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PFE)
搜索文档
传特朗普政府计划指控新冠疫苗导致25名儿童死亡 辉瑞(PFE.US)、Moderna(MRNA.US)股价大跌
智通财经网· 2025-09-13 07:10
股价表现 - 辉瑞股价周五收跌3.98% Moderna股价大跌7.4% 诺瓦瓦克斯医药下挫3.62% [1] 事件背景 - 特朗普政府卫生官员计划向CDC疫苗咨询委员会提出新冠疫苗与25名儿童死亡案例相关的主张 [1] - 指控将包含在下周提交给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演示文稿中 该委员会负责审查疫苗接种数据并提出接种建议 [1]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正推动对美国疫苗政策进行大幅调整 已取消对健康儿童和孕妇接种新冠疫苗的官方推荐 [2] 公司回应 - Moderna声明其疫苗安全性正由企业 FDA及全球90多个国家监管机构严格监控 未发现任何新的或未披露的安全隐患 [2] - 辉瑞尚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2] 科学研究 - 大量研究表明辉瑞和Moderna的mRNA技术疫苗安全有效 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2] - 年轻男性存在心肌炎风险略微升高 但无证据表明这些疫苗会导致其他重大安全风险包括儿童死亡 [2] - 全球监测数据显示在儿童群体中新冠疫苗接种带来的健康益处仍明显大于风险 [2] 数据来源 - 指控基于VAERS提交的数据 该系统收录来自患者 医生和药剂师的自我报告 但报告未经验证 [2] - FDA局长表示FDA正在深入调查新冠疫苗是否与儿童死亡相关 已在安全监测数据库中发现相关自我报告案例 [3] - FDA将在未来几周发布相关调查报告 [3] 政策影响 - 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决定对疫苗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涵盖疫苗可及性 接种资格及保险覆盖等方面 [1] - 肯尼迪支持新加入政府关键疫苗小组成员所持观点 即mRNA疫苗对人类构成严重风险 [3]
Stocks Settle Mixed as Bond Yields Climb
Nasdaq· 2025-09-13 07:00
股指表现 - 标普500指数周五收盘下跌0.05% 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59% 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0.42% [1] - 9月E迷你标普期货下跌0.06% E迷你纳斯达克期货上涨0.41% [1]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上涨0.07% 中国上证综指下跌0.12% 日经225指数上涨0.89%创历史新高 [7]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股票多头平仓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5个基点至4.06% [2] -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2.8至55.4 创4个月新低 低于预期的58.0 [5] - 市场预计9月FOMC会议100%概率降息25个基点 8%概率降息50个基点 [6] - 预计到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下降70个基点至3.63% 目前为4.33% [6][9] 通胀预期变化 - 密歇根大学9月1年期通胀预期维持在4.8% 符合预期 [5] - 9月5-10年期通胀预期意外升至3.9% 高于8月的3.5%和市场预期的3.4% [5][8] - WTI原油价格上涨推升通胀预期 对国债构成压力 [8] 央行政策预期 - 疲弱劳动力市场数据和受控通胀报告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 [4] - 市场预计10月会议有91%概率再次降息25个基点 [6] - 欧洲央行官员表示目前利率水平适当 进一步降息可能危及2%通胀目标 [11] - 欧洲央行10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3% [12] 个股表现 - 涨幅领先 - 华纳兄弟探索公司大涨超16% 传闻派拉蒙Skydance准备收购要约 [13] - 特斯拉上涨超7% 内华达州批准其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13] - 美光科技上涨超4% 因AI芯片需求强劲推动增长预期 [14] - 超微电脑上涨超2% 开始大量交付英伟达HGX B300系统 [14] 个股表现 - 跌幅明显 - 新冠疫苗股大幅下跌 Moderna和BioNTech跌超7% 辉瑞跌超3% [16] - 甲骨文下跌超5% 埃里森家族支持收购华纳兄弟探索 [17] - 露露乐蒙下跌超3% 美国银行下调其目标价至185美元 [17] - 家装股普遍下跌 因国债收益率上升拖累 Toll Brothers跌超2% [16]
Pfizer, Moderna shares plunge on report that Trump officials plan to link 25 child deaths to COVID vaccine
New York Post· 2025-09-13 04:46
股价表现 - 辉瑞和Moderna股价周五分别下跌3.9%和7.4% [1] 政府行动与指控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25名儿童死亡与新冠疫苗关联 并将在下周向CDC顾问小组提交该声明 [1][7] -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肯尼迪今年撤换疫苗咨询小组全部成员并任命自己人选 [8] - 肯尼迪5月下令卫生官员停止建议健康儿童接种疫苗 仅推荐高风险人群或65岁以上者接种 [9][13] - 卫生机构取消近5亿美元mRNA疫苗研究资金 [13] 数据来源与性质 - 25例死亡数据源自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 该系统接受来自患者、医生甚至社交媒体见闻者的未经验证报告 [2][3] - VAERS系统设计目的并非验证免疫接种与死亡的因果关系 [4] 机构立场与影响 -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23个月幼儿及更大儿童每年接种新冠疫苗 认为疫苗安全有效且能预防重症 [14] - 疫苗咨询小组会议将决定保险公司是否必须支付疫苗费用 以及药房能否实施接种和医生是否愿意提供 [8] - CDC建议家长在儿童接种前咨询医生 [13] - 多名CDC高级官员8月底辞职 指控肯尼迪忽视既定研究并将疫苗安全政治化 [13] 声明状态与回应 - 该演示文稿尚未定稿 卫生部门称在公开分享前应视为纯属推测 [5][6] - 辉瑞和Moderna未立即回应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请求 [6]
Pfizer, Moderna shares fall on report that Trump officials will link child deaths to Covid shots
CNBC· 2025-09-13 00:21
公司股价表现 - 辉瑞公司股价下跌超过3% [3] - Moderna公司股价下跌超过7% [3] - Novavax公司股价下跌超过4% [3] 疫苗安全争议 - 有报告计划将新冠疫苗与25名儿童死亡案例相关联 [1] - 该主张基于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未经证实的信息 [6] - mRNA技术疫苗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安全有效且严重副作用极为罕见 [4] 监管与政策动态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计划向CDC疫苗咨询委员会提交相关报告 [2] - 该委员会在确定疫苗准入和保险覆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卫生部长已取消对健康儿童和孕妇的新冠疫苗接种建议并设定了新疫苗批准限制 [4] 公司回应 - Moderna声明其疫苗安全性受到公司、FDA及90多个国家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 [5] -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的系统未发现儿童或孕妇存在新的或未披露的安全问题 [5] - 辉瑞公司未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5]
辉瑞股价一度下跌3.6%,BIONTECH ADR跌8.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3:59
股价表现 - 辉瑞股价一度下跌3.6% [1] - BIONTECH ADR下跌8.4% [1]
Moderna、辉瑞、BioNTech SE短线下挫,跌至盘中低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3:52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9月12日,Moderna、辉瑞、BioNTech SE短线下挫,跌至盘中低点。 ...
Pfizer's Late-Stage Pipeline Fuels Long-Term Growth Prospects
ZACKS· 2025-09-12 23:26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通过并购交易和临床试验成功在过去十年中加强了研发管线[1] - 肿瘤学管线取得显著进展,多个候选药物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包括vepdegestrant(用于E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小分子PROTAC)、atirmociclib(用于一线H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CDK4抑制剂)和sigvotatug vedotin(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2] - 非肿瘤领域进展包括mRNA流感/COVID联合疫苗和用于镰状细胞病的osivelotor处于后期开发阶段[4] 产品审批与商业化 - 2023年获得9项新药/疫苗批准创下记录,2024年新增血友病基因疗法Hympavzi(marstacimab)批准[5] - 正在扩大已批准产品的适应症范围,包括Padcev、Adcetris、Litfulo、Nurtec、Velsipity和Elrexfio等[4] - 与3SBio达成全球(除中国外)授权协议,获得双PD-1/VEGF抑制剂SSGJ-707的独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3] 市场竞争格局 - 肿瘤领域主要竞争者包括阿斯利康、默克、强生和百时美施贵宝[8] - 阿斯利康肿瘤销售额占总收入约43%,2025年上半年增长16%,主要驱动药物为Tagrisso、Lynparza、Imfinzi、Calquence和Enhertu[8] - 默克Keytruda占制药销售额约50%,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66%至151亿美元[9] - 百时美施贵宝PD-L1抑制剂Opdivo占总收入约20%,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9%至48.2亿美元[9] - 强生肿瘤销售额占制药收入约40%,2025年上半年增长211%,Darzalex和Erleada推动当前增长,Carvykti、Tecvayli和Talvey驱动长期增长[11]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今年迄今下跌12%,同期行业指数上涨15%[12] - 远期市盈率801倍,低于行业1475倍和公司5年平均值1071倍[13]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305美元上调至313美元,2026年稳定在309美元[14][17] - 60天内季度预期修订趋势:Q1从083美元下调至079美元(-482%),Q2从074美元下调至072美元(-270%)[17] 战略展望 - 预计到203年拥有8个或以上肿瘤重磅药物[4][10] - 新收购产品(包括Seagen)和研发管线候选药物将驱动2025-2030年及长期增长[6] - 近期研发挫折包括2025年4月终止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减肥药)开发,2025年7月终止初级艰难梭菌感染疫苗开发,但第二代疫苗仍处于II期开发[7]
最惠国价倒计时! 特朗普向大型药企施压 要求9月29日前降低美国药价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20:38
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联合多个联邦部门向美国主要大型制药公司施压 要求降低美国药价并遵守最惠国待遇定价政策[1] - 特朗普于7月31日向17家在美国市场拥有巨大份额的领先药企致信 要求其按照MFN政策将医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调整至与其他发达国家更低价格一致[1] - 收到信件的公司包括礼来 辉瑞 默沙东 吉利德 百时美施贵宝 强生 再生元 安进 艾伯维 以及欧洲的默克集团 赛诺菲 葛兰素史克 阿斯利康 诺和诺德 罗氏和诺华[1] 政策执行机制 - 最惠国待遇政策要求大型药企在美定价不得高于海外最低水平 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执行[3] - 特朗普给药企设定遵守最惠国政策的最后期限为9月29日[2] - 特朗普正在调动多个行政部门机构实现降价目标 包括卫生部长和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主任[2] 行业背景与动因 - 美国处方药价格长期高位导致医保支出攀升 MFN政策被视为最直接可量化的降价路径[3] - 美国缺乏国家谈判/参考定价机制 品牌药上市后几乎不受价格管制可反复提价[3] - 商业保险+PBM+医院的多层博弈体系导致高挂牌价和高回扣激励 推高患者自付成本[3] - 专利保护和排他策略增强厂商议价权 缺乏直接仿制竞争加剧价格黏性[3] 潜在影响 - 降药价议题可能在短期内为特朗普政府带来民众支持率上行和市场预期积极效应[3] - 政策要求药企"不在那边以更高价格出售就不能在这里销售" 试图改变跨国定价策略[2] - 特朗普持续强调"必须把这些价格压下来" 表明政府推动药价改革的坚定态度[2][3]
特朗普想断中国新药出海“财路”,业内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36氪· 2025-09-12 17:29
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创新药BD交易的行政令草案 - 特朗普政府正在筹备针对中国医药行业的新行政令草案 主要限制美国药企从中国引进新药 强制药品授权交易审查 加强对中国临床数据的审查等[1] - 草案包含4点内容:限制美国药企从中国引进在研药物(如癌症 肥胖 心脏疾病等领域) 类似许可交易需纳入CFIUS强制审查 加强FDA对使用中国临床数据申报项目的审查并提高费用 扶植美国本土药物生产(如抗生素 扑热息痛等)[3]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消息导致9月11日A股 H股创新药概念集体走低 百济神州 荣昌生物等多只个股走弱 港股多家药企跌超10% 随后板块局部回暖和震荡走强[1]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规模显著 2024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达608亿美元 首付款26亿美元[1] - 一季度生物科技类BD交易中32%发生在中国 2023年和2024年该数字为21%左右[4] 草案背后的利益博弈与反对声音 - 草案支持方包括部分美国投资机构(如硅谷亿万富翁蒂尔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 特朗普女婿库什纳旗下投资公司) 他们认为跨国药企转向中国触动其利益[4] - 辉瑞 默沙东 艾伯维 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成为草案主要反对者 辉瑞首席执行官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有利于公司且让美国患者受益[7] - 限制中国药企BD交易也会限制美国大型药企发展 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跨国药企在BD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且获得大部分经济利益[2][6] 草案落地可行性存疑 - 行业内主流观点对草案能否落地存疑 因牵涉利益方过于复杂(跨国药企 中小型科技公司 投资机构等)[2] - 即使法案落地 可能只涉及细胞治疗 人类遗传资源利用等最敏感领域 其他交易仍有望正常进行[2][5] - 白宫官方口径矛盾 有称已与投资者沟通数月 也有称"并未积极考虑" 产业界未预料到政府会直接限制创新药BD交易[5] 中国创新药的竞争优势 - 中国创新药研发速度显著快于欧美和日本企业 在人才队伍 临床试验 供应链等环节提供更快的流程进度和更低的成本[3] - 长期存在的研发成本 效率等问题导致部分美国公司难以追上中国药企快速发展的脚步[6] 典型BD交易案例 - 2024年11月BioNTech以8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核心双抗药物PM8002 半年后以15亿美元首付款 共计9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对价出售给BMS[7] - 2024年上半年辉瑞与三生制药就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达成合作 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今年BD交易首付款新纪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