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中期借贷便利)

搜索文档
央行:明日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中证网· 2025-09-24 18:57
中国人民银行9月24日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9月25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 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
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期限为1年期
第一财经· 2025-09-24 17:29
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25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 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
央行连续4个月加量续做买断式逆回购
证券日报· 2025-09-15 00:1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于9月15日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1] - 9月份6个月期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因当月有3000亿元到期[1] - 9月份3个月期逆回购操作10000亿元完全对冲到期量 实现零净投放[1] - 央行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做买断式逆回购 6-8月单月净投放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1] - 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 市场预计央行将保持加量续做模式 此前已连续6个月加量续做MLF[1] 市场流动性环境 - 9月份政府债券处于发行高峰期 对市场流动性形成压力[2] - 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达3.5万亿元 为年内次高水平[2] - 股市走强导致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明显 进一步加剧资金面收紧效应[2] 政策预期与市场影响 - 央行将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工具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 应对流动性收紧态势[2] - 9月15日6000亿元6个月期逆回购操作在税期当日提供有效流动性支持[2] - 资金面压力整体可控 但需关注多重扰动叠加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波动[2] - 资金面稳定程度将取决于短期流动性的投放力度与节奏[2]
固收-央行重启买债?几点思考
2025-09-04 22: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旨在管理流动性并构建完整收益率曲线[1] * 公司未明确提及 内容聚焦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及政府债券发行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背景是市场期待及流动性管理需要 该工具主要用于通过购买短期债券投放流动性并通过到期或出售回收流动性 而非直接调控市场利率[2] * 操作背景还包括当前贴现国债规模有限 长债和超长债占比较大 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考虑购买更长期限的国债或结合买断式回购等辅助工具[1][4][6] * 买断式回购本质是央行出资购买债券 债券权益归央行但所有权归原机构 是国债买卖的一种延伸工具 与质押式回购不同[7][8] * 2024年央行曾采取"买短卖长"策略(购买1-3年短期债券同时卖出7-10年长期债券)以引导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线[10] * 当前(2025年)流动性环境充裕适度宽松 资金利率稳定 收益率曲线形态正常 "买短卖长"策略不再适用 因继续卖出长债会加大其发行压力[11][12] * 2025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平稳 流动性管理压力不大 但超长债发行仍面临压力 因承接力量不足(如保险类机构和承销商有问题) 多次出现一级市场发行利率高于二级市场的情况[11][15] * 优化国债买卖工具的方向包括提高二级市场国债流通比例(目前大量国债被商业银行持有在到期账户不参与流通) 调整持仓结构(中国央行仅持4%-6%国债 vs 商业银行持60%-70% 美联储持15%美国国债 vs 美国大型商业银行持8%-10%) 以及增加衍生产品使用以对冲风险[13] * 未来若重启 最合适时点是2025年9月(因有大量超长国债发行)而非四季度(可能增发地方政府置换债但对总量流动性影响不大)[16] * 新模式将不同于2024年 可能只买1-3年短期国债 或在各期限均买入一定规模 并可能少量买入10年左右的中长期国债以维持稳定 预计单月净买入规模约在1,000亿以内 少于2024年[3][17][18] **其他重要内容** * 该操作并非新鲜事物 2007年及更早时期央行曾有过类似经历 海外主要经济体(如美联储持有大量两年以内短期国库券)也广泛应用[3] * 2024年设置3个月和6个月的买断式回购工具是为了弥补国债买卖中缺乏超短期限的问题 以补全收益率曲线[9] * 政策沟通已达成一些共识 如暂停重启是因目前总体流动性充裕不需要额外工具[14] * 需关注债券市场配置盘是否参与以及混合类产品是否会出现大量赎回 这些因素可能掩盖传统逻辑下的相关性[19][20]
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明日落地 机构预判后续还会加量
第一财经· 2025-09-04 21:56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9月5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 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此次操作符合市场预期。数据显示,9月5日,将有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由此,央行5 日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相当于本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 9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市场预计央行9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且不 排除加量续作的可能。 由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着眼于应对流动性收紧态势,9月央行会延续此前3个月的买 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模式。与此同时,9月还有3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央行也可能加量 续作。这意味着当月央行将综合运用MLF和买断式逆回购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这 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 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维持流动性充裕诉求下,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分析,央行可能会延续今年6月以来买断式逆回 购净投放的操作模式,不排除后续超额续作 ...
9月资金面迎考:超2万亿逆回购到期叠加市场火热
第一财经· 2025-09-03 16:02
资金面压力与央行操作 - 9月初央行公开市场面临超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压力 叠加买断式逆回购、MLF到期及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 市场资金缺口压力显现 [2] - 9月前两日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4384亿元 累计到期6942亿元 实现净回笼2558亿元 [4][5][6] - 全周逆回购到期22731亿元 其中单日最高到期7829亿元 另有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及3000亿元MLF到期 [6] 市场利率表现 - 资金利率整体平稳 9月1日隔夜Shibor下行1.6个基点至1.315% 7天Shibor下行7.2个基点至1.438% [6] - 9月2日隔夜Shibor微降0.1个基点至1.314% 7天Shibor下降0.7个基点至1.431% 显示流动性总体稳定 [7] - DR007和DR001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收于1.4454%和1.3122% 维持低位运行 [6]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央行操作呈现"呵护"态度 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维持1.40% 政策层面支持经济复苏关键阶段 [4][5][9] - 财政支出在季末月份有望发力 9月财政存款下拨将对资金面形成支撑 缓解流动性压力 [9][10] - 多数分析预计9月资金面维持合理充裕 资金利率延续"低位低波"运行态势 上旬均衡宽松支撑较强 [2][9][10] 潜在影响因素 - 季末银行考核及10月初长假可能引发预防性收紧 非季节性因素如权益市场走强可能驱动资金再配置 [11] - 政府债供给延续较快节奏 同业存单到期量约3.5万亿元为年内次高水平 可能阶段性放大资金波动 [6][11] - 信贷投放冲量特征可能突出 贴息政策落地或强化这一特征 对资金面产生结构性影响 [11]
9月资金面迎考:超2万亿逆回购到期叠加市场火热 央行操作引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9-02 19:26
资金面压力与央行操作 - 9月初金融市场面临超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叠加买断式逆回购、MLF到期及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 资金缺口压力显著[1][3] - 央行前两日累计开展逆回购4384亿元 但到期量达6942亿元 实现净回笼2558亿元[2][3] - 全周逆回购到期22731亿元 其中单日最高到期7829亿元 另有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于9月5日到期[3] 市场流动性表现 - 尽管存在净回笼 资金利率整体平稳 Shibor隔夜利率9月1日下行1.6基点至1.315% 7天品种下行7.2基点至1.438%[3] - 9月2日主要期限Shibor涨跌互现 隔夜利率微降0.1基点至1.314% 7天品种下降0.7基点至1.431%[4]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收于1.4454% GC001利率降至1.146% 显示短期流动性未出现大幅波动[3] 政策与财政支持预期 - 央行操作维持"呵护"态度 叠加季末财政支出发力 预计9月资金面将保持合理充裕[1][5] - 9月作为季末月份 财政存款下拨将对资金面形成支撑 尤其月末支出力度可能显著加大[5][6] - 历史数据显示9月资金利率呈震荡抬升趋势 但上半月通常围绕中枢平稳运行[5] 潜在影响因素 - 需关注季末银行考核、双节长假带来的预防性收紧需求 以及非季节性因素如权益市场走强对资金再配置的影响[6] - 政府债供给延续快节奏 同业存单到期量达3.5万亿元(年内次高) 可能阶段性放大资金波动[3][6] - 信贷投放冲量特征可能强化 贴息政策落地或进一步加剧季末融资需求[6]
9月资金面迎考:超2万亿逆回购到期叠加市场火热,央行操作引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9-02 18:05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与资金回笼 - 9月前两日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4384亿元 累计到期6942亿元 实现净回笼资金2558亿元 [2] - 9月1日开展182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当日到期2884亿元 净回笼1057亿元 [2] - 9月2日开展255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当日到期4058亿元 净回笼1501亿元 [2] 月度资金缺口压力 - 9月1日至5日当周有22731亿元逆回购到期 其中单日到期量最高达7829亿元 [2] - 全月存在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和3000亿元MLF到期 [3] - 政府债券发行处于高峰期 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约3.5万亿元 为年内次高水平 [3] 资金利率市场表现 - 9月1日Shibor隔夜利率下行1.6个基点至1.315% 7天期下行7.2个基点至1.438% [3] - 9月2日Shibor隔夜利率微降0.1个基点至1.314% 7天期下降0.7个基点至1.431% [3]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收于1.4454% DR001收于1.3122% GC001下降至1.146% [3] 政策与财政支持预期 - 央行流动性投放呈现呵护态度 季末月财政支出有望显著发力 [4] - 财政存款下拨对季末资金面形成支撑 最后几天集中体现 [4] - 经济复苏关键阶段需要稳定资金面支撑 防范资金空转加强信贷有效扩张引导 [4] 资金面走势预测 - 9月上旬资金面均衡宽松支撑较强 参考7-8月情形月初自发式转松占主导 [5] - 历史同期资金利率多震荡抬升 中下旬波动加大 due to 银行季末流动性需求增加及节假日备付需求 [5] - 需关注国庆及中秋节长假导致的预防性收紧可能 [5] 非季节性影响因素 - 权益市场走强及风险偏好提振驱动资金在各类资产间再配置 [6][1] - 季末信贷投放冲量特征较往年突出 贴息政策强化该特征 [6] - 政府债供给延续快节奏 中长期流动性到期及存单到期可能阶段性放大资金波动 [6]
央行昨日开展1827亿元逆回购操作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07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9月1日开展1827亿元逆回购操作 利率维持1.4%不变 当日实现净回笼1057亿元 [1] - 本周累计21674亿元逆回购到期 其中9月2日至5日到期19847亿元 9月5日另有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1] - 本月另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3000亿元MLF到期 [1] 资金面影响因素 - 9月政府债券发行处高峰期 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约3.5万亿元 为年内次高水平 [1] - 股市走强导致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明显 对资金面形成收紧压力 [1] - 9月作为财政收入小月且支出大月 财政收支将对资金面提供支撑 [1] 流动性展望与政策预期 - 参考7-8月经验 月初资金面或自发转松 叠加财政支出发力 资金利率有望维持低位低波运行 [2] - 央行预计延续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做模式 已连续3个月加量续做MLF并保持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 [2] - 为应对中长期流动性收紧 央行将继续强化逆回购操作确保短端流动性充裕 [2] 国债买卖操作前景 - 央行自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持续评估债市运行状况 [2] - 因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附近且期限利差走阔 四季度可能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3]
华西固收:8月以来债市首次相较股市走出极其显著的独立行情
新华财经· 2025-08-26 13:41
债市独立行情 - 8月25日长端利率大幅下行 10年及30年国债活跃券分别下行2.2bp和4.0bp至1.764%和1.998% 创8月以来首次显著独立于股市的行情 [1] - 债市出现"看股做债"思维回撤 反映市场情绪转向积极 [1] 利率下行驱动因素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鸽派发言扭转9月不降息预期 推动全球降息预期升温 [1] - 本月买断式回购及MLF价格可能下降 强化货币宽松主线信心 [1] - 长债性价比升至高位 吸引大型银行及券商等配置资金进场 [1] 股债市场联动 - 股市大涨未对债市产生明显"抽水"效应 [2] - 债市多头押注股市由快牛转向震荡慢牛 做多信心提升 [2] - 若股市持续大涨可能增加债市变数 但调整被视为上车机会 [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隐含波动率大幅上升反映投机热度快速上升 [2] - 牛市三条中长期逻辑保持稳固:稳市政策/科技主线/反内卷叙事 [2] - 资金交易行为主导短期行情 中长期逻辑支撑牛市思维延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