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601665)
搜索文档
鑫闻界|提升治理效率,超20家上市银行撤销监事会
齐鲁晚报· 2025-09-26 15:25
银行监事会撤销进展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于9月25日公告公司章程修订获监管核准 正式不再设立监事会 [2] - 城商行同步推进撤销 齐鲁银行9月23日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议案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职权 [2] - 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0余家宣布取消或推进撤销监事会 包括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 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等地方银行 [2] 政策依据与时间要求 - 银行取消监事会源于2024年7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 允许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通过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设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 [2] - 证监会2024年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需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公司章程修订 设立审计委员会取代监事会 [3] 改革目标与行业观点 - 以审计委员会取代监事会旨在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3] - 业内强调需确保监督机制保持独立性与专业性 [3]
热度不减!城商行成科创债发行主力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1:03
发行规模与市场热度 - 9月以来10家银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总额达129亿元 其中城商行为发行主力军[1] - 重庆三峡银行科创债认购倍数达2.87倍 实现超额增发至25亿元[2] - 商业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累计达2615亿元 涉及52只债券[3] 债券发行条款特征 - 10只科创债发行期限均为5年 票面利率区间为1.84%至2.03%[2] - 青岛银行发行10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科创债 票面利率1.87%[2]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投放[2] 政策支持与市场价值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3] - 科创债具备政策支持下的规模快速扩张、高评级主体信用安全和票面利率优势三大核心价值[1][3] - 当前市场以AAA级央国企为主力发行方 金融机构及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度持续提升[3] 银行实践与区域影响 - 青农商行成功发行全国农商银行首单及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首笔科创债券[4] - 重庆银行发行西部地区首笔3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资金全部投向科技领域业务[4] - 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降低融资成本 改善负债久期结构 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4] 资金使用与风控要求 - 科创债利率显著低于同业存单等传统主动负债工具[4] - 中小银行需建立适应科创企业的信用评估模型和估值方法[5] - 需要维持科创债发行和信贷投放的动态平衡关系 保持资本充足率稳定[5]
银行取消监事会 治理改革面临新挑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6
银行取消监事会趋势 - 齐鲁银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及其下设专门委员会[1][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于4月29日集体宣布撤销监事会[2] -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陆续跟进取消监事会[2] 法律与监管背景 - 新公司法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 允许公司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金融机构可按公司章程设置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2] 取消监事会的原因 - 监事会整体监督效能与制度设计初衷存在差距 不同银行间效能分化明显[3] - 监事会信息获取滞后 依赖管理层提供过滤后数据 导致监督沦为事后追认[3] - 风险识别能力薄弱 多数银行监事会未能提前预警信贷违规、资金挪用等风险[3] - 整改约束力不足 监事会监督建议无法律强制力 极少内容转化为整改措施[3] 审计委员会的优势 - 提升银行治理效率 减少机构冗余 精简公司治理结构[4] - 董事会对经营和监督全面负责 权责更加清晰 激励与约束机制更为一致[4] 潜在挑战与风险 - 监督与被监督对象同属董事会 容易形成同体监督[4] - 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由独立董事担任 独立性不足或专业能力有限可能制约作用发挥[4] - 原则性规定需转化为具体可行操作方案 涉及流程重塑、权责划分等内部治理机制调整[5] 实施进展与人员调整 - 多家银行已着手进行相关人事调整 齐鲁银行职工监事和外部监事相继辞职[5] - 原监事会人员安置与职责过渡需时间 综合考虑监事个人意愿、股东意见及董事会席位等因素[6]
银行取消监事会治理改革面临新挑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1
银行取消监事会背景 - 新公司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允许公司设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不设监事会或监事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金融机构可按公司章程规定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2] - 多家银行跟进取消监事会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 以及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等股份行和城商行 [1] 取消监事会原因 - 监事会整体监督效能与制度设计初衷存在差距 不同银行间效能分化明显 实力较强主体履行职能效果强于实力较弱主体 [2] - 监事会信息获取滞后 不直接参与日常经营 依赖管理层提供过滤后数据 导致监督沦为事后追认 [2] - 监事会风险识别能力薄弱 原银保监会行政处罚中涉及内部监督失效案件占比较高 多数监事会未能提前预警信贷违规 资金挪用等风险 [2] - 监事会整改约束力不足 监督建议无法律强制力 极少数内容可转化为整改措施 [2] 审计委员会优势 - 提升银行治理效率 减少机构冗余 精简公司治理结构 [3] - 董事会对经营和监督全面负责 权责更加清晰 激励与约束机制更为一致 [3] - 降低运营成本 [1][2][3] 潜在挑战 - 监督与被监督对象同属董事会 容易形成同体监督 [3] - 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由独立董事担任 若独立性不足或专业能力有限可能制约作用发挥 [3] - 原则性规定需转化为具体可行操作方案 涉及流程重塑 权责划分等内部治理机制调整 [4] - 原监事会人员安置与职责过渡需时间 需综合考量监事个人意愿 股东意见及董事会席位等因素 [4] 实施进展 - 齐鲁银行于9月23日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议案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 - 齐鲁银行已进行人事调整 职工监事张晓艳和外部监事董彦岭于8月28日和9月4日分别辞去监事职务 [4]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需待监管部门批复正式生效后 原监事会和监事职务将依法撤销 [4]
城商行板块9月25日跌0.94%,重庆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7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16:37
板块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下跌0.94% 领跌个股为重庆银行(收盘价8.94元 跌幅1.65%)[1] - 上证指数微跌0.01%至3853.3点 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445.9点 呈现市场分化态势[1] - 板块内10只主要个股全部下跌 跌幅区间为1.10%-1.65% 其中西安银行跌1.50%至3.95元 郑州银行跌1.48%至2.00元[1] 成交情况 - 杭州银行成交额最高达10.47亿元 成交量69.29万手 上海银行成交5.67亿元居次[1] - 郑州银行成交量最大达145.51万手 厦门银行成交量最低为13.28万手[1]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78亿元 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入1.25亿元和1.52亿元[1] 资金流向 - 苏州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808.24万元(占比16.25%) 游资净流出3223.56万元(占比10.89%)[2] - 齐鲁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585.55万元(占比6.49%) 但散户资金净流出2736.70万元[2] - 南京银行游资净流出3232.83万元(占比6.09%) 散户净流入2874.76万元(占比5.42%)形成明显对冲[2] - 重庆银行主力与游资分别净流出567.89万元和523.28万元 散户净流入1091.16万元(占比7.15%)[2]
城商行板块9月24日涨1.64%,齐鲁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6917.64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上涨1.64%,领涨个股为齐鲁银行(代码601665)涨幅1.73% [1] - 上证指数上涨0.83%至3853.64点,深证成指上涨1.8%至13356.14点 [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6只个股下跌,1只个股持平 [1][2] 个股价格表现 - 齐鲁银行收盘价5.87元,成交量106.66万手,成交额6.24亿元 [1] - 杭州银行收盘价15.32元涨幅0.66%,成交额6.91亿元 [1] - 宁波银行收盘价26.55元涨幅0.23%,成交额7.29亿元 [1] - 南京银行收盘价11.01元涨幅0.46%,成交额8.06亿元 [1] - 厦门银行跌幅最大达0.92%,收盘价6.48元 [2] - 重庆银行跌幅0.76%,收盘价60.6元 [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6917.64万元,游资净流入1335.56万元,散户净流入5582.08万元 [2] - 宁波银行主力净流入7438.80万元,占比10.21%,游资净流出5109.77万元 [3] - 上海银行主力净流入1717.61万元占比3.13%,游资净流入1299.40万元 [3] - 成都银行主力净流入1631.17万元占比5.36%,游资净流入759.02万元 [3] - 南京银行主力净流入1004.62万元,但游资净流出4203.65万元 [3] - 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出548.34万元,游资净流出1012.74万元 [3]
齐鲁银行潍坊昌乐支行:深耕适老服务 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24 11:19
服务网络建设 - 网点严格按照适老化标准配置无障碍通道、爱心座椅、放大镜、急救箱等设施 [2] - 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 由经验丰富柜员提供一对一咨询引导 切实缩短老年客户等候时间 [2] - 组建银发服务专员团队 开展专项培训 全面提升服务专业性 [2] - 针对行动不便特殊老年群体推出上门服务绿色通道 组成流动服务小组 为有特殊需求客户提供开户、咨询等上门服务 今年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30余次 [2] 智能服务与安全防护 - 依托手机银行亲情圈功能 引导子女为老年父母绑定账户 实现转账提醒、余额查询等远程协助 [3] - 每月开展智能金融小课堂 以手把手教学与情景模拟方式讲解手机银行适老模式、防诈骗知识等内容 累计服务老年客户超500人次 [3] - 推出老年客户专属服务热线 配备方言坐席 确保沟通零障碍 [3] - 联合社区、养老院开展防诈骗进万家活动 向老年客户普及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知识 [3] 银企合作与金融支持 - 与当地涵盖康复医疗、托养等领域的投资管理集团开展深度合作 以金融之力支持残障事业与适老服务 [4] - 2025年向该集团旗下医院授信1000万元 专项用于药品采购与医疗设备更新 助力提升老年病、慢性病诊疗能力 [4] - 组建上门服务专班 为集团下属3家企业240余名员工提供上门服务 [4] - 联合开展残障老人金融关爱计划 为入住托养机构老人提供专属理财咨询、防诈骗宣讲等服务 覆盖超500人次 [4]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厨具贷”:为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齐鲁晚报· 2025-09-24 10:16
行业概况 - 博兴县兴福镇是全国商用厨具核心生产地 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40% 山东省内占比突破90% [1] - 当地聚集2800余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 带动4.5万余人就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行业拥有鲁宝 皇冠 汇泉 金佰特等知名品牌 包括14个山东名牌和2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 [1] 企业案例 - 山东正联厨业面临设备升级压力 因资金短缺导致厂房闲置和订单流失 [1] - 企业通过齐鲁银行"厨具贷"获得200万元贷款 资金用于购置新生产设备 [2] - 贷款发放周期不足3天 帮助企业新增20个就业岗位并扩大产能40% [2] 金融支持 - 齐鲁银行针对厨具企业设备升级和产能扩张需求推出"厨具贷"特色产品 [1][2] - 产品采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模式 提升企业获贷率和授信额度 [2] - 今年以来已为近30家厨具企业提供超2000万元信贷支持 [2] 业务拓展 - 银行围绕地方特色产业构建"一县多品"服务体系 开发十余款普惠金融产品 [2] - 产品线包括渔网贷 肉牛养殖贷 彩钢贷 家居贷等 上半年新增投放超2.6亿元 [2] - 未来将持续挖掘产业痛点 推出定制化金融方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2]
齐鲁银行:精准服务海洋经济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齐鲁晚报· 2025-09-24 10:16
公司运营与资金状况 - 公司拥有32000平方米万吨级低温仓库 38条自动化冷链输送线及国际领先温控系统 年周转水产品18万吨 占胶州地区水产冷链流通总量35% [1] - 春秋渔汛旺季代采垫资压力超过5000万元 资金周转紧张限制上游合作范围 大量优质资源因无法满足预付款要求而错失 [1] 金融解决方案实施 - 齐鲁银行提供5000万元线上贸易融资 专项用于扩大鳕鱼等优势海产品集中采购规模 融资利率较同类产品降低1.5个百分点 年节约财务成本75万元 [2] - 以核心企业信用资质和仓储资源为基础 通过供应链管理公司实现资金支持 缓解代采垫资压力并增强上游议价能力 [2] 产业链延伸效果 - 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延伸 筛选5家水产加工企业累计批复1.4亿元贸易融资授信 [3] - 获得融资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20个 年加工产值合计增加1.2亿元 其中某企业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美元 [3] 基础设施与产业集群 - 低温仓库利用率从90%提升至98% 单日最大吞吐量突破800吨 成为山东半岛最繁忙水产冷链枢纽之一 [3] - 周边集聚水产加工 包装印刷 物流运输等配套企业46家 形成占地2.3平方公里海洋经济产业园 [3] 风险管控机制 - 构建物流监控与资金流闭环的"三流合一"风险管控机制 通过冷链仓储系统实时掌握库存变动 银行账户体系确保融资专款专用 [3]
齐鲁银行:以金融创新为笔,绘就齐鲁绿色转型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24 10:16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作为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 正通过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其中齐鲁银行通过精准服务 本土创新和生态构建 深度参与山东绿色转型进程 成为服务地方绿色发展的金融典范 [1][2][5][8][9]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末 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 同比增速超30%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齐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436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100亿元 增速超30% [9] 精准服务产业与民生 - 针对农业领域推出"临碳贷"产品 以企业碳评级定优惠 实现降碳即降息 为山东青果食品投放1000万元贷款 [2] - 为地热能开发示范工程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项目每采暖季可省标煤1.11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2.73万吨 [2] - 推出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 包括面向高耗能企业的"低碳益贷" 为新能源产业设计的"能效益贷" 以及绿色按揭 新能源汽车分期等个人消费端业务 [3][4] 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将贷款利率与借款人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通过设定碳排放强度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关键绩效指标激励企业 [5] - 针对滨州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设计"氢气回收量挂钩"授信方案 利率直接与企业年度氢气回收量绑定 [5] - 产品设计注重区域性传统行业转型 企业绩效达标可优化融资成本 银行可配套提供转型金融 碳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6][7] 生态体系建设 - 将绿色金融纳入重点发展方向 制定《2024-2026年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明确规模目标和支持领域 [8] - 建立多层级推进体系 确保绿色金融业务在各地市有序开展 [8] - 将ESG理念全面融入授信全流程 建立客户ESG风险评级体系 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8] 行业认可与荣誉 -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入围山东省"2025好品金融—绿色金融"产品 [7] - 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 荣膺"最佳绿色金融中小银行" "2024年度绿色金融实践模范银行"等行业奖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