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泛海控股(000046)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债券与舆情分析解读周报】可转债项目持续督导未尽责 第一创业投行子公司被证监会立案(2025年10月27日-10月31日)
新华财经· 2025-11-06 00:17
本周(2025年10月27日-10月31日)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因在 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舆情事件汇总】 •融侨集团未能如期偿还金融机构贷款本金余额42.84亿元 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达到披露要求的未能如期偿还的金融机构贷款本金 余额合计约为428,434.21万元,相关违约事项已进行过披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未能如期兑付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为 2,063.62万元。不存在单笔商业承兑汇票违约金额达到1,000万元或者占公司2024年末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5%以上的情况。 公司累计未完结诉讼、仲裁案件金额约37.71亿元,其他未完结案件金额约7.15亿元。公司及子公司存在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的情况。 •正荣地产新增3.74亿元重大被执行信息 正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公司新增重大被执行信息,执行法院为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标的金额3.74亿元。公司 正与相关机构协商,偿债能力可能受到一定不利影响。近期公司存在债务逾期、重大诉讼及失信被执行人等风 ...
1个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23
监管处罚动态 - 10月以来有7家退市公司受到监管处罚,包括泛海控股、青岛中程、长江健康、江苏阳光、中国中期、富通信息控股股东和贵人鸟[1] - 青岛中程因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和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750万元,时任董事兼总裁被罚65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4][5]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罚合计84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6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5][6] - 监管趋势表明“退市不免责”已成为常态,全面从严监管覆盖企业IPO、经营和退市全周期[1] 公司违规详情 - 青岛中程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菲律宾项目虚假确认收入、虚增工程进度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并在印尼矿权问题上未对已失效采矿权证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无形资产虚增[4][5] - 青岛中程2023年5月其印尼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金额约6.27亿元人民币,占2022年末净资产的57.47%,但迟至2023年11月才公告[5] - 泛海控股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59.4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15%;2023年未能清偿债务26亿元,占净资产的290.83%[6]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证监会发布意见强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要求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8][9] - 投资者索赔方式包括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美尚生态案中投服中心接受超过3.3万名适格原告授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9] - 证监会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基础[10]
1个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17
记者丨崔文静 编辑丨包芳鸣 日前,退市公司泛海控股、青岛中程纷纷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 10月以来,7家退市公司被监管"出手"。 除了前述泛海控股、青 岛中程,长江健康、江苏阳光被开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的控股股东 双双被立案调查;金鹤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退市前简称为贵人鸟,以下简称"贵人鸟")则因 控股股东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然在退市板块披露将继续按照增持计划增持公司股份,被证 监局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内多家退市公司被点名并非孤例,实际上,"退市不免责"已成 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全面从严监管,已经贯穿至企业IPO、经营、退市的全周期。这 一严监管趋势,将全面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 在强化惩戒的同时,投资者保护与救济的防线也同步筑牢。从监管意见明确要求控股 股东在重大违法退市中主动赔付,到泽达易盛案中集体诉讼和解的成功实践,一系列 赔偿救济机制正在不断完善,致力于弥补投资者损失,真正实现"惩首恶"与"护弱 小"的有机结合。 退市罚单仍至: 青岛中程、泛海控股领罚 曾几何时,个别心存侥幸的上市公司将退市视为"安全 ...
别想跑!1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A股“退市不免责”幻想破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0:16
退市公司监管处罚 - 10月以来7家退市公司被监管处罚包括泛海控股和青岛中程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长江健康和江苏阳光被开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的控股股东被立案调查贵人鸟因控股股东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披露继续增持计划被出具警示函 [1] - 青岛中程因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7月21日摘牌其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包括2017年至2022年通过菲律宾项目虚假确认收入和虚增工程进度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并在2020年至2022年未及时处理印尼矿权证问题导致无形资产虚增 [5][6] - 青岛中程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其印尼子公司2023年5月涉及诉讼金额约6.27亿元人民币占2022年末净资产57.47%直至2023年11月才公告 [6] - 青岛中程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其中公司罚款750万元时任董事兼总裁罚款65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7] - 泛海控股因交易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2月摘牌其在2022年至2023年有8笔融资合同违约未及时披露2022年违约金额59.43亿元占净资产43.15%2023年违约金额26亿元占净资产290.83% [7] - 泛海控股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其中公司罚款400万元相关负责人罚款6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 [7]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8]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范围扩大美尚生态案中投服中心接受超过3.3万名适格原告授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8] -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多种索赔方式已在退市过程中发挥作用 [8] - 证监会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并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基础 [9] 监管趋势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全面从严监管覆盖企业IPO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监管趋势旨在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实现惩首恶与护弱小的有机结合 [1][9]
监管部门10月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财经网· 2025-11-03 19:00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披露重大诉讼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资金占用及担保信披违规被江苏证监局拟罚款5330万元,江苏阳光因信披违法违规被拟罚款330万元 [2] “退市不免责”监管原则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查或处罚,传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信号,秉持“退市不免责”原则一追到底 [3]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旨在全面提升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 [1] “一案双罚”追责机制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因组织、指使资金占用及担保违规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各被拟罚款1200万元 [4] - 江苏证监局拟对长江健康两名董事长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一案双罚”能更全面追究责任,对公司形成警示,对责任人形成约束,避免滥用职权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追责呈现行民刑立体化趋势,民事追责和刑事追责案例增多,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6] - 退市公司千山制药两名高管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挪用资金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6]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6]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可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增强投资者信心 [7]
10月份监管部门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证券日报· 2025-11-03 00:57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原则,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或处罚,传递出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信号 [3] 具体公司处罚详情 - 泛海控股因2022年至2023年共有8笔融资合同违约未及时披露,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涉嫌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定期报告重大遗漏及未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罚款5330万元 [2] - 江苏阳光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330万元 [2] - 贵人鸟控股股东因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在退市板块披露将继续增持,被福建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一案双罚”监管策略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例如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分别被拟罚款1200万元,且2人被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一案双罚”能明确管理层具体责任,形成有效震慑,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避免责任归咎于个别人员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民事追责、刑事追责逐渐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强化监管威慑力 [7] - 例如退市公司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7]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7]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 [8]
8笔融资发生违约,这家信托大股东被处罚!并失去对信托的控制权!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57
10月28日,泛海控股收到北京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罚单显示,2022年至2023年,泛海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有8笔融 资合同发生违约。 在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同时,泛海控股还失去了对重要金融牌照——民生信托的控制权。 10月28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股票代码:000046.SZ,以下简称"泛海控股")公告披露: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违约事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 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查,2022年至2023年,泛海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泛海广场有限公司共有8笔融资合同发生违约。其中,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金额为59.4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15%,2023年未能 清偿到期债务的金额为2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0.83%。 根据证券法等相关规定,上述事项属于应当及时披露的重大事件,但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 对此,处罚决定书指出,栾先舟时任泛海控股董事长,刘国升时任泛海控股财务总监并于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任泛海控股总裁,方舟于 ...
退市不免责!10月份4公司领8560万罚单2人获刑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11:57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 业内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方的全链条立体化追责 体系,成效逐步显现,"退市不免责"的原则持续得以彰显。而行刑衔接也能更深入地打击违法犯罪行 为,强化震慑力。 1个月内处罚4家已退市公司 10月31日,青岛中程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因青岛中程2017—2022年年报存在虚 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证监会决定对青岛中程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750万元罚 款;对8名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共处1310万元罚款。其中,时任董事、总裁、副总裁JIA XIAOYU 被处以65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经查,青岛中程2017—2019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55276.88万元、21775.90万元、28537.80万元,2020年 虚减利润总额28179.72万元,2021年虚增利润总额500.23万元,2022年虚增无形资产30970.36万元。 2025年7月21日,青岛中程被摘牌退市。 2024年2月7日被摘牌退市的泛海控股,亦于2025年10月31日披露了北京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 书》。 ...
严监严管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9 00:08
核心观点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资本市场全链条监管 对财务造假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通过完善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和构建立体追责机制净化市场生态 [1][2][8] - 投资者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从"事后赔偿"转向"事前预防+多元救济" 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等机制提升维权效率 康美药业案赔付投资者24.6亿元 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 [5][6][7] - 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2][9] 监管执法行动 - 聚焦欺诈发行 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行为 对康美药业 美尚生态 紫晶存储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严肃处罚 [2] - 查处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去年以来至2025年8月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 移送33家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3] - 打击隐蔽性违法行为 对中核钛白定增融券罚没2.25亿元 破除造假"生态圈" 对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 [3] 制度体系建设 - 新证券法 刑法修正案(十一) 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规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2] - 新"国九条"出台后配套60余项规则 全方位重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2] -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会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8]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虚假陈述司法解释新规 证监会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5] -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 持股行权等机制落地 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24.6亿元 [5] - 推动欺诈发行责令回购机制与先行赔付制度常态化落地 优化行政罚款优先用于赔付投资者的具体条件 [6] 监管技术提升 - 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精准性 推进科技赋能监管 提升风险早识别能力 [3][4] - 会同公安部门运用联合情报导侦方式 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案件查办效能 [8] - 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 构建齐抓共管 打防结合的综合惩防体系 [8]
中资离岸债风控周报(9月22日至26日):一级市场发行趋暖 二级市场多数下行
新华财经· 2025-09-27 10:47
本周市场情况 一级市场: 据新华财经统计,本周(2025年9月22日 - 9月26日)共发行34笔中资离岸债券,其中包括10笔离岸人民币债券、19笔美元债券、3笔港币债 券,1笔欧元债券,1笔澳元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680.87亿元人民币、26.3亿美元、15.85亿港币,1.3亿欧元,2.5亿澳元。本周发行方式为直 接发行的债券共23只,担保发行的债券共6只,直接发行+担保发行的债券共5只。 | 本周信用评级调整 | 评级事件 | 时间 | 相关主体 | | --- | --- | --- | --- | | 路劲集团 | 9月26日 | 穆迪:出于商业原因,撤销路劲"Ca"公司家族评级 | | | 穆迪:确认澳博控股"Ba3"公司家族评级,展望由"稳 | 澳博控股 | 9月22日 | 定"调整至"负面" | 违约与展期: 泛海控股:1.34亿美元债拟展期至明年3月23日前兑付 在离岸人民币债券领域,本周人民币企业债单笔最大发行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行。本周人民币债券 发行最高票息6.4%,由彭泽县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在中资美元债券市场,本周美元企业债单笔最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