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银行(601229)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银行,被罚没超2900万,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0:12
行政处罚 - 公司因8项业务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1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 [1][3] - 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3] - 15名涉事责任人被连带处罚,罚款金额从3万元至14.2万元不等,其中时任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许某斌被罚款8.5万元,时任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童某被罚款5万元 [4][5]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处罚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综合执法检查,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 [5] - 公司已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积极整改,所涉及问题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6] - 公司将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内控建设,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6]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达3.271万亿元,较上期末增加441.09亿元,其中存款总额1.763万亿元,贷款总额1.424万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 [6] - 不良贷款率为1.18%,与上期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71.24%,环比上升1.43个百分点 [7]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0.27元/股,总市值1459亿元 [7] - 公司股价于5月19日创历史新高后出现回调,年内涨幅为14.60% [7]
央行出手!上海银行,被罚没超2900万!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09:28
处罚情况 - 上海银行因8项业务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1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 [2] - 涉及的8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4] - 15名涉事责任人被连带处罚,罚款金额从3万元至14.2万元不等,其中时任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许某斌被罚款8.5万元,时任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童某被罚款5万元 [5][6] 公司回应 - 上海银行表示处罚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该行的综合执法检查,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 [6] - 公司已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完成整改,所涉及问题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6] - 将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内控建设,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达3.271万亿元,较上期末增加441.09亿元,其中存款总额1.763万亿元,贷款总额1.424万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 [7] - 不良贷款率为1.18%,与上期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71.24%,环比上升1.43个百分点 [7]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上海银行股价报10.27元/股,总市值为1459亿元 [7] - 年内股价涨幅为14.60%,但自5月19日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一定回调 [7]
上海银行回应罚单:已全部整改完毕将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内控建设
新浪财经· 2025-08-02 05:07
中国人民银行对上海银行的行政处罚 - 上海银行因多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46.95195万元 罚款2874.8万元 [1] - 违法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 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1] 上海银行的回应 - 处罚问题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对该行开展的综合执法检查 处罚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 [1] - 公司已通过健全制度体系 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进行整改 [1] - 将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内控建设 依法稳健经营 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1]
多项业务违规!上海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8-01 21:54
中国人民银行对上海银行的行政处罚 - 上海银行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予以警告并处没收违法所得46.951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 [1] - 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1] 上海银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情况 - 时任上海银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许某斌因对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8.5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童某因对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风险管理部副主管莫某文和信用卡中心高级副主管朱某因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负有责任,均被罚款14.2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总行营业部零售业务部主管陈某和市南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曹某霞因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负有责任,均被罚款10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浦东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周某因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罚款4.1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殷某、零售业务部总经理杨某、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郑某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均被罚款7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兼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袁某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负有责任,被罚款4.5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金融同业部副总经理姚某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被罚款3.5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薛某东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被罚款3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赵某因对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被罚款7万元 [1] - 时任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数据管理与应用部总经理曹某智因对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被罚款3.5万元 [1]
监管反馈了!“买主”浮现,合资银行系公募或将扩容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21:25
上银基金股权转让进展 - 上银基金20%股权转让新进展 潜在买家为西班牙金融机构 与上海银行有30年合作历史 [2][6][8] - 2023年3月上海银行公开挂牌转让20%股权 挂牌价3.388亿元 2023年7月完成意向受让方征集 [5] - 2024年5月上银基金5%以上股权变更申请获证监会接收 受让方拟持股20% [6] 上银基金股权结构变化 - 公司原股权结构:上海银行持股9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持股10% [7] - 2022年10月上海银行以1.5亿元优先收购10%股权 2023年7月完成100%控股 [7] - 若新外资股东获批 上银基金将转型为合资银行系公募 当前公募管理规模2506亿元(截至2025Q2) [7] 外资股东背景分析 - 潜在外资股东为西班牙桑坦德银行 现为上海银行第三大股东(持股6.54% 9291万股) [9][10] - 桑坦德银行2013年斥资4.7亿欧元收购上海银行8%股权 201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 - 2024年双方续签协议 合作领域扩展至数字化/AI/绿色金融 [13] - 桑坦德银行2024年业绩:总营收618.76亿欧元(+7.8%) 净利润125.74亿欧元(+13.5%) [14] 上海银行与桑坦德协同效应 - 双方历史合作涵盖零售/公司/国际业务/风险管理/金融市场板块 [13] - 桑坦德银行1993年进入中国 已设上海/北京分行 2025年7月获批筹建深圳分行 [14] - 除上海银行外 桑坦德在华合作伙伴包括北京银行等机构 [14]
33家银行上榜《财富》中国500强 成都银行排名提升35位
经济观察网· 2025-07-29 17:01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银行业表现 榜单概况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总营收14.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净利润7564亿美元同比增长7% [3] - 33家商业银行入围较上年增加5家 营收合计1.33万亿美元利润2662亿美元占500强总利润35% [3] - 新增5家银行均为区域性银行包括广州农商银行、天津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 [1] 国有大行表现 - 工商银行以2214.61亿美元营收蝉联银行业第1名总榜第5名 [3] - 农业银行营收1974.66亿美元总排名升至第7位 [3] - 建设银行营收1967.38亿美元总排名下滑至第8位 [3] - 中国银行营收1761.43亿美元总排名升至第9位 [3] - 交通银行营收758.34亿美元总排名下降3位至第46位 [3] 股份制银行表现 - 招商银行营收703.85亿美元排名上升3位至第49名 [3] - 兴业银行营收574.77亿美元排名下降1位至第62名 [4] - 浦发银行营收489.44亿美元排名下降1位至第78名 [4] - 民生银行营收402.17亿美元排名下降3位至第91名 [4] - 华夏银行营收260.30亿美元排名下降3位至第150名 [4] - 浙商银行营收187.23亿美元排名上升4位至第176名 [4] 民营银行表现 - 微众银行营收938.84亿美元排名飙升21位至第261名 [4] - 微众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成为榜单中仅有的两家非上市银行 [1] 区域性银行表现 - 成都银行营收65.55亿美元排名飙升35位至第324名成为"进步王" [1][6] - 杭州银行排名上升26位至第238名 [1][6] - 重庆银行排名上升24位至第425名 [6] - 南京银行排名上升14位至第201名 [6] - 徽商银行排名上升16位至第242名 [6] - 长沙银行排名上升15位至第325名 [6] - 贵阳银行排名上升14位至第431名 [6] - 上海农商银行营收71.6亿美元排名上升12位至第311名 [6] - 重庆农商行营收73.92亿美元排名上升4位至第310名 [6] 新上榜银行表现 - 广州农商银行营收56.48亿美元首次上榜即排名第354名 [7] - 成都农商银行营收50.87亿美元首次上榜即排名第383名 [1][7] - 天津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380名 [6] - 哈尔滨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399名 [6] - 青岛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495名 [6] 区域经济影响 - 区域性中小银行表现优异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的深度赋能 [2] - 长三角地区银行表现突出江苏银行以218.79亿美元营收领跑城商行排名上升4位至第162名 [5] - 宁波银行营收170.87亿美元排名上升8位至第186名 [5] - 上海银行营收155.91亿美元排名上升5位至第193名 [5]
上海银行新“掌门”自掏百万买股票,传递什么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4:58
高管增持行动 - 10名董监高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合计增持44万股上海银行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元,总金额超过460万元但不足500万元 [1] - 党委书记顾建忠作为增持"领衔人"买入10万股,按最低成交价计算约104.6万元,副董事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两位副行长分别买入5万股和5.5万股 [1] - 增持高管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截至公告次日收盘价10.39元已低于增持价格区间 [1] 增持信号解读 - 高管增持行动主要传递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旨在稳定近年来波动的股价和资本市场情绪 [2] - 此次是党委书记顾建忠"掌舵"上海银行三个月后首次持有公司股票,具有标志性意义 [3] - 增持公告发布时正值上市银行分红高峰期结束,银行板块整体进入调整窗口期 [1] 管理层变动 - 准"75后"顾建忠2025年4月回归上海银行任党委书记并提名董事长,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 [3][4] - 顾建忠为上海银行老员工,1997年加入后历任多个管理岗位,2015-2018年曾任上海农商行行长 [3][4] - 核心管理层变动带来经营策略和风格的不确定性,引发资本市场观望 [5]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38.59亿元同比骤降2034.72% [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3.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跌出前三,位居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之后 [6] - 2024年股价涨幅超过70%位居A股上市银行之首,但2025年7月从11.47元高点回调至10元区间 [3] 发展战略 - 新任管理层提出以市场、客户、基层为重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和"百年老店" [5] - 顾建忠特别强调人才战略,认为"人才资源是商业银行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最大资产 [6] - 当前面临银行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等"内卷"挑战,未来发展仍待观察 [6][7]
金融智能体走向规模化应用 仍有四项“基本功”不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1:05
金融智能体应用进展 - 金融智能体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部分科技厂商在金融领域的智能体应用解决方案已超过100个[1] - 落地场景从对客辅助工具扩展到授信决策等核心业务场景[1] - 金融业被认为是AI率先落地应用的绝佳行业,因其数字化程度高、数据密度大、应用场景丰富[2] 行业应用案例 - 太保集团在健康险理赔审核、审计数字员工等核心环节推进数字劳动力建设[3] - 蚂蚁集团展示了财富、保险、投研、风控等核心金融场景的智能体demo[3] - 盈米基金上线了"个人基金理财助手""持仓诊断"等一系列金融智能体应用[3] - 奇富科技搭建了授信决策智能体系统,涉及信贷业务全流程[4] 技术架构创新 - 头部银行实现"通用大模型+垂类模型+智能体"技术架构落地[2] - 智能体系统与传统风控系统相比具有三大优势:全流程覆盖、类人操作、大模型驱动[4] - 上海银行推出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的AI手机银行,覆盖十余项高频交易[5] 行业挑战 - 大模型幻觉问题成为智能体落地应用的最大挑战[6] - 金融知识碎片化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建立高质量数据集[6] - 部分金融机构缺乏将业务需求、算力、模型等协同的工程化实践能力[7] - 智能体落地应用的实效评估体系尚未完善[7] 交互模式变革 - "对话即服务"模式取代传统点选,重塑金融服务本质[5] - AI手机银行能分析用户资产负债、现金流等信息,从数百款产品中快速筛选[5] - 服务模式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型[5]
银行股再现普涨,已有银行年内涨幅超30%,未来行情如何演绎
北京商报· 2025-07-28 17:5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7月28日早盘银行股普涨 齐鲁银行盘中涨幅超5% 青岛银行涨超3% 江苏银行涨超2% [1] - 截至7月28日收盘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 齐鲁银行涨幅1.94%居前 青岛银行涨1.65% 宁波银行等6家银行涨幅超1% [3] - 2025年A股银行板块稳健上涨 青岛银行等3家年内涨幅突破30% 兴业银行等7家涨幅超20% [3] 上涨驱动因素 - 基本面改善 银行业资产质量提升 不良贷款率下降 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 经济复苏预期缓解净息差压力 [3] - 杭州银行等4家银行披露业绩快报 均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3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 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 [4] -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 降准释放流动性 优化监管考核 为银行业创造更好外部环境 [4] - 估值修复需求推动行情 银行股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 基本面改善促估值修复 [4] 资金面支撑 - 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因低利率环境增加银行股配置 银行股稳定分红特性契合其需求 [5] - 银行板块作为宽基指数核心权重标的 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扩容 [5] - 主动型基金逐步回补银行股仓位 北向资金二季度以来持续流入银行股 [5] 服务实体经济正向循环 - 银行股价上涨提升市值和市场形象 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减少增发配股对股东稀释 [6] - 良好资本市场表现增强银行信用形象 有利于发行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 [6] - 部分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加速转股补充核心资本 增强信贷扩张能力 [7] 未来走势展望 - 银行板块或呈现结构性行情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支撑基本面改善逻辑 [7] - 资产质量优良 盈利能力强 数字化转型领先的大型银行和优质城商行具配置价值 [7] - 区域性银行中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 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值得关注 [7] - 2025年下半年板块或震荡上行 低估值股份制银行和优质区域性银行获更多关注 [7]
固收专题报告:信用赎回可控,把握波段机会
财通证券· 2025-07-28 11: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反内卷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通胀预期,债市大幅调整,信用债收益率随利率上行,信用利差多走阔,二永债波动大,利差上行幅度高;机构方面,基金大幅净卖出,保险公司加大买入,银行理财相对稳定,机构久期交易热度不低,中长久期交易占比仍处较高水平 [2] - 现在谈负反馈为时尚早,概率极低,2023 年以来典型市场调整未形成明显负反馈,市场应对能力提升,且理财配置注重流动性,有能力应对市场波动,稳住理财可止住市场负反馈关键一环 [3] - 资产荒格局未变且加剧,银行体系资金无处可去,利率或短期调整但不支持持续大幅调整,利率企稳信用大概率企稳,信用利差进一步压降难度提高,震荡概率更高,需把握阶段性波段机会 [4] - 把握票息资产,长端兼顾票息与波段操作;交易型策略关注中长久期二永债,配置型策略关注城投债下沉,超长债等待波段操作机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大幅回调,二永债利差显著走阔 - 市场表现:本周信用债市场大幅回调,信用利差走阔,股市走强债市回调,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中长久期二永债表现明显,10Y 二永债回调高达 14.5bp,信用利差整体走阔,二永债上行多,部分等级中长久期票据、企业债和城投债利差略有收窄 [10] - 保险继续配置,基金大规模卖出:保险公司信用债配置强,本周持续净买入 125.63 亿元,环比增长 38.7%,5 年以上超长久期信用债净买入量 67.5 亿元;基金大幅卖出信用债 225.78 亿元,5Y 内净卖出 127.38 亿元,5Y 以上净卖出 74.74 亿元 [18] - 成交占比:低评级成交占比下降,城投、产业、二永债中长久期成交占比仍处高位;城投债 3 年以下交易占比基本持平,3 - 5Y 成交占比环比降 2 个百分点,5 年以上升 2 个百分点;产业债 1 年以内占比降 1 个百分点,1 - 3Y 降 2 个百分点,3 - 5Y 升 3 个百分点;二永债 1 年以内交易占比降 1 个百分点,1 - 3Y 升 2 个百分点,3 - 5Y 降 3 个百分点;非金信用债低评级成交占比下降,城投债 AA(2)及以下、产业债 AA 及以下、二永债 AA 及以下成交占比环比分别降 1、1、3 个百分点 [28][30] 市场展望:赎回可控,把握波段机会 - 赎回可控,把握波段机会:反内卷政策使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影响市场通胀预期,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且对 PPI 有前瞻性预测影响,利率互换指标显示市场通胀预期改变;现在谈负反馈为时尚早,理财配置注重流动性,有能力应对市场波动可止住负反馈关键一环;本周资金面周四收紧,或因银行负债端问题,大行存贷差低使资金利率稳定性下降,依赖央行流动性投放,央行投放错位会冲击资金利率;资产荒格局未变且加剧,利率或短期调整但不支持持续大幅调整,利率企稳信用大概率企稳,信用利差进一步压降难度提高,震荡概率更高,需把握阶段性波段机会 [31][38][41] - 科创债继续为市场贡献净融资:7 月非金信用债融资表现好,净融资达 3479 亿元超前两年 7 月水平;长久期信用债供给增加,7 月发行期限环比下降,发行拉久期仍有空间 [57][59] 信用买什么 - 交易看高等级二永,票息看弱资质城投:短端二永债比价为正,中长端二永普信比价为负,建议高等级交易策略关注二永债,低等级票息策略关注城投债;短端 AAA 二级资本债和中票比价优势为正,长端 AAA 二级资本债与中票比价在 0 附近震荡;短城投中票比价为正,长端低等级快速回升,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城投较中票比价仍有优势 [62][64] - 普信票息更占优:城投债 2.3%以上估值占比 19.8%,非金产业债 10.8%,二永债 6.8%,普信择券空间更广;城投债长端兼顾票息与波段操作,短久期高票息品种可继续参与;产业债方面,房企关注地方重要国有房企,非房主体关注民生银行、冀中能源、渤海银行等 [68][70][72] - 一级发行情况统计:展示各类信用债周度净融资及累计净融资、城投债分区域净融资情况、产业债分行业净融资情况、各类信用债发行期限占比、本周产业债和城投债超长债发行主体情况、各类信用债投标倍数占比、非金信用债取消发行和推迟发行情况等 [77][78][82] - 二级估值变动细节:展示公募城投债、产业债信用利差周度变动,重要城投主体、银行二永债、地产债发行人收益率情况等 [8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