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威尔(688377)
搜索文档
燃气轮机供应短缺,科技巨头抢购“二手”飞机发动机为AI供电
选股宝· 2025-10-28 22:42
行业瓶颈与需求趋势 - 燃气轮机供应短缺正成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扩张的新瓶颈,导致开发商采购由退役客机涡轮核心改造的移动发电机组[1] - 预测到2026年,AI数据中心扩张的最大障碍可能从算力、土地或资本转变为喷气发动机的供应[1] - 数据中心面临电网接入延迟长达数年,促使开发商竞相采购“航改型燃气轮机”[1] - AI热潮驱动全球天然气发电需求急剧增长,导致燃气轮机市场出现严重供应瓶颈[1] - 预测2025年全球燃气轮机新增订单装机容量将从2024年的约60吉瓦飙升至接近85吉瓦,订单数量从约800台增至超过1000台,创2011年以来新高[1] - 燃气轮机制造过程复杂,涉及高合金铸件、精密热处理和专业测试,无法快速扩大规模,部分核心部件交付周期以年为单位[1] - 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涡轮机抢购战”已导致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三年[2] 供应链机遇与厂商动态 - 在燃气轮机主机厂明确扩产但高端铸造与锻造零部件扩产周期较长的背景下,国内厂商有望借此机会切入全球供应链[2] - 应流股份为燃气轮机高温叶片龙头,与国内外多家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有业务合作,在手航发和燃机产品订单额超过12亿元[2] - 迪威尔持续进行低压燃气轮机轴产品锻造及热处理技术研发,后续有望对贝克休斯、卡特彼勒等合作客户实现供货[2]
燃气轮机主旋律!核心零部件迪威尔应流股份联德股份
2025-10-22 22:5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燃气轮机发电行业 数据中心电力行业 高温合金材料行业[1][3][4] * 公司:迪威尔 应流股份 联德股份 赛恩斯[1][4][13][14] * 主要燃气轮机制造商(OEM):通用电气(GE) 西门子 三菱重工 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旗下索拉透平)[1][4][7][9][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是核心驱动力 美国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预计从2023年的176 TWh增长至2028年的325-580 TWh 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1][3] * 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从2024年的约400 TWh增长至2030年的超过1,000 TWh[1][3] * 到2030年 美国电网将新增101 GW电力负荷 其中50 GW来自数据中心[3] 燃气轮机的竞争优势 * 燃气轮机建设周期短 审批周期仅约10个月 远低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的30个月以上 与数据中心2-4年的建设周期高度契合[1][5] * 燃气轮机启动快 运行稳定 能满足7×24小时高负荷可靠性需求 场地占用小[1][5] * 2023年天然气占美国能源使用量的43% 是最大的单一能源[5] 全球市场增长态势 * 2023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销量约为40-44 GW[1][6] * 三菱重工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平均销量将达到60 GW[1][6] *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订单同比增长38%至21 GW 北美市场同比增305% 环比增59%至11 GW 占全部订单量的一半以上[1][6] 主要厂商扩产动向 * GE在2024年的新签订单为20.2 GW 同比增长113% 业务收入达14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7] * 西门子总订单增长27% 三菱重工全年订单1.8万亿日元 2025年第一季度单季度订单6,000亿日元 同比增长13%[7] * 三菱重工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产能翻倍 西门子和GE也分别计划提升50%的生产能力[1][7]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机遇 * 每吉瓦(GW)燃气轮机的价值约为25-30亿元人民币 其中锻件需求占比10%-15% 即每GW约2亿-3亿元人民币[10] * 热端动力涡轮叶片 主轴转子等高价值部件目前由PCC Howmet等海外公司主导[8] * 欧美去工业化趋势下 高端铸锻件生产周期较长 为国内企业切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机会[1][8] 重点公司发展情况 迪威尔 * 公司从事高端锻件生产 产品包括转子模块轮盘组件 轴 燃烧室支撑环等[9][10] * 具备2.2万吨垂直力和1.3万吨水平力的多项模段生产能力 可覆盖涡轮盘生产[10] * 与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三菱等公司有广泛合作 2024年获得意大利新比隆燃气涡轮公司更多订单[9][10] 应流股份 * 公司是燃气轮机高温叶片领域的龙头企业 高温叶片占主机价值量20%-30%[11][12] * 2024年接单量同比增加100%以上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12亿元[4][11] * 已进入西门子 贝克休斯 通用电气等几家核心主机厂[4][12] * 每年60 GW燃气轮机制对应400亿元人民币高温叶片市场 公司2024年相关收入仅6亿元 份额提升空间巨大[12] 联德股份 * 公司掌握高精度铸造及机械加工全产业链技术[13] * 开始向客户提供批量化供应的燃气轮机零部件 是卡特彼勒核心供应商 有望与其旗下索拉透平深度合作[13] 赛恩斯 * 公司涉足稀缺战略小金属莱酸氨的生产[4][14] * 与紫金矿业合作建设莱酸氨生产线 远期目标为10吨莱酸氨制备 对应7-8吨莱粉[4][14] * 莱粉价格自低点以来已上涨6倍以上 在高温合金领域地位重要[14]
66股连续5日或5日以上获融资净买入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1:08
融资净买入概况 - 截至10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66只股票连续5日或5日以上获得融资净买入 [1] - 连续获得融资净买入天数最多的股票是泛微网络,连续10个交易日获净买入 [1] - 连续获融资净买入天数较多的股票包括迈瑞医疗、英科医疗、神剑股份、兴齐眼药、迈信林、迪普科技、迪威尔、海德股份等 [1]
迪威尔股价涨5.49%,申万菱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44.91万股浮盈赚取326.0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4:10
股价表现 - 10月21日公司股价上涨5.49%,报收43.25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为1.29亿元,换手率为1.58% [1] - 公司当前总市值为84.19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 [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19日,于2020年7月8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油气设备专用件 [1] 基金持仓情况 - 申万菱信乐同混合A(013085)二季度持有公司144.91万股,持股数量与上期持平 [2] - 该基金持仓占其基金净值比例为5.23%,为公司第六大重仓股 [2] - 根据测算,该基金于10月21日因公司股价上涨浮盈约326.04万元 [2]
迪威尔20251020
2025-10-20 22:49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迪威尔公司及其专注的多项模锻技术[1][2][6] * 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深海、油气管网、电力、核电、燃气轮机、飞机起落架等应用领域[2][7][25][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优势与经济效益 * 多项模锻技术通过多轴(如X、Y、Z轴)同时施力,使材料在固液临界态成型,实现复杂内腔结构的一次性成型[3][9][24] * 相较传统自由锻造,可节省50%以上材料成本,例如将3.5吨原材料加工为1.5吨成品,节省1.8吨材料[2][9][10][13] * 生产周期从传统工艺的数小时(如超过4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如4分钟以内),大幅提高效率[2][9][10][12] * 技术突破使过去需使用高附加值材料(如钛合金)的产品,现可在普通不锈钢和特钢中实现,显著降低材料成本[4][13] 市场空间与客户认可 * 全球阀门市场规模约900亿美元,其中锻件市场约180亿美元,五寸及以上高附加值产品占30%-40%,潜在规模达70亿至80亿美元[20] * 全球高端锻件需求高速增长,多项模锻作为最高等级装备备受关注,公司已获客户参观并下订单,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陆续交付[4][17][18]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FMC和全球第二大阀门制造商斯伦贝谢卡梅隆(2024年收入约300亿人民币),订单稳定可观[21][22] 公司努力与行业壁垒 * 迪威尔公司自2011年立项,经过十余年研发,克服技术难题,实现从实验室到大尺寸(如7寸以上阀门)批量生产的突破[5][6][12][16] * 2020年上市募资7亿元全部投入产线,总投资至少需10亿元,并拥有大量专利及与供应商的5年战略排他协议,形成资金、专利和调试壁垒[16][27] * 设备调试周期长,从设备到位到调试完成需一年至两年,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16] 技术发展历程与阶段 * 技术起源于1950-1960年代美苏争霸时期,后因经济性不佳没落,21世纪初中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国内研究逐步从自由锻发展到多项模锻[5][14][15] * 未来发展分为三阶段:基础研究与试验验证、产业化推广、全面普及与升级改造[8] * 对公司影响亦分三阶段:通过降本提效实现产品放量、通过性能优化制定新行业规则、通过成本降低部分替代铸造产品,重构锻造行业[23] 其他重要内容 潜在风险与挑战 * 过去技术未广泛应用因经济性不佳,仅适用于高价值、高需求量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若节省材料量不及模具损耗则成本反而增加[11] * 目前处于小批量订单阶段,参考恒立液压发展历程,不预期短期内有爆发式增长,但为未来奠定基础[19] 应用拓展与行业影响 * 技术具备横向拓展能力,不仅限于阀门,可应用于燃气轮机转子、轮盘、飞机起落架等关键部件[24][25][26] * 技术相对于传统模锻的最大区别在于X、Y轴参与作用,能用于更复杂、高要求的场景,在标准品中具有“降维打击”效果[24]
国产多向模锻引领全球锻造工艺升级
华泰证券· 2025-10-20 20:07
行业投资评级 - 工业:增持(维持)[7] - 机械设备:增持(维持)[7] - 重点推荐公司迪威尔(688377 CH)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38.50元(当地币种)[9] 核心观点 - 多向模锻作为闭式精密锻造的先进形式,在航空航天、深海装备、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需求强劲,全球及中国市场预计将稳健增长[2][3][33][34] - 国内企业在技术、设备上实现反超,以迪威尔为代表的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如3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参数已超越国际龙头,成功进入全球顶级供应链[2][5][13] - 行业存在设备、工艺、材料等高技术壁垒,为已完成突破的先发企业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和长期竞争优势[4][12][52] - 与市场担忧不同,报告认为国内企业在材料基础、装备能力上持续推进,随着仿真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加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6][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锻造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950.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1996.9亿美元,CAGR达7.7%[3][34] - 中国金属锻造市场增速显著,预计从2024年的131.3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27.4亿美元,CAGR为11.33%[3][34] - 全球多向模锻液压机市场销售额预计从2024年的12.05亿美元增至2031年的15.76亿美元,CAGR为3.9%[2][41] - 2024年中国多向模锻液压机市场规模达3.2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27.2%,同比增长6.5%[41] 技术优势与特点 - 多向模锻材料利用率高达70%-85%,较自由锻(30%-50%)提升接近一倍[11][31] - 工艺尺寸精度可达±0.5mm,表面粗糙度Ra≤12.5μm,实现复杂结构件一次高精度成型[11][31] - 相较于传统工艺,多向模锻飞边率显著降低(研究案例显示从54%降至6%),能源消耗降低约25%[25] - 工艺能优化金属流线,提升部件性能,如使起落架锻件寿命提高3-4倍,制造成本降低20%[23] 下游应用领域需求 - 石油化工与深海装备:需求耐压耐腐蚀阀体等复杂构件,深海油气开发推动高端闸阀需求增长[42] - 航空航天:追求轻量化与高性能,适用于飞机起落架、发动机盘件等,满足高承载和一体化需求[44] - 核电与电力:严苛工况要求高可靠性,适用于超临界火电及核岛阀门、管件等关键零部件[45][50] - 汽车与新能源:轻量化趋势驱动,适用于变速箱轴、转向节叉及新能源汽车结构件[51] 行业核心壁垒 - 设备壁垒:多向模锻液压机需承受多向高载荷,对多缸高精度同步控制、机架刚度设计要求极高,控制系统延迟需≤10ms[4][18][53] - 工艺壁垒:复杂结构件成型路径设计难,模具热疲劳频繁,缺陷防控依赖高水平CAE仿真与工艺优化[4][54][55] - 材料壁垒: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变形材料塑性差、锻造温度窗口窄,对温度、应变速率敏感,成型过程易产生缺陷[4][57][58]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与布局 - 迪威尔:自主研发3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横向力≥130MN,纵向力≥220MN,参数超越国际龙头Wyman-Gordon的300MN设备,成功切入SLB、Baker Hughes等全球顶级油服供应链[2][5][81][91] - 三角防务:深耕军工模锻,与清华大学天津装备研究院合作研发1250MN大型多向模锻液压机(在建),主要客户为国防军工企业[13][60][92] - 国内企业梯队形成:孚杰(180MN多向模锻压机)、道森股份(150MN多向模锻机)等在各细分领域加快布局,推动国产高端模锻装备自主化[5][60] 多向模锻工艺与设备细节 - 核心工艺在于多向同步加载和多模面模具设计,实现多缸同步闭环控制,一次加热完成复杂锻件整体成型[11][16][22] - 核心设备为多向模锻压机,常见规格从100MN至1250MN,最大合成挤压力决定可锻造锻件的最大截面尺寸和复杂度[18][19] - 模具需承受高温高压和多向流动,材料选用高温强韧的热作模具钢,结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模具[20]
迪威尔跌2.03%,成交额5337.3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64.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40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9日盘中下跌2.03%,报37.70元/股,成交额5337.33万元,换手率0.72%,总市值73.39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6.97%,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8.65%、24.30%和51.28% [2] -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464.70万元,特大单和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19日,于2020年7月8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油气设备专用件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专精特新、机械、基金重仓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微减0.04%,归母净利润5152.60万元,同比减少7.17%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500户,较上期减少20.98%,人均流通股43259股,较上期增加26.5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3亿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多只公募基金,如诺安先锋混合A持股878.88万股 [3] - 诺安优选回报混合A持股387.60万股,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A/B为新进股东,持股354.77万股 [3]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4:42
股东减持情况 - 南迪咨询减持前持有公司2,617,500股 占总股本1.34% 张洪先生持有6,100,000股 占总股本3.13% [2] - 南迪咨询通过集中竞价减持598,500股 占总股本0.31% 张洪先生减持1,000,000股 占总股本0.51% [4] - 减持股份均为无限售流通股 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股份 [3] 权益变动影响 - 合计减持1,598,500股 导致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38.38%降至37.56% 触及1%披露刻度 [15] -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与实际减持情况一致 未提前终止且达到最低减持数量 [5][15] - 减持系员工持股平台及高管正常操作 不改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 [15] 业绩说明会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7日11:00-12:00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7][11] - 投资者可在10月10日至16日通过网站预征集或邮箱zqb@nj-develop.com提问 [7][12] - 董事长张利 董事会秘书李跃玲 独立董事王宜峻将出席说明会 [10][11]
迪威尔: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25 20:32
股东减持情况 - 南迪咨询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2,617,500股,占总股本比例1.34% [2] - 公司董事及高管张洪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6,1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3.13% [2] - 南迪咨询通过集中竞价减持598,500股,占总股本比例0.31% [2] - 张洪通过集中竞价及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减持1,0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0.51% [2] - 本次减持计划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24日期间实施完毕 [2] 股东背景信息 - 南迪咨询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受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 [2] - 张洪为公司现任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2]
迪威尔(688377.SH):南京南迪威尔及张洪减持159.85万股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25 17:09
股东减持情况 - 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张洪先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59.85万股 [1] -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24日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及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1] 持股比例变动 - 权益变动前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张洪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38.38% [1] - 权益变动后合计持股比例降至37.56% [1] - 本次变动触及1%的权益变动刻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