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芯片

搜索文档
深圳MCU龙头赴港IPO!市值超140亿,年销3亿颗芯片
芯世相· 2025-07-04 17:09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成立于2000年,2010年4月在A股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创业板上市的首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最新市值超过140亿元[8] - 公司采用"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五大核心下游领域[16] - 2022-2024年三年累计收入34亿元,但累计亏损超8亿元[15][2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国民技术在全球平台型MCU市场的中国企业排名前五,收入约0.5十亿人民币[11][12] - 在32位平台型MCU市场,公司收入在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三[14]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1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首家推出Cortex-M7+M4与GPU多核异构架构MCU产品的设计公司[35] - MCU支持最高主频达700MHz,在国内主要行业参与者中位列第一[36] - N32H78x系列MCU产品的Flash容量达4096KB,SRAM最高可扩展至9696KB[37]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以人造石墨为核心,并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3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21]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5.6%、1.7%、15.6%,2023年下滑主要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产品售价下降[27][28] - 2024年芯片产品收入占比47.6%,锂电池负极材料收入占比47.1%[24] - 超过97%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市场[25]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54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30.39%[34] - 在中国拥有超过350项专利(包括48项重要专利)、53项IC版图设计专有权及97项软件著作权[34] - 已在深圳、新加坡、北京等地布局六大研发中心[33] 客户与供应商 - 2022-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1.4%、43.4%、46.4%[39] - 同期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6.4%、41.8%、44.3%[41]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增长至2024年的28.9%[39][40] 行业趋势 - AI、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将成为全球MCU市场主要增长动力[53] - 具备本地化推理能力、安全算法处理与低功耗优势的高端MCU产品正成为行业升级重要支撑[53] - 国内MCU玩家凭借性价比、产业链优势等逐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53]
新股消息 | 国民技术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亏损2.56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6:54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是一家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为智能终端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5]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数字能源、智慧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 [5] - 公司在中国企业中,全球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排名第一 [5] 业务发展 - 公司从专业市场芯片向通用MCU、边缘AI计算等高端产品发展,并延伸出BMS芯片、射频芯片等产品体系 [6] - 2018年后明确平台化发展方向,推出多款基于Cortex-M0至M7的32位MCU产品,优化芯片尺寸、功耗及性能 [6]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全球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6] 行业前景 - 全球MCU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9% [7] - AI、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下游应用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7] - 高端MCU产品在AI与边缘计算趋势下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7] 双主业布局 - 公司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协同布局 [8] - 锂电池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 公司探索电池管理系统控制芯片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协同应用,构建智能能源控制平台 [8]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人民币 [1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893万元、5.94亿元、2.56亿元人民币 [11] - 2024年毛利率为15.6%,较2023年的1.7%有所改善 [12]
中信证券及大华所被书面警示 辉芒微IPO项目多宗违规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16:05
辉芒微电子IPO违规事件 - 深交所对辉芒微电子及其实际控制人许如柏、财务总监李勇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7] - 公司未充分披露经销收入内部控制不规范情形,信用政策信息披露不准确 [6] - 公司部分产品生产周期披露不准确,实际周期远超招股书披露的6个月 [4][7] 中介机构违规行为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经销收入内部控制有效性 [1][2] - 保荐代表人陈禹达、王彬未对发行人异常资金流水进行充分核查 [3]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何晶晶、景奕博未审慎核查生产周期披露准确性 [4] 财务数据问题 - 报告期内公司经销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91.37%、94.58%、95.85%和96.78% [2][6] - 公司存在补签2020-2021年收入确认相关框架合同、订单等支持性文件的情形 [2][6] IPO终止情况 - 公司原计划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拟募集资金6.06亿元 [8] - 募集资金拟用于MCU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8] - 公司于2024年1月3日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 [8]
钜泉科技: 关于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会计问题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5-28 20:14
业绩下滑分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86.82万元,同比下滑1.85%;归母净利润9,359.36万元,同比下滑28.7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38.99万元,同比下滑3.86%,环比下滑14.87%;归母净利润893.76万元,同比下滑53.45%,环比下滑59.56% [1]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94.15%,客户集中度高 [1] - 业绩下滑主要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第一大客户销量下降 [2] - 期间费用上升也是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因素,2024年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8.58% [4] 产品结构分析 - 主营业务收入由计量芯片、MCU芯片和载波及相关芯片构成 [3] - 计量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32,925.80万元,占比54.60% [3] - MCU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20,970.96万元,占比35.43% [3] - 载波及相关芯片2024年销售收入5,262.58万元 [3] - 产品结构较为稳定,各产品线收入变动平稳 [3] 毛利率变动 - 2024年整体毛利率44.10%,同比下降5.55个百分点 [12] - 计量芯片毛利率45.33%,同比下降5.47个百分点 [14] - MCU芯片毛利率32.28%,同比下降9.32个百分点 [14] - 载波及相关芯片毛利率73.10%,同比上升2.18个百分点 [14]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销售单价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 [12] 存货情况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8,529.08万元 [17] - 载波及相关芯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58.72% [18]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主要针对库龄超过1年的存货 [18] - 期后销售情况显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理 [18]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14.66%,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8] 货币资金与投资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63,069.69万元,占流动资产36.26% [31] - 2024年利息收入191.59万元,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和协定存款 [32] - 对桓能芯电投资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979.63万元 [23] - 桓能芯电2024年亏损5,707.82万元,经营状况不佳 [26] - 投资账面价值减少主要由于被投资方业绩下滑 [26] 行业比较 - 同行业公司中上海贝岭2024年收入增长31.89%,表现突出 [5] - 复旦微电、力合微等公司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 - 公司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基本一致 [14]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 [18] - 业绩下滑趋势与部分同行业公司相似 [5]
钜泉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BMS芯片首单落地能否扭转颓势
金融界· 2025-04-17 15:5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2亿元,同比下降1.85% [1][4] - 毛利润2.61亿元,同比下降12.71% [1][4] - 归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下降28.79% [1][4] - 扣非净利润5254.67万元,同比下降42.00% [1][4] - 2022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2.17%,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97.29%,2023年分别下降15.05%和34.30% [4] 市场与竞争 - 智能电表芯片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但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变化影响盈利能力 [4][8] - BMS芯片首单落地,产品包括HT3310X电量计和HT32F106芯片,已应用于电动二轮车客户 [5][6] - BMS芯片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短期内对盈利能力贡献有限 [5][6]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1.81亿元,同比增长18.02% [7] - 研发人员占比79%,申请专利12项(发明专利11项),授权专利8项(发明专利6项) [7] - 推出新一代三相计量芯片和单相计量SoC芯片,提升计量精度和功能 [7] - 基于RISC-V架构的智能电表MCU芯片研发取得进展,算力和内存资源提升 [7] - 第二代HDC双模芯片和G3-HYBRID双模芯片已完成流片,正在进行送样检测 [7] 未来展望 - 公司在智能电表芯片市场保持领先,BMS芯片领域实现首单落地 [8] - 营收和利润双降反映市场环境压力,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市场拓展扭转颓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