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01398)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9 17:23
会议安排 - 中国工商银行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会议议程 - 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3] - 讨论本行股息派发事宜[3] 董事会成员 - 公告刊发日期董事会执行董事有廖林等[3] - 非执行董事有卢永真等[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陈德霖等[3]
银行行业今日净流入资金9.70亿元,中国银行等6股净流入资金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7:1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19日下跌0.02% [1] - 申万行业中有18个行业上涨 涨幅居前为综合行业3.48%和通信行业1.87% [1] - 跌幅居前为非银金融行业1.64%和国防军工行业1.55%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618.30亿元 [1] - 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家用电器行业净流入21.75亿元且上涨0.87% [1] - 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19.81亿元且上涨1.04% [1] - 25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电子行业净流出106.05亿元居首 [1] -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84.32亿元 国防军工/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银行行业表现 - 银行行业上涨0.13% [1][2] - 银行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9.70亿元 [2] - 行业42只个股中11只上涨 27只下跌 [2] - 30只银行股获资金净流入 6只净流入超5000万元 [2] 银行个股资金流向 - 中国银行净流入3.80亿元且上涨2.02% [2][3] - 工商银行净流入1.91亿元且上涨0.53% [2][3] - 兴业银行净流入9272.80万元但下跌0.31% [2][3] - 宁波银行净流出7842.33万元且下跌0.86% [2][3] - 平安银行净流出6294.37万元且下跌0.17% [2][3] - 交通银行净流出3514.88万元但上涨0.94% [2][3] - 5只银行股净流出超3000万元 [2]
上证市值百强指数下跌0.59%,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康德等
金融界· 2025-08-19 17:08
指数表现 - 上证市值百强指数当日下跌0.59%至3062.95点 成交额2597.9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26% 近三个月上涨6.86% 年初至今上涨7.18% [1] - 指数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选取上证全指中市值最大且成交最活跃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6.15% 前三大为贵州茅台(7.58%)、中国平安(5.39%)、招商银行(4.55%) [1] - 样本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2] 行业分布 - 金融行业占比最高达36.54% [2] - 工业(12.81%)和信息技术(12.23%)位列第二、三位 [2] - 主要消费占比10.37% 原材料占比7.83% 医药卫生占比4.94%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调整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10% [2] - 设置缓冲区机制 前80名新样本优先进入 前120名老样本优先保留 [2]
上证基本面200指数下跌0.3%,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中铁等
金融界· 2025-08-19 16:54
指数表现 - 上证基本面200指数当日下跌0.3%报5364.35点 成交额2575.75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26% 近三个月上涨5.71% 年初至今上涨5.03% [1] 指数编制方法 - 从沪市选取基本面价值最大的200家上市公司 以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四个财务指标衡量基本面价值 [1] - 样本权重由基本面价值决定 打破市值与权重关联 避免高估证券配置过多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1]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9.18%:中国平安(5.84%)/招商银行(3.83%)/兴业银行(3.64%)/中国建筑(3.34%)/贵州茅台(2.43%)/工商银行(2.36%)/交通银行(2.11%)/农业银行(1.89%)/民生银行(1.73%)/中国中铁(1.61%) [1]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业占比39.96% 工业占比22.41% 原材料占比10.24% 三大行业合计超72% [2] - 能源(6.87%)/公用事业(4.36%)/可选消费(3.89%)/主要消费(3.85%)/通信服务(2.77%)/房地产(2.50%)/信息技术(1.66%)/医药卫生(1.52%) [2] 市场与调整机制 - 样本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2] - 样本每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6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聚焦痛点、打通堵点!“工银卡码通”为外籍来华人士解锁支付“新技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6:53
产品推出背景 - 工商银行为优化外籍来华人士支付体验推出创新预付费支付产品"工银卡码通" [3] - 中国作为全球移动支付普及率和渗透率最高国家 外籍人士因支付习惯差异常遇到不便和困难 [3] - 公司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支付痛点难点 充分发挥金融支付领域优势推出该产品 [4] 产品功能特点 - 产品为银联标准预付费支付产品 具有快速申领 便利支付 隐私保护 充值即用多重优势 [4] - 支持绑定3DS2.0认证境外银行卡充值 在中国境内银联网络消费支付 [4] - 支持实体卡线下插卡 挥卡及线上扫码支付多种支付方式 即使无POS机也可通过银联标识二维码完成支付 [4] 服务体验优化 - 外籍人士凭有效身份证件可在工商银行指定网点或世运村服务点领取实体卡 全程仅需几分钟 [3][4] - 提供7*24小时双语服务 持卡人可随时拨打95588咨询 [5] - 产品在世运会期间成为参赛选手和技术官员等外籍人士支付便利化的重要补充手段 [3] 市场推广成效 - 产品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期间应用于成都热门商圈和景点 吸引近4000名运动健儿和全球宾客 [1] - 外籍游客通过产品体验成都宽窄巷子 武侯祠 大熊猫基地等景点 感受当地烟火气 [1] - 通过有序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和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等措施 中国正大力发展入境消费 [3] 未来发展计划 - 工商银行将继续以创新产品和暖心服务拓展支付便利化新场景和新模式 [6] - 公司将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6]
一张“贷款明白纸” 让企业贷款成本阳光透明
新京报· 2025-08-19 16:53
试点工作背景与核心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9月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省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通过《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贷款明白纸)逐项列示利息与非利息成本 并统一折算年化率以全面展示实际融资成本[1] - 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计算小程序便利银行和企业操作 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1][2] 非利息成本透明化成效 - 建设银行晋江分行通过"贷款明白纸"为某小型企业节省2万多元融资成本 原计划需支付1.5万元"介绍费" 最终通过抵押贷款实现年化利率2.95%且银行承担评估费、登记费及保险费[3] - 华夏银行为永锋集团承担9000元股权登记费用 企业通过清单明确知晓费用承担主体 减轻融资负担[3] - 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 涉及多收费主体且名目不透明 成为中小企业"体感"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原因[4] 贷款利率优化与政策适配 - 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较2018年下半年降息周期高点下降约2.3个百分点 处于历史低位[4] - 农行安庆分行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李先生将贷款利率从4.3%降至3% 节省6370元利息支出 通过"经营贷"产品实现更优利率适配[6] - 聊城农商行为山东鑫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A级纳税企业)匹配"银税惠商"专项产品 利率从5.5%降至5% 节省2.5万元利息支出[6] 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 工商银行滨州分行为宝山混凝土公司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 节省3万多元"过桥费" 续贷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半小时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8%[9] - 水泥、砂石等原料采购价同比上涨15% 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超70% 流动资金压力通过续贷方案缓解[9] - 信用贷款模式明确除正常利率外无额外费用 倒逼金融机构升级服务与产品适配性[7] 银企协作与信息整合 - "贷款明白纸"归集散落在合同中的各项成本 便于银行为企业定制服务 将融资成本从"糊涂账"转为"明细账"[8] - 清单列示收费主体、支付方式及周期 增强银企互信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4][9]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8月19日涨1.17%,中国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16:33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上涨1.17%,领涨板块为中国银行[1] - 上证指数下跌0.02%至3727.29点,深证成指下跌0.12%至11821.63点[1] 个股涨跌幅 - 中国银行上涨2.02%至5.56元,成交量440.09万手,成交额24.30亿元[1] - 邮储银行上涨1.65%至6.15元,成交量163.76万手,成交额10.05亿元[1] - 农业银行上涨1.30%至7.02元,成交量544.43万手,成交额38.28亿元[1] - 交通银行上涨0.94%至7.51元,成交量150.34万手,成交额11.28亿元[1] - 工商银行上涨0.53%至7.57元,成交量338.52万手,成交额25.61亿元[1] - 建设银行上涨0.22%至9.16元,成交量136.50万手,成交额12.51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4.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7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06亿元[1]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入3.71亿元占比15.27%,游资净流出2.23亿元占比9.19%,散户净流出1.48亿元占比6.08%[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59亿元占比6.20%,游资净流出7956.88万元占比3.11%,散户净流出7914.63万元占比3.09%[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入8048.30万元占比8.01%,游资净流入248.56万元占比0.25%,散户净流出8296.85万元占比8.25%[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出996.41万元占比0.80%,游资净流入429.31万元占比0.34%,散户净流入567.10万元占比0.45%[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出2748.87万元占比2.44%,游资净流入39.21万元占比0.03%,散户净流入2709.66万元占比2.40%[2]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出9270.56万元占比2.42%,游资净流入2127.08万元占比0.56%,散户净流入7143.48万元占比1.87%[2]
小微企业融资难?浙江首创多种融资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19 16:29
浙江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成效 - 截至6月末浙江已走访企业413万家,纳入推荐清单98.2万家,其中96.3万家获授信支持,累放贷款2.6万亿元 [2] - 截至5月末浙江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2] - 温州"科创指数贷"累计发放1087亿元,覆盖44家银行机构 [3] - 浙商银行通过"浙银善标"体系向推荐清单内主体累计授信超950亿元 [8] - 三门农商银行创新"台创·专利池贷",以专利技术评估为企业提供1100万元授信 [6] 创新融资模式 - 温州创设"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产出/融合三方面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能力赋分 [3] - 浙商银行推出"普惠数智贷",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风控模型实现2日内放款100万元 [8] - 路桥农商银行采用"银税互动+金融网格"模式,基于纳税/用电/生产数据24小时完成500万元信贷审批 [9] - 瑞安农商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为企业解决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问题 [10] - 三门农商银行将管理体系认证纳入标准,升级"冲锋·认证贷"为迅猛龙户外提额至350万元 [13] 重点企业案例 - 豪联科技获农行300万元"科创指数贷",从申请到放款仅3个工作日 [3] - 气协科技通过专利质押获1100万元授信,2024年产值达3500万元(同比+320%) [6][7] - 瑞得机械凭借"善标一级"评级获浙商银行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8] - 鼎博水暖获工行500万元经营性贷款用于技术升级 [11] - 傲隆管道作为初创企业获温州银行420万元信用授信 [12] 机制优化措施 - 温州建立"精准筛分/双线对接/数智监测/联合指导"四项机制筛选活跃经营主体 [11] - 针对首贷户建立"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服务体系,优化准入门槛 [12][13] - 无还本续贷新政要求银行提前1个月沟通,建立续贷支持与尽职免责机制 [10] - 工商银行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方案,为鼎博水暖匹配技术升级贷款 [11]
工商银行落地东莞首笔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3:55
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启动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东莞地区七家银行机构正式启动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标志着港澳居民在东莞开立内地银行账户的便捷通道全面开启 [2] - 该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构筑崭新枢纽 显著提升大湾区支付体系服务效能 [2]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成功办理东莞地区首笔香港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成为该项服务落地的先行者 [2][3] 业务模式与参与机构 - 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指具备资格的港澳银行提供代理见证服务 内地合作银行网点负责开户审核 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Ⅱ类、Ⅲ类个人银行账户 [2] - 参与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东莞分行 中国银行东莞分行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 交通银行东莞分行 招商银行东莞分行 汇丰银行东莞分行及东亚银行东莞支行 [2] -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对七家银行机构进行深入业务指导 要求做好系统对接 优化操作流程 强化风险防控 [2] 首笔业务案例 - 客户麦先生通过工银亚洲旺角分行提交申请 仅历时4小时便完成开户 体现流程便捷高效 [3]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作为首笔业务承办行 强化制度保障 深化跨境协同 优化系统流程 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3] - 成功实现"申请-代理见证-审核-开户"全流程快速办结 为后续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3] 业务意义与影响 - 该业务为港澳同胞在东莞的"衣食住行"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支付服务 提升跨境生活体验 [4] - 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注入"东莞支付温度" 拓宽金融服务覆盖广度与服务深度 [4]
特稿|消失的信用卡:从“跑马圈地”到“潜行”创新
华夏时报· 2025-08-19 13:21
信用卡行业现状 - 银行通过"办信用卡送自行车"等促销活动刺激发卡 现场可办理多家银行信用卡 标价近3000元的自行车需办理13张卡方可领取[2] - 信用卡发卡量连续十个季度环比下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降至7.21亿张 较2022年高峰期的8.07亿张减少8600万张[4] - 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至2.33% 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1239.64亿元 同比增长26.31% 占应偿信贷余额1.43%[5] - 2025年以来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 部分银行一天内关闭6家分中心[6] 行业竞争与成本 - 信用卡推广成本从零上升至单卡200元 员工需自掏腰包购买礼品进行联合展业[4] - 睡眠卡占比高达30%以上 2022年监管要求睡眠卡比例不得超过20%[14] - 银行批量停发近百款联名信用卡 多为发行量少、活跃度低的低效卡种[7] 历史发展轨迹 - 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首张信用卡"中银卡" 需预存金额使用[8] - 1995年广发银行推出首张符合国际标准的VISA信用卡 实现"先消费后还款"[12] -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 次年发卡量猛涨3倍至400万张[12] - 2009年信用卡发卡量达1.85亿张 较2003年增长46倍[13] - 2022年信用卡数量达峰值8.07亿张 人均持卡0.57张[13] 数字化转型与挑战 - 移动支付兴起导致信用卡使用率下降 支付宝花呗用户达6500万90后[16] - 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8.71万亿元 仍为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的5倍[18] - 银行探索数字化运营 通过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18] - 透支利率市场化政策落实不力 仅少数银行推出优惠利率产品[21]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注重支付体验和服务质量[20] - 技术驱动创新 探索大模型、AR等新技术应用场景[20] - 通过产品细分和差异化权益满足不同客群需求[20] - 信用卡仍保持"支付工具+信贷载体+消费渠道"三位一体核心价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