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

搜索文档
全景东盟双周报(2025年第8期):中国潮玩IP成为文化产业合作新热点-20250819
银河证券· 2025-08-19 20:02
外交与经济动态 - 东盟区域内贸易额达7627.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5%[5][12] - 2024年东盟五国GDP同比增速达4.6%,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增速3.3%[5][13] - 越南和印尼二季度GDP增速领先,分别达到7.96%和5.12%[5][23] 资本市场与汇率 - 8月上旬越南指数、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月内累积涨幅分别达7.78%和4.7%[5][31] - 东南亚货币兑美元普遍升值,菲律宾比索、泰铢、印尼卢比升值幅度分别达1.8%、1.4%、1.2%[5][32] 政策动态 - 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央行联合扩容本币交易框架参与银行,提升区域跨境结算便利性[39] - 越南启动国际金融中心计划,目标2035年跻身全球75个金融中心之列[45]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达50.6亿元,同比增长375.2%,东南亚市场占比近50%[48] - 中国潮玩IP在东盟市场崛起,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业务占比可能超过50%[47][48] 风险提示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54] - 国内外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54]
联合国有关会议呼吁—— 充分释放内陆发展中国家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4
"阿瓦扎行动议程"是一项覆盖未来10年的宏大战略规划,包含320多个具体项目,旨在推动基础设施建 设、经济转型与区域合作。计划确定了三大核心关注领域,一是加强交通自由,提升跨境互联互通,打 造道路和贸易走廊,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人流物流往来;二是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气 候韧性与适应性,以帮助内陆国家(尤其是脆弱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挑战;三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 鼓励并扶持私营企业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 中国家高级代表拉巴布·法蒂玛在会议上指出,这个行动议程推进情况的衡量标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 是要看到"道路、贸易走廊以及加强合作关系"的切实建设成果。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在会上表示,地理位置带来限制,但各国采取应对地理位置弊端的具体 措施才能创造未来。如今,有三种变革性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区域一体化、数字化转型以及贸易发展, 它们或许能改写内陆国家未来的发展轨迹。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第三届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会议在土库曼斯坦阿瓦扎举行。大会由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 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事处与土库曼斯坦政府联合举办 ...
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呼吁加快市场多元化
商务部网站· 2025-08-16 21:31
路透社8月15日报道,联合国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萨拉萨尔近日呼吁拉美国家加快市场 多元化步伐,以应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带来的贸易风险。萨强调,各国应着力拓展 与欧盟、亚洲和非洲的经贸合作,而非仅采取进口替代策略。他特别提到南方共同市 场(Mercosur)与欧盟历经20年谈判达成的自贸协定即将获批,认为这是区域经济整合 的重要范例。萨还建议成员国深化区域一体化建设,并加大社会领域投资,包括缩小 性别就业差距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该机构测算,若拉美国家将GDP的4.7%投入养 老基础设施建设,到2035年可在区域内创造3100万个就业岗位。 (原标题: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呼吁加快市场多元化) ...
实现京津冀“区域通办”1108项,滨海新区全面发力京津同城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13:2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278个 总投资2734亿元 [1] - 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及5家子公司落户 [1][3] - 累计落地北京来源重大项目投资额超2500亿元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超6000家 [3] 央企与创新业务布局 - 成功引入中国石化 国家管网集团LNG二级板块等央企二级机构 [3]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增7家实验室 12家单位进入概念验证平台清单 [5] - 形成"北京研发 滨海转化"模式 合成生物 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引领区域合作 [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 津潍高铁 京滨城际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津石高速 塘承高速已通车 [8] - 天津港设立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免预约通关 [8] - 25家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鲁检验互认 110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1][8] 产业集群建设进展 - 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晋级国家队 [5] - 中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 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入运营 [5]
7月外贸数据超预期:“抢出口”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8-08 17:44
外贸数据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 [3] - 7月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增长6.7%和8%,进口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 [4] - 前7个月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4%、3.9%、17.2%、16.3%,与东盟、欧盟贸易总值占外贸总值近三成 [8] 全球"抢出口"现象 - 7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对整体出口增速形成3.3个百分点的下拉作用 [6] - 7月中国对欧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增速分别达到9.2%、4.6%、19.2%,对东盟出口增速保持在16.6%的高位 [7] - 前7个月对越南、泰国和印尼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0.7%、22.6%和14.9%,对印度出口增长13.4%,对非洲出口增长24.5% [9] 产业链合作与升级 - 前7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1%,占外贸总值64%,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6.3%,占17.9% [12] - 前7个月机电出口增长8.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0.5%,高新技术产品增长6.0% [13] - 纺织服装累计出口增长0.6%,其中纺织品增长1.6%,服装下降0.3% [13] 区域一体化与产业布局 - 中国与东盟和日韩等地在RCEP框架下深化合作,加强区域内部产业链整合 [13] - 中国产业布局目的地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13] - 中国制造加快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高附加值产品减弱高关税影响 [13]
7月外贸数据超预期:“抢出口”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8-08 13:57
外贸数据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 [1] - 7月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增长6.7%和8%,进口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 [1] - 前7个月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4%、3.9%、17.2%、16.3%,与东盟欧盟贸易占外贸总值近三成 [4] 对美出口与贸易转移 - 7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对整体出口增速形成3.3个百分点的下拉作用 [2] - 前7个月对美国出口下降12.6%,但对东盟出口增长13.5%,其中对越南、泰国和印尼出口分别增长20.7%、22.6%和14.9% [4] - 7月对欧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增速分别达9.2%、4.6%、19.2%,比上月加快1.7、11.3、15.8个百分点 [3] 产业链与区域合作 - 前7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1%占外贸总值64%,加工贸易增长6.3%占17.9%,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增长6% [6] - 纺织服装出口增长0.6%,其中纺织品增长1.6%,服装下降0.3%,机电出口增长8.1%,集成电路增长20.5% [7] - 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日韩合作深化,区域内部产业链整合加速,减少对单一国家依赖 [7] 全球贸易动态 - 7月韩国越南出口增速加快,显示全球"抢出口"现象升温 [3] - 美国自8月7日起对多国征收10%-41%关税,并对转运加征40%关税,导致部分企业停止转口业务 [5] - IMF指出全球经济活动因关税预期扭曲,今明两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威胁世界经济稳定 [8]
智利多举措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20
机场扩建与投资计划 - 智利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进入基础设计阶段招标 预计投资40亿美元 2050年完成后容量增至现有3倍 停机位从56个增至152个 [1] - 《智利2025—2030年机场计划》涵盖15个大区19个机场改扩建 智利机场管理局拨款14 93亿美元用于未来5年修缮跑道等设施 另通过特许经营投资17 89亿美元建设新航站楼 [1] - 2024年智利航空客运量达282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创历史新高 机场计划覆盖从北部阿里卡到南部麦哲伦大区的商业航班网络 重点工程包括伊基克国际机场扩建和复活节岛临时航站楼 [1] 公路交通升级与政策 - 智利5号公路全长3363公里 覆盖14个大区 2024年启动圣地亚哥—洛斯维洛斯(223公里)和安托法加斯塔—卡尔德拉(466公里)路段扩建招标 旨在改善重型货车运输安全并促进沿线采矿业和旅游业 [2] - 新《公共交通补贴法》建立财政补贴机制 要求至少50%的"区域支持基金"用于公共交通基建和车队更新(原比例18%) 推动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改善 [2] - 智利试点将铜矿废料(尾矿和冶炼矿渣)用于公路建设 签署两项协议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全球最大铜矿生产国的资源再利用策略 [2] 区域互联互通战略 - "两洋走廊"计划拟新建部分公路 东西向连通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港 全长约3000公里 提升区域国家间物流基础设施 [3] - 智利政府召开高级别会议加速推进"两洋走廊"建设 经济部长称该项目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中国是可借鉴的现实范本”——专访世行前高管玛丽·弗朗索瓦·玛丽-内莉
国际金融报· 2025-08-03 12:48
世界银行与非洲发展 - 玛丽-内莉在世界银行任职30年,主导非洲公营企业重组、私营部门发展及区域一体化项目,参与乍得石油及乍得-喀麦隆管道等重大项目[1] - 推动世行在非洲地区一体化工作,积累丰富政策执行经验,并额外开展针对街头儿童、残障青年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项目[1] 中国发展模式观察 - 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绿色发展及文化现代性平衡能力被视为非洲可借鉴的"现实范本"[2]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重新连接丝绸之路、建设沿线基础设施,促进双向沟通,被评价为"宏伟构想"[8] 南南合作机制 - 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国家组织、金砖银行等机制增强自主性,南非担任G20轮值主席国体现话语权提升[4] - 摩洛哥代表团赴印度学习数字身份系统,南非与中国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形成"能力建设的乘数效应"[5] - 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实践,获得正面评价[6] 中非合作争议与路径 - 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刚果(金)等国有对中资过度依赖现象,但"债务陷阱论"被否定,关键需提升合同质量与项目可持续性[8] - 可持续伙伴关系需融资多元化、非洲主导决策过程,以"共赢"为基础[8] 非洲产业转型挑战 - 非洲贸易仅占全球总量不到4%,且以未加工原材料出口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10] - 腰果、可可豆等原料出口至印度、欧洲加工后返销,刚果(金)矿产资源未本地转化,凸显附加值缺失[10] 非洲区域一体化战略 -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是推动本地产业加工能力、构建完整价值链的关键举措[10] - 纳米比亚与加纳潜在牛肉贸易案例显示,直接区域贸易可打破成本壁垒,效仿欧洲共同市场模式[11] - 区域一体化能降低对外部市场依赖,创造就业并提升技能,是"非洲发展的生存之道"[11] 人工智能对非洲的双重影响 - 非洲曾跳过有线通信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如肯尼亚案例),AI可能带来类似跨越式发展机会[13] - 需警惕AI导致传统岗位消失和数字鸿沟扩大,必须投资技能培训与数字教育,借助南南合作引入中国等技术经验[13]
统筹有序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29 04:49
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规划 - 江苏省印发《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8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旨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1] 区域协同发展挑战 - 共性问题包括基础设施"断头路"、产业同构竞争、市场分割现象,根源在于行政区经济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2] - 个性问题体现为三地要素禀赋差异:镇江/扬州希望承接南京辐射,南京则聚焦提升都市圈首位度 [2] 体制机制创新 - 建议将都市圈整体作为政绩考核单位,建立综合信息平台集成经济/人口/生态数据以提升透明度 [3] - 需完善省级统筹协调机制,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争取政策升级 [3] 市场与产业协同 - 产业一体化强调"链"思维,通过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推动联合招商和项目落地 [4] - 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如广东产业链协同/浙江政企合作),利用数字基建突破区域壁垒 [4] 分阶段实施路径 - **短期**:以毗邻区民生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基础设施立体网和公共服务同城化 [5] - **中期**:建设科创飞地,整合南京科教资源反哺镇扬,借鉴粤浙模式优化利益分配 [6] - **长期**:强化南京核心功能,协同建设科创产业共同体和交通枢纽以破解"无核化"困境 [7]
成都重庆50分钟,成渝中线高铁将刷新世界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6:32
高铁技术突破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成为中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1] - CR450动车组将应用于成渝中线高铁,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 - 该线路开通后成渝间通达时间缩短至50分钟[1] 区域经济影响 - 成渝双城间现有高铁班次密度达每9分钟1列,日人员流动量超100万人次[3] - 时速400公里将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4] -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30.3%,全国占比从2020年6.3%提升至6.5%[4] 国家战略布局 - 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投入超11万亿元,共建重大项目超800个[4] - 成渝地区被定位为国家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4] - 高铁网络建设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确保极端情况下资源快速调动[5] 产业发展机遇 - 时速提升将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科技创新协同,扩大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4] - 高铁网络促使城市间形成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6][7] - 成渝地区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具备发展最快高铁的多重独特优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