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民技术(300077)
icon
搜索文档
国民技术港股IPO:股权结构分散 连续3年亏损
新华财经· 2025-07-16 07:40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采用集成电路和锂电池材料双主业模式,2024年两项业务收入占比均约47% [2] - 公司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 [3] 业务布局 - 集成电路领域聚焦通用MCU、专业市场芯片、射频芯片和BMS四大产品线,覆盖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物联网终端等应用场景 [7]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平台型MCU市场的中国企业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的中国企业排名前三,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排名第一 [7]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涵盖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人造石墨产品和石墨化加工服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客户覆盖行业主流电池厂 [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1.7亿元,同比增长12.6%,年内亏损2.56亿元,亏损规模较上一年收窄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31.87%,净亏损2137.58万元 [12]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5.6%、1.7%、15.6%,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滑主要受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产品售价下降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 [12] - 2024年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分别占收入的16%和13.9% [12]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21亿元,连续三年净流出,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2亿元,短期借款达8.37亿元 [12] 股权结构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港股上市前单一最大股东孙迎彤持股2.65% [13] - 公司A股市值约150亿元,A股上市早期进行过多次分红,最近三年未分红 [16]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2] - 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系列及提升产品性能,包括高性能MCU、多协议通信芯片、专业市场芯片、车规级芯片等,升级现有产品组合,开展战略性投资及收购,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16]
半导体板块震荡走高 寒武纪等多股涨超5%
快讯· 2025-07-11 13:28
芯片行业表现 - 芯片股午后震荡走高 多只权重股大涨 [1] - 寒武纪 台基股份 盛科通信 华虹公司 晶丰明源涨超5% [1] - 中芯国际 阿石创 国芯科技 圣邦股份 国民技术等跟涨 [1]
EDR概念下跌2.47%,6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6:59
EDR概念板块表现 - EDR概念板块下跌2 47%,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博敏电子、国民技术、全志科技等跌幅居前 [1] 今日涨跌幅居前的概念板块 - 低辐射玻璃(Low-E)涨幅4 24%,硅能源涨幅4 19%,特钢概念涨幅3 25% [1] - 兵装重组概念跌幅3 35%,脑机接口跌幅2 60%,EDR概念跌幅2 47% [1] EDR概念资金流动情况 - EDR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 60亿元 [1] - 17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6只个股净流出超5000万元 [1] - 全志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2 36亿元,博敏电子净流出1 60亿元,三六零净流出1 43亿元 [1] - 天融信主力资金净流入1059 72万元,威帝股份净流入63 98万元 [1] EDR概念个股表现 - 全志科技下跌3 97%,换手率4 59%,主力资金净流出23574 28万元 [1] - 博敏电子下跌8 78%,换手率21 90%,主力资金净流出15959 65万元 [1] - 国民技术下跌4 83%,换手率9 72%,主力资金净流出13991 17万元 [1] - 协创数据下跌2 22%,换手率1 82%,主力资金净流出5406 59万元 [1] - 江波龙下跌2 22%,换手率7 75%,主力资金净流出5304 95万元 [1]
据港交所文件: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快讯· 2025-07-01 18:16
公司上市申请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1]
国民技术报考港交所上市,连续两年亏损,合计约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55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代码:300077),正在申请港交所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前身为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约5.8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孙迎彤 [5] - 公司定位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为智能终端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企业中的全球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 [3]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 [3] - 全球MCU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9%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呈现波动 [4] - 同期毛利分别为4.26亿元、1801.1万元、1.82亿元,毛利率从35.6%骤降至1.7%后回升至15.6% [4][6] - 净亏损分别为1893万元、5.94亿元、2.56亿元,2023年亏损显著扩大 [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5.91亿元、-1.92亿元,受股份支付影响显著 [6][7]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芯片产品(占比38.3%-47.6%)和锂电池负极材料及水磨石加工服务(占比47.1%-52.2%) [7] - 芯片产品销量从2022年1.36亿颗增至2024年3.41亿颗,但收入2023年下降8.96%至4.17亿元,2024年增长33.22%至5.56亿元 [8] - 人造石墨产品销量从2022年1.40万吨增至2024年2.65万吨,石墨化加工服务量2024年大幅增至6000吨 [8] 技术发展 - 2018年确立平台化发展方向,推出基于Cortex-M0至M7的32位MCU产品 [3] - 2019年实现40纳米eFlash制程的通用MCU量产 [3] - MCU作为智能终端核心控制器,其算力、安全性与系统集成度成为关键技术基础 [3] 资本市场 - 截至2025年6月27日A股股价报25.41元/股,市值约148亿元 [8]
国民技术,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27 14:07
公司上市计划 - 国民技术于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3] - 公司已于2010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6月25日总市值约人民币148.46亿元 [3] 主要业务 - 公司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数字能源、智能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领域 [6] - 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布局 [6]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行业地位 - 2024年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 [7]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在储能BMS及智能家居控制等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7]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7]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88亿、10.27亿、11.61亿元 [1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0.19亿、5.94亿、2.56亿元 [15] - 2024年销售芯片产品收入占比47.6%,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服务收入占比47.1% [9] 股东架构 - 孙迎彤先生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2.65% [10] - 其他A股股东合计持股97.35% [10] 管理团队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2][13] - 高管团队包括5名副总经理,其中徐辉先生兼任首席财务官 [14] 中介团队 -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德勤为审计师,汉坤为公司中国律师 [17] - 灼识咨询为行业顾问,仲量联行为独立估值师 [17]
国民技术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全球MCU市场排名中国企业前五
金融界· 2025-06-27 09:38
公司上市计划 - 国民技术于6月26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 [1] - 中信证券担任此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申请资料已同步在港交所网站披露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要提供高安全性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1]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及医疗电子 [1] - 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布局 [2] - 锂电池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平台型MCU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五 [1] - 在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中位列中国企业前三名 [1]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占据第一位 [1] 技术优势 - 产品线从专业市场芯片扩展至通用MCU、边缘AI计算等高端产品 [1]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 [1] - 核心技术包括多核异构架构、AI算法支持、密码模块及功耗控制 [1] - 技术在边缘智能、储能控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产品落地 [1] 行业前景 - 全球MCU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 [2] 上市目的 - 拓展国际融资渠道 [2] - 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2] - 推进海外战略布局 [2]
国民技术(300077) - 关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股份(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的公告
2025-06-27 08:02
市场扩张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登资料[2] - 发行上市认购对象为境外及境内合格投资者[3] 其他说明 - 提供申请资料在港交所网站的查询链接[3] - 公告及资料不构成认购邀约或邀请[4] - 上市需满足多项条件,存在不确定性[4]
新股消息 | 国民技术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亏损2.56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6:54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是一家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为智能终端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5]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 [5] - 公司在中国企业中,全球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排名第一 [5] 业务发展 - 公司从专业市场芯片向通用MCU、边缘AI计算等高端产品发展,并延伸出BMS芯片、射频芯片等产品体系 [6] - 2018年后明确平台化发展方向,推出多款基于Cortex-M0至M7的32位MCU产品,优化芯片尺寸、功耗及性能 [6]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全球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6] 行业前景 - 全球MCU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9% [7] - AI、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下游应用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7] - 高端MCU产品在AI与边缘计算趋势下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7] 双主业布局 - 公司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 [8] - 锂电池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 公司探索电池管理系统控制芯片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协同应用,构建智能能源控制平台 [8]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人民币 [1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893万元、5.94亿元、2.56亿元人民币 [11] - 2024年毛利率为15.6%,较2023年的1.7%有所改善 [12]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快讯· 2025-06-26 22:28
公司动态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1] - 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