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群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定了,多家仪器企业将进驻这个产业基地
仪器信息网· 2025-11-14 17:07
项目概况 - 北京市发改委批复高端仪器产业基地一期(启动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旨在盘活存量资源[2] - 项目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柔科学城中心区,改造总建筑面积15477.76平方米[3] - 改造内容包括绿色节能化改造、结构加固、暖通系统改造、消防系统改造等工程[3] 产业定位与预期效益 - 项目改造后拟引入多家高端仪器研发和生产企业,聚焦仪器传感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8] - 将搭建钙钛矿电池中试车间、国科仪器中试平台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2][6] - 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15亿元,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2][6][8] 绿色节能与配套设施 - 项目实施高水平绿色节能化改造,采用环保材料、节水器具、节能设备及太阳能光伏设备[5] - 改造后综合节能率达到23.96%,旨在建设绿色节能园区[5] -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建设公共停车位157个,并规划大面积公共绿地,打造开放式园区以优化访客体验[8]
江阴银行三季报透视:盈利双位数增长,中期分红彰显回报诚意
全景网· 2025-10-31 19:56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2.04亿元,同比增长6.1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3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14.94%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79%,较上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94元,同比增长11.92% [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总资产突破2080.42亿元,较年初增长3.9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91.49亿元,较年初增长3.01% [2] - 不良贷款率为0.85%,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 [2] - 拨备覆盖率高达371.91%,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 业务发展态势 - 总存款规模达165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32.47亿元,增幅8.73% [3] - 总贷款规模达1319.57亿元,较年初增长78.28亿元,增幅6.31% [3] - 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56%,净利差为1.39%,较上半年环比均上升2个基点 [3] - 公司类客户数增长1060户,增幅达15.07% [4]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前三季度增幅高达34.26% [4] 战略执行与股东回报 -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三大领域重点突破 [3][4]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元(含税) [5] - 中期现金股利总额约为2.46亿元(含税),占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例为19.25% [5] - 战略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集群发展、居民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 [6]
100个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平原新城
北京晚报· 2025-10-29 15:5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推动首都功能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 [1] - 平原新城作为关键区域迈向高质量发展,100个项目正加速落地 [1] - 前三季度“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全年任务的94%,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98家,实现年节约综合能源消费3363.38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7万吨 [1] 城市更新与环境提升 - 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包括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孚王府等 [1] - 核心区100个社区微花园落地,东四环路改造形成15.6公里“全线月季花环” [2] - 全市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开园,234座立交桥桥下空间整治、17座提升工作全部完成 [2] 教育与医疗资源疏解 -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一期完工投用 [1] - 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一期)、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高校、医院疏解项目实现开工 [1]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产业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破土动工,已签约企业12家 [3] - 生态港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北方七省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保障基地 [3] - 京津冀携手开放首条跨省市自动驾驶高速测试公路,主线科技无人驾驶卡车从北京途经河北廊坊直达天津港 [3] - 主线科技计划在园区建好后建设创新研发基地,布局京津冀自动驾驶货运网络 [4]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培育 - 前三季度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新增入驻企业84家 [4] - 北京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园揭牌 [4] - “六链五群”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攻关突破36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成立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前三季度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4] 平原新城产业发展 -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座平原新城推动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6] - 项目进展包括已建成投用4项、开工建设54项、审批立项19项 [6] - 顺义区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竣工,大兴区生物科技旗舰园区开工 [6] - 亦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投用,昌平区全市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启用 [6] - 房山区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建成并新增入驻机构88家 [6]
宁夏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续建项目获批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5:46
项目获批与资金情况 - 宁夏葡萄及葡萄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获批续建 [1] - 项目建设期4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 [1] - 此次续建项目申请中央资金0.5亿元,带动投资3.2亿元 [1] 项目进展与综合效益 - 截至2024年末,项目带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综合效益达450亿元 [1] - 项目实施带动13万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1] - 项目围绕“六新”任务,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未来规划与产业布局 - 续建项目将通过实施5大类12个子项目推进 [1] - 积极构建“一核、一带、三链、四片区”产业布局体系 [1] - 目标为提升产区葡萄酒产品质量、产业融合度及品牌影响力 [1]
开放高地丨投资超百亿美元 湖北何以成台商投资热土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57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北省凭借宽松开放的投资环境、高效的产业服务和集群化发展策略,成功吸引并培育了大量台资企业,使其成为台资聚集高地,并推动了当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3][11][19] 台企在湖北的投资与发展态势 - 截至2024年底,近200家台资企业落户湖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总投资额超过110亿美元,约占全省投资总额的三成 [3] - 台企投资呈现多点开花、集群特色明显的态势,武汉、黄石、仙桃三大产业园围绕重点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 [19] - 在2024年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上,各类台资签约项目35个,投资总额达139.75亿元人民币 [19] 重点台企案例:鼎康生物 - 鼎康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大分子药物的港澳台独资企业,在湖北发展12年,拥有全球首个符合国际GMP标准的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 [3] - 公司在汉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员工从最初的4人增长至超过500人 [4] - 公司订单已排至2027年,并计划未来3年内在湖北至少落地5个商业化项目 [3][6] - 公司形成以武汉为总部及商业化生产基地、以上海及瑞士巴塞尔为创新研发中心的全球战略布局 [4] - 作为链主企业,联合本地企业组成创新联盟,以搭建联合出海平台,形成“集群式出海”协同竞争力 [5] 重点台企案例:超颖电子 - 超颖电子是台湾定颖投控旗下公司,已跻身全球印制电路板头部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 [7] - 公司在黄石投资6亿美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创造了建设速度最快、投产最快、获利最早三个“最” [8]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9亿多元增长至2024年的超3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从9400多万元增至超2亿元 [8] - 公司于2024年7月通过上交所IPO审核,计划募资6.6亿元,成为在湖北成长起来的首家拟在A股上市的台资控股企业 [9] - 在其带领下,黄石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近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2024年产值达21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10] 重点台企案例:富士和机械 - 富士和机械由台湾六和机械集团投资兴建,是其在大陆地区最大的铸造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收过亿元 [12][15] - 公司自2010年落户仙桃后不断追加投资,多次扩规,刷新了台企在仙桃的投资纪录 [14] - 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建成投产仅耗费199天,刷新了“仙桃速度” [13] 重点台企案例:全洋光电 - 全洋光电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第6代金属掩膜版量产的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16] - 公司一期项目已投资超1.5亿元,二期项目计划再投资5亿元,预计设备于11月左右进厂 [17] 湖北的营商环境优势 - 宽松的投资环境、保姆式的产业服务、开放的交流氛围是吸引台企的重要因素 [11] - 地方政府在项目招工用工、创新研发、用地需求、审批手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创造了高效的投资速度 [4][13][16] - 不定期的企业协会活动增强了台企的归属感,使企业家对湖北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16] 产业集群效应与未来展望 - 黄石产业园已发展成为全国三大PCB产业集聚区之一,16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或全球排名第一,2024年园区台企完成产值103亿元 [19] - 专家认为,台企落地带来了“资本+技术+管理+链条”的综合乘数效应,以点带面重塑了城市产业结构 [20] - 建议湖北对标标杆城市,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升级,通过“五链一体化”等策略,打造更强的台企投资“引力场” [20]
360个项目“加速跑”!包头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稳中有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20:27
项目总体进展 - 2025年1-7月包头市411个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4394亿元 其中360个开复工项目完成投资971亿元 [1] - 6个旗县区包括东河区 九原区 石拐区 固阳县 土右旗 稀土高新区实现项目全部开复工 [1] - 稀土高新区 青山区 土右旗凭借投资完成量和完成率构成工业投资第一梯队 昆区展现存量项目加速转化势头 [1] 旗帜型产业集群 - 晶硅光伏产业42个项目开复工40个 完成投资258亿元 投资完成率66.1% [1] - 稀土产业67个项目开复工63个 完成投资86亿元 占全年计划53.6% 17个项目竣工投产 [1] - 风电装备产业9个项目开复工8个 完成投资11亿元 竣工项目3个 [1] 战新产业进展 - 新能源重卡及配套产业6个项目全部开工 投资完成率65.8% [2] - 氢能产业8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 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11个开复工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 半数计划落地 [2] - 储能产业32个开复工项目完成160亿元投资 氟材料产业2个续建项目完成7亿元投资 [2] 优势特色产业 - 钢铁产业31个项目开复工25个 完成45亿元投资 [2] - 铝产业20个项目全部开复工 投资完成率67.8% 竣工项目4个 [2] - 铜产业2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 投资完成率73.3% [2] 产业协同发展 - 采矿 消费品 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54个项目开复工43个 完成60亿元投资 完成率54.2% [2] - 低空飞行器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等其他战新产业116个项目开复工99个 完成229亿元投资 竣工16个项目 [2] 技术改造项目 - 包头市87个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开复工73个 完成投资32.5亿元 投资完成率48.1% [3] - 青山区技改项目投资完成率78.7% 东河区达到157.2% [3] 项目推进挑战 - 51个项目未实现开复工 资金短缺和订单不足制约部分项目进展 [5] - 包头市将聚焦10亿元以上大项目和下半年计划竣工项目 强化包联服务推动投产 [5] - 落实三在两找机制破解企业难题 抓住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机遇谋划储备2026年及十五五项目 [5]
打造产业集群,钢城区培育粉末冶金行业做大做强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2:25
行业规模与产能 - 粉末冶金企业数量达32家 年制粉能力30万吨 制品能力6.5万吨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0.61亿元 同比增长20.8% [1] - 成功获批山东省粉末冶金特色产业集群 [1] 产业规划与布局 -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优惠政策 明确发展方向 [3] - 谋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粉体新材料产业园 构建"一院、二基地、三中心"发展格局 [3] - 着力打造高端化粉末冶金产业基地 形成集生产、研发、制品加工为一体的全链条发展体系 [3] 龙头企业实力 - 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公司是亚洲唯一拥有还原制粉、雾化制粉和特种合金粉末三条生产线的金属粉末生产基地 [3] - 制粉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3] 企业发展战略 - 积极研发特种合金粉末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向下游制品领域进军 于2024年12月收购济南新艺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3] - 新上新能源汽车高精密粉末冶金零件项目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3] 招商引资与集群发展 - 组建招商专班精准招引上下游企业 举办技术交流会及招商推介会 [4] - 落地鲁欣粉磁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 集聚化发展态势增强 [4] - 重点谋划在太阳能、风能、储能及航空航天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项目 [4] 研发与创新合作 -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4] - 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4] - 共建金属粉末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延链谋划、集群发展"思路培育产业 [4] - 当前共有在谈招商引资项目14个 计划总投资39.6亿元 [4]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 “唐山造”轨道交通装备出海闯全球
新华网· 2025-08-12 14:24
产业集群发展 - 以中车唐山公司为核心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百余家配套企业紧密协同 [1] - 产业集群构建起强劲竞争力 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1] 全球化拓展 - 唐山轨道交通企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产品出口覆盖欧洲至东南亚市场 [3] - "唐山造"装备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越来越多产品走出国门 [3] 政策支持体系 - 唐山市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外贸政策支持体系 涵盖财税金融及贸易便利化措施 [5] - 政策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通关及供应链成本问题 显著提升区域外贸韧性与竞争力 [5] - 支持体系包含新业态培育和市场开拓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 [5]
2024年莱芜区工业总产值达130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2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11:39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307亿元 总量居济南市第2位 [1] - 获评山东省工业强县和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 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带动形成"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全产业链条 [3] - 重汽济卡产量规模突破10万辆大关 带动30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3] - 2024年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 今年上半年增长10.4% [3] -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3] 现代医药产业发展 - 鲁中国际生物谷平台聚焦中医药产业细分领域 [3] - 宏济堂 华涛药业等9家骨干药企产能持续释放 [3] - 互联网医院和医药贸易销售板块提速扩量 [3] - 2024年现代医药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增长 [3]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 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提升不锈钢 特种钢等先进金属材料核心优势 [3] - 培育医用钢 车用钢 海洋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推动钢铁+汽车和钢铁+医药链际融合发展 [3] - 实现从靠钢吃饭到用钢发展的转变 [3] 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 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第一块LED屏生产下线 [4] - 天莱科技等6个链群项目相继入园布局 [4] - 产业生态雏形初显 锚定五年内冲刺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4] 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 以正泰电缆 泰莱电气2家企业为引领 集聚26家链群企业 [4] - 推动氢能 储能 新型电力设备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 [4] - 打造制备+储运+应用的零碳氢能全产业链条 [4] - 建成全国首个高压级联+集中液冷储能项目 [4] - 年内新能源装备链群产值将突破50亿元 [4]
长清区装备制造相关规上企业现有128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3:12
行业现状 - 长清区装备制造相关规上企业达到128家,2024年产值规模达到21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4% [1] - 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相关企业26家,年产值约20亿元 [1] - 新能源装备相关企业32家,年产值约49亿元 [1] - 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相关企业39家,年产值约102亿元 [1] 产业发展方向 - 围绕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汽车三大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1] - 以集群化、链条化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强基固本、锻链塑链、生态赋能 [1] 项目谋划与招商 - 聚焦中油济柴、巨能液压等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制定精准招商图谱 [2] - 针对核心零部件生产、智能装备研发等短板环节,开展靶向式项目谋划招引 [2] - 力争引进5-8个引领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制造项目,填补产业链空白 [2] 技术改造与创新 - 实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投入 [2] - 推动100家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整体质效 [2] - 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共建创新载体、攻关关键技术 [2] - 力争每年均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2] 政策支持 - 优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实行点供政策 [3] - 实施装备制造人才专项计划,在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3] - 建立靶向式校企人才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3] - 联合省属国有企业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参股、融资担保等支持 [3]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装备制造企业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 - 对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政策倾斜与资金奖励 [3] - 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 - 对产业链配套合作项目给予奖励,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3] 营商环境优化 - 打造装备制造产业的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信息、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与智能办理 [4] - 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 - 组织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展会论坛,为企业拓展市场空间 [4] -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备服务专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