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佰仁医疗(688198)
icon
搜索文档
佰仁医疗:选举第三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
证券日报· 2025-09-25 22:08
公司治理动态 - 佰仁医疗于2025年9月25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董事会选举议案 [2] - 公司选举李丽艳女士为第三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 [2]
佰仁医疗(688198) - 佰仁医疗关于董事调整暨选举第三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的公告
2025-09-25 16:45
人事变动 - 董事李丽艳辞职后继续任副总经理、生产总监[1] - 2025年9月25日李丽艳被选为第三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1] 人员信息 - 李丽艳1980年生,大专学历,临床医学专业[4] - 2005年7月至今历任公司生产部经理等职[4] 持股情况 - 截至公告日,李丽艳未直接持股,通过北京佰奥间接持有840,000股[4]
佰仁医疗(688198):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亮眼,研发成果有序落地
东方证券· 2025-09-24 19: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格119.45元[3] 核心观点 - 业绩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30.1% 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增长102.9%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7%[9] -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9.0% 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9] - 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TAVR)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 已获得日本专利授权和印尼海外注册 为出海业务奠定基础[9]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90.5%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4.7个百分点[9] - 研发投入持续高位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7亿元 营收占比30.0%[9] - 按2025年规划 预计有12项产品进入注册审评 系公司成立以来注册在审产品最多的一年[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销售费用营收占比为24.0% 与同期基本稳定[9]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6.81亿元 同比增长35.7% 2026年预计8.98亿元 同比增长31.8% 2027年预计11.36亿元 同比增长26.5%[4] - 2025年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6亿元 同比增长34.3% 2026年预计2.68亿元 同比增长36.3% 2027年预计3.46亿元 同比增长29.3%[4] - 毛利率保持高位 2025年预计88.0% 2026年预计87.9% 2027年预计87.7%[4] -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 2025年预计15.2% 2026年预计18.2% 2027年预计19.5%[4] 产品研发进展 - 眼科生物补片 ePTFE心包膜等多项产品已收到注册审核反馈[9] - 消化外科生物补片已进入注册审核发补阶段[9] - 胶原纤维填充剂-Ⅱ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已提交注册申请并获受理[9] - 微创可预置免缝合主动脉瓣等在研产品将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9] 市场活动 - 2025年上半年密集开展"微创学院"-球扩瓣实战训练营 "佰舸争流"-球扩瓣病例大赛等培训活动[9] - 参加西雅图美国胸外科学会等学术会议[9] - 通过研发合作实现与业内权威专家的持续专业沟通[9]
佰仁医疗(688198):业绩亮眼 研发成果有序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9-24 18:30
财务业绩 - 25H1公司实现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30.1% [1]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增长102.9% [1] -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7% [1] - 25Q2毛利率达90.5%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4.7个百分点 [1] 产品表现 -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9.0% [1] - 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 [1] - 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TAVR)于2024年8月成功获批上市 [1] - TAVR产品获得日本专利授权和印尼海外注册 [1] 研发进展 - 25H1研发投入0.7亿元 营收占比达30.0% [2] - 2025年预计有12项产品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2] - 眼科生物补片 ePTFE心包膜已收到注册审核反馈 [2] - 消化外科生物补片进入注册审核发补阶段 [2] - 胶原纤维填充剂-Ⅱ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已提交注册申请并获受理 [2] - 微创可预置免缝合主动脉瓣等产品将陆续进入临床试验 [2] 市场推广 - 25H1销售费用营收占比为24.0% [1] - 开展"微创学院"-球扩瓣实战训练营 "佰舸争流"-球扩瓣病例大赛等培训活动 [1] - 参加西雅图美国胸外科学会等学术会议 [1] - 通过研发合作实现与业内权威专家的专业沟通 [1] 业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43元 1.94元 2.51元 [2] - 原预测为1.42元 1.89元 2.46元 [2] - 基于DCF估值法给予目标价格119.45元 [2]
佰仁医疗:关于自愿披露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23 20:39
公司研发进展 - 自主研发的射频消融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同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2] 行业政策支持 -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为行业提供加速审批通道 [2]
佰仁医疗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北京商报· 2025-09-23 17:07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射频消融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同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1] - 该系统由消融仪、消融钳和消融笔三个产品组成 专用于心外科手术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 [1] - 产品采用心外直视手术方式对心房组织进行电隔离 通过创建透壁、连续、不可逆的线性损伤消除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 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目的 [1]
佰仁医疗(688198) - 佰仁医疗关于自愿披露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公告
2025-09-23 16:4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的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1] - 该系统由消融仪、消融钳和消融笔组成,用于治疗房颤[1] - 产品一次性长期治愈率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有效率的2倍[4] 未来展望 - 创新审查通过有望缩短产品注册周期,但注册上市有不确定性[6] - 进入创新审查程序对公司近期业绩无重大影响[6]
佰仁医疗(688198.SH):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6:44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射频消融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同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1] - 射频消融系统由消融仪、消融钳和消融笔三个产品组成 [1] - 产品专用于心外科手术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 [1] 技术原理与用途 - 产品按照传统迷宫手术原理采用心外直视手术方式对心房组织进行电隔离 [1] - 通过创建透壁、连续、不可逆的线性损伤消除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 [1] - 最终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目的 [1]
佰仁医疗:射频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新浪财经· 2025-09-23 16:3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射频消融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同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1] - 该射频消融系统由消融仪、消融钳和消融笔三个产品组成 [1] - 产品专用于心外科手术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 [1] 技术优势与临床价值 - 产品采用直视下外科消融方式 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1] - 产品有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注册审批进程 - 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将有助于缩短产品的注册周期 [1] - 产品注册上市仍需提交注册申请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1]
2025年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政策、发展规模、市场均价、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神经外科介入类手术需求增加,推动人工硬脑膜的需求放量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9:31
人工硬脑膜行业基本概况 - 人工硬脑膜是用生物材料制成的脑膜替代物 用于修补硬脑膜或脊膜缺损 防止脑脊液外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1][3] - 神经外科是高精尖前沿学科 对手术耗材的技术含量和精细程度要求极高 [2] -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高值耗材主要包括颅骨材料 脑膜材料 止血材料等类别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人工硬脑膜需求量达94.61万片 较2017年44.63万片实现显著增长 [1][4] - 产品价格从2017年1775元/片下降至2024年800元/片 主要受集采政策影响 [1][4] - 市场规模从2020年10.26亿元下降至2024年7.57亿元 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1][4] - 开颅手术数量从2017年52.5万例增长至2024年111.3万例 推动产品需求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动物源性材料(牛 猪组织)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醇酸 聚己内酯等) [4] - 中游为研发生产企业 下游应用于颅脑脊髓损伤及肿瘤等疾病的硬脑膜修补 [4] 政策环境 - 属于高值医用耗材 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5] - 政策鼓励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广使用 优化审批制度并提供资金扶持 [5][7] 竞争格局 - 市场国产化程度高 天新福 冠昊生物 正海生物 迈普医学 佰仁医疗等企业占据90%以上份额 [7] - 冠昊生物2024年人工硬脑膜产品营收1.47亿元 占总营收38.92% [7] - 正海生物2024年脑膜系列产品营收1.49亿元 占总营收40.93% [8] - 除人工硬脑膜外 其他神经外科细分市场仍由国外产品主导 [7] 发展趋势 - 行业经历从进口依赖到国产替代再到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9] - 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将持续推动神经外科领域需求增长 [9] -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有利于拓宽应用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