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MS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传感芯片龙头琻捷电子冲港股,营收增长却3年半亏损超10亿
新京报· 2025-09-23 14:53
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琻捷电子")日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港股市场。 根据招股书,琻捷电子专注于高性能汽车级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尤其 是TPMS(胎压监测系统)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显示,按2024年营收计,琻捷电子位列全球无线 传感SoC(系统级芯片)第三,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 琻捷电子称IPO(首次公开募股)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加速新产品的商业化,提升在智能轮胎传 感芯片、BMS芯片、USI(通用传感接口)芯片方面的技术和基础技术研发能力等。 不过,对琻捷电子而言,其仍面临持续亏损等业绩压力、主要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以及激烈的国际 竞争,这些挑战或令其上市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4A 章,对于"关连人士",采取"10%持股门槛+'董事/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双重标准。该股东虽然持 股不超过5%,但属于"董事或控股股东的紧密联系人"范畴(因其可施加重要影响且交易金额重大),因此 双方交易仍会被认定为关联交易,必须披露并须经独立董事/股东 ...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9-04 06:45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国金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负责钜泉科技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 [1] -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需整改的问题 [2] 重大风险事项 - 产品升级换代风险: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迭代快 研发失败或技术落后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丢失 [3] - 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行业人才竞争激烈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影响持续研发能力 [4] -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委托生产需提供芯片版图 存在技术被泄密或盗用风险 [5] - 业务领域集中风险: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表芯片 下游市场集中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6] - 供应链风险:Fabless模式下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商产能不足风险 [7][8] - 经销商集中风险:经销商客户集中度高 合作关系变化可能影响终端客户维护 [9] - 新品拓展风险:BMS芯片领域以境外供应商为主 新进入者面临品牌认知度和开发投入挑战 [10] - 毛利率波动风险:综合毛利率41.13% 受新业务投入、原材料成本和研发进度影响 [11] - 行业依赖风险:业务围绕智能电网展开 行业市场容量下滑或技术迭代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12] - 宏观环境风险:贸易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影响电网建设进度和芯片销售 [13] 主要财务指标变动 - 营业收入27,207.86万元 同比下降11.39% [14] - 归母净利润3,748.52万元 同比下降33.34% [14] - 扣非净利润2,358.50万元 同比下降29.38% [14] - 总资产203,861.08万元 较上年末增长1.09% [15] - 归母净资产184,897.82万元 较上年末下降1.02% [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12,808.16万元 [16] - 研发费用9,075.79万元 同比增长7.77% [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高5.93个百分点 [18] 核心竞争力 - 电能计量芯片领域拥有高精度ADC、基准电压和算法等核心技术 [19] - 智能电表MCU芯片具备高精度RTC技术和低功耗设计能力 [19] - 载波通信芯片符合国网HPLC标准和G3-PLC国际标准 [19] - BMS芯片领域拥有高压BCD工艺开发经验和电化学建模能力 [20] - 核心技术优势通过产品性能体现 未发生不利变化 [21] 研发进展 - 研发团队226人 占总员工数79.30% [22] - 新申请专利2项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 [22] - 三相计量芯片精度提升至20000:1 处于流片阶段 [23] - 新一代高算力安全AI MCU芯片支持200MHz主频和安全加密 [23] - G3双模通信芯片HT8926通过G3-PLC联盟认证 [25] - BMS芯片HT3310X系列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可量产 [27] - HT32F106芯片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和清洁电器 已实现量产 [27] - HT32F208系列芯片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小批量生产 [28] 募集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49,237.03万元 [30]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监管规定 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 [31] 持股情况 - 主要股东及管理人员持股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 [31]
钜泉科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00:19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已建立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制度 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1] - 保荐机构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1] - 通过日常沟通 定期或不定期回访 现场走访 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1] - 公司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需公开发表声明的事项[1] - 公司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1] - 保荐机构督导公司及其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 切实履行各项承诺[1] -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1] - 保荐机构对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 实施和有效性进行核查 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有效执行[1][2] -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2] - 保荐机构对公司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阅 对存在问题的文件督促公司更正或补充[2] - 公司及其主要股东 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未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出具监管关注函[2] - 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2] - 经保荐机构核查 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2] - 保荐机构制定了现场检查工作计划 明确了现场检查工作要求[2] 重大风险事项 - 公司面临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速度快 高端芯片研发存在开发周期长 资金投入大 研发风险高的特点[3] - 面临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现有人才存在流失风险[3] - 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尚有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研发阶段 委托生产模式需向委托加工厂商提供芯片版图 存在核心技术泄密或被他人盗用风险[4] - 业务领域相对集中风险 产品主要为适用于智能电表等电力终端设备的芯片 下游主要市场集中在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省电网公司[4] - 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供应商产能不足风险 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 若集成电路行业制造环节产能与需求关系发生波动将导致供应商产能不足[4][5] - 经销商集中度较高风险 经销商客户较为集中 若主要经销商经营情况及其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会使公司面临丢失终端客户风险[5][6] - 新品拓展不确定性风险 产品应用向电池管理为主的新能源领域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延伸 处于前期研发阶段 存在新品拓展不及预期风险[6] - 毛利率波动风险 2025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1.13% 新业务领域投入 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研发周期慢可能导致毛利率波动[6] - 行业风险 业务主要围绕智能电网终端设备展开 存在行业依赖风险[7] - 宏观环境风险 受贸易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 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7] 主要财务指标变动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7,207.86万元 较上年同期30,704.84万元减少11.39%[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8.52万元 较上年同期5,623.47万元减少33.34%[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8.50万元 较上年同期3,339.83万元减少29.38%[7][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72.05万元 较上年同期5,536.11万元减少231.3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203,861.08万元 较上年末201,667.55万元增长1.09%[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4,897.82万元 较上年末186,804.06万元下降1.02%[7][8] - 基本每股收益0.3266元/股 较上年同期0.4699元/股下降30.50%[7] - 稀释每股收益0.3253元/股 较上年同期0.4695元/股下降30.62%[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055元/股 较上年同期0.2791元/股下降26.37%[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 较上年同期2.79%减少0.81个百分点[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 较上年同期1.66%减少0.41个百分点[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3.36% 较上年同期27.43%增加5.93个百分点[8] 核心竞争力变化 - 在电能计量芯片领域 公司拥有满足电能计量核心需求的高精度产品设计能力 包括高精度ADC 高精度基准电压 高精度端子测温技术等核心技术[9] - 在智能电表MCU芯片领域 公司提供融合高精准时钟和低功耗设计的高可靠芯片产品 具有高精度RTC技术 无外接电容的内嵌PLL等技术[9][10] - 在载波通信芯片领域 公司产品和技术研发符合国 南网技术升级路线 核心技术包括基于国网HPLC标准和G3-PLC国际标准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算法[10] - 在BMS芯片领域 公司团队拥有高压BCD工艺下的产品开发设计经验 在高精度直流ADC 高稳定性带隙电压基准等方面积累丰富实务经验[10][11] - 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11] 研发支出及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9,075.79万元 同比增长7.77%[12] - 研发团队规模达226人 占总员工数的79.30%[12] - 新申请专利2项(含发明专利1项)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12] - 电能计量芯片方面 新的三相计量芯精度提升至20000:1 处于流片阶段 集成端子测温功能的单相计量AFE芯片已完成内部验证 进入客户设计验证阶段[13] - 智能电表MCU芯片方面 正在研发新一代高算力安全AI MCU芯片 集成高性能32bit内核和NPU 主频可达200MHz以上 基于40nm工艺平台开发 符合车规级应用标准[13][14] - 载波通信芯片方面 新一代G3双模通信芯片HT8926通过G3-PLC联盟双模融合平台最新版本认证 实现符合G3-HYBRID双模标准的单芯片解决方案[14] - BMS芯片方面 研发三个系列产品性能对标市场主流产品 HT3310X电量计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可量产 HT32F106芯片已于2024年8月达成量产指标[15][16]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65,600.00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16,362.97万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149,237.03万元[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投项目累计支出金额19,072.64万元[18] - 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8,000.00万元[18] - 使用超募集资金回购股份20,001.07万元[18] - 累计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净额808.48万元[18] - 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产品累计收益金额5,257.63万元[18]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58,000.00万元[18] - 募集资金专户账户期末余额30,266.75万元[18] -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18] 持股及减持情况 - 公司主要股东 董事 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的股份均不存在质押 冻结及减持的情形[19]
钜泉科技半年报:营收净利双降现金流承压,BMS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0:1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72亿元同比下降11.39% [1] - 归母净利润3748.52万元同比下滑33.34%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由上年同期5536万元转为-7272万元 [1] - 毛利率41.13%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1] 业务结构 - 智能电表芯片占营收85.1%仍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BMS芯片获清洁电器客户批量订单但未形成规模收入 [1] - 研发费用率33.36%同比上升5.93个百分点 [1] 资金状况 - 受限货币资金飙升至5.02亿元主要为ETC保证金及未到期理财资金 [1] - 应收票据融资余额5551万元较期初增长78.06% [1] 行业环境 - 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但公司受电网领域客户需求波动影响显著 [1] - 智能电表芯片面临量价双重压力:下游客户项目周期调整及去库存导致销量减少 产品售价下调 [1]
钜泉科技: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11.39%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8.52万元,同比下降33.34%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72.05万元,同比下降231.36% [4] - 研发投入9,075.79万元,同比增长7.77%,占营业收入比例33.36% [4][9] 主营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为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设计企业,产品包括电能计量芯片、智能电表MCU芯片、载波通信芯片和BMS芯片 [5] - 主要产品应用于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 [5] - 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专注于研发设计环节,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委托外协完成 [8] - BMS芯片新业务已获得订单并实现发货,主要应用于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 [13][14] 研发与技术进展 - 研发团队规模226人,占总员工数79.30% [9] - 新申请专利2项(含发明专利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 [9][26] - 新一代G3双模通信芯片HT8926通过G3-PLC联盟双模融合平台认证 [12] - 正在研发高算力安全AI MCU芯片,集成32bit内核和NPU,主频达200MHz以上 [11] 市场与客户情况 - 产品主要下游市场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海外智能电表市场 [5][16] - 国家电网2025年电表招标需求预计维持在9,000万只左右,替换周期高峰有望延续至2026年 [5] - 载波通信芯片在国网、南网及蒙西电网市场取得显著突破,南网市场表现突出 [12] - 海外市场通过联合研发、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方式拓展东南亚、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 [16] 行业环境与政策 - 集成电路行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享受财税优惠、资本扶持等政策支持 [5] - 智能电网市场在政策驱动下向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方向升级 [5]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国际竞争加剧和资本回报周期延长等多重压力 [5] - 外部环境挤压加速国产化进程,AI算力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市场需求增长 [5]
芯海科技筹划赴港上市 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22:43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细节 [1] - 赴港上市目的是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多元化融资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62.22% [1] - 2024年净利润-1.7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1] - 2024年境外业务营收2792.11万元,同比增长177.54%,毛利率41.38%,同比提升7.38个百分点 [2] - 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37.19%,较2024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模拟信号链芯片销售1.81亿元,同比增长137.11%,其中BMS销售收入增幅319.56% [2] - MCU芯片业务销售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67.63%,其中EC、HUB产品在头部客户实现翻倍增长,PD电源产品出货量增长90% [2] - AIoT芯片业务营收1.82亿元,同比增长18.37%,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及鸿蒙、智能仪表等领域增长 [2] 产品布局与技术优势 - 在计算机外围产品生态中,公司已形成以EC为核心的横向产品布局和从AI PC到服务器的纵向产品布局 [3]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传感器信号调理、BMS、ADC和压力触控芯片等产品 [3] - EC芯片进入联想AVL列表,加速进军全球供应链体系 [3] - 多款芯片实现国产替代,包括高精度ADC芯片、EC系列芯片、PD芯片、BMS芯片等 [3] 行业机遇 - AI技术进入手机、PC等领域,推动传统终端变革,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3] - AI硬件创新对高性能计算芯片、模拟信号链芯片和高端MCU芯片提出更高要求 [3] - 国内厂家可抓住细分市场,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实现国产替代 [3]
深圳MCU龙头赴港IPO!市值超140亿,年销3亿颗芯片
芯世相· 2025-07-04 17:09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成立于2000年,2010年4月在A股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创业板上市的首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最新市值超过140亿元[8] - 公司采用"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五大核心下游领域[16] - 2022-2024年三年累计收入34亿元,但累计亏损超8亿元[15][2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国民技术在全球平台型MCU市场的中国企业排名前五,收入约0.5十亿人民币[11][12] - 在32位平台型MCU市场,公司收入在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三[14]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1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首家推出Cortex-M7+M4与GPU多核异构架构MCU产品的设计公司[35] - MCU支持最高主频达700MHz,在国内主要行业参与者中位列第一[36] - N32H78x系列MCU产品的Flash容量达4096KB,SRAM最高可扩展至9696KB[37]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以人造石墨为核心,并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3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21]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5.6%、1.7%、15.6%,2023年下滑主要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产品售价下降[27][28] - 2024年芯片产品收入占比47.6%,锂电池负极材料收入占比47.1%[24] - 超过97%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市场[25]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54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30.39%[34] - 在中国拥有超过350项专利(包括48项重要专利)、53项IC版图设计专有权及97项软件著作权[34] - 已在深圳、新加坡、北京等地布局六大研发中心[33] 客户与供应商 - 2022-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1.4%、43.4%、46.4%[39] - 同期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6.4%、41.8%、44.3%[41]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增长至2024年的28.9%[39][40] 行业趋势 - AI、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将成为全球MCU市场主要增长动力[53] - 具备本地化推理能力、安全算法处理与低功耗优势的高端MCU产品正成为行业升级重要支撑[53] - 国内MCU玩家凭借性价比、产业链优势等逐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53]
新股消息 | 国民技术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亏损2.56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6:54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是一家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为智能终端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5]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 [5] - 公司在中国企业中,全球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排名第一 [5] 业务发展 - 公司从专业市场芯片向通用MCU、边缘AI计算等高端产品发展,并延伸出BMS芯片、射频芯片等产品体系 [6] - 2018年后明确平台化发展方向,推出多款基于Cortex-M0至M7的32位MCU产品,优化芯片尺寸、功耗及性能 [6]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全球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6] 行业前景 - 全球MCU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9% [7] - AI、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下游应用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7] - 高端MCU产品在AI与边缘计算趋势下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7] 双主业布局 - 公司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 [8] - 锂电池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 公司探索电池管理系统控制芯片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协同应用,构建智能能源控制平台 [8]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人民币 [1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893万元、5.94亿元、2.56亿元人民币 [11] - 2024年毛利率为15.6%,较2023年的1.7%有所改善 [12]
中信证券及大华所被书面警示 辉芒微IPO项目多宗违规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16:05
辉芒微电子IPO违规事件 - 深交所对辉芒微电子及其实际控制人许如柏、财务总监李勇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7] - 公司未充分披露经销收入内部控制不规范情形,信用政策信息披露不准确 [6] - 公司部分产品生产周期披露不准确,实际周期远超招股书披露的6个月 [4][7] 中介机构违规行为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经销收入内部控制有效性 [1][2] - 保荐代表人陈禹达、王彬未对发行人异常资金流水进行充分核查 [3]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何晶晶、景奕博未审慎核查生产周期披露准确性 [4] 财务数据问题 - 报告期内公司经销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91.37%、94.58%、95.85%和96.78% [2][6] - 公司存在补签2020-2021年收入确认相关框架合同、订单等支持性文件的情形 [2][6] IPO终止情况 - 公司原计划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拟募集资金6.06亿元 [8] - 募集资金拟用于MCU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8] - 公司于2024年1月3日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 [8]
钜泉科技: 关于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会计问题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5-28 20:14
业绩下滑分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86.82万元,同比下滑1.85%;归母净利润9,359.36万元,同比下滑28.7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38.99万元,同比下滑3.86%,环比下滑14.87%;归母净利润893.76万元,同比下滑53.45%,环比下滑59.56% [1]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94.15%,客户集中度高 [1] - 业绩下滑主要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第一大客户销量下降 [2] - 期间费用上升也是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因素,2024年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8.58% [4] 产品结构分析 - 主营业务收入由计量芯片、MCU芯片和载波及相关芯片构成 [3] - 计量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32,925.80万元,占比54.60% [3] - MCU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20,970.96万元,占比35.43% [3] - 载波及相关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5,262.58万元 [3] - 产品结构较为稳定,各产品线收入变动平稳 [3] 毛利率变动 - 2024年整体毛利率44.10%,同比下降5.55个百分点 [12] - 计量芯片毛利率45.33%,同比下降5.47个百分点 [14] - MCU芯片毛利率32.28%,同比下降9.32个百分点 [14] - 载波及相关芯片毛利率73.10%,同比上升2.18个百分点 [14]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销售单价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 [12] 存货情况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8,529.08万元 [17] - 载波及相关芯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58.72% [18]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主要针对库龄超过1年的存货 [18] - 期后销售情况显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理 [18]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14.66%,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8] 货币资金与投资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63,069.69万元,占流动资产36.26% [31] - 2024年利息收入191.59万元,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和协定存款 [32] - 对桓能芯电投资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979.63万元 [23] - 桓能芯电2024年亏损5,707.82万元,经营状况不佳 [26] - 投资账面价值减少主要由于被投资方业绩下滑 [26] 行业比较 - 同行业公司中上海贝岭2024年收入增长31.89%,表现突出 [5] - 复旦微电、力合微等公司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 - 公司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基本一致 [14]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 [18] - 业绩下滑趋势与部分同行业公司相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