趋势,资金持续流入推动多家银行股价创新高,成都银行市净率突破1倍成为继招行、杭州银行后第三家破净银行 [17][20] - 中金研报指出AH银行股市净率仍低于十年均值水平,认为阶段调整属合理现象 [22]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37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 公司拟撤销监事会并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以优化治理结构[4] - 章程修订依据包括《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4] - 修订涉及公司章程及其附件共18处条款调整包括总则股份转让股东权利等章节[5][6][7][8][9][10][11][12] 股东大会安排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定于8月8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3][4] - 会议将审议撤销监事会及章程修订两项特别决议事项需三分之二表决权通过[2][4] - 股东需提前两个工作日登记发言主题应与提案相关并包含持股信息[2]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知情权发言权质询权表决权等权利但逾期股东或质押超50%股权的股东暂停表决权[1][2] - 股东需遵守资金来源合规性要求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11][12] - 主要股东质押股份需事前备案董事会可基于公司治理等因素否决备案[11][12] 表决与提案机制 - 股东大会采用记名投票每股份享一票表决权未填票视为弃权[2] - 单独或合计持股3%以上股东可提交提案持股10%以上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10] - 网络投票系统确认的股东身份具有同等效力视为现场出席[12]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买入公司股票的公告
2025-07-25 19:30
董监高增持 - 2025年7月23 - 25日部分董监高从二级市场买入A股,价格10.46 - 10.70元/股[3] - 顾建忠等8人分别买入一定数量股票,给出变动后持股数[3] - 所购股票自买入日起锁定两年[3]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2025-07-25 19:30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8月8日14:00在上海召开[7] - 两项提案为特别决议事项,须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6] - 表决采用记名投票,每一股份一票表决权[6] 公司章程修订 - 拟撤销监事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8] - 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8] 公司资本相关 - 注册资本为142.065287亿元[18] - 已发行优先股不超普通股50%,筹资金额不超净资产50%[18] - 收购股份合计不超已发行总额10%[20] 股东权益与义务 - 质押超50%股权的股东,股东大会暂停表决权[4] - 股东应如实告知信息,变化及时书面通知[36] - 大股东出质股份需事前向董事会备案[38] 会议召集与提案 - 特定情况需两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8] - 3%以上表决权股东可提出提案[56] - 10%以上表决权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52] 董事与独立董事 - 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董事[92] - 独立董事现场工作不少于15个工作日[94] - 独立董事行使部分职权需过半数同意[96] 利润分配 - 缴纳所得税后提取10%法定公积金[130] - 盈利年度优先现金分红,不少于税后利润10%[134] - 优先股按约定支付股息,全额支付前不向普通股分配[136] 公司变动 - 合并支付不超净资产10%,需董事会决议[142] - 减少注册资本按持股比例减少出资或股份[144] - 10%以上表决权股东可请求法院解散公司[146]
上海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10.46元至10.7元买入公司A股股票
快讯· 2025-07-25 19:03
公司高管增持股票 - 上海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 [1] - 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10.46元至10.7元 [1] - 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 [1] - 副董事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 [1] - 副行长胡德斌买入5万股 [1] - 副行长俞敏华买入5.5万股 [1] 股票锁定承诺 - 上述人员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1] - 确认交易遵守适用的证券交易规则 [1]
“反内卷”如何影响信贷脉冲?
东北证券· 2025-07-24 14: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势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反内卷”对信贷冲击整体较小,但略大于供给侧改革,可能导致相关行业不良率向上跳跃 [11][42] - 信贷管理是银行参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整体信贷增速影响较小,对股份行影响大于国有行,且会使产能过剩行业不良率断点跃升 [6][13] - 建议关注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上海银行、沪农商行等,以及国有大行 [2][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管理是银行响应供给侧改革的手段之一,但对整体信贷增速影响较小 - 2013 - 2016年,政策多次提及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涉及钢铁、水泥等行业 [12] - 银行参与供给侧改革的信贷管理手段为减持过剩产能行业信用债,细化客户名单和总行上收准入权限以限制信贷额度 [12][13] - 2015 - 2017年,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同比增速分别为14%、13.5%和13.5%,社融整体增速分别为12.5%、12.6%、14.8%,增速波动较小 [6][13] 供给侧改革对信贷冲击程度小于1%,且股份行影响更大 信贷压缩节奏:2H16 - 1H17是信贷管理高峰 - 过剩产能行业信贷占对公信贷比例,股份行大于国有行,如2015 - 2017年建行占比小于招行、中信银行 [18] - 2H16 - 1H17是银行信贷压缩高峰期,以钢铁行业为主,压缩后过剩产能行业贷款占比减小,增速低于一般对公贷款 [18] 信贷冲击测算:整体小于1%,股份行影响大于国有行 - 用受冲击规模占比衡量供给侧改革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样本数据中建行2016 - 2018年受冲击规模占比区间为[-0.1%,-0.4%],招行2016年为-0.4%,中信银行为[-0.4%,-0.8%] [22] - 行业测算中,国有行2016 - 2018年受冲击规模占比为[-0.17%,-0.33%],股份行为[-0.42%,-0.72%],整体冲击较小,对国有行冲击小于股份行 [22][23] 上市公司验证:与信贷冲击测算一致,但钢铁行业最先受到影响 - 从各行业上市公司获取信贷规模数据推算行业信贷规模,2016 - 2018年信贷规模压缩明显,钢铁行业压缩高峰在2016年,其余行业在2017年,整体节奏与银行信贷测算一致,但测算可能偏高 [28] 不良率的影响:信贷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良暴露 - 招商银行过剩产能行业信贷压缩后,不良率缓慢下行但高于2016上半年以前水平,2H16跳跃上行,同期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也跳升,推测是信贷管理加剧了不良暴露速度 [32] - 此前报告发现股份行2016 - 2017年对公信贷实现收益率相对2015年之前下降且低于国有行,是对公不良贷款释放所致,本报告认为是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占比高对应所致 [32] 从锚定到调整:预测反内卷的影响更大 - “反内卷”涉及行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比大于供给侧改革时期,银行偏好国有企业信贷供给,信贷调控时民营企业可能率先受冲击 [45] - 目前银行业面临资产荒,处于信贷低增速时代,信贷调控对信贷增速冲击可能略大 [45] - 银行信贷重定价加权久期虽下降但仍高于2017年以前水平,信贷调控限制新增额度时,达到一定压缩水平需更长时间调控 [45]
银行股变奏,普涨格局下减持暗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9:39
银行股年内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最高上涨25%,板块内42只个股一度全部实现正增长,18只个股先后刷新历史新高 [1] - 青岛银行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0%,成为涨幅最大个股 [1] - 齐鲁银行2024年累计涨幅达49.51%,2025年以来涨幅超20% [3][4] 股东减持情况 - 年内6家银行披露减持计划,均发生在5月股价高位后 [1][3] - 杭州银行股东中国人寿拟减持不超过5078.94万股(占比0.7%),预计累计投资回报率超180% [2] - 齐鲁银行股东重庆华宇拟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占比1.10%),若按7月21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3.73亿元 [3] - 长沙银行股东湖南三力拟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占比0.92%) [5] - 浙商银行股东横店集团已减持24231万股(占比0.88%) [6] - 青岛农商行股东巴龙系因债务问题被司法拍卖7885万股(合计占比1.42%) [6] - 上海三毛拟择机出售所持上海银行全部或部分股票,减持价格不低于10元/股 [7] 减持原因分析 - 银行股连续两年上涨积累丰厚获利盘,股东选择阶段性兑现收益 [1][8] - 部分银行股价创近两年新高,股东"逢高减持" [8] - 会计准则要求权益资产市值波动计入利润表,减持可规避财报冲击 [9] - 部分股东转向分红率更高或更具成长性的资产 [9] 资金增持动态 - 年内8家上市银行获股东增持,增持规模明显压倒减持规模 [9] - 保险机构频繁举牌银行股: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新华保险斥资43亿元受让杭州银行5.09%股份 [10] - 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中信银行H股年内均被险资举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