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601288)

搜索文档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获27亿元贷款增持
新浪财经· 2025-09-05 19:13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 茅台集团获得农业银行27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用于增持公司股票 贷款期限为3年且用途仅限于股票增持 [1] - 控股股东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 增持金额区间为30亿至33亿元人民币 [1]
2.55万亿!农行成新“宇宙行”,总市值首次登顶A股
天天基金网· 2025-09-05 19:11
农业银行市值登顶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55万亿元,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的2.49万亿元,成为A股新市值第一 [5] - 农业银行A股年内涨幅达47.1%,H股涨幅29.3%,均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13.5%和不足16.7% [5] - 此次是农业银行继8月6日A股市值登顶后,不到一个月内第二次完成对工商银行的反超 [5] 历史市值格局演变 - 2006年工商银行上市后,A股市值第一仅由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和贵州茅台三家公司交替占据 [5] - 中国石油2007年上市首日市值超8.8万亿元,当时工商银行市值为2.6万亿元 [5] - 贵州茅台2020年6月以1.8万亿元市值登顶,2021年12月创3.27万亿元历史纪录后回落 [6] - 银行股2023年起走强,工商银行自2025年初稳居A股市值第一,直至当前被农业银行超越 [6]
资金流向周报:8个行业资金净流出超百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8:14
主要股指表现 - 沪指本周下跌1.18%,深成指下跌0.83%,创业板指逆势上涨2.35%,沪深300指数下跌0.81% [1] - 全市场可交易A股中仅35.92%(1946只)上涨,下跌个股达3424只 [1] 主力资金整体流向 - 全周主力资金净流出3220.19亿元,呈现显著资金外流态势 [1][2] -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964.53亿元,科创板净流出365.55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出859.70亿元 [1] - 单日流向波动剧烈:9月5日净流入445.30亿元(当周唯一净流入日),9月2日净流出达1512.76亿元(单日流出峰值) [2] 行业表现与资金流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9个行业上涨,电力设备(+7.39%)和综合(+5.38%)涨幅居前,国防军工(-10.25%)和计算机(-7.27%)领跌 [3] - 仅3个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电力设备(+36.92亿元)、银行(+9.83亿元)、纺织服饰(+1.88亿元) [3] - 电子行业净流出590.93亿元(行业最高),计算机(-547.33亿元)、非银金融(-300.92亿元)紧随其后 [3][4][5] - 有色金属行业虽上涨2.12%,但资金净流出230.54亿元,呈现价量背离 [4] 个股资金流向 - 全周1308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其中222只净流入超1亿元 [5] - 农业银行(+3.99%)获净流入25.32亿元居首,宁德时代(+20.43亿元)、中国船舶(+17.44亿元)紧随其后 [5] - 867只个股净流出超1亿元,东方财富(-98.26亿元)、新易盛(-51.59亿元)、北方稀土(-42.52亿元)流出规模最大 [5]
揭秘农行如何登顶A股
虎嗅· 2025-09-05 18:09
农业银行市值超越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总市值于9月4日超过工商银行 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银行[2] - 农业银行流通市值已于8月12日超过工商银行 总市值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超越[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达46万亿元 超越建设银行的44万亿元 位居国内银行业第二[16] 险资举牌银行潮推动市值变化 - 平安人寿半年内三次举牌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H股股本的15%[3] - 2024年险资举牌银行案例频现 包括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H股 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等[9][10] - 险资自2022年至2024年9月24日成为A股最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主导高股息板块行情[10][12] 农业银行基本面优势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 农业银行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在2022-2024年营收下滑[4][15] - 农业银行不良率持续下降 拨备覆盖率近五年稳定在300%左右[15] - 农业银行在县域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获得低成本存款和更多信贷项目[14] 险资投资策略与收益表现 - 险资采用"哑铃策略":高股息资产打底(银行、公用事业) 高成长资产增强弹性[6][19] - 2024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新华保险收益187.63亿元(同比+1842.3%) 中国平安收益590.2亿元(同比+292.1%) 中国人寿收益636.8亿元(同比+317%)[7] - 险资权益资产配置占比约20% 其中高股息持仓占比超30%[8][20] 险资行业配置与调仓动向 - 险资持仓行业集中度:银行(45.5%)、交通运输(10.8%)、通信(7.3%)、房地产(7.2%)、电力及公用事业(6.3%)[22] - 二季度增持通信(+0.4pt)、传媒(+0.4pt)、电力及公用事业(+0.2pt) 减持煤炭(-0.4pt)、银行(-0.2pt)、石油石化(-0.2pt)[22] - 险资重仓ETF转向成长性指数:中证A500持仓从325.6亿份增至454.8亿份 沪深300持仓从177.8亿份降至99.8亿份[23] 险资选股逻辑与标的特征 - 高股息标的选择标准: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 前十大持仓平均股息率3.8%[19][20] - 成长股布局方向:通信、新能源、医药、科技 如大华股份、中天科技、华东医药等[21][22] - 港股银行股受青睐因股息率更高 且险资注重基本面估值与安全边际[12][13]
9月5日|财经简报 农行市值新高 科技股回调
搜狐财经· 2025-09-05 17:59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3个月 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信号 预计9月可能再次加量续作以应对政府债发行高峰和同业存单到期压力 [1] 银行板块表现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55万亿元 首次超越工商银行2.49万亿元 成为A股新"宇宙行" 单日涨幅超5% [2] - 信用卡市场持续萎缩 6大行及8家股份行信用卡余额半年内减少2000亿元 主因年轻人消费习惯转变及消费贷替代效应增强 [2] 产业政策动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产业发展意见 目标2030年产业规模超7万亿元 重点支持赛事经济 户外运动及体育用品升级 [3]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目标计算机 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以上 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3] A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1.24%重返3800点 深成指涨3.89% 创业板指飙升6.55%创年内新高2958.18点 [4] - 电力设备 通信板块领涨 新能源赛道爆发 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 储能概念涨停股超20只 [4] 港股市场动态 - 香港投行薪酬激增 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同比增714%至140亿美元 [5] - 券商保荐人收入占比超50% 市场预期港股上市热度将持续 [5]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股收高 道指涨0.77% 纳指涨0.98% 市场押注8月非农就业数据将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 [6] - 黄金价格刷新纪录 COMEX黄金突破3630美元/盎司 机构对短期走势存在分歧 [6] 国际贸易协议 - 特朗普签署美日贸易协议 日本承诺在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并增加80亿美元农产品采购 [7][8] - 协议换取降低汽车等产品关税 日车企股价短期提振 [7][8] 新能源与科技进展 - 优必选获人形机器人2.5亿元订单 年内启动交付 成为全球最大单笔合同 [9] - 谷歌TPU开发者活跃度96% 被视为"英伟达替代方案" [9] - 华为发布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 搭载麒麟9020芯片 售价17999元起 [9] 消费市场变化 - 潮玩市场降温 Labubu迷你版二手价格下跌10%-60% 黄牛炒作后劲不足 [10] - 上海土拍活跃 杨浦区宅地吸引9家房企竞拍 [10] 跨境资本流动 - 外资持续撤离越南股市 8月净卖出15亿美元 [10] 科技板块调整 - 半导体 CPO板块连续下跌 寒武纪跌14% 需警惕高位股补跌 [10] 黄金交易规则调整 - 上海黄金交易所提高Au(T+D)保证金至14% 涨跌停板扩大至13% [11]
上市银行1H25业绩总结:营收利润边际改善,看好板块配置价值有限
东兴证券· 2025-09-05 17: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4] 报告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1H25营收利润边际改善 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债市回暖及非息收入改善 [4][5] - 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 负债成本加速改善 [4][37] -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 但零售业务不良压力上升 [4] - 对公贷款为信贷投放主力 零售贷款增长疲弱 [4][14] - 中长期看好国有大行及优质区域银行 [4] 业绩概览 - 1H25上市银行营收同比+1.0% 归母净利润同比+0.8% 环比1Q25分别回升2.8pct和2pct [4][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10.8% 中收同比+3.1% 净利息收入同比-1.3% [5] - 国有行营收同比+1.9% 净利润同比-0.1% 环比改善显著 [10] - 城商行盈利增速领先 营收同比+5.3% 净利润同比+7.0% [10] 资产端表现 - 1H25末生息资产同比+9.7% 环比提升2.1pct [4][11] - 贷款同比+8.0% 金融投资同比+14.9% 同业资产同比+17.0% [11] - 城商行贷款增速领先(同比+12.9%) 股份行偏弱(同比+3.8%) [11] - 新增对公贷款占比85% 主要投向基建(39%)和制造业(16%) [14][19] - 零售贷款同比+4.3% 新增个贷仅占12% [14] 负债端表现 - 1H25末存款同比+8.3% 环比提升2.1pct [20][23] - 国有行存款同比+7.7% 股份行同比+8.6% 城商行同比+13.3% [23][24] - 存款定期化趋势缓和 1H25日均定期存款占比63% [27][29] - 个人定期存款贡献主要增量 占新增存款75% [29] 净息差分析 - 1H25净息差1.33% 同比-13bp 降幅较1H24收窄 [4][37] - 2Q25单季净息差1.34% 环比下降3bp [37] - 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5bp 计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34bp [37]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45%/1.32%/1.44% [38] 非息收入与资产质量 - 中收增速转正(同比+3.1%) 国有行改善明显(同比+4.7%) [4][10]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10.8% 环比改善13.9pct [4] - 不良率平稳 但关注、逾期及不良生成率上升 零售业务压力显著 [4] - 拨备覆盖率平稳 拨贷比环比下降 [4] 投资建议 - 短期看好优质中小行及低估值股份行 [4] - 中长期看好国有大行及区域龙头银行 [4] - 高股息和业绩稳定性凸显配置价值 [4]
中国农业银行澳门分行何一钰:打造粤澳金融服务新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20
核心观点 - 横琴作为粤澳金融一体化连接口 推动空间制度和功能深度共融互补 构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1] - 粤澳金融服务发展依托政策创新 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等金融基础设施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新途径 [1] - 金融创新实践通过琴澳联动贷 EF账户融资和跨境财富管理产品 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资金效率 [2] - 粤澳农琴百事通综合方案提供产业与民生全链条金融服务 推动居民生活与产业发展全面融合 [2] - 未来琴澳金融合作将以政策创新引领 聚焦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实体经济服务和金融科技应用 [2] 政策与制度创新 -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金融改革提供制度创新基础 [1] - 2024年落地的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成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1] 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 琴澳联动贷通过两地联合贷款帮助在澳央企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并控制汇率风险 [2] - EF账户实现澳门科技企业与横琴子公司资金划转 节约融资成本且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2] - 美元浮息定期存款等特色产品利用境外市场利率差异满足跨境资产配置需求 [2] 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 粤澳农琴百事通涵盖产业服务与民生服务两大板块 [2] - 产业服务提供跨境汇兑 托管 担保及投融资全链条金融支持 [2] - 民生服务为澳门居民提供置业消费教育贷款及数字人民币财富管理等便利化服务 [2] 金融合作发展方向 - 以政策创新引领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实体经济服务和金融科技应用 [2] - 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提供支撑 [2]
15.53亿元资金今日流出银行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7:0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5日上涨1.24% [1] - 申万行业分类中30个行业上涨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7.19%居首 通信行业涨幅5.49%次之 [1] - 银行行业下跌0.99%成为当日唯一下跌行业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445.30亿元 [1] - 20个行业实现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210.17亿元居首 电子行业净流入107.78亿元次之 [1] - 11个行业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出15.95亿元最多 银行行业净流出15.53亿元次之 [1] 银行行业个股表现 - 行业42只个股中仅2只上涨 37只下跌 [2] - 10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其中6只净流入超千万元 [2] - 光大银行净流入3619.43万元居首 紫金银行净流入2474.45万元 上海银行净流入2457.04万元 [2][3] 银行行业资金流出明细 - 6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2] - 招商银行净流出3.74亿元最多 农业银行净流出2.80亿元 交通银行净流出1.62亿元 [2] - 宁波银行虽然股价上涨1.74% 但仍出现1.24亿元资金净流出 [2] - 建设银行净流出1.13亿元 民生银行净流出1.08亿元 [2]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5日跌2.12%,邮储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6.3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5 16:56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12% [1] - 邮储银行领跌板块 跌幅达2.97% [1] - 农业银行下跌2.93% 中国银行下跌1.78% 建设银行下跌1.63% 工商银行下跌1.33% 交通银行下跌0.95% [1] 市场对比 - 上证指数报收3812.51点 上涨1.24% [1] - 深证成指报收12590.56点 上涨3.89% [1] - 银行板块表现显著弱于大盘指数 [1] 成交情况 - 农业银行成交624.12万手 成交额45.89亿元 [1] - 工商银行成交441.71万手 成交额32.95亿元 [1] - 中国银行成交367.03万手 成交额20.30亿元 [1] - 交通银行成交173.81万手 成交额12.64亿元 [1] - 邮储银行成交183.06万手 成交额11.44亿元 [1] - 建设银行成交136.76万手 成交额12.40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6.32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5.61亿元 [1] - 散户资金净流入7102.99万元 [1]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出2.47亿元 游资净流入2.23亿元 [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出1.49亿元 游资净流入1.16亿元 [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出9508.26万元 游资净流入5867.32万元 [2]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出5466.04万元 游资净流入1.01亿元 [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出5423.72万元 游资净流入2776.01万元 [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出3203.26万元 游资净流入3515.99万元 [2]
中国平安疯狂举牌下的利润真相
36氪· 2025-09-05 16:56
投资活动与资产配置 - 平安人寿于8月26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后持股比例达15% 此前2月17日和5月12日分别突破5%和10% [1] - 公司持续增持银行股及保险同业如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等 [1] - 权益投资总额7784.22亿元 占总投资资产12.6%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7% 存在提升空间 [1] - 投资资产总额6.20万亿元 其中58%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3] - 股票持仓中67%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未实现浮盈约600亿元 增厚净资产并提升偿付能力 [3] 财务表现与利润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80.47亿元 同比下降8.8% [2] - 剔除平安好医生34亿元减值及H股可转债估值调整等短期因素后 净利润同比跌幅收窄至2.8% [4][5] - 营运利润777.32亿元 同比增长3.7% 较一季度提速1.3个百分点 [6]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增长39.8% 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至38.9% [10] - 财产保险业务贡献营运利润100.1亿元 占比12.9% 银行业务贡献144.1亿元 占比18.5% [16] 寿险业务改革成效 - 合同服务边际余额733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3% 为2022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7][9] -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21.6% 尽管代理人数量下降6.3% [10]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非代理人渠道贡献占比提升至33.9% [10] - 银保渠道覆盖全国80%以上主流银行网点 形成"平安银行独家合作+外部大行深度联动"双渠道布局 [12] 估值水平与业务结构 - A股动态市盈率8.7倍 市净率1.1倍 低于友邦保险(16倍PE)及联合健康(13倍PE)等国际同业 [13] - 估值同时低于中国人寿(10.3倍PE)及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等国内同业 [13] - 业务结构涵盖寿险、财险、银行、证券等多领域 财险和银行板块估值较低(财险PE约7倍 银行PE约6倍) 形成折价 [16] 科技战略与AI应用 - 平安大模型上半年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应用于超650个场景 [18] - AI智能体辅助销售661.5亿元 产险反欺诈系统减损64.4亿元 [18] -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409.16亿元 同比增长11% 但AI投入规模较科技公司仍存差距 [18][19] - AI战略与同业相比尚未形成明显差异化 需强化护城河体现 [20] 分红政策与投资方向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95元 同比增长2.2% 连续13年保持分红递增 [20]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468.98亿元 分红融资比达8.92倍 [20] - 未来投资聚焦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及高分红资产(股息率4%以上蓝筹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