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转债
搜索文档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3周:保险资本三季度继续增持银行股-20251103
 长江证券· 2025-11-03 07:3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1]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随着年底临近及更多银行进入中期分红阶段,应重点关注大型银行股的红利配置价值 [2] -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小幅下行符合预期,但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是核心亮点,息差拐点愈加清晰 [2][6]   市场表现与交易动态 - 本周银行指数下跌2.3%,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9%和-2.8% [2][9] - 市场风险偏好高位震荡,银行板块相对收益转负,科技板块波动率放大,市场对后市交易风格存在分歧 [2][9] - 各类型银行股的成交额占比均有所提升,股份行换手率创新高,城商行换手率回升,预计银行股交易热度将进一步上行 [30][32]   三季报业绩亮点与趋势 - 国有行营收和利润增速边际回升优于预期,二季度营收全面转正,三季度利润全面转正 [6] - 城商行业绩增速保持领先,但部分个股不及预期;股份行和农商行头部公司业绩增速稳定 [6] - 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测算多数银行单季度息差环比回升,拐点清晰;考虑四季度基数低及明年存款成本确定性下行,预计增速反转可持续 [7][36] - 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城商行普遍下滑,但国有行通过衍生工具、汇兑收益及兑现AC浮盈支撑非息增速优于同业 [7][3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资产质量方面重点关注零售风险,整体尚未确立拐点,各品种零售贷款仍有压力 [7][37] - 部分公司如宁波银行通过压降零售贷款、加速投放对公贷款,率先出现不良生成率拐点;招商银行信用卡逾期率连续三个季度降低 [37]   保险资本增持动向 - 三季度保险资本继续大力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是增持农业银行A股和邮储银行A股的主要力量,持股比例分别达1.40%和1.98% [8][40][42] - 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资本向城农商行下沉,进入苏州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40%、2.08%和1.66% [8][40][42] - 中小保险公司如东吴人寿、弘康人寿、利安人寿寻求银行股长期股权投资机会,可能通过获取董事会席位实现权益法记账 [8][40]   股息率与可转债机会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为3.89%,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10BP;H股平均股息率为5.08%,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 [20][23][24] - 可转债银行股存在强赎交易机会,浦发银行可转债摘牌后累计转股39.5亿股;上海银行和兴业银行转股需求较强 [25][28]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2周:房地产贷款三季度增速转负-20251027
 长江证券· 2025-10-27 07:30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0]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板块本周表现相对落后但H股大行领涨,得益于低估值高股息特征,预计南下资金持股比例将持续提升 [2][9] - 央行三季度贷款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历史性转负,但政策支持下四季度开发贷需求有望恢复 [6][7] - 已披露三季报的银行业绩显示利润增速上行,主要驱动力为利息净收入增速回升 [8] - 随着银行股行情持续,可转债银行的强赎交易机会值得关注 [9][25]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本周银行指数上涨1.3%,但相对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9%和-6.7% [9][18] - H股大行表现强势,农业银行H股本周领涨7.9%,其A/H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56.4%/43.6% [2][9] - 南下资金持股比例近期重新上升,六大国有行H股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股息率优势突出 [9][20][24]   信贷投向与行业基本面 - 2025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转为-0.1%,为历史性转负 [6][7] - 房地产开发贷同比增速为-1.3%,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单季度净减少2001亿元 [7] - 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为-0.3%,降幅扩大,单季度净减少2921亿元 [7] - 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为9.7%,增速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信贷需求偏弱 [6] - 基建中长期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7% [6] - 零售信贷需求低迷,三季度末个人经营贷和非房消费贷余额同比增速分别降至4.8%和4.2% [7]   银行业绩表现 - 重庆银行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双10%”高增长,息差企稳及对公信贷高增长拉动利息净收入加速上行 [8] - 华夏银行与平安银行三季报营收受非息净收入拖累,但利息净收入增速回暖,利润增速保持稳定 [8] - 预计重点上市银行三季报业绩整体稳定,利息净收入增速回升将拉动营收 [8]   交易特征与投资机会 - 银行股换手率及成交额占比本周普遍回升,股份行换手率创下新高 [29] - 浦发银行可转债即将摘牌,其可转债余额已从上周五的78亿元迅速降至2亿元,提示关注可转债银行的强赎交易机会 [9][25] - 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为3.85%,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仍有200个基点,H股平均股息率达5.01%,配置价值显著 [20][23]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1周:如何展望银行股行情的持续性?-20251019
 长江证券· 2025-10-19 21:4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1]   核心观点 - 市场对银行股行情持续性存在分歧,但报告认为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将持续 [2][6] - 银行指数本周上涨5.0%,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取得7.3%和10.7%的超额收益 [2][8] - 支撑银行股估值修复的核心基础牢固,主流银行业绩延续平稳增长 [2][6]   策略角度分析 - 中长期维度,低估值的银行股与市场慢牛方向一致,近一年伴随指数不断创新高 [6] - 短期维度内,受益于高风险偏好的成长股与低风险偏好的银行股走势可能背离,银行股间接发挥平抑指数功能 [6] - 每轮调整带来估值低位的配置机会,保险资本等绝对收益资金对于红利资产的配置逻辑和需求并未改变 [2][7]   基本面分析 - 城投、地产、资本等重大风险底线确立的趋势依然清晰,政策层面仍在支持城投化债及重要银行有序补充资本 [6] - 2025年以来绩优银行的营收增长点已经从投资收益切换至利息净收入,2026年存款成本继续下行,预计更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反转 [6] - 未来扩表速度领先且净息差企稳的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城商行优势最清晰 [6] - 资产质量方面,零售风险尚未确立拐点,政府类对公贷款占比高的城商行资产质量非常稳健 [6]   交易与市场表现 - 四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回落,银行股三季度调整充分,本周板块启动估值修复行情 [8] - 个股层面,业绩预期优异的重庆银行、渝农商行领涨,临近可转债到期的浦发银行股价上涨弹性突出 [8][9] - 六大行H股平均股息率5.23%,较A股平均折价率24%,H股优势更突出 [8][21] - 六大行A股股息率提升至3.98%,相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216BP [21][24]   可转债投资机会 - 随着银行股行情持续演绎,建议关注相关可转债银行的强赎交易机会 [9] - 浦发银行可转债余额已从上周五的243亿元降至78亿元,主要股东中国移动连续转股推动持股比例上升 [9][26]   市场交易热度 - 本周各类型银行股的换手率较上周均有所提升,股份行、城商行换手率回升更明显 [10][31] - A股整体换手率回落,但银行股成交额占比依然非常低,预计后续银行股交易热度将进一步上行 [10][31]
 “白衣骑士”频登场、多数仍陷转股难 银行可转债背后“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47
 银行可转债市场分化格局 - 10月银行可转债市场呈现显著“冷热不均”态势,全市场超半数存续银行可转债转股率近乎0%,而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在到期前实现超七成转股率 [1] - 市场分化体现为优质银行依托机构增持和基本面支撑实现主动转股突围,而中小银行则受困于正股“破净”及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被动承压 [1] - 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格局,不同类型银行的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将显著差异 [1][8]   浦发银行高转股率案例 - 截至10月15日,“浦发转债”累计转股金额达382.51亿元,累计转股股数30.28亿股,转股比例占发行总量的76.5016%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将所持5631.454万张浦发转债全部转为普通股,合计4.5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升至18.18% [2]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2] - 信达投资通过“3天闪电操作”在6月27日完成转股,合计转股股数约9.12亿股,推动浦发银行普通股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3] - 机构增持被视为在银行股估值低位“低价”入股优质股份行的机会,既能获得稳定股息,也可分享未来估值修复红利 [3]   成功触发强赎退出的银行案例 - 年内已有5家银行的可转债通过强赎实现退出,累计涉及发行总额达560亿元 [4] - 齐鲁银行转债因正股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而触发强赎,于8月8日最后交易并摘牌 [4]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于7月18日摘牌,杭州银行“杭银转债”以99.96%的转股率完成强赎 [4][5] - 成都银行“成银转债”和苏州银行“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和3月摘牌,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5] - 中信银行400亿元“中信转债”虽未触发强赎,但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在到期前将所持263.88亿元转债全部转股,大幅减轻兑付压力 [5]   转股率低迷的银行现状与原因 - 目前全市场存续的7只银行可转债中,除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外,其余5只转股率均接近0% [5] - 上海银行200亿元可转债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仅2217.40万元完成转股,占发行总量比例仅为0.1109% [5] - 转股率低迷核心原因包括正股价格长期低于转股价导致转股即面临账面亏损,以及转股价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使多数“破净”银行股失去转股价下修空间 [6] - 机构投资者偏好将银行可转债作为稳健型资产配置而非博取转股收益,银行自身经营基本面不佳也削弱投资者转股意愿 [6] - 转股率长期偏低直接制约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影响信贷投放和风险缓冲空间,对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压力尤甚 [6]   提升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 转股困难的银行需从三方面着力:改善经营基本面以增强正股吸引力和市场信心;结合自身定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增长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推动转股价下修并加强投资者沟通 [7] - 在可转债市场分化加剧背景下,单一依赖可转债补充资本的路径已显局限,需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8] - 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可能通过股价修复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高转股率,而大多数中小银行因区域经济承压及估值修复乏力,转股率可能持续低迷 [8] - 对于经营状况较弱、未达可转债发行标准的银行,可通过发行永续债或补充二级资本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9]
 “白衣骑士”频登场、多数仍陷转股难,银行可转债背后“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33
 银行可转债市场分化格局 - 10月银行可转债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在到期前实现76.5016%的转股率,而全市场超半数存续银行可转债转股率近乎0% [1] - 市场分化格局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态势,不同类型银行的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将呈现显著差异 [1][11]   浦发银行高转股率案例 - 截至10月15日,“浦发转债”累计转股金额达382.51亿元,转股股数30.28亿股,转股比例占发行总量的76.5016% [3] - 高转股率得益于“白衣骑士”力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将所持5631.454万张转债全部转股,增持4.5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升至18.18% [3] - 东方资产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3] - 信达投资通过“3天闪电操作”在6月完成近1.18亿张转债的增持与转股,合计转股股数约9.12亿股,推动浦发银行普通股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4][5]   成功触发强赎的银行可转债 - 年内已有5家银行的可转债通过强赎退出,累计涉及发行总额达560亿元 [6] - 具体案例包括:齐鲁银行“齐鲁转债”因正股价格触发条件于8月摘牌;南京银行“南银转债”于7月18日摘牌;杭州银行“杭银转债”以99.96%转股率完成强赎 [6] - 成都银行“成银转债”和苏州银行“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和3月摘牌,转股率分别为99.94%和99.93% [7] - 中信银行400亿元“中信转债”到期前,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将所持263.88亿元转债全部转股,大幅减轻兑付压力 [7]   转股率低迷的银行可转债 - 全市场存续的7只银行可转债中,除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外,其余5只转股率均接近0% [7] - 例如上海银行200亿元“上银转债”,截至2025年9月30日仅2217.40万元完成转股,占发行总量比例仅为0.1109% [7] - 转股率低迷的核心原因包括正股价格长期低于转股价格导致投资者转股即面临账面亏损、转股价因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而失去向下修正空间、机构投资者偏好将其作为稳健型资产配置、以及银行自身经营基本面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8] - 转股率长期偏低制约了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影响信贷投放和风险缓冲空间,对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压力尤甚 [8]   提升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 改善银行经营基本面,增强正股吸引力和市场信心是提升转股能力的基础 [9] - 银行需结合自身定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 [9] -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推动转股价下修,并加强投资者沟通,逐步修复市场预期 [9] - 对于转股困难的银行,需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如发行永续债或补充二级资本等,以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12] - 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可能通过股价修复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较高转股率,而大多数中小银行因区域经济承压、估值修复乏力等因素,转股率可能持续低迷 [11]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37周:银行股调整后股东增持加速-20250922
 长江证券· 2025-09-22 07:30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1]   核心观点 - 银行股在资金面因素导致明显调整后,国资股东和管理层加速增持,反映对银行股低估值、盈利和分红稳定优势的认可 [2][6][7] - 银行股基本面保持稳定,债市调整影响可控,下半年预计利息净收入稳定增长,非息收入受益于投资收益释放 [7][8] - 股价回调后股息率优势凸显,龙头城商行2025年预期股息率回升至5%左右,部分银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达5.5% [7][46] - 四季度中期分红陆续启动,绝对收益资金迎来加仓窗口 [8][46]   本周市场表现 - 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下跌4.1%,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3.6%,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6.4% [9][20] - 个股层面齐鲁银行以0.2%涨幅领涨,农业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30.1%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 [9][20]   股东增持动态 - 过去一周青岛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披露国资股东增持进展 [2][6] - 南京银行获南京高科累计增持1.05%,持股比例回升至9.99%;紫金信托增持0.46% [6][40] - 青岛银行国资股东青岛国信计划增持后成为第一大股东;苏州银行股东上半年增持8.56亿元后启动新一轮增持 [6][40] - 齐鲁银行核心管理层计划增持350万元;苏州银行管理层增持496万元,2023-2024年已实施两轮增持合计775万元 [7][41]   估值与股息率 - 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4.10%,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222BP;H股平均股息率5.21%,较A股平均折价率21% [22][25] - 银行股PB(LF)普遍低于1,如交通银行0.55、华夏银行0.35;PE(TTM)多数低于10,如华夏银行4.06、民生银行5.68 [46]   可转债机会 - 浦发银行转债余额298亿元,10月28日到期摘牌;常熟银行转债距离强赎价空间8.5% [26][29] - 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差异较大,如紫银转债40.7%、常银转债7.1% [29]   交易活跃度 - 股份行和城商行换手率及成交额占比本周上升,国有行和农商行下降 [31][32][37] - 头部城商行如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换手率从前期高点回落 [38][39]   行业基本面展望 - 贷款利率降幅预计收敛,市场利率回升推动利息净收入稳定增长 [8][46] - 银行浮盈丰厚,下半年释放OCI/AC投资收益支撑非息收入 [8][46]
 正股上涨激活转债强赎机制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缓解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1
 苏农银行可转债及资本变更   - 苏农银行注册资本拟由18.03亿元变更为20.19亿元 因可转债转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1]   - 2018年8月发行25亿元可转债 期限6年 2024年8月到期兑付 期间累计转股3197.61万股 [2]   - 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每10股转增1股 实际转增1.84亿股 [2]     银行可转债强赎动态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高于转股价130%(10.69元/股) [2]   - 杭州银行杭银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截至2025年6月16日剩余规模8.66亿元 [3]   - 南银转债剩余规模48.36亿元 2021年发行总额200亿元 [3]   - 2025年以来苏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可转债均触发强制赎回 [3]     银行股表现与转债市场影响   - 2024年申万银行指数涨幅近50% 居行业首位 16家A股银行单日涨幅超1% [4]   - 银行分红方案落地推动转股价格下调 增强强赎预期 [4]   - 银行转债规模快速下降 浦发转债到期后市场银行转债规模或降至1000亿元以下 [4]   - 可转债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对估值形成支撑 [5]     资本补充与银行经营   - 可转债转股提升杭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8个百分点 [6]   - 强赎可转债可优化银行资本结构 传递财务稳定信号 [6]   - 商业银行一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0% 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30个基点 [7]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约5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10% 江苏银行等低于8.5% [7]   - 中小银行通过定增、专项债、二永债等方式补充资本 需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 [7]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30周:AMC加速增配低估值银行股-20250803
 长江证券· 2025-08-03 22:1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1]     核心观点   - 长城AMC加速增持建设银行H股,持股达78.65亿股(占总股本3.01%),对应市值621亿港币,增持主要集中于2025年二季度 [2][6]   - 2025年以来建设银行南下持股净增70.86亿股(二季度占60.17亿股),国有行南下持股比例显著上升 [2][6]   - AMC持续加仓低估值银行股案例包括:中信AMC增持中国银行H股至4.68%、光大银行至8%,信达AMC通过可转债增持浦发银行至3.01% [6][37]   - 港股国有行2025年平均PB仅0.53x,预期股息率5.2%,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6]     市场表现   - 长江银行指数周跌0.8%,跑赢沪深300指数1.0%,国有行A股上涨(农业银行创新高),H股受系统性调整拖累 [8][20]   - 截至2025年8月1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3.99%(利差228BP),H股平均股息率5.15%,折价率扩大至22% [22][23][26]   - 银行股换手率稳定但低于全市场,成交额占比除国有行外普遍回落,公募基金二季度已完成一轮增配 [29][32][34]     政策影响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存量债券免税延续),以1.8%利率测算影响约11BP,对银行负债端影响中性 [7][39]     可转债动态   - 齐鲁银行可转债余额降至12亿元(8月14日摘牌),转股压力消化后估值修复空间显著;上海银行/兴业银行等强赎价格空间重新走扩 [27][28]   - 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头部城商行可转债转股后换手率回落 [36]
 挥别“发得出,转不动” 可转债重返银行“补血主渠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银行可转债市场回暖   - 银行可转债市场迎来"转股潮",多家银行转股率高达99%以上,如南京银行99 98%、杭州银行99 96%、成都银行99 94% [1][2]   - 市场从"发得出,转不动"转变为"发得出,转得动",可转债重新成为银行资本补充主渠道 [1][6]   - 转股潮由股价修复、监管政策鼓励、投资者接受度提升等多因素驱动 [1][7]     典型案例分析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转股23 57亿股,刷新银行转债转股率纪录(99 98%) [1]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转股后总股本从59 3亿股增至72 49亿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 83个百分点 [2]   - 光大银行通过中国华融"压哨转股"完成300亿元转债转股,浦发银行获信达投资转股1 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 57%) [4][5]     转股推动因素   - 正股表现是关键:苏州银行因股价连续15日超转股价130%触发强赎 [3]   - 战略投资者介入: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引入"白衣骑士" [4][5]   - 大股东主动转股:中信银行大股东转股263 88亿元,兴业银行获福建省财政厅转股86亿元 [6]     资本补充优势   - 可转债转股后直接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对中小银行尤为重要 [6][7]   - 相比增发/配股,可转债具有不摊薄股价、灵活高效等优势 [6]   - 成都银行、南京银行转股后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支撑信贷扩张 [7]     市场供需动态   - 银行可转债存量规模从峰值下降63%,截至4月仅剩1760亿元 [7]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转债因信用评级高、波动小成为配置型资金"压舱石" [8]   - 当前为发行窗口期,但需合理设计条款、控制节奏以实现发行人-投资者共赢 [7][8]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28周:存款定期化压力预计改善-20250720
 长江证券· 2025-07-20 1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下跌0.5%,相较沪深300超额收益 -1.5%,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 -3.6%,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提升,银行股交易情绪回落,但板块核心投资逻辑稳固 [2][6][18] - 上半年居民贷款拖累总新增贷款,存款定期化压力预计改善,大型银行信贷同比多增,市场份额提升 [8][39] - 国有行股息率相比国债收益率有明显利差,H股优势突出,六大国有行H股/A股平均折价率19% [6][20] - 关注可转债银行股估值修复机会,如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等 [7][26] - 本周银行股换手率上升但成交额占比下降,短期交易情绪回落带来配置机会 [7][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银行指数表现及个股情况 - 本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下跌0.5%,相较沪深300超额收益 -1.5%,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 -3.6%,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银行股交易情绪回落,多数个股调整,但核心投资逻辑稳固 [2][6][18] - 个股层面,民生银行H、厦门银行领涨,可转债摘牌的南京银行上涨 [6][18]   国有行股息率及折价率情况 - 截至7月18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下行至3.91%(考虑财政注资摊薄后),相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225BP,H股平均股息率4.89%,利差更突出 [6][20] - 截至7月18日,六大国有行H股/A股平均折价率19% [6][25]   可转债银行股情况 - 南京银行可转债成功摘牌,转股压力出清,建议关注估值修复机会;齐鲁银行可转债将于8月14日摘牌,余额消化至22亿元,预计基本面业绩优异、转股压力出清后估值修复 [7][26] - 市场关注常熟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等个股的可转债强赎机会 [7][26]   银行股换手率及成交额情况 - 本周股份行、城商行换手率较上周提升,国有行持平,农商行回落;银行股换手率提升受益于市场整体交易情绪上升,但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成交额占比下降 [7][30] - 银行股核心投资逻辑稳固,短期交易情绪回落带来配置机会 [7][30]   上半年信贷收支情况 - 上半年人民币信贷累计同比少增3500亿,居民信贷需求偏弱,同比少增3020亿元,经营贷是核心拖累,房贷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多增但6月单月少增,短期消费贷负增长 [8][39] - 大型银行上半年新增信贷同比多增,占比64%,市场份额提升;中小银行信贷延续同比少增,股份行和弱资质地区城农商行需求疲弱,核心区域头部城商行保持高增速 [8][43]   存款情况 - 去年二季度受规范“手工补息”影响,存款增速下降、基数走低,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均同比多增 [9][50] - 6月末人民币定期存款占比73.1%,环比下降1.1pct,较期初基本稳定,居民、企业定期存款占比均回落,预计上市银行存款定期化压力改善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