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时期仍有七大“红利”
搜狐财经· 2025-11-03 03:59
经济增长红利 - 1979年至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 [1] - 2024年中国GDP为135万亿元,以2019年为基值,5年复合增长率平均为6.0%,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全年预期增长5.0%左右 [1] - “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保持在4.5%-5%区间 [1] 市场红利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超过48万亿元,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外贸进出口突破43万亿元,数据交易约160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约500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翻一番 [2] - 民营企业总数已突破5500万户,登记注册的经营主体达1.8亿户,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 - 254家央企总资产2024年超过90万亿元,利润超过2.6万亿元,在华外资企业123.9万家,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 制造业红利 - 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以上,连续15年保持世界首位,相当于美、俄、日、英、法、瑞典、韩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工业国家制造业的总和 [3] - 2024年芯片出口额达1.14万亿元,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日均量达12亿片,全年超过4300亿片 [3] - 中国在建核电站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已应用第三代、第四代技术实现循环排放和零污染 [3] 科技创新红利 - 科技创新在量子通信、5G/6G、大模型等领域实现突破,科技创新路径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0个,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将达60%以上 [4] - 中国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和新的科技部,自2006年起连续制定两个15年周期的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 [4] - 在载人航天、高储能电池、探月工程、量子技术、超级风洞、航空发动机、北斗导航等国之重器项目上实现突破 [4] 研发投入与数字化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2.68%,研发经费70%以上来自市场主体,例如华为近十年研发投入超过12000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25.1% [5] - 中国拥有2.4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理科生占比40%,加上农科和医科占比超过50%,重大科技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仅30多岁 [5] - 中国数字经济已占GDP的43%,今年预计将占55%,6G标准中国占全球39.8%,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已建设8个国际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5] 区域经济纵深发展红利 - 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并设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等多种特殊经济功能区 [6] - 2024年中国内地GDP超万亿的城市达到27个,其中上海5.39万亿元,北京4.71万亿元,深圳、重庆、广州均超过3万亿元 [6] - 中国与东盟互为近五年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世界第三大市场、第五大经济体,合作成为世界共建开放型经济新样板 [6] 制度与战略红利 - 中国实行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已对50多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政策,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并与几十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 [7] - 中国已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实行零关税,单边开放有效应对了外部脱钩、遏制等手段,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7]
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宏观经济形势秋季研讨会
搜狐财经· 2025-10-30 18:05
10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与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协办 的"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秋季研讨会举行。会议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及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方向展开研讨交流。 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分别致辞。黄汉权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 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体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在外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总 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宏观政策协同效应不断显 现,全年实现预期目标具备坚实基础。 刘耀彬指出,历时一年建设,今天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平台正式发布,这是响应党中央关于完善宏观治理 体系的具体行动,更是回应时代之问的阶段性答卷。它源于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必须为国家宏观治 理提供更精准、更前瞻、更科学的智力支撑。 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宏观经济领域权威专家出席。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中国社会科 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郭春丽,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 ...
高铁环线助推粤东发展再启航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1:10
助力粤东融入湾区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粤东地区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辐射区,高铁环线为其融入 大湾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的运营,使粤东地区能够快速抵达大湾区核心 城市深圳和香港,为粤东地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吸引大湾区人才和资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高 铁环线也促进了粤东地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了粤东 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粤东地区可凭借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形成互补,承接高 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粤东地区协调发展,促进资源流动与整合。一方面,高铁站点周边的商业、物流、旅游等产业迅速 兴起,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梅汕高铁不仅便利了梅州、潮州、汕头等城市居民的出行, 还带动了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使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优的开发 和利用。另一方面,高铁环线促进了粤东地区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高铁的便捷性让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城市资源能够更顺畅地流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 时,高铁环线也为粤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提供 ...
钢铁巨龙越山联海筑通途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2
"地球褶皱"上架天路 贵南高铁堪称架设在"地球的褶皱"之上的钢铁巨龙,线路纵贯九万大山、苗岭山脉,穿越云贵高原向广 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桥隧比超过了90%,建设者几乎是在凿空群山、飞跨峡谷中铺就钢轨。 穿行于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一号隧道,全长超17公里,隧道洞身共穿越9套地 层、3条断层、2条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地质异常复杂。"我们在施工中累计发现大小溶洞680处, 平均每掘进20米就遇到一处,仿佛在'溶洞迷宫'中开路。"时任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6标项目经理的李开 军告诉记者,隧道设计的日最大涌水量达72万立方米,"相当于38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迎来了客流高峰,其中小七孔景区以7.75万人 次的单日客流量,创造了新纪录。2023年8月,随着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偏居贵南的荔 波县,生动诠释了"高铁一响,黄金万两"的现实图景。 荔波之变,只是贵南高铁赋能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贵南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关键一 环,更是一场跨越喀斯特地貌的工程奇迹,一条激活区域发展的经济走廊,一座促进山海相连的合作桥 梁。 贵南高铁正重 ...
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2.6万亿元 铁路投资同比增长5.8%
中国经营报· 2025-10-29 18:00
10月2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比去年 同期下降4.17%。这也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 分交通方式看,前三季度,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营分别完成投资5937亿元、1.78万亿元、1605亿元和 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0%、-6.15%、1.84%、-15.06%。公路投资分类别来看,前三季度,高速公 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296亿元、4343亿元和2753亿元。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外贸集装箱韧性较强。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 长4.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增速较二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 比增长6.3%,分结构看,内贸、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2%和8.4%。 人员流动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分方式看, 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35.4亿人次和5.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5.2%;公路完成人员流动量 46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水路完成客运量2亿人次。 (文章来源:中国经 ...
中老铁路运输货物突破7000万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9 11:21
10月29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获悉,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10月28日, 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6.3万列,运输货物突破7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1600万吨,辐 射19个国家和地区,尤其今年以来货物运输量、跨境货物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中老 铁路已成为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线路。 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量达1988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跨境货物447 万吨,同比增长12.7%。出口货物增长40万吨,增幅较大的货物主要是出口蔬菜、化肥、钢 铁等货物,增幅分别达到45%、71%和26.6%。进口货物增长主要是水果及食品类货物,其 中水果达5万吨、食品达10万吨,增幅分别为35%和67%。 截至目前,中老铁路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2560列,运输进出口货物超100 万吨。 中老铁路开通近四年来,铁路逐步替代公路,成为沿线主导运输方式。据统计,有50% 的货流由公路转向铁路。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万象至昆明之间的陆路运输价格 下降40%至50%,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了30%至50%,同时,老挝国内物流成 本也降低了20%至40%。 过去三年 ...
陕西省贸促会组织10家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开展产业考察
搜狐财经· 2025-10-28 23:51
为深入落实全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部署,借助展会平台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动能,近日陕西省贸促会结合第三届 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组织复星集团、京东集团、益海嘉里等10家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13位代 表走进宝鸡,开展产业考察与对接交流活动。 顾问单位代表先后走访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齐峰果业有限公司、宝鸡陈仓老街等地,实地调研宝鸡特色农 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情况。京东集团与齐峰果业围绕物流网络建设、金融服务支持等方面深入洽 谈,明确沟通对接事项,探寻合作切入点。 顾问单位代表还参观了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展馆,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酒类产品经贸洽谈会暨宝 鸡白酒及食品饮料产业推介洽谈会,与本地企业就原材料采购、渠道资源共享等展开对接交流。 此次活动让顾问单位充分了解宝鸡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为陕西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搭建了有效对接平台, 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晓巍 ...
前三季度GDP10强省新鲜出炉:山东第3,四川第5,上海险胜湖南
搜狐财经· 2025-10-28 01:26
2025年前三季度GDP十强省榜单新鲜出炉,整体展现中国经济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广东省以105176.98亿元蝉联榜首,增长稳健达2.93%;江苏省紧随其 后,实现102811亿元,增速达3.6%;山东省表现亮眼,以77115亿元稳居第三。这份数据不仅彰显了沿海经济强省的韧性与动能,更反映了内陆省份的崛起 势头,如四川省位居第五,展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格局。全国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以77115亿元GDP排名第三,增长4.52%,创下3333亿元的增量新高。作为工业大省,其制造业升级战略持续发力,尤其高端装备制造业贡献显著增长 12%。这得益于省内投资额突破2万亿元,带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优化,为企业提供了强劲的市场空间。 山东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5%,推动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5%,成为增速领跑的关键引擎。新兴工业基地如青岛高端制造园区吸引了超1000家 高新企业入驻,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通过"智造山东"战略,该省正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确保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 | | 地区 | 2025 | 2024 | 増量 | 名义 | | ...
“北方第二城”争夺战升级,青岛天津差距缩小,谁的胜算更大?
搜狐财经· 2025-10-24 19:25
经济总量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天津GDP为8716.6亿元,青岛为8587.33亿元,差距仅119亿元,竞争白热化 [1] - 青岛GDP增速更强劲,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名义增速达7.63%,天津实际增速持平但名义增速仅3.09% [3] - 青岛近年增量优势持续,2022年GDP增量比天津高336.56亿元,2023年高381.55亿元,但天津具有下半年发力特征,2024年下半年增量反超青岛128.19亿元 [4][6] 产业根基与工业实力 - 天津工业基础扎实,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5738.71亿元,规上工业营收24354.75亿元,拥有8个千亿级产业 [8] - 天津聚焦智能科技、绿色石化等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显示传统工业向高端化转型趋势 [9] - 青岛工业实力相对薄弱,2024年工业增加值仅4283.5亿元,不足天津四分之三,规上工业营收13120.93亿元,仅为天津一半左右 [11] - 青岛产业结构呈现“脱实向虚”,第二产业占比从1978年52.5%降至2023年33.4%,自2001年后未培育出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11] 城市能级与发展腹地 - 天津作为直辖市,在行政级别和政策支持上具天然优势,2024年财政收入2133.68亿元,资金总量达47358.43亿元,均大幅领先青岛 [14] - 天津面临北京的资源虹吸压力,且缺乏独立经济腹地,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14] - 青岛作为计划单列市,是青岛都市圈核心,辐射面积超2万平方公里,在山东半岛资源集聚能力强,拥有坚实腹地支撑 [16] - 青岛在民生消费领域具优势,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4.53亿元,均高于天津 [16] 未来竞争格局与挑战 - 青岛若保持当前增速差,预计未来2-3年内有望在GDP总量上超越天津 [19] - 青岛超越面临工业短板制约,需重塑工业竞争力以实现持续超越 [20] - 天津若在工业转型、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实现突破,凭借工业底蕴和行政优势可能重新拉开差距 [20] - 外部竞争压力不容忽视,无锡等南方城市快速追赶,2024年与青岛GDP差距仅456.17亿元,工业实力更具优势 [20]
广西最重转体桥成功转体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6:45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广西最重转体桥成功转体 10月23日凌晨,广西柳州高速过境线公路上跨衡柳铁路立交桥,精准完成空中转体施工,顺利跨越衡柳 铁路。该桥由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此次转体的立交桥主桥长160米,采用双幅整体式设 计,总重量达2.75万吨,是广西现阶段体量最重的转体桥。 柳州高速过境线公路(罗城经柳城至鹿寨段)全长97.348公里,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联络线。项目建成 后,将加强柳州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沿线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王以照)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