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临港集聚14万人才的答案,藏在这位美国创客的故事里
新浪财经· 2025-11-17 21:27
智通财经记者 | 方卓然 智通财经编辑 | 庄键 "如果没有临港的政策,我可能早就离开上海了。"来自美国的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王康,如今在临港新片区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谈起在上海的创业选择,这位年轻的美国创业者直言,临港对国际人才的开放姿态和政策支持,是他能够扎根发展的关键。 初到上海创业时,王康曾为工作许可证办理辗转多个区域,但都因申请条件限制屡屡碰壁。直到他偶然了解到,临港针对青年人才尤其是国际毕业生的专属 扶持政策。 "最惊喜的是上海临港的签证及工作许可便利化政策,我当时并未完全满足常规申请要求,是临港的特殊支持让我拿到了创业'入场券'。"王康对智通财经回 忆道。 大会期间,《关于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若干措施》(小蓝鲸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以"学而实习,圆梦临港"为理念,围绕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全 周期需求,为国内外学子提供更有温度的关怀支持,成为临港面向全球学子的诚挚邀请函。 小蓝鲸计划的发布,是临港"真金白银+全周期服务"人才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临港新片区此次以大会为载体推出这一计划,进一步释放了吸引全球青年 英才的强烈信号。 "小蓝鲸计划是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专项措施,精准覆盖补贴 ...
副省级城市第三!截至9月底,成都市经营主体合计405.41万户,背后有这些“增长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1-06 19:55
经营主体增长 - 截至9月底成都市经营主体合计405.41万户,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 [1] - 市场主体"蓄水池"持续扩容,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凸显 [1] 营商环境优化 - 政府服务模式从"企业找政府"转变为"政府找企业" [3] - 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截至2025年10月各级部门累计走访企业15.9万户,收集诉求4.19万个,解决4.16万件,企业满意率始终超95% [5] - 开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面对面专场座谈会,形成"问题收集—即时解答—台账督办"闭环互动 [6] 政策服务创新 - 全面推行"一码检查"综合监管机制,整合800项检查事项、3万余名执法人员信息,接入400万家经营主体 [7] - 截至2025年10月全市开展"亮码检查"2.5万次,企业满意率超99% [7] - 打造"惠企政策一码查询"平台,归集529个政策文件、3000余项政策事项,通过AI智能匹配实现政策精准推送 [7] - "蓉易贷"平台汇聚111家金融机构,累计放款超340亿元 [7] - "科创通"平台链接4万余家科技企业与2600余个创新平台 [7] 人才与产业支撑 - 成都入选2024年度"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第五名 [8] - 推出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支撑、引育顶尖人才及团队等10个方面59项具体举措 [8] - 政策从"给优惠"转向"优平台""营生态",构建系统化城市人才发展生态系统 [8]
创新汇南粤:科技人才为何东南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人才政策以及广阔的创新应用前景,正吸引大量青年科技人才,形成经济大省与科技人才良性互动、价值共生的新模式 [1][2][3][13] 广东人才集聚态势 - 截至2025年10月末,广东全省在站博士后超过1.7万人,研发人员超过135万人,约占全国七分之一,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1] - 截至2025年7月底,广东成功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就业创业,全省技能人才总数达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 [8] - 在粤工作"两院"院士由2022年135人增至2023年150人以上,全职在粤工作院士有194人 [2] 人才吸引政策与优势 - 广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补贴,例如广州为博士后人才提供30万元安家费,黄埔区额外提供40万元安家费 [5] - 广东专门提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破除论资排辈和学历至上,为青年人才松绑减负 [1][12] - 政策向产业应用倾斜,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流动制度,开展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 [12] 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 -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其中9大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登记在册企业突破900万户 [1][11] - 广东市场成为新技术商业化的"试金石",庞大的内需催生技术需求,技术落地进一步激活市场潜力 [2] -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24年广东该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约4486.63亿元,广州集聚超6500家相关企业 [5][11] 企业与人才发展案例 - 云舟生物以70亿估值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全球员工超700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比超60%,2025年计划新增招聘约100人 [11] - 公司人才需求呈现新变化,除传统研发岗位外,涌现出临床研究、生物信息分析等需要跨学科整合能力的新型岗位 [11] - 青年科技人才看重在广东的发展平台和清晰的成长路径,致力于推动创新项目落地,实现个人与公司发展的双赢 [1][12]
香港人才政策专家:便利内地人才往来将为港澳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07:4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其中6项自11月5日起实施 [1] -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至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及国家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 [1] - 符合条件人才可申请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往来香港或澳门人才签注,每次停留不超过30天 [1] - 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符合条件的内地人才提供便利,可申办3年多次有效人才签注且免予提交人才证明 [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新政策便利内地人才往来港澳从事科研、文教、卫健、法律等领域交流 [3] - 科技人才可与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课题研究,时间安排更从容 [2] - 演出团体有更充裕的时间在香港安排连续性演出 [2] - 金融机构管理层可更便利地来港进行上市路演、约谈投资人、对接目标客户 [2] 政策预期效果 - 新措施有助吸引京津冀、长三角的人才为香港"八大中心"建设赋能 [1] - 为港澳发展注入活力,有助强化港澳与内地的协同发展 [2] - 对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人才政策起到正面利好作用 [2] - 对香港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将形成有力支撑,推动香港创科产业的生态构建和发展 [3]
邀“奋斗的人” 赴“奋斗的城”
长沙晚报· 2025-10-27 11:26
活动概述 - 2025年10月23日至26日,全国高校学子长沙行暨“天天麓演杯”首都高校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展演活动在长沙举行 [2] - 活动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50名学子参与,深度体验长沙的产业活力与城市魅力 [3] 人才政策与成果 - 2024年9月,湖南省提出“欢迎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并实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 [4] - 2024年5月,长沙推出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等“三个十条”政策,细化支持青年人才创业措施 [4] - 政策实施一年来,长沙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8028户,是行动实施前的2.1倍;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4010户,是行动实施前的1.7倍 [5] - 一年来,长沙建成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25家,在孵实体4633个,吸纳就业1.95万人 [5] - 全市138个项目获得省大学生创投基金投资785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2.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申报“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230个,创历史新高 [5] - 2025年9月,长沙再次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连续两年在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中跻身全国城市前10 [5] 活动亮点与签约 - 活动期间进行了三轮签约,涉及创业孵化、基金投决、金融授信等多个领域 [5] - 对“小荷”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长沙市大学生创业导师以及长沙市示范性青年人才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授牌 [5] - 长沙发布了7条青年人才城市体验City Walk路线地图,从创业孵化、文化艺术体验、人才安居服务等多维度展示城市生态 [8] - 在“天天麓演杯”项目展演中,来自各大高校的8个“金种子”项目进行了路演 [11] 成功案例与人才反馈 - 科芯精工团队凭借“电子封装楔形劈刀国产化开拓者”项目,斩获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未来产业赛道金奖 [10] - 青鹏材料创始人彭文罡表示,长沙的政策支持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10] - 参与学子反馈,长沙的人才服务有新意且“无微不至”,城市发展动能强劲、爱才诚意拉满 [8][12] - 活动使学子们重新认识了长沙,感受到其“传统与现代交响、创新与人文共舞”的独特气质 [9][13]
香港房地产市场稳步复苏 股市表现与楼市形成共振
经济观察报· 2025-10-08 17:15
香港住宅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住宅买卖合约总数达约16,700宗,同比大幅上升63% [1] - 自2025年3月起,每月住宅成交量持续维持在5,000宗以上 [1] - 资金环境逐步宽松及住宅租金回报持续上扬,提升了买家入市意欲 [1] 政策影响与需求结构 - 2024年起全面撤销买家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及额外印花税,2025年2月进一步提高物业价值上限,显著降低购房成本 [1] - 2024年新房及二手房交易中,内地买家占比达24%,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升至17.74%,成为新增需求主力 [1] - 通过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顶尖人才,2024/25学年起公立大学非本地生比例从20%提升至40%,长期支撑租售市场需求 [1] 宏观经济与市场联动 - 2025年4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1%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达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 [1] - 股市表现与楼市形成共振 [1] 对内地市场的启示 - 香港楼市反转的核心经验在于人才政策、资金流入及股市联动 [2] - 内地核心城市如上海,正通过好房子政策、城市更新及资本配置转向等逐步具备类似条件,可能加速市场筑底改善 [2] - 内地楼市止跌需依赖经济持续性,香港通过利率调整与HIBOR联动稳定市场的路径对内地调控政策制定有启示作用 [2]
介绍人才政策 感受文化底蕴 我市举行中秋“归雁”学子联谊活动
镇江日报· 2025-09-24 07:43
人才政策与城市发展 - 镇江市人社部门举办中秋留才活动 旨在通过政企才三方交流平台增强学子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 详细解读大学生聚镇计划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 涵盖就业创业扶持 生活补贴 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措施 [1] - 购房补贴对准备在镇工作安家的高校毕业生具有很强吸引力 [2] 金融机构支持 - 江苏银行镇江分行介绍银行发展前景 人才培养机制 薪酬福利及岗位需求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 [1] - 江苏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推出多款人才专属金融产品 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1] 文化体验与人才吸引 - 活动安排非遗太平泥叫叫手工体验 让毕业生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并增强与城市的情感连接 [1] - 镇江用城市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年轻人成长 提供成长机遇与温暖包容 [2] - 活动成功营造镇江重才爱才氛围 人社部门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并创新引才方式 [2]
政策贴心服务暖心,南京让人才安身立业
南京日报· 2025-09-15 10:53
人才招聘活动 - 第十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暨青年人才交流招聘会将于9月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主题为宁聚英才 筑梦未来 [1] - 大会首次合并青年人才交流招聘会与留交会 提供与30多个城市面对面交流及与1200多家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 [1] - 活动聚焦南京4266产业体系需求 集招聘洽谈 城市推介 成果展示于一体 实现人才 企业 高校 城市多方联动 [3] 企业招聘参与 -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20多个核心岗位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青年人才 [2] - 云上筋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近20个岗位 看重平台汇聚的高质量人才资源 [2] -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计划招聘153名2026届应届毕业生 覆盖研发 生产 质量 营销等多个序列 [2] 人才政策支持 - 南京市提供租房补贴 人才购房通道优先选房及利率优惠等政策 帮助人才快速融入城市 [2] - 江宁区人社局上门走访企业 讲解政策并指导申报 波长光电成功申领稳岗返还 就业见习 扩岗补助等多项补贴累计超过30万元 [2] - 人社部门通过深入企业调研 广泛发布岗位 组织跨区域劳务协作及高频次校园招聘等措施打通人才供需两端 [2] 人才引进成果 - 波长光电2022年通过人社部门招聘活动引进同济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周健宇 实现公司在微纳光学领域从0到1的突破 [2] - 波长光电今年春节后通过校招吸纳40余名高校毕业生 [2] - 南京正大天晴通过留交会引进一批优秀人才 公司研究员谭澄莹2018年加入后从仪器检测分析工作发展到参与生物制药研发全流程 [1][2]
香港首批“高才通”到期 九千多人续签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3:59
“高才通”签证政策续签情况 - 截至7月31日,首批“高才通”签证中约有1.3万人逗留期限届满,其中约7000人提交续签申请,续签申请率约为54% [1] - 另有2000多名签证即将在3个月内到期的人士已提前申请续签,使入境处在7月底共收到9000多宗续签申请 [1] - 在约9000宗续签申请中,约94%的申请者成功获续签,申请不获批准的主要原因为资料不完整或未能补交文件 [2] 续签人才特征与经济效益 - 超过一半的续签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金融、商贸等领域就业 [1] - 获批续签人才的月薪中位数约为4万港元,约25%的人月薪达8万港元,约10%的人月薪高达12万港元或以上 [2] - 这些人才为香港带来消费力及税收贡献,为经济注入实质动力 [1][2] 人才在港居住情况 - 约三分之二的获续签人士常居香港,其中约70%的人租房,约13%的人买房 [3] - 另有约17%的“高才通”人士住在酒店或由雇主提供住宿 [3] 政策设计与申请类别分析 - “高才通”政策设有A、B、C三类签证,其中C类主要面向知名高等院校毕业生,但其续签率最低,局方认为这与该类人才工作经验不多有关,符合预期 [2] - 政策并非以工作为本,而是以人才为本,旨在让人才先来港探索机会,这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 [6] - 申请者人生中只有一次申请“高才通”的机会,若取得C类签证后贸然放弃,将不能再通过此通道来港 [2] 政策优化方向与潜在问题 - 政策在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方面取得成效,初步缓解本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但诚信机制尚不完善,需建立更严谨的交叉验证机制及失信惩戒措施 [6] - C类申请对年轻申请者的实际能力与职业规划缺乏有效评估,存在人才资源错配风险,部分毕业生可能面临求职困难或薪资预期落差 [7] - 存在部分空壳公司或非实质运营企业借政策进行身份包装,而非真实吸纳人才的风险,削弱政策实效 [6]
15家境外企业来深寻找好项目 龙华区举办境外优质项目产业合作交流会
深圳商报· 2025-08-19 00:44
活动概况 - 龙华区投资推广中心主办"链通境外·聚势龙华——2025境外优质项目产业合作交流会",15家境外企业代表与多领域社会机构参与,通过政策解读、项目路演、实地考察等形式搭建境内外产业合作桥梁 [1] - 活动集中展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时尚创意四大主导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活力 [1] - "龙舞华章"人才政策宣讲环节系统解读龙华在人才培育、引进、服务等领域的全链条支持政策,涵盖科研配套、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关键环节 [1] 项目路演与对接 - 15家境外企业代表围绕医药、AI科技、生物技术、大健康等领域展开路演,重点介绍核心技术、市场布局及在华合作需求 [2] - 企业提出"共建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落地"等具体方向,与参会部门及机构形成初步对接 [2] - 政企座谈环节中境外企业代表积极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合作模式、要素保障等深入探讨 [2] 实地考察 - 与会嘉宾实地走访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美团科技有限公司及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 [2] - 通过参观双创服务模式、科技企业成果及城市规划展示,进一步感受龙华的创新生态与未来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