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
搜索文档
多款“全球首秀”药械亮相进博会,聚焦老龄化、减重庞大需求
第一财经· 2025-11-05 19:19
记者还了解到,另有2款波士顿科学带来的首展首秀产品则聚焦减重、肿瘤领域,即Orbera365内镜引导胃减容球囊系统,以及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肝内 胆管癌患者的Intera3000肝动脉灌注泵。 在美敦力展台,记者注意到一款"亚太首展"产品,即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Inceptiv。参展人员告诉记者,该产品可以实现闭环式无线充电,其通过 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电极,采用"弱电流"刺激脊髓神经,帮助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等改善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深耕创新医用耗材与诊断设备的碧迪医疗也带来多款2025新品。碧迪医疗品牌传播经理李力告诉记者,公司对于中国医护与患者的本土化需求非常重视。以 全球首款产品M.R.I™ 4F Slim Implantable Port臂型植入式给药装置为例,这是基于中国人群较细的静脉而设计,是全球目前为止该领域最细尺寸导管(其他 同类上市导管均为5F、6F等)。也因此,该装置能显著降低血栓发生率达40%。 "另一款'中国首发'产品Venclose™一次性使用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专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由4段可调节、双加热(每段2.5cm,导管长度共10cm)的 导管组成。灵活方案的设置, ...
国产双靶点创新药带来多重代谢获益,连锁药店科学助力减重“最后一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1:32
尽管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基础,但对许多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而言,受遗传、代谢差异及执行难 度等因素影响,仅靠传统减重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随着生物医药的创新突破,以循证医学为依 据的药物干预,已成为科学体重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有效帮助患者减重,更能实现多项代 谢指标的协同改善,推动体重管理策略从"单纯减重"向"全面健康管理"升级。 减重药物属于处方药,而药店正是科学减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上海第一医药药师陈燕表 示:"在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的号召下,我们药店积极开展多项体重管理服务,加速提升创新减重药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记者 陈静)今年是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深入推进的第二年。 记者4日获悉,作为连接医疗资源与社区居民的关键一环,连锁药店积极响应号召——从传统的药品销 售终端,逐步升级为"百姓身边的体重管理师"。通过提供专业用药咨询与多元化健康服务,正努力打通 科学体重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在许多人的健康观念里,药店只是按方 抓药的地方。然而,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深入推进,药店人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他们正从传统 的药品提供者,升级为居民身 ...
创新药如何从工厂直达患者?信达与京东健康打通体重管理“最后一公里”
北京商报· 2025-11-01 18:20
战略合作概述 - 京东健康与信达生物于今年7月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布局体重管理领域 [1] - 合作旨在构建从药物研发、生产到配送、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3] 信达生物产品与研发实力 - 信达生物拥有16款商业化品种,每年推进约10个新分子实体进入临床 [1] - 公司核心产品玛仕度肽于今年6月获批,是全球首个GLP-1和GCG双靶点药物 [1] - 玛仕度肽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降糖和减重双达标比例达到司美格鲁肽的2.5倍,即50%的使用者能实现双达标 [1] - 公司正从严肃医疗向消费医疗拓展,战略重心从医生教育转向消费者服务,从To B转向To C [2] 京东健康平台能力与服务模式 - 京东健康打造“医检诊药”一站式服务,实现医生线上看、检查在家做、药品送到家、护理在家做的全流程健康管理 [2] - 玛仕度肽上市后一个月内,京东平台上相关搜索用户量达百万量级 [2] - 平台GLP-1类药物用户中,三到六线城市占比相当高,显示线上渠道有效解决药品下沉的可及性问题 [2] 京东物流供应链保障 - 京东物流昆山药品仓投入医药专用智能保温箱,采用相变材料与真空隔热结构,确保药品在2-8℃温区恒温时效长达72小时 [2]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体重管理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提出体重管理年战略实施方案 [3] - 解决体重管理问题被视为从上游斩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恶性循环的关键 [3] - 此次合作重新定义了中国体重管理的服务模式,推动“让老百姓用得起高质量生物药”的使命实现 [3]
慢病防控加码,渠道革新与研发竞赛破局代谢慢病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6:58
政策目标与行业背景 - 国家卫健委提出目标,计划在五年内将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 [1] - 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中国居民总死亡比例超过80%,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1]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亦较为突出 [3] - 国家已将慢性病防治纳入战略,构建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并将体重管理作为重点领域 [3] 政策支持与基层下沉 - 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慢性病药品配备和健康监测设备配置,如血压计、血糖仪等 [4] - 政策明确通过“体重管理年”等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以加强慢病防治 [3] -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已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政策红利向基层下沉以提升服务可及性 [3][4] 药物治疗市场格局 - GLP-1类药物成为国内外药企竞逐核心赛道,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已在国内上市 [5]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等多款GLP-1类产品稳步推进 [5]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全球肥胖与代谢类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GLP-1药物是核心增长引擎 [5] - IQVIA预测,到2028年前后GLP-1可能成为仅次于肿瘤治疗的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 [5] 医疗器械与监测市场 - 除药物外,胰岛素泵、持续血糖监测(CGM)等设备是产业端发力重点 [5] - 中国CGM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7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79亿元 [5] -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从“被动治疗型购买”转向“主动预防型需求”,推动血压计、动态血糖仪等品类高速增长 [7] - 2025年以来京东平台CGM品类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速已超90% [7] 渠道变革与线上市场 - GLP-1产品进入医院渠道门槛高、周期长,布局零售市场成为趋势 [6] - 电商平台成为减重药渠道争夺战核心阵地,京东健康预估互联网医疗渠道已占据减重药品市场70%以上份额 [6] - 全国零售药店中,司美格鲁肽在2022年创出近3亿元的零售销售额 [6] - 京东平台减重相关用户已超1.2亿人,线上渠道有望将市场贡献占比提升至七成 [6][7] 企业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全球GLP-1市场呈“双寡头”格局,但正面临本土创新药企冲击 [8] - 华东医药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全方位差异化产品管线,其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HDM1002已进入临床Ⅲ期 [8] - 恒瑞医药的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在Ⅲ期试验中6mg剂量组平均减重19.2%,其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8] - 本土药企通过给药方式、联合治疗等差异化创新规避竞争,推动行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型 [9]
对话信达生物钱镭:2027年目标实现200亿元收入,将深化与京东健康合作
新浪科技· 2025-10-30 15:29
公司现状与战略目标 - 公司拥有16个产品上市,是拥有上市单克隆抗体产品最多的中国药企,创新产品已惠及500万患者,公司拥有21项临床管线,14万升运营中产能,30+项全球合作,7500名员工 [1] - 2025年度目标是实现17款商业化产品,同时实现EBITDA转正 [1] - 2027年三年目标是实现20款商业化产品,产品收入达200亿人民币 [1] - 2030年目标是5个管线进入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公司,药物服务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多地患者 [1] 核心产品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信尔美®(玛仕度肽)于2024年6月27日成功获批上市,是首个国产GLP-1双靶点创新药 [1] - 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后不到一周在京东健康平台线上首发,当月服务京东用户超3万人 [3] - 从7月4日至8月4日,“信尔美”关键词在京东平台的搜索量已突破百万 [3] 战略合作与渠道优势 - 2024年7月,公司与京东健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供应链、全渠道销售、数字营销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3] - 合作看重京东健康三大核心优势:强大供应链能力(药品级恒温冷链全程配送、全程可追溯)、庞大用户生态与流量优势(用户基数大、目标用户契合)、数字营销能力(内容矩阵与场景化渗透) [4] -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宽与京东健康的合作深度,依托京东数字化能力,实现精准治疗与长期管理结合 [6] 合作伙伴服务能力 - 京东健康慢病业务重要一环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平台上线互联网“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三高门诊、中医减重门诊等多板块,整合三甲医生及专业营养师 [5] - 京东健康配备过万名在线执业药师以及AI药师“小方”,提供24小时用药指导,2024年京东11.11期间AI药师已承接超过30万次用药咨询,累计发出近1.2万次用药风险提示 [5] - 京东健康在全国布局33个药品仓,保障超90%的订单、近400个城市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针对GLP-1类药品的冷链配送,同城最快2小时送达,“京东买药秒送”服务最快9分钟送达 [5] - 京东物流昆山药品仓使用医药专用智能保温箱,恒温时效长达72小时,确保箱内环境温度锁定在2~8℃ [6]
第一批去减肥门诊的年轻人
投资界· 2025-10-29 15:38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合计超过50%,全国有超过7亿人存在体重超标问题[5] - 2025年被官方定性为“体重管理年”,推动更健康的减肥方式流行[5] - 2025年4月,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14]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将肥胖定义为慢性疾病[12] 医疗服务模式与市场需求 - 医院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外科和康复科等[14] - 减重治疗采用金字塔式综合策略:基石是生活方式干预,第二是药物治疗,第三是手术治疗[15] - 热门医院的减重门诊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14] - 医保报销范围有限,通常仅覆盖BMI≥28或腰围超标患者的疾病治疗部分[11] 消费者画像与行为模式 - 减重门诊的典型患者包括需要控制体重的孕妇、中年男性和穿着大码T恤的年轻人[4] - 消费者选择医院减重门诊的动机包括寻求专业指导、获得减肥动力以及排除疾病导致肥胖的可能性[5][9][11] - 消费者面临的挑战包括生活压力、不规律饮食、高油高钠的外卖习惯以及因忙碌导致的无暇运动[7][20] 主流干预手段与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方案,包括高蛋白饮食、轻断食、定量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及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具体指导[11][15][16] -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患者,常用处方药包括奥利司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0] - 案例显示,通过四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减重19.2斤,其中肌肉流失占比15%[23];通过药物配合运动可在半年内减重30斤[21][22] - 部分消费者会辅以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但需自费[11] 市场消费规模与特征 - 个案消费显示,减重过程涉及挂号费(专家号60元/次,医保报销40元)、蛋白粉补剂(一千多元)及健身房消费(每月两三百元),总花费约两千元[18] - 消费者认为相较于以往尝试的无效方法,医院指导下的科学减重开销是值得的投入[18] - 行业存在各种非正规的“邪修减肥法”,如裹保鲜膜、甩脂机、自行注射司美格鲁肽等[5]
芬兰研究显示每晚睡7至9小时者减重最成功
新华社· 2025-10-27 19:47
睡眠与体重管理研究核心发现 - 睡眠质量与体重管理密切相关,夜间睡眠时长、昼夜节律及日间清醒度会显著影响减重效果 [1] - 研究基于芬兰“体重管理之家”健康减重指导项目的1800多名成年参与者在为期一年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干预中的数据 [1] 具体睡眠因素对减重的影响 - 每晚睡眠不足7小时与较差的减重效果相关,而每晚睡眠7至9小时者减重最为成功 [1] - 早睡早起的人平均减重效果优于晚睡晚起的人 [1] - 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状况的人减重幅度较小 [1] - 白天精力充沛、清醒度高的人减重效果更明显 [1] 干预方式的有效性 - 数字化生活方式干预能为体重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1]
“AI+减重”生态初具雏形,方舟健客领跑体重管理新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0:03
在AI与慢病管理融合的商业化进程中,"AI+减重"已成为落地最顺、商业回报最具确定性的黄金赛道之 一。 "当前,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严峻。肥胖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更是诱发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用户对科学、有效且能坚持的减重方案需求极为迫切,付费意愿非常强烈,这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 场空间。"近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健康中国AI+体重管理先行"行业协同创新研讨会上,方舟 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博士介绍道。 在他看来,减重过程高度依赖持续、个性化的行为干预,而这恰恰是AI技术能发挥价值的环节。比如 AI能够深度学习,从而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减重建议;AI还可以突破人力和时间的限制,在用户需要 时及时提供提醒和鼓励,实现"越用越懂用户"的精准管理。 一场围绕"AI+减重"的生态竞速已然开启。海外Noom、Hims&Hers Health等企业早已深入布局;国内以 方舟健客为代表的企业率先起步,初步构建起"AI+减重"生态,为体重管理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据预测,2025年中国体重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26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5.8%。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企业竞争已进 ...
诺和诺德参加第十二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 健康轻盈燃爆小蛮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2:01
公司活动参与 - 公司作为公益支持方参与第十二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及健康嘉年华活动 [3][7] - 活动主题聚焦“科学减重 健康轻盈”,旨在提升公众对肥胖症及“食物噪音”的认知 [2][3] - 活动通过健康检测区、科普展板及表演等形式进行健康科普,宣传影响已覆盖超10亿人次 [3] 行业问题与市场机遇 - 在中国,半数以上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且会不断进展 [4] - 肥胖与超过200种并发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 [4] - “食物噪音”被定义为一种大脑中难以抑制的、持续出现的进食念头和冲动,是导致过量摄入和阻碍减重进程的心理因素 [5] 科学干预与产品潜力 - 科学干预是缓解食物噪音的关键,国外一项真实世界调研(INFORM)结果显示,接受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多数反馈不再被进食想法频繁困扰 [7] - 医学手段干预不仅能有效促进体重管理,也带来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并推动患者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7] - 公司定位为全球肥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者和科学先驱,其任务是使肥胖症成为优先被关注的健康问题 [7]
诺和诺德参加第十二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 倡导科学减重、健康轻盈
证券日报· 2025-10-20 19:11
活动现场不仅有热血沸腾的登高竞技,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的健康嘉年华同样成为全场焦点。活动紧扣 时下热门的"体重管理"议题,通过设立健康检测区、科普展板及合唱表演等形式,为市民与选手带来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盛宴,让"食物噪音"这个关键词,成为全场热议的C位热词。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且会不断进展。在中国,半数以上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暨南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指出:"肥胖与超过200种并发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2型糖 尿病等。此外,肥胖症患者还常遭受污名化、歧视及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10月19日,第十二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燃情开赛!3000名海内外选手集结,共同冲击"全国最高塔"小蛮 腰,最终全员成功登顶。 广州塔国际登高赛已连续举办十二年,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标登高赛事, 宣传影响已覆盖超10亿人次。本届赛事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广州市城投集团共同指导,广东广播电 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广州塔、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光大银行、诺和诺德公益支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王存川表示:"食物噪音并非指实际的声音,而是一种大脑中难以抑制的、持续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