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场景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全场景电动化带动多元电池、材料协同发展
高工锂电· 2025-11-26 19:07
华视集团 董事长 曹国平博士 华视集团具有从传感器到整机系统的全流 程检测能力,目前已推出长条形X射线光斑 和线阵平板探测器,覆盖极片全幅宽,实 现100%覆盖率的面密度线扫全检;高精 密工业CT系列,利用X射线成像原理的非 破坏性检测技术,可根据电池客户需求定 制,满足多种检测需求。作为一家较早走 向国际的公司,出海是差异化竞争的好方 式,但中国企业在面对海外客户时,应该 减少价格竞争,展现长期价值。 巨湾技研 总裁 裴锋博士 摘要 全场景电动化带动多元电池发展,其不仅是电池形态上的多元发展,也是材料体系上的多元发展。 动力电池发展有四条清晰的核心曲线:第 一条是能量密度提升,第二条是成本控制 优化,第三条是聚焦用户快充需求,第四 条是推动电池小型轻量化。其中,超快充 作为第三条曲线的核心,精准直击用户" 里程焦虑"这一关键痛点。 力华电源 研发副总经理 研究院长 王茂范博士 力华电源已建成国内首条180PPM磁悬 浮超高速"46系大圆柱电池"产线,产 品适配场景涵盖低空经济、机器人、动 力车企、电力储能等领域。四期整体规 划25GWh大圆柱电芯生产能力。 睿恩新能源 创始合伙人&产品总监 王驰堂 当前行业 ...
高工锂电年会直击③:全场景电动化纵深,多元电池产业新变
高工锂电· 2025-11-19 20:06
行业趋势:电池多元体系创新 - 全场景电动化带动电池形态和材料体系的多元发展 [3] - 大圆柱电池商业化实现破局,从乘用车广泛渗透至轻型动力、户储、工商业储能等市场 [3]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与商业化迎来新进展 [3] - 多元电池发展依赖设备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催生干法电极、温等静压、多级辊压等新工艺设备需求 [3] - 多元电池是材料、设备、终端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结果 [3] 华视集团:精密智造与工业检测 - 公司是精密模具及工业检测设备制造商,旗下三家子公司分别专注涂布模头及供料系统、精密测量解决方案、机器视觉系统 [4] - 工业检测能力覆盖涂布、辊压、分条、卷绕、注液、封口等各工序关键设备 [5] - 推出全检面密度技术,采用长条形X射线光斑和线阵平板探测器,实现100%覆盖率的面密度线扫全检,相比传统抽检方式(覆盖率仅1%~1.8%)实现跨数量级提升 [5] - 高精密工业CT拥有亚微米级定位精度等四大核心优势,可为圆柱、方形、刀片电池提供定制化检测方案 [5] - 公司设有欧洲、北美分公司,认为出海是差异化竞争的好方式,呼吁减少价格竞争展现长期价值 [6] 巨湾技研:超快充与固态电池技术 -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有四条核心曲线:能量密度提升、成本控制优化、聚焦快充需求、推动小型轻量化 [9] - 超快充核心标准为0-80%充电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公司2024年已实现8C倍率、0-80%仅需5.5分钟的快充表现 [9] - 超快充在重卡等时间敏感型场景中,凭借更优经济性正逐步替代换电模式 [10] - 公司选择复合化电解质路线开发固态电池,第一代产品保留快充能力,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GWh级量产 [11] - 产品覆盖三元、磷酸铁锂等多体系,推出5.5-15分钟不同梯度快充系列,适配乘用车、重卡、飞行器等全场景需求 [9] 海四达电源:锂钠组合方案 - 传统高倍率市场如电动工具、汽车启停、UPS等场景,除电动工具外仍以铅酸电池为主,未来有望实现锂电池进一步配套 [15] - 通过全极耳+新结构重塑锂电倍率性能极限,推出全极耳小圆柱铁锂电池与具备10C充放的方形铁锂电池 [15] - 在高倍率市场引入钠电池,与锂电池合力构建最优解,聚焦NFPP钠电池技术路线 [15] - 钠电池凭借高安全、超宽温域、低温升、长寿命等特性,可有效补充锂电池在替代铅酸市场上的性能不足 [15] 孚能科技:软包电芯与本质安全 - 公司深耕软包动力电池16年,构建三元、磷酸铁锂、钠离子多体系产品矩阵,并行推进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研发 [16] - 三元高镍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300-330Wh/kg,液态研发样品突破400Wh/kg,固态路线目标500-750Wh/kg [18]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本质安全提升:400Wh/kg液态三元高镍电池可过针刺测试,-20℃容量保持率超89%;半固态电池在80%、100% SOC状态下均能通过针刺,且耐受250℃热箱测试 [18] - SPS超级大软包电池包完成行业首个"十针连刺"热失控实验,200Ah磷酸铁锂电芯通过多方向挤压测试,无漏液、不起火、不爆炸 [19] 力华电源:46大圆柱电芯性能 - 46大圆柱电芯具备超高功率、超级快充、高比能量、长寿命、高安全等综合性能 [22] - 采用真无极耳结构,内阻同比降低20%,实现50C超高倍率;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能量密度同比提升3%-5% [22] - 通过应力缓释、SEI缓搭建与分布式存液三大创新技术,将电芯循环寿命显著提高到8000次以上 [22] - 通过热电解耦、多级泄放与微观电弧抑制技术构建全维度安全防护;装配技术将异物源引入可能性降低75%,良率同比提升5% [22] 睿恩新能源:无极耳圆柱电芯技术 - 无极耳技术通过重构电流传导路径,大幅降低内阻与温升,突破圆柱电池性能瓶颈,使其在功率密度上具备与软包、方形电池竞争的实力 [25] - 锂电池性能由结构与化学体系共同决定,需协同解决电子阻抗与离子阻抗问题 [25] - 行业进入"双高"时代,既要高能量密度也要高功率密度,需在空间利用率、材料优化、阻抗控制等多维度发力 [25] - 通过严控生产精度、解决金属粉尘处理等工艺难题,搭配全流程100%检测系统,保障产品过程一致性与良率 [25] - 常州产业园规划6条高速自动产线,建成后产能达15GWh [26] 利元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与设备 - 公司攻克固态电池关键工序工艺,提供整线设备,满足半固态电池批量生产及全固态电池生产需求 [27] - 通过高压致密化工艺(如干法电极、温等静压、多级辊压)降低电极/电解质孔隙率及界面接触电阻 [29] - 通过辊压热复合设备、电解质涂布等实现电解质复合和致密化,优化界面均匀性 [29] - 通过防短路绝缘封装工艺(如网版印刷机、点胶涂胶、激光制槽)实现边缘防短路并保障密封性 [29] - 提供高压化成分容机激活固态电池界面、筛选电芯一致性,高效叠片机减少极片层间错位 [29]
高工锂电年会飞哥演讲五大剧透!
高工锂电· 2025-11-15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锂电产业链在过去十五年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深刻影响汽车、储能、AI、航空、机器人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戏剧性发展 [1] - 该产业已从小批量试探演变为一场跨材料、跨工艺、跨算力的系统性竞赛,并重写了全球产业结构 [1] -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以《激荡十五载,瞭望新征程》为题,系统性地构建对产业过去与未来的统一分析框架 [1][7][9] 十五年产业轨迹的结构性特征 - 过去十五年的产业形态由增长、波动、分化等因素交织构成 [2] 材料与工艺体系的长期迁移趋势 - 材料与工艺体系的演变是决定产业底层效率与未来技术路线的核心变量 [3] 全球竞争与产业版图的深层变化 -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经历从本土化到体系化,从区域差异到格局重排的深层变化 [4] 全场景电动化带来的需求结构重组 - 行业需求正从传统动力领域外溢至新兴场景,导致行业边界持续扩张 [5] 面向下一个十年的产业关键抓手 - 企业在新周期中需要明确如何定位自身的增长坐标 [6]
前10月电池产销突破1.2TWh,出口占近两成!四大趋势透视2025
高工锂电· 2025-11-14 20:08
行业核心数据与现状 - 1-10月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1292.5GWh,累计销量达1233.2GWh,同比增幅均超过50% [2] - 产业规模已达1.2TWh级别,增速超越预期,但供应链趋于紧张,电解液添加剂VC价格曾出现单日飙涨68%,六氟磷酸锂价格实现翻倍 [3] - 技术革命加速,固态电池中试线将于年内启动,锰基电池、钠电池市场化竞逐升级 [3] - 全球市场环境呈现全面开放态势,中美贸易限制政策暂停一年,全球AI算力爆发引发的电力短缺危机为中国储能创造潜在巨大市场空间 [4] 趋势一:全球竞合深化 - 中国电池产业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从“量的出口”转向“质的融入” [5] - 1-10月累计销量1233.2GWh,奠定全球市场“压舱石”地位,前10月累计出口228.1GWh,同比增长43.9%,占累计总销量的18.5% [5] - 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电池TOP中连续多年稳居6席,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6] 趋势二:增长引擎切换 - 产业从“乘用车单点突破”迈向“海陆空全域渗透”新阶段,开启容量高达10TWh级别的“电动社会”宏大市场 [9] - 储能市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10月以储能为主的“其他电池”累计销量达322.8GWh,同比暴增71.9%,增速远超动力电池 [9] - 锂电应用加速向eVTOL、机器人、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全场景电动化”领域扩散 [10] - 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超1.8TWh,2035年全球电池需求将突破8TWh级别,接近10TWh市场空间 [10] - 细分领域需求预测:2030年eVTOL飞行器用锂电池需求预计达30GWh,机器人用锂电池需求达100GWh,工程机械和电动船舶用锂电池需求分别达100GWh和160GWh [10] 趋势三:供应链博弈升级 - 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催生电池企业“锁单潮”,企业纷纷通过长期协议锁定电解液、铜箔、磷酸铁锂等关键材料供应 [14] - 在储能领域,供应链紧张的同时基于技术代差的“淘汰赛”已开启,500Ah+大电芯将成为分水岭 [15] 趋势四:技术路线分化 - 电池产业正处技术革命性跃迁前夜,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体系与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18] - 固态电池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产业界预计从2025年起开启固态中试线搭建,并逐步向量产线过渡 [19] - 现行技术路线多元化竞争格局清晰: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拐点已至;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启停电源、轻型动力三大领域找到商业化落点;超快充技术持续突破 [20] - 预计2030年前后,固态/半固态电池企业有望首次冲击全球动力和储能领域Top10排名 [20]
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确认出席高工锂电15周年年会
高工锂电· 2025-10-29 15:04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为不同材料体系电池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1] - 新应用场景如低空飞行和人形机器人以及新技术如大圆柱和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将为三元材料带来全新市场机遇 [4] - 高镍三元材料体系在新兴应用中更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4]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业务处于新材料和新产品产能逐步释放及订单爬坡的过渡期 [2] - 公司各项业务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齐头并进 [1] - 新兴赛道市场持续放量 [1] 新技术与产品进展 - 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已完成开发即将量产 是重要市场增长点 [2] - 8系高镍产品迎来全新换代 [2] - 钠电聚阴离子产品绑定国内头部客户卡位领先 [2] - 磷酸铁锂采用全新技术和工艺使公司整体优势凸显 [2] - 富锂锰基材料获得客户吨级以上订单 [2] - 硫化物电解质产品性能领先 [2]
年会预告 | 逸飞激光专场冠名2025高工锂电年会
高工锂电· 2025-10-22 10:08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 - 2025年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喜人 [2] - 大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快充、安全等方面具有综合性能优势 [3] - 特斯拉、宝马等头部主机厂的明确应用推动大圆柱电池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 [3] 大圆柱电池应用场景拓展 - 全场景电动化深入推动大圆柱电池开启多元化配套 [4] - 大圆柱电池加速在户用储能、eVTOL、轻型动力等多个领域进行技术与市场验证 [4] 圆柱电池市场前景预测 - 高工产研预测到2030年中国圆柱电池出货量将超过400GWh [10] 逸飞激光技术领先性 - 逸飞激光是最早切入大圆柱电池制程的装备企业之一 [6] - 公司已突破全极耳成型与焊接等关键技术难题 [11] - 实现了46系大圆柱产线的千级ppm批量化交付 [11] 逸飞激光产业合作 - 联合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等头部企业启动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 [11] - 联合金羽新能成功交付首批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 [12]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8-20日在深圳举行 [2][6] - 逸飞激光作为专场冠名商将出席年会并进行分享 [7][13] - 年会期间将发布蓝皮书并设立行业关切主题专场 [14]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大圆柱验证,逸飞激光“牵头”技术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9-03 17:19
大圆柱电池市场趋势 - 大圆柱电池终端市场需求旺盛 产业化商业化全面加速 2025年将实现全面加速[4] - 大圆柱电池凭借能量密度 快充 安全等性能优势 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4] - 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 储能 电动工具延伸至3C消费 eVTOL 无人机 电动船舶 机器人等新兴领域[6] - 高工产研预测2030年中国圆柱电池出货量将超400GWh 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1%[5] - 全球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截至2025年上半年超过60亿颗[6] 技术发展与制造突破 - 全极耳等核心工艺优化推动量产良率大幅提升[5] - 逸飞激光突破全极耳成型 全极耳与集流盘焊接以及整线量产等关键工艺技术难题[5] - 实现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千级ppm量产线批量化交付[5] - 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设备覆盖18-60mm电芯不同工艺结构路径[8] - 设备具备高效率 高良率 高智能化优势 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8] 产业协同与创新项目 - 启动"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5] - 项目聚焦激光光场时空调控技术 多参量融合感知焊接监测系统 全极耳电池精密激光焊接装备集成[6] - 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汇聚装备企业 电池厂商及高校科研院所[9][10] - 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新型创新平台[10] - 湖北省精密激光焊接中试平台入选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累计服务超过170家高校及产业链企业[10] 产业链配套企业 - 科达利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13]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制造基地全覆盖 包括华南华东等区域[11]
新兴场景点燃锂电产业需求 多家头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
证券日报· 2025-07-13 23:47
锂电池需求预测 - 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乘用车、eVTOL、机器人等场景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1.8TWh 2035年将突破8TWh [1] - eVTOL用锂电池到2030年需求预计达30GWh 机器人用锂电池100GWh 工程机械用锂电池100GWh 电动船舶用锂电池160GWh [1] - 锂电应用正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向电动船舶、电动重卡、工程机械等全场景电动化扩展 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在电动飞机、eVTOL及动力电池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3] - 行业正加速布局固态电池研发 头部主机厂预计将设立专项团队 传统隔膜企业和液态电池材料商面临技术路径切换挑战 [2] - 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突破预计2026年实现 高功率、高安全性的产品将优先应用于混合动力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2] 企业技术布局 - 亿纬锂能计划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 已接洽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需求 [2] - 欣旺达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2] - 容百科技开发出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8系和9系正极 S83L材料2024年实现吨级出货 [3] - 厦钨新能源围绕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布局 将同步推进产能建设 [3] - 孚能科技第一代半固态电池2022年已装车 第二代能量密度超330Wh/kg 循环寿命超4000圈 计划今年量产 [4] - 孚能科技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年底前小批量交付 [4]
10TWh电池时代加速到来:固态冲榜TOP10,储能淘汰赛开启
高工锂电· 2025-07-10 18:41
全球锂电池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细分场景锂电池出货预计超1.8TWh,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突破8TWh级别,构建接近10TWh级市场空间 [1][3] - 到2030年eVTOL飞行器用锂电池、机器人用锂电池、工程机械用锂电池、电动船舶用锂电池需求预计分别为30GWh、100GWh、100GWh、160GWh [3] - 2025上半年储能领域出货240GWh同比增长超过100%,全年预计储能电芯出货450GWh,储能系统出货260GWh增速30%~40% [6] 全场景电动化趋势 - 锂电应用正在向eVTOL、机器人、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全场景电动化"扩散 [3] - eVTOL等极端场景对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轻量化的高要求正倒逼材料体系深度革新 [5] - 电芯和材料企业需要盯住重点赛道以应对全场景电动化态势 [4] 固态电池发展 - 固态电池正成为打破既有格局的关键变量,2030年前后固态/半固态电池企业有望首次冲击全球动力和储能领域Top10排名 [2][5] - 国内固态电池厂商已全面进入产品验证与装车测试阶段,储能领域可能进展更快 [5] - 中国固态电池全链条产业规模快速攀升,材料需求量将以万吨级、设备投资以百亿级计 [5] - 干法、干电极、电解质膜的突破是固态电池系统发展的重点 [5] 储能市场变化 - 储能市场已进入技术淘汰阶段,"500Ah+"将成为行业新门槛 [2] - 宁德时代已宣布587Ah储能大电芯量产,而多数二线企业仍停留在314Ah阶段 [6] - 技术代差将加速储能市场洗牌,部分落后者可能在未来1-2年内出局 [6] -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启停、轻型动力领域加速应用,预计中短期内市场空间达百GWh [6] 行业竞争格局 - 未来绝大多数头部主机厂都将设立固态电池专项团队以抢占先机 [5] - 传统隔膜企业、液态电池体系材料商若不能顺利切换技术路径可能被边缘化 [5] - 储能电芯企业的淘汰赛已正式打响,技术储备到交付能力成为关键 [6] - 中国的锂电制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7]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直击①:迈向10TWh,咬住方向不放松
高工锂电· 2025-07-08 22:15
行业趋势与机会 - 电动化正渗透飞行器、船舶、数据中心、工程机械等非车领域,带动锂电需求从"单点高增"走向"多点爆发" [1][18] - 固态电池成为格局重塑关键变量,2030年前后将有固态/半固态企业首次跻身动力与储能Top10 [19] - 储能市场快速进入门槛期,技术代差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在1-2年内出局 [21] - 材料与设备企业迎来新增长点,从陶瓷电解质到干法工艺装备投资与技术窗口打开 [20] 区域产业布局 - 邛崃是成都唯一在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均有布局并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区域 [4][15] - 成都新能源产业链覆盖锂电、光伏、氢能,集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度全国前列 [13] - 邛崃建成科创载体及标准化厂房,能源供应充足,项目审批效率高(最快86天从签约到投产) [15] - 成都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1.5万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1.3万亿,为锂电提供应用场景 [13] 企业技术突破 英联复合集流体 - 开发高抗张MC适配高硅负极、高导电一体焊接复合铜箔(方阻从36mΩ/□降至24mΩ/□)满足快充需求 [24] - 研发固态电池用双极铜铝箔、硫化物电池专用复合铜箔及蒸镀锂金属负极(膜厚精准可控,400Wh/kg) [26] - 通过AI实现生产缺陷监控、参数优化,目标短期提升良品率,长期重塑电池制造价值链 [27] 璞泰来 - 构建负极材料、涂覆隔膜、粘结剂、集流体及锂电设备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30] - 超薄铝复合集流体(6.5μm)实现100m/min高速复合,支持LCO电池满电4.48V通过针刺测试 [31] - 超薄陶瓷涂覆隔膜(0.5~1μm)达500gf针刺强度,适配高端消费电子需求 [31]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 理论比容量400mAh/g,中试产品LR-300比容量达300mAh/g,获国际权威认可 [34][35] - 已研制460Wh/kg富锂硅碳动力电池,目标2030年需求量超10万吨(市场规模200亿元) [35] 卫蓝新能源 - 量产360Wh/kg混合固液电芯(蔚来ET7实测续航1044km),4695大圆柱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 [39] - 混合固液储能电池通过极端测试,全球首套100MW/230MWh电站效率达86% [39] - 固态电解质浆料产能2025年将扩至1万吨/年,硅碳负极比容量达2000mAh/g [39] 技术发展方向 - eVTOL、低空经济等场景倒逼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定制化技术快速演进 [19] - AI赋能材料研发(如英联AI闭环系统)加速迭代周期,实现工艺自动控制 [26][27] - 材料-工艺-装备协同(如璞泰来"铁三角"模式)成为降本增效核心路径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