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000402)
搜索文档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政策暖意,共塑金融发展新图景
华夏时报· 2025-10-31 21:36
货币政策与市场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增强国债金融功能[3][4] - 恢复操作旨在向市场适度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在年底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4][5] - 此前暂停操作是因年初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4] 数字人民币发展 - 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与上海国际运营中心形成“双中心”架构[6] - 北京中心的设立基于其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政策协调优势、跨境企业密集的应用场景支撑以及全域试点的成熟经验[6] - 下一步将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其货币层次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6] 个人信用政策 - 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违约信息,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7] - 该措施计划在明年初执行,旨在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7] - 政策信号表明积极履行义务可恢复信用,激励个人主动偿还欠款而非“破罐子破摔”[7] 金融科技与创新 - 普惠金融发展需借助人工智能及数字人民币等技术,打通信任链路并攻克“最后一百米”挑战[8] - AI技术的数据、算法、算力核心要素可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任判断准确性[8] - AI可应用于科技企业融资的价值评估、风险管理等环节,缓解投融资双方对接难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9] 金融战略定位 - “十五五”时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金融系统需支持完成主要目标任务[2] -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硬支撑”,未来科技产业“走出去”需实现与金融力量的全球协同发展[10]
产融共生 向新而行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投融资对接专场活动圆满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31 18:50
活动概况与核心目标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投融资对接专场活动以“产融共生 向新而行”为主题,核心聚焦于北交所生态圈建设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活动整合权威发布、主题分享、企业路演、展览展示等形式,覆盖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 [1] 中小企业支持举措 - 活动集中发布多项惠及中小企业的务实举措,包括专精特新企业转板新三板“绿色通道”成果展示 [3] - “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财税通'板块”正式上线,旨在全方位为企业财税管理提质护航 [3] - “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清单”包含政策解读、培育服务、融资上市等五个方面共22项服务措施 [3] - “西城区首批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商征集令”遴选优质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对接专业服务搭建桥梁 [3] 产融对接规模与成效 - 活动汇聚70余家来自全国多地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登台路演 [5] - 同步汇聚120余家国家级基金、央企基金、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全程参与 [5] - 活动期间每天安排25家企业与10家投资机构设立固定展位进行展览展示,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 [5] - 活动构建了“企业展示—机构评估—意向达成”的完整对接闭环 [5] 活动成果与产业生态影响 - 本次活动报名参会企业融资总需求超过70亿元,活动现场即达成投融资合作意向金额超过10亿元 [7] - 平均每家路演企业能获得15家投资机构的主动接洽 [7] - 活动以北交所为核心引擎,推动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深度联动,旨在完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7]
【金融街发布】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1 18:39
政策发布背景与目的 - 中国证监会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 - 政策目的在于规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选取和使用,以发挥其表征风格、约束投资和衡量业绩等功能[1] - 政策旨在完善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 《指引》主要内容 - 《指引》共六章二十一条,突出业绩比较基准的表征作用,要求其体现基金合同核心要素和投资风格,且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1]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全流程内控机制并提高内部决策层级,以确保投资风格稳定性[1] - 发挥业绩比较基准的评价作用,规范其在薪酬考核、基金销售、基金评价等环节的使用要求[1] - 健全多道防线,在基金管理人自我约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和基金托管人监督[1] 配套实施细则 - 基金业协会同步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以指导行业机构落实《指引》[2] - 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业绩比较基准在选取展示、信息披露、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规范[2]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专场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31 17:52
论坛概况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专场论坛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主题为安全开发应用人工智能,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1] - 论坛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监管司和中国银行业协会承办 [1] -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及多个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金融机构代表共计120余人参会 [1] 主旨演讲内容 - 来自银行、保险及非银机构的8位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1] - 演讲内容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合规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1] - 分享领域包括战略规划制定、能力体系构建、业务场景落地、安全风险防控、赋能创新发展 [1] 行业倡议发布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健康发展的倡议》 [2] - 倡议呼吁会员单位促进技术标准与制度、测评体系、高质量金融数据集的共治共建 [2] - 倡议提出协同推进金融业算力基础设施、场景技术、生态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 [2] - 倡议要求加强人工智能治理,落实科技伦理要求,筑牢安全风险防线 [2] 风险管理要求 - 倡议明确将人工智能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 [2] - 要求根据风险管理能力确定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2] - 强调将合适的模型应用于合适的业务场景 [2] - 提出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场景应用准入管理 [2]
【金融街发布】国家外汇局:9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7362亿元 同比增长6%
新华财经· 2025-10-31 17:24
货物和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 2025年9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7362亿元,同比增长6% [1] - 按美元计值,2025年9月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718亿美元,进口2946亿美元,顺差772亿美元 [1] 货物贸易细分 - 货物贸易出口23744亿元,进口17062亿元,顺差6682亿元 [1] 服务贸易细分 - 服务贸易出口2680亿元,进口3876亿元,逆差1196亿元 [1] - 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891亿元 [1] - 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869亿元 [1] - 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1078亿元 [1]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682亿元 [1]
金融街证券:孙航辞任财务总监
智通财经· 2025-10-31 17:18
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孙航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退休离任 自2025年10月31日起生效 [1] - 董事会同意由总裁银国宏自2025年10月31日起代行财务总监职责 [1] - 银国宏代职安排将持续至董事会委任新的财务总监为止 [1]
金融街证券(01476):孙航辞任财务总监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7:16
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孙航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退休离任 自2025年10月31日起生效 [1] - 公司总裁银国宏将自2025年10月31日起代行财务总监职责 [1] - 银国宏代职安排为临时措施 直至董事会委任新的财务总监为止 [1]
金融街证券(01476.HK):财务总监孙航退休离任
格隆汇· 2025-10-31 17:05
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孙航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退休离任 自2025年10月31日起生效 [1] - 公司总裁银国宏将自2025年10月31日起代行财务总监职责 [1] - 总裁代行职责将持续至董事会委任新的财务总监为止 [1]
【金融街发布】国家外汇局:9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6.87万亿元人民币
新华财经· 2025-10-31 16:48
外汇市场总体成交规模 - 2025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6.8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78万亿美元 [1] - 2025年1月至9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30.1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2.11万亿美元 [1] 按市场类型划分的成交结构 - 2025年9月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4.4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0.62万亿美元 [1] - 2025年9月银行间市场成交22.4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16万亿美元,占市场总成交的绝大部分 [1] 按交易产品划分的成交结构 - 2025年9月即期市场累计成交9.8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9万亿美元 [1] - 2025年9月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7.0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39万亿美元,规模显著超过即期市场 [1]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现身金融街论坛,发布监管工具最新报告
新京报· 2025-10-31 16:21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成效 - 截至2025年9月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推出创新应用430余项,已完成创新测试200项 [1] - 2025年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收官之年,金融机构实现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数智化的过程 [1]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提升了金融产品服务安全性和便利性,增强了金融体系适应性和稳健性 [1]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概况 - 风控中心于2023年10月正式落户北京市西城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注册资本为1.96亿元 [2] - 风控中心出资方包括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机构 [2] - 风控中心下一步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增强新兴技术金融应用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 [2]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阶段 - 金融机构愈发注重数据深度利用和智能技术融合 [1] - 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历史性跨越 [1] - 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为金融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