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中期借贷便利)

搜索文档
谋篇“十五五”,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续写新篇?
第一财经· 2025-08-08 16:49
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与金融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深刻牵动着经济社会的脉搏。从百姓柴米油盐的储蓄消费,到企业开疆拓土的投融资 决策,利率的高低对整个经济活动影响广泛。 历经四十余载改革攻坚,中国利率市场化已铸就坚实基石。特别是"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国债收益率→存 款利率"为框架的传导机制全面确立,让货币政策信号穿透市场直达实体经济神经末梢。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环境,市场化利率体系还有哪些潜在的优化空间?在政策工具创新、利率调控精 准度提升等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2025.08. 08 本文字数:4372,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作者 | 第一财 经 杜川 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十四五"期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驶入深水区,央行以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构建起"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国债收益率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传导机制,让货币政策信号高效直达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回望改革历程,中国利率市场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航,历经数十年探索,在"十四五"期间迎来 ...
央行开展16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1
本报记者 刘 琪 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6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 作,操作利率仍为1.40%。由于当日有2149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09亿元。截 至6月11日,按逆回购口径计算,央行6月份以来净回笼资金8047亿元。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除日常的逆回购操作外,6月5日央行罕见提前预告了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以往央行通常在每月月末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公告,公布当月的操作规模。公告显示,6月6 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 天)。 对此,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由于此前主要于月末公告当月操作情况,操作 节奏并未向市场"明牌"。本次改为招标公告也意味着月内操作时点的透明化,有助于加强央行与市场的 沟通,起到稳定预期的效果。 同时,谭逸鸣认为,公告节奏前置,不排除月内再度操作的可能。此前买断式逆回购虽然每月公告一 次,但可能并不完全对应着操作上每月一次的情况,故而也不排除月内再度进行操作的可能,操作节奏 或可观测政府债供给压力、存单到期、中长期 ...
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27
本报记者 刘琪 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招标公告显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8月8 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鉴于本月有4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8月8日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 购操作后,将实现2000亿元净回笼。 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并不意味着8月份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将缩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 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央行本月还将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两个期限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金额将超过9000亿元 到期量。另外,8月份还有3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预计央行也会加量续作。 王青表示,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8月份会继续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此 外,8月份存单到期规模较大,监管层持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由此判断,8月份,在短期市场流动性 继续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下,中期市场流动性有一定收紧压力。因此预计8月份央行会继续通过 ...
事关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等,央行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
搜狐财经· 2025-08-01 22:54
货币政策 - 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预计下半年将有1-2次降息 总计调降政策利率20-30个基点 引导LPR下行 50个基点的降准有望落地 [1] - 央行可能视贸易摩擦、消费补贴效应及房地产支撑情况实施降准降息 并运用逆回购、MLF等工具营造适宜货币环境 [2] 实体经济支持 - 央行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 [4] - 落实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提振及"两重""两新"领域融资 [4] 金融风险防范 - 持续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 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 加强风险监测和宏观审慎管理 [4] 人民币国际化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 提升融资货币功能 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及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5]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建立稳定流动性供给渠道 完善清算行布局和政策支持 [5] 金融市场改革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 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框架 加快票据法修订 [5] - 深化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5] 国际金融合作 - 深化多双边货币金融合作 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 推动IMF份额改革 [5] - 建设跨境支付体系 推进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5]
7月下旬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 央行“组合拳”呵护流动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06:13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分析 - 7月下旬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净回笼转向净投放 7月21日至24日逆回购口径分别净回笼555亿元、1277亿元、3696亿元、1195亿元 7月25日开展7893亿元逆回购实现净投放6018亿元 [1] - 7月2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 7月15日、25日分别有1000亿元、2000亿元MLF到期 7月份MLF净投放1000亿元 连续第五个月加量续做 [1] - 3月份至6月份MLF净投放分别为630亿元、5000亿元、3750亿元、1180亿元 [1] 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 - 7月15日央行开展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满足中期流动性需求 [2] - 7月份3个月期、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两项工具实现共计2000亿元资金净投放 与6月份规模一致 [2] - 7月份OMO以回笼为主 资金利率和政策利率利差稳定 央行维持中性偏松流动性立场 [2] 未来流动性展望 - 8-9月将迎来政府债供给高峰 月均净融资规模或达1.5-1.6万亿元 银行承接压力加大 [3] - 若股债"跷跷板"效应强化导致流动性收紧 央行可能通过OMO、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释放稳定信号 [3] - 不排除通过开展国债买入以及降准来投放流动性的可能性 [3]
1.6万亿逆回购将到期,央行连续5个月加量续作MLF
第一财经· 2025-07-27 17:15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7月25日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实现100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5个月净投放,MLF余额达52500亿元 [1][2] - 7月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规模达3000亿元,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2] - 7月MLF净投放规模1000亿元低于6月的1180亿元,反映调控精准性,因7月信贷需求减弱且银行负债端压力可控 [6] 资金面波动分析 - 7月24日资金面超预期收敛,隔夜利率攀升至1.65%以上,R001、DR001大幅上行 [1] - 7月25日隔夜利率回落至1.55%(R001)和1.52%(DR001),但7天期资金利率继续上行至1.69%(R007)和1.65%(DR007) [3] - 扰动主因包括:1.7万亿元逆回购集中到期、2000亿元MLF到期、1200亿元国库定存到期,公开市场合计到期规模达2万亿元 [4] 跨月资金面展望 - 7月28日至8月1日将有1.6万亿元逆回购到期,但央行维稳态度明确,叠加月末财政资金释放(7月财政支出通常1.6-1.9万亿元),资金价格有望修复 [7] - 8-9月政府债供给高峰或达月均1.5-1.6万亿元净融资,央行可能通过OMO、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对冲,不排除降准可能 [8] 政策信号解读 - 央行强调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短端OMO削峰填谷、长端买断式逆回购与MLF净投放"维持流动性稳中偏松 [7][8] - 5月降息降准后总量工具暂歇,政策重心转向优化结构,三季度经济数据将决定后续工具动用 [8]
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 连续5个月加量续做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07
鉴于7月份有3000亿元MLF到期,故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后,将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这是央行连续 第5个月加量续做MLF。此外,央行在7月15日还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对冲到期的 12000亿元后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这意味着,7月份央行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3000亿元。 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显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7月25日(周五) 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4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展望后期,王青认为,尽管短期内降息降准概率不大,但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在扩内需、稳增长方向进 一步发力,并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作为重要的数量型政策工具之一,下半年MLF总体上有望 保持加量续做势头,并结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另外,下半年央行还可能 适时恢复国债买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这一方面会确保资金面处于较为稳 定的充裕水平,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同时也能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 效对冲外部环境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民生银行首席经 ...
央行加大投放进行时 资金面稳定助力债市修复
上海证券报· 2025-07-16 02:26
央行逆回购操作分析 - 央行7月15日开展3425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当日净投放1735亿元[1] - 央行同时启动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3个月期8000亿元、6个月期6000亿元),7月净投放2000亿元[1] - 操作节奏从"月末公布"转向"月中公布",增强政策前瞻性与透明度[2] 流动性管理政策意图 - 操作旨在缓解政府债发行高峰期(7月净融资额预计超1万亿元)和税期(缴税规模1.7-1.9万亿元)的流动性压力[2][3] - 5月降准释放1万亿元后,连续两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释放"宽信用"政策信号[2] - 3月MLF首次提前公告后流动性转松,此次操作强化政策沟通常态化预期[2] 7月资金面扰动因素 - 前两周逆回购净回笼1.7万亿元,MLF到期3000亿元(15日1000亿元+25日2000亿元)[3] - 税期扰动叠加季初申报,但历史数据显示R007波动通常在±2个基点内[3] - 同业存单续发平稳,政府债发行节奏温和,整体冲击有限[4] 债市影响与机会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4基点至1.861%,10年期下行1.16基点至1.655%[5] - DR001维持1.3%水平下,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1.6%以上具配置吸引力[5] - 资金面若持续平稳可能带动债市修复,建议关注中高等级信用债布局时机[5]
2025年6月经济数据与央行政策:多项指数回升,MLF净投放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19
制造业PMI指数动态 - 2025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7% 较上月升0 2个百分点 景气改善但仍处下行区间 [1] - 产需指数进入扩张区间 生产指数51 0% 新订单指数50 2% 分别升0 3和0 4个百分点 食品等行业产需释放较快 [1] - 采购量指数升至50 2% 大幅回升2 6个百分点 显示企业备货意愿增强 [1] - 价格指数明显回升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8 4% 出厂价格指数46 2% 均升1 5个百分点 石油煤炭等行业价格回升但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回落 [1]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 5% 升0 2个百分点 延续扩张态势 [1] - 建筑业指数52 8% 显著回升1 8个百分点 土木工程建筑业维持高景气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1 5个百分点反映信心增强 [1] - 服务业指数50 1% 基本稳定 部分行业保持高景气而部分行业回落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处较高区间 [1] 综合经济与政策动向 - 综合PMI产出指数50 7% 升0 3个百分点 显示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速 [1]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加大调控强度 保持流动性充裕 匹配融资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 [1] - 央行6月24日开展3000亿MLF操作 到期1820亿 实现净投放1180亿 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 预示下半年可能持续加量操作以扩内需稳增长 [1] - 政策聚焦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互换便利等工具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 同时推动房地产行业稳定 [1]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或环比大增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5
6月份金融数据预测 新增人民币贷款 - 预计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 1万亿元 环比季节性大幅增加 同比基本持平 [1] - 东方金诚预计隐性债务置换规模较大 会下拉新增贷款规模 但去年同期基数偏低 [1] - 5月份降准及央行流动性投放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降息带动LPR下行激发融资需求 [1] - 华源证券预计银行冲刺半年末规模 新增贷款2 1万亿元 尽管需求偏弱 [2] - 浙商证券预计新增1 9万亿元 同比少增2300亿元 增速回落至6 9% [2] 新增社融 - 预计6月份新增社融约4万亿元 环比同比均多增 政府债券融资是主要支撑点 [2] -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增加约7000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下降推动多增 [2] - 华源证券预测社融增量3 8万亿元 同比多增来自政府及企业债券 [3] - 浙商证券预计社融新增3 8万亿元 同比多增5400亿元 增速提升至8 8% [3] 货币政策展望 - 央行提出加强逆周期调节 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3] - 预计三季度末可能再次降息降准 推动消费投资及物价回升 [3] - 下半年或设立新型工业化再贷款 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