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盾量子(688027)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指明科技自立自强与“未来产业”重点方向
东方证券· 2025-10-29 07:43
行业投资评级 - 对计算机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8] 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提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新经济增长点 [2] - 科技自立自强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有望加速 [3] - AI技术与应用正形成共振,豆包大模型每日Token调用量从去年5月的1200亿增长至今年9月的30万亿,实现253倍增长;腾讯披露超过90%的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50%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全球流量前十的AI APP中,中国厂商占比达60% [4] - 量子科技代表未来,量子计算最具想象空间,中科大成功构建105比特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 [5]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关键软件相关公司包括中望软件(买入)、华大九天(买入)、达梦数据(未评级)、中国软件(未评级)、概伦电子(未评级)、广立微(未评级)、星环科技-U(未评级)、卓易信息(未评级) [6] - AI领域相关公司包括寒武纪-U(未评级)、海光信息(买入)、金山办公(增持)、合合信息(未评级)、能科科技(未评级)、虹软科技(未评级) [6] - 量子技术领域相关公司包括国盾量子(未评级)、禾信仪器(未评级)、科大国创(未评级)、信安世纪(未评级) [6]
任职2年管出4只翻倍基,永赢高楠500亿持仓披露:大幅增配有色、减持创新药,新进国盾量子
新浪财经· 2025-10-28 20:09
基金经理高楠管理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高楠管理的公募产品总规模突破500亿元,达到514.3亿元,较二季度末的150亿元大幅提升[1][2][7] - 管理规模超过一半由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贡献,该基金规模在三季度由75.28亿元增至348.59亿元[3] - 偏股基金永赢睿信规模由50.16亿元增至144.17亿元,份额从34.6亿份增至70.9亿份,增幅超过100%[3][9] - 永赢睿信年内净值增长84.65%,近一年业绩同类排名前5%,自2023年末成立以来任职回报达113.6%[3][4] - 永赢成长远航、永赢融安、永赢睿恒自高楠管理以来约一年时间,基金净值均已实现翻倍增长,任职回报分别为104.88%、117.70%、112.88%[4][6][26] 基金仓位与持股集中度调整 - 除永赢睿信仓位从89%小幅下降约4个百分点至85%外,其余4只偏股基金均出现小幅加仓,所有基金均保持在80%以上仓位运作[11][12] - 永赢睿信、永赢融安与永赢睿恒的持股集中度有所下降,永赢成长远航和永赢惠添利集中度上升[14][15] - 永赢成长远航持股集中度最高达64.28%,规模最大的永赢睿信集中度降至42.54%,持股进一步分散[16] 行业配置与调仓动向:大幅增持有色金属 - 永赢睿信组合在AI、创新药、新消费三大主线基础上,明显加大有色金属配置,有色金属已成为第二大重仓行业[17][18] - 三季度新进4只股票中半数为有色金属标的,包括华锡有色(占净值3.43%)和中孚实业(占净值2.88%)[17] - 对紫金矿业进行翻倍增持,持仓数量增至1752.22万股,占净值3.58%,该股年内上涨103.06%[17][19] - 永赢融安新进宏创控股(占净值4.88%),该股年内上涨120.29%[18][29] - 有色金属板块年内涨幅超过70%,创2007年12月以来新高[18] 行业配置与调仓动向:创新药板块结构性调整 - 永赢睿信生物医药板块配置比例从17.34%的第一大重仓行业下降至8.92%[21] - 增持康方生物约70%,占净值5.25%,并新进百济神州H股(占净值3.32%),同时基本清仓其A股(持仓下降78.75%)[17][21]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等创新药标的退出前十大重仓[21] - 永赢融安大幅减持荣昌生物A股(持仓下降77.79%),同时增持其H股(持仓增加162.22%)[21][29] 新进个股表现与贡献 - 永赢睿信新进工业富联1307.26万股,成为第二大重仓股(占净值5.99%),该股三季度涨幅高达214.8%,年内上涨218.92%[17][21][28] - 永赢睿恒新进国盾量子(占净值6.27%)、中芯国际(占净值5.26%)、巨人网络(占净值5.03%),这些个股年内涨幅分别为40.39%、151.57%、222.43%[27][28] - AI产业链个股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年内涨幅均超300%,对基金净值贡献显著[26][28] - 泡泡玛特占基金净值比重从前期第一大重仓降至3.05%,对净值影响大幅下降[24][25] 不同基金产品策略定位 - 对永赢睿信,会配置基本面见底、估值具安全边际的赔率性标的,持仓中中大市值公司占比较高[32] - 对永赢融安,选股考虑具备产业贝塔加持的行业个股[33] - 对永赢睿恒,聚焦成长领域,通过基本面研究前瞻性发现潜在成长空间大、具备预期差的个股,希望在产业方向中寻找alpha获取超额收益[33]
商业航天活跃,产业拐点已至!卫星ETF(159206)连续四天资金净流入,成分股航天智装领涨
新浪财经· 2025-10-27 14:20
卫星ETF市场表现 - 截至13:43,卫星ETF(159206)上涨1.89% [2] - 成分股航天智装上涨11.59%,国盾量子上涨8.50%,盟升电子上涨7.91%,信维通信上涨6.00% [3] - 该ETF为全市场首支且同类规模最大的卫星ETF,追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 [7] 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 - 十月以来我国已接连3次成功发射卫星升空,包含“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标志着千帆星座时隔7个月重启组网工作 [5] - 10月16日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10月17日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10月23日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用于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5] - 10月24日天龙三号火箭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创下国内应用场景卫星数量最多纪录 [5]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新增“航天强国”表述,继《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定位为“新增长引擎”后,航天产业战略地位再度提升 [6] - 截至10月19日,Starlink累计发射卫星数量已超10000颗,国内卫星组网及应用落地进程正持续加速 [6] - 以卫星互联网、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有望于十五五期间加速发展 [6]
国盾量子成交额创2020年7月16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1:33
成交表现 - 国盾量子成交额达28.91亿元 创2020年7月16日以来新高 [2] - 最新股价上涨8.03% 换手率为7.85% [2] - 上一交易日全天成交额为27.64亿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5月27日 [2]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286.1001万人民币 [2]
我国光刻胶领域取得新突破,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涨超1%,国盾量子领涨
新浪财经· 2025-10-27 11:22
科创100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10:06,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强势上涨1.42% [3] - 科创100指数ETF上涨1.34%,最新价报1.36元,近1周累计上涨4.92%,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2 [3] - 科创100指数ETF最新规模达59.8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第2 [4] - 指数成分股国盾量子上涨11.49%,东芯股份上涨6.59%,智翔金泰上涨6.09%,富创精密、荣昌生物等个股跟涨 [3] 市场流动性 - 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率为1.59%,成交9723.03万元 [3]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日均成交额为3.96亿元,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选取科创板中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华虹公司、百济神州、东芯股份等,合计占比为24.32% [4] 光刻胶技术突破 - 北京大学彭海琳教授团队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原位解析了光刻胶分子在液相环境中的微观三维结构、界面分布与缠结行为 [3] - 该研究指导开发出可显著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 [3] 国产算力产业链景气度 - 寒武纪、海光信息等龙头企业三季报业绩大增且存货储备充足,预计全年维持高增长趋势 [4] -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审议通过,叠加摩尔线程过会,显示国产GPU厂商迎来集中催化,产业进入放量阶段 [4] - AI智算领域需求旺盛,体现在厂商的在手订单和洽谈项目上 [4] 政策与产业前景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4]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为智能制造、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提供长期政策支撑 [4]
A股异动丨中央定调6大未来产业之一!量子科技股走强,国盾量子涨超10%
格隆汇APP· 2025-10-27 10:53
量子科技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量子科技股集体走强,国盾量子涨幅超过10%达到10.54%[1],达华智能和恒宝股份均以10CM涨停[1] - 光库科技和光迅科技涨幅超过5%,分别为5.85%和5.19%[1],科大国创、西部超导、格尔软件、华工科技、永鼎股份涨幅均超过4%[1] - 部分公司年初至今涨幅显著,恒宝股份涨幅达232.75%[2],永鼎股份涨幅达206.23%[2],华工科技涨幅达96.65%[2]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或更大规模的市场[1] - 政策建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明确推动量子科技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 - 这些未来产业蓄势发力,预计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1] 相关公司市值 - 涨幅居前的公司中,光迅科技总市值达537亿[2],华工科技总市值达852亿[2],西部超导总市值达494亿[2] - 国盾量子总市值为476亿[2],光库科技总市值为297亿[2],恒宝股份总市值为158亿[2] - 部分公司市值相对较小,达华智能总市值为54.62亿[2],格尔软件总市值为47.63亿[2]
研判2025!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国家战略赋能,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7 09:17
行业概述 - 量子芯片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设计的集成电路,通过操控量子比特实现计算,与经典芯片依赖二进制不同,量子比特可处于叠加态和纠缠态,支持并行计算,在密码学、材料模拟等领域展现指数级加速潜力[2] - 量子芯片主要类型包括超导量子芯片、离子阱量子芯片、光量子芯片、半导体量子芯片等[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12年为探索期,2003年中国首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开启核心技术研究[4];2013-2019年为技术突破期,本源量子建成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量子芯片生产线[4];2020年至今为规模化应用期,2024年中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上线运行,搭载72比特"悟空芯"量子芯片,算力首次出口海外[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超导材料(铝、铌)、离子阱材料(钙、镱)、光子晶体等量子材料,以及稀释制冷机、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等量子设备和量子芯片设计软件[6] - 产业链中游为量子芯片研发生产环节[6]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领域[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6亿元,同比增长39.25%[1][8] - 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行业规模预计为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9%,量子芯片是推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8] 技术挑战 - 量子退相干问题需极低温(-273℃)、超高真空等苛刻条件维持量子态,对材料纯度和设备提出高要求,目前材料国产化率不足[8] - 量子门操作错误率较高,需提升微纳加工设备精度并降低核心设备成本[8] - 量子纠错需消耗大量物理比特冗余,需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从微秒级延长至秒级以上[8]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本源量子成立于2017年,2024年推出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自主"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量子云服务覆盖全球133国超1500万人次,拥有1686项专利,全球量子计算专利数第一,国内首条量子芯片产线良率超90%[10] - 国盾量子成立于2009年,量子通信专用芯片实现量产,2024年QKD光子探测器出货12万片,全球市占率91%,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研发投入为0.55亿元,同比增长33.77%[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将呈现"百花齐放"趋势,包括原子与离子阱路线、硅基半导体量子点路线等,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11] - 量子芯片实用性将显著提升,在金融、物流、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率先落地,例如路径规划效率提升30倍,电池材料研发周期缩短60%[13] - 上游材料与设备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关键设备将实现90%以上自主可控,中游芯片制造良率将突破95%,下游应用场景将拓展至量子AI、量子加密货币等领域[14]
长线看好量子计算,稀缺铲子股为何值得重视?
2025-10-27 08:3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量子计算产业,包括上游设备(如制冷剂、测控系统、线缆)、中游云平台、下游应用(金融、医药、化工、材料)[1][2][3] * **公司**: * **整机公司**: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1][4][18] * **设备公司**:核心仪器(及其子公司)、量息公司、普源精电(纳福电子)、中微达信、富士达[1][17][24][26][27] * **云平台公司**:华为云、阿里云、谷歌云、亚马逊云[16] * **海外公司**:英伟达、IBM、Google、BlueFors、IONQ[1][6][9][24][2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产业发展与商业化前景 * 量子计算产业处于从科研向商业化转型的重要节点,2025年是关键年份,预计在十五期间(约2028年)实现商业化落地[1][3][7] * 产业核心驱动力包括技术突破(如谷歌芯片技术)、政策支持(中美政府纳入战略)和公司层面业绩增长(如国盾量子三季报增长163%)[2] * 量子计算机在处理模拟问题(如金融模型、药物研发)上对传统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约2^50)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降维打击[7][10] 市场表现与投资价值 * 国内量子计算公司报表表现优异,合同负债和收入大幅增长,例如国盾量子上半年收入翻倍,核心仪器的合同负债从2023年的1000万增长至2025年的4000万[1][20] * 推荐关注龙头公司,如整机公司国盾量子和设备公司核心仪器,这些核心公司将率先放量并带动整个板块发展[1][4][27] * 板块市值预计将快速扩容,国盾、本源、国仪三家公司预计将撑起约1500亿人民币市值,到2026年二三季度,整个产业链市值有望达到2000亿以上[9]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五规划首次将量子科技纳入经济增长点,确保了未来资金支持的充裕性[1][3][8] * 全球市场投入巨大,美国计划在2025至2029年间通过法案和能源局投入总计50亿美元,中国过去几年的投资规模通常是美国的两倍,未来年均两三百亿人民币CAPEX投入是大概率事件[19] * 各地方政府通过专业贷、财政拨款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6][8] 技术路线与关键环节 * 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关键参数是比特(qubit)数量,全球交付的真实机器通常拥有几百个物理比特,未来几年有望实现千比特甚至万比特级别的提升[11][14] * 中国75%的资金投入在超导路线上,该路线速度快且具备集成扩展优势,但环境要求苛刻[9][13] * 上游设备端中,制冷剂(需要达到10毫开尔文的极低温度)和测控系统是核心环节,价值占比分别约为30%和20-30%[17][23][25] 催化因素与市场环境 * 市场催化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中美共振炒作以及市场领军企业态度转变,例如英伟达在2025年对三家量子计算公司投入2亿美元并全面接入其产品线[1][6] * 美股相关公司(如受特朗普计划入股影响)的行情、新公司IPO以及市值扩容将进一步催化板块发展[6][9] * 美国制裁倒逼国产自主可控,促使国内相关公司(如量息公司因代理的BlueFors被禁而订单大增)获得发展机遇[1][24]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具体表现与前景 * 国内主流量子计算公司国盾、本源、国仪均来自合肥并由中科大相关院士创办,2024年国仪收入约4亿元,本源收入约9000万元,国盾收入5700万元,2025年预计国盾收入将超过1亿元[18] * 预计到2028年,中国头部企业可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约200亿美金),相比目前约1亿的收入,弹性极大[21] * 量息公司在制冷剂市场中市占率超过30%,其产品稳定性优异,并且通过收购增强了实力,收入结构中线缆比例不断增加[24] 产业链细节与估值 * 线缆是连接量子比特的关键组件,必须与制冷剂匹配销售,随着比特数量增加,其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价格可能达到一两万元一根[26] * 当前板块估值虽高,但考虑到国家重点支持及技术突破,长期发展空间巨大,例如美股IONQ预计2030年实现10亿美元收入,目前市值220亿美元,高盛报告给予其2030年20倍PS的估值[28] * 量子计算机的制冷剂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氦三材料将温度降至10毫开尔文(约零下280.1摄氏度)以维持超导现象,任何微小温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效[23]
鹏华基金苏俊杰旗下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三季报最新持仓,重仓华虹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0-27 05:39
基金业绩与持仓变动 - 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49.82% [1] -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东芯股份(持仓市值2.0亿元)、源杰科技(持仓市值1.56亿元)、云天励飞(持仓市值1.33亿元) [1] - 前十大重仓股中泽璟制药、纳芯微、国盾量子退出 [1] - 华虹公司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3.74%,本季度遭减仓1.75%,持仓市值为2.82亿元 [1] - 其他遭减仓的重仓股包括百济神州(-1.89%)、睿创微纳(-1.2%)、中科飞测(-1.1%)、芯源微(-1.75%)等 [1] 相关ETF产品表现 - 科创100ETF华夏近五日上涨4.71% [3] - 该ETF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市盈率为272.90倍 [3] - 最新份额为20.2亿份,增加10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97.3万元 [3] - 该ETF当前估值分位为85.82% [4]
量子革命:量子科技的现状与未来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4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但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即“关注国盾量子”[4] 报告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处于早期技术攻关阶段,量子纠错是影响其进程的关键,预计未来5到10年可能出现实质性进展,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4] - 中国在基于QKD(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安全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专利数量占比优势显著[4] - 量子测量(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应用场景丰富,但不同传感器的成熟度存在差异[4] - 量子科技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领域,国盾量子作为中国唯一上市的量子科技公司,业务覆盖量子计算、量子安全和量子测量,是中科大量子科研团队的核心技术孵化平台[4] 量子计算部分总结 - 量子计算已成为最具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强大算力基于量子力学的干涉和纠缠原理,例如一台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的复杂程度,所需经典比特数量比地球上的原子数量还多[9] - 量子纠错是实现量子计算全部价值的关键,目标是将易受噪声影响的物理量子比特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构建成高可靠性的逻辑量子比特[12][13];2024至2025年初,谷歌、中国科大、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在量子纠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例如亚马逊的Ocelot芯片架构有望将纠错成本降低高达90%[19] - 量子计算呈现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硅半导体等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格局;超导路线在论文和专利数量上表现最为突出,全球专利申请量为9380件,授权量为3976件[22][23];各路线关键指标发展不均,路线收敛短期内不确定性较大[24][27] - 全球量子计算实力方面,美国和中国在科研论文数量上遥遥领先,分别为5430篇和4813篇,但中国篇均被引频次(19次)显著低于美国(38次)和澳大利亚(41次)[49];专利来源国中,中国和美国占比分别为39%和28%[49] 量子安全(量子通信)部分总结 - 量子安全是为应对量子计算对现有密码体系的威胁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实现路径包括基于数学的抗量子计算密码(PQC)和基于物理的量子密钥分发(QKD)[59][72] - QKD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原理(如单量子不可分割、测不准原理),具备信息论安全性,即使攻击者拥有无限计算资源也依然安全[78][80];中国在该领域技术领先,全球专利排名前千位的申请人中,9家中国机构的专利数量约占前10位申请人专利总量的93%[107] - QKD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将从2024年的2.6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23亿美元,并在2033年达到91亿美元[110] - 中国已建成以QKD技术为核心的较完整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并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量子安全密钥基础设施雏形,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地面干线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91][103] 量子精密测量部分总结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状态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旨在提升对时间、位置、加速度、电磁场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4] - 该产业已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具有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化前景明确等优势,但不同物理量对应的量子传感器成熟度存在差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