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一张“贷款明白纸” 让企业贷款成本阳光透明
新京报· 2025-08-19 16:53
试点工作背景与核心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9月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省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通过《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贷款明白纸)逐项列示利息与非利息成本 并统一折算年化率以全面展示实际融资成本[1] - 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计算小程序便利银行和企业操作 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1][2] 非利息成本透明化成效 - 建设银行晋江分行通过"贷款明白纸"为某小型企业节省2万多元融资成本 原计划需支付1.5万元"介绍费" 最终通过抵押贷款实现年化利率2.95%且银行承担评估费、登记费及保险费[3] - 华夏银行为永锋集团承担9000元股权登记费用 企业通过清单明确知晓费用承担主体 减轻融资负担[3] - 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 涉及多收费主体且名目不透明 成为中小企业"体感"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原因[4] 贷款利率优化与政策适配 - 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较2018年下半年降息周期高点下降约2.3个百分点 处于历史低位[4] - 农行安庆分行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李先生将贷款利率从4.3%降至3% 节省6370元利息支出 通过"经营贷"产品实现更优利率适配[6] - 聊城农商行为山东鑫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A级纳税企业)匹配"银税惠商"专项产品 利率从5.5%降至5% 节省2.5万元利息支出[6] 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 工商银行滨州分行为宝山混凝土公司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 节省3万多元"过桥费" 续贷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半小时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8%[9] - 水泥、砂石等原料采购价同比上涨15% 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超70% 流动资金压力通过续贷方案缓解[9] - 信用贷款模式明确除正常利率外无额外费用 倒逼金融机构升级服务与产品适配性[7] 银企协作与信息整合 - "贷款明白纸"归集散落在合同中的各项成本 便于银行为企业定制服务 将融资成本从"糊涂账"转为"明细账"[8] - 清单列示收费主体、支付方式及周期 增强银企互信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4][9]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8月19日涨1.17%,中国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16:33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上涨1.17%,领涨板块为中国银行[1] - 上证指数下跌0.02%至3727.29点,深证成指下跌0.12%至11821.63点[1] 个股涨跌幅 - 中国银行上涨2.02%至5.56元,成交量440.09万手,成交额24.30亿元[1] - 邮储银行上涨1.65%至6.15元,成交量163.76万手,成交额10.05亿元[1] - 农业银行上涨1.30%至7.02元,成交量544.43万手,成交额38.28亿元[1] - 交通银行上涨0.94%至7.51元,成交量150.34万手,成交额11.28亿元[1] - 工商银行上涨0.53%至7.57元,成交量338.52万手,成交额25.61亿元[1] - 建设银行上涨0.22%至9.16元,成交量136.50万手,成交额12.51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4.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7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06亿元[1]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入3.71亿元占比15.27%,游资净流出2.23亿元占比9.19%,散户净流出1.48亿元占比6.08%[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59亿元占比6.20%,游资净流出7956.88万元占比3.11%,散户净流出7914.63万元占比3.09%[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入8048.30万元占比8.01%,游资净流入248.56万元占比0.25%,散户净流出8296.85万元占比8.25%[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出996.41万元占比0.80%,游资净流入429.31万元占比0.34%,散户净流入567.10万元占比0.45%[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出2748.87万元占比2.44%,游资净流入39.21万元占比0.03%,散户净流入2709.66万元占比2.40%[2]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出9270.56万元占比2.42%,游资净流入2127.08万元占比0.56%,散户净流入7143.48万元占比1.87%[2]
小微企业融资难?浙江首创多种融资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19 16:29
浙江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成效 - 截至6月末浙江已走访企业413万家,纳入推荐清单98.2万家,其中96.3万家获授信支持,累放贷款2.6万亿元 [2] - 截至5月末浙江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2] - 温州"科创指数贷"累计发放1087亿元,覆盖44家银行机构 [3] - 浙商银行通过"浙银善标"体系向推荐清单内主体累计授信超950亿元 [8] - 三门农商银行创新"台创·专利池贷",以专利技术评估为企业提供1100万元授信 [6] 创新融资模式 - 温州创设"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产出/融合三方面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能力赋分 [3] - 浙商银行推出"普惠数智贷",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风控模型实现2日内放款100万元 [8] - 路桥农商银行采用"银税互动+金融网格"模式,基于纳税/用电/生产数据24小时完成500万元信贷审批 [9] - 瑞安农商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为企业解决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问题 [10] - 三门农商银行将管理体系认证纳入标准,升级"冲锋·认证贷"为迅猛龙户外提额至350万元 [13] 重点企业案例 - 豪联科技获农行300万元"科创指数贷",从申请到放款仅3个工作日 [3] - 气协科技通过专利质押获1100万元授信,2024年产值达3500万元(同比+320%) [6][7] - 瑞得机械凭借"善标一级"评级获浙商银行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8] - 鼎博水暖获工行500万元经营性贷款用于技术升级 [11] - 傲隆管道作为初创企业获温州银行420万元信用授信 [12] 机制优化措施 - 温州建立"精准筛分/双线对接/数智监测/联合指导"四项机制筛选活跃经营主体 [11] - 针对首贷户建立"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服务体系,优化准入门槛 [12][13] - 无还本续贷新政要求银行提前1个月沟通,建立续贷支持与尽职免责机制 [10] - 工商银行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方案,为鼎博水暖匹配技术升级贷款 [11]
工商银行落地东莞首笔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3:55
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启动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东莞地区七家银行机构正式启动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标志着港澳居民在东莞开立内地银行账户的便捷通道全面开启 [2] - 该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构筑崭新枢纽 显著提升大湾区支付体系服务效能 [2]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成功办理东莞地区首笔香港代理见证开户业务 成为该项服务落地的先行者 [2][3] 业务模式与参与机构 - 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指具备资格的港澳银行提供代理见证服务 内地合作银行网点负责开户审核 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Ⅱ类、Ⅲ类个人银行账户 [2] - 参与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东莞分行 中国银行东莞分行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 交通银行东莞分行 招商银行东莞分行 汇丰银行东莞分行及东亚银行东莞支行 [2] -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对七家银行机构进行深入业务指导 要求做好系统对接 优化操作流程 强化风险防控 [2] 首笔业务案例 - 客户麦先生通过工银亚洲旺角分行提交申请 仅历时4小时便完成开户 体现流程便捷高效 [3]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作为首笔业务承办行 强化制度保障 深化跨境协同 优化系统流程 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3] - 成功实现"申请-代理见证-审核-开户"全流程快速办结 为后续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3] 业务意义与影响 - 该业务为港澳同胞在东莞的"衣食住行"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支付服务 提升跨境生活体验 [4] - 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注入"东莞支付温度" 拓宽金融服务覆盖广度与服务深度 [4]
特稿|消失的信用卡:从“跑马圈地”到“潜行”创新
华夏时报· 2025-08-19 13:21
信用卡行业现状 - 银行通过"办信用卡送自行车"等促销活动刺激发卡 现场可办理多家银行信用卡 标价近3000元的自行车需办理13张卡方可领取[2] - 信用卡发卡量连续十个季度环比下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降至7.21亿张 较2022年高峰期的8.07亿张减少8600万张[4] - 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至2.33% 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1239.64亿元 同比增长26.31% 占应偿信贷余额1.43%[5] - 2025年以来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 部分银行一天内关闭6家分中心[6] 行业竞争与成本 - 信用卡推广成本从零上升至单卡200元 员工需自掏腰包购买礼品进行联合展业[4] - 睡眠卡占比高达30%以上 2022年监管要求睡眠卡比例不得超过20%[14] - 银行批量停发近百款联名信用卡 多为发行量少、活跃度低的低效卡种[7] 历史发展轨迹 - 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首张信用卡"中银卡" 需预存金额使用[8] - 1995年广发银行推出首张符合国际标准的VISA信用卡 实现"先消费后还款"[12] -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 次年发卡量猛涨3倍至400万张[12] - 2009年信用卡发卡量达1.85亿张 较2003年增长46倍[13] - 2022年信用卡数量达峰值8.07亿张 人均持卡0.57张[13] 数字化转型与挑战 - 移动支付兴起导致信用卡使用率下降 支付宝花呗用户达6500万90后[16] - 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8.71万亿元 仍为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的5倍[18] - 银行探索数字化运营 通过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18] - 透支利率市场化政策落实不力 仅少数银行推出优惠利率产品[21]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注重支付体验和服务质量[20] - 技术驱动创新 探索大模型、AR等新技术应用场景[20] - 通过产品细分和差异化权益满足不同客群需求[20] - 信用卡仍保持"支付工具+信贷载体+消费渠道"三位一体核心价值[19]
见证历史!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丨画说热点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15
A股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创历史新高 [2] - 上证指数续创阶段新高 反映市场整体走强 [2] 公司市值排名 - 农业银行以2.19万亿元市值位居A股榜首 [2] - 工商银行以2.02万亿元市值排名第二 [2] - 贵州茅台、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宁德时代市值均超万亿元 [2]
11巨头跻身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四大看点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2:0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高涨 [1] - 8月18日两市成交额达2 76万亿元,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万亿元,连续四个交易日实现双突破 [1]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从年初8家增至11家,总市值近18万亿元 [1][2][4] 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分析 - 工商银行以2 50万亿元市值领跑,农业银行(2 36万亿元)、建设银行(1 88万亿元)紧随其后 [3] - 金融板块占据7席,包括中国银行(1 63万亿元)、招商银行(1 10万亿元)、中国人寿(1 06万亿元)、中国平安(1 03万亿元) [3][7] - 消费与能源科技龙头:贵州茅台(1 79万亿元)、中国移动(1 77万亿元)、中国石油(1 53万亿元)、宁德时代(1 30万亿元) [4] - 新晋成员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在8月初市值均为0 99万亿元,年内成功突破万亿 [4][7] 5000亿+市值公司表现 - 工业富联市值暴涨104 65%,领跑全场 [5] - 紫金矿业(+43 59%)、邮储银行(+33 96%)、农业银行(+28 96%)涨幅显著 [5] - 贵州茅台(-6 28%)、五粮液(-11 11%)、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均录得负增长 [5] - 科技制造与金融股表现强劲,消费与传统能源承压 [5] 央国企主导地位 - 11家万亿市值公司中,央国企占比超80%,仅宁德时代(民企)和中国平安(无实控人)例外 [6] - 5000亿—1万亿市值梯队中,央国企占比72 7%,仅比亚迪、美的集团、工业富联为非央国企 [6] - 中国神华通过收购能源资产,潜在总市值逼近9400亿元,或成第12家万亿巨头 [6] - 央国企并购重组浪潮持续,包括中国动力、中化装备、中国船舶等 [6] 金融行业统治力 - 金融业在万亿俱乐部中独占7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长期稳居前三 [7] - 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年内成功晋级,年初市值分别为0 98万亿元、0 97万亿元、0 88万亿元 [7] - 5000亿—1万亿梯队中,金融后备力量包括交通银行(0 61万亿元)、邮储银行(0 71万亿元) [8] - 金融业形成"头部霸榜+腰部储备"格局,能源矿业、制造与消费代表企业分布较少 [8][9]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仍然看好内银行业 H股首选中国银行及工商银行
格隆汇· 2025-08-19 11:09
中国银行业投资前景 - 摩根大通看好中国银行业,认为尽管下半年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但净息差回稳和财富业务带动的费用收入温和复苏将推动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持续改善 [1] - 自今年7月以来,MSCI中国及沪深300指数内的银行股表现落后于指数 [1] 银行股选股偏好 - 偏好存款能力强的银行,因内地家庭可能将资产配置由存款转移至股票 [1] - A股银行中首选招商银行,因其股息率可观且盈利对资本市场的敏感度较高 [1] - H股银行中首选中国银行及工商银行,因其股息收益率相对较高,且中国银行今年迄今股价表现落后国企同业 [1]
2025年上半年,银行净利润1.2万亿
36氪· 2025-08-19 11:0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8.19%,平均资产利润率0.63% [1] -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1%、1.55%、3.91%,分别下降0.02、0.01和0.04个百分点 [1]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1.49%,下降0.02个百分点 [3] -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7.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69亿元,拨备覆盖率211.97%,上升3.84个百分点 [4]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93%,分别较上季末上升0.30、0.28和0.24个百分点 [4] -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4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43.7%,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占比16.2% [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5] - 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0.4%和10.2%,高于行业平均7.9%的增速 [5] 国有大型银行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六大行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101.84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127.74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均超过1500亿元,邮储银行893.63亿元,交通银行663.74亿元 [8] - 六大行一季度总计实现净利润3501.92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净利润均超过800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净利润均在250亿元左右 [8] - 六大行中仅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增速分别为2.56%,其他四家银行同比下降,建设银行同比下降5.40%,工商银行下降3.22% [8] - 除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他四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工商银行下降3.81%,建设银行下降3.64% [9] - 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71%,较2024年全年下降16个BP,交通银行净息差仅为1.23% [9]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1%,为六大行中最低,其他五大行不良率均较2024年末下降或持平 [9]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7.81%,邮储银行为266.13%,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200%至197.97% [9] - 工商银行2025年3月末总资产51.55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均超过40万亿元,中国银行35.99万亿元,邮储银行17.69万亿元,交通银行15.29万亿元 [7] - 六大行总资产均实现增长,工行和建行增速超过5%,交通银行增速最慢为2.61% [7] 城市商业银行表现 - 2024年末29家上市城商行资产总规模3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占全国城商行总资产的61.08%,其中11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 [10] - 北京银行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均超过3万亿元,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超过2万亿元 [10] - 2024年上市城商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26.75亿元,其中江苏银行808.15亿元位居榜首,北京银行699.17亿元,宁波银行666.31亿元,上海银行529.86亿元,南京银行502.73亿元 [12] - 2024年上市城商行实现净利润总额2390.01亿元,占全国城商行净利润总额的93.87%,较上年提高17.47个百分点 [13] - 江苏银行净利润333.06亿元位列首位,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净利润均超过200亿元 [13] - 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66%,拨备覆盖率479.29%,杭州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 [11] - 上市城商行贷款总额在总资产中占比49.9%,公司贷款占比超过70%,个人贷款占比下降 [12] - 泸州银行公司贷款占比86.99%最高,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占比37.79%位居首位 [12] - 上市城商行存款业务平均增速9.8%,7家银行存款总额突破万亿元 [12] 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长 - 西安银行营业收入81.90亿元,同比增长13.68% [2] - 南京银行营业收入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 [2] - 杭州银行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 [2] - 江苏银行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 [2] - 青岛银行营业收入134.98亿元,同比增长8.22% [2] - 宁波银行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 [2] - 成都银行营业收入229.82亿元,同比增长5.90% [2] - 北京银行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 [2] - 上海银行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 [2] 银行业资产结构 - 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20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5] - 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5.0% [5] - 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6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5] - 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60.16万亿元,同比增长5.5% [5] - 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6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9% [5]
推动全区旅游业繁荣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9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推出13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 涵盖扩大金融供给 创新服务 政银企对接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广西文体产业贷款余额达2013.34亿元 同比增长6.63% [1] - 1至7月全区文体产业贷款发放459.38亿元 [1] 银行机构具体举措 -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前7月新发放服务消费贷款2.57亿元 重点支持北海银滩景区综合提升工程 红树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停车场建设 桂林漓江龙船坪旅游码头改造等项目 [1] - 国开行广西分行上半年发放养老产业贷款8.21亿元 重点支持颐养中心 医养综合体 森林康养基地等康养基础设施建设 [1]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创新景区观光车收费权质押贷款 为北海涠洲岛旅游项目发放5000万元贷款 期限8年 [2] - 工商银行桂林分行以信用贷款方式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4000万元营运资金贷款 [2] 信贷创新与融资模式 - 银行系统将盈利模式 发展前景 社会公益等软指标纳入客户评级与授信审批 [2] - 创新信用贷款 权益质押贷款等产品解决文体产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难题 [2] - 截至二季度末 广西文体产业信用贷款余额444亿元 增长17.7% 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余额30亿元 增长11.5% 商标权质押贷款余额875万元 增长414.7% [2] 政银企对接机制 - 建立重点文体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和银行清单 深化政银企融资交流 [3] - 聚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等重大项目 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对接机制 [3] - 桂林银行上半年推动桂林辖区文体类贷款投放21.25亿元 惠及347户经营主体 [3] - 广西银行机构累计对接4.68万个文体产业经营主体 较上年增加2266个 为56个重大文体项目投放贷款超90亿元 [3] 支付服务与消费金融创新 - 加强重点文体消费场所支付服务供给 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现金使用环境 [4] - 桂林市建成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外籍人士支付便利性旅游休闲区 完成文旅场景外卡受理改造 重点商户外卡受理占比从51.04%提升至97.17% 新增458台外卡受理POS机 [4] - 金融机构推出文体主题借记卡 贷记卡 产品分期贷款 低门槛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和先游后付等金融服务 [4] -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为1200家商户提供食行场景优惠活动 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旅行公司合作开展满减优惠活动 覆盖超300家门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