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值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SSAB (OTCPK:SSAA.F) 2025 Capital Markets Day Transcript
2025-11-04 16:50
SSAB (OTCPK:SSAA.F) 2025 Capital Markets Day November 04, 2025 02:50 AM ET Speaker0Good morning, and welcome to SSAB's Capital Markets Day twenty twenty five. A very big welcome to all of you joining us here this morning in Oxelosund, a big welcome to those joining us over webcast. We're sorry about the small delay in getting started, combination of buses, traffic and rain created a small delay. But now we're here and we're ready to start. My name is Helena Norman.I'm Head of Communications for SSAB, and I' ...
洪湖市:“莲心办”增值服务,营造产业服务新生态
央视网· 2025-10-31 09:52
政务服务品牌与机制 - 核心品牌为“莲心办”,以包含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联动办、局长办、容缺办、免申办、跨域办、码上办、直播办在内的“十办”服务机制为抓手 [1] - 线下实体“企业之家”采用“1+2+1”布局,其中“1”是“企呼我应”工作台,作为企业需求的调度响应中心 [1] - 同步构建线上“产业增值服务地图”,整合园区空间查询、产业规划展示、“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指引、合规经营提示及增值资源匹配等功能 [1] 服务体系的拓展与深化 - 服务从办理单一证件转向陪伴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一类类”问题,首批发布48项增值服务事项 [2] - 推动服务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聚焦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系统整合出15个“一类事”服务场景 [2] - 构建“1+N”增值服务体系,“1”指全市统一的改革实施方案,“N”代表多项配套服务机制,如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处理、定期复盘”机制和跨部门专业服务团 [2] 服务内涵与行业聚焦 - 服务内涵从“便利”走向“护航”,在湖北省率先制定并发布《农产品深加工合规经营指引》 [4] - 由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识别高频风险点,推动服务模式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4]
255亿深圳超级独角兽,IPO之际掌门人离场
36氪· 2025-10-21 20:17
公司核心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公司未予回应 [1] - 徐育斌为丰巢灵魂人物,从快递员做起,全程领导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壮大 [2] - 在徐育斌掌舵期间,公司完成对e栈的收购并中标爱沙尼亚邮政项目,实现国际化 [3]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15年至2021年在一级市场累计融资84亿元,胡润研究院估值达255亿元 [3] - 通过收购e栈和中邮速递易,丰巢快递柜数量增至近20万组,市占率达到69% [8] - 按2023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按柜机数量和包裹量计为全球最大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 [1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25.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8.1亿元,三年总收入92.3亿元 [10]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净亏损累计超过37亿元,主要源于智能柜网络建设运营的高成本 [12][13] - 公司在2024年前五个月实现净利润7160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净亏损3.14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17] 公司业务运营与战略转型 - 公司处理的包裹量从2021年的62.04亿件增长至2023年的64.63亿件,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包裹量复合年增长率达42.8% [8] - 自2020年4月收取暂存费后,格口周转率从2022年的65.7%提升至2024年前五个月的74.6%,2021年至2024年5月滞留费收入估算达8.08亿元 [15] - 公司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36.5%下降至2023年的25%,而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9%大幅攀升至2024年前五个月的36.3% [15][30][31] 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顺丰创始人王卫及其控制的明德控股合计持有丰巢48.45%的投票权,王卫为实际掌权者 [22] - 徐育斌在IPO前持股2.21%,其2021年薪酬达2.22亿元,其中股份基础薪酬为2.2亿元 [18] - 公司重要运营平台发生人事变动,顺丰控股投资并购部负责人李秋雨新增为董事,显示顺丰系加强控制 [20][21][22]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2023年3月施行的新规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属违规,面临罚款,导致部分小区快递柜撤场 [26] - 竞争对手菜鸟驿站2023年处理包裹超290亿件,丰巢处理近67亿件,不足前者四分之一 [28] - 菜鸟驿站数量超17万个,顺丰旗下各类驿站超17.9万个,中通、圆通、韵达末端门店均约8万个,市场竞争激烈 [28] 公司IPO进程与挑战 - 公司于去年8月正式启动赴港IPO进程,冲击"快递柜第一股" [4] - 招股书于今年2月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证监会问询的补充披露而失效 [24] - 公司回应称招股书失效属港交所正常机制,IPO事宜仍在推进中 [5]
国庆临近机票锁座引争议,多航司推里程兑换选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2 10:38
行业惯例与现状 - 国内航空公司普遍推行预选座位增值服务,国际航班多采用付费选座,国内航班则需通过里程积分兑换[1] - 解锁部分被锁座位需消耗1600至3100积分,航空公司未向消费者明确锁座规则和具体锁座比例[1] - 飞机付费选座模式早年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普及,国内航空公司约自2015年开始尝试,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后逐渐发展为增值服务并伴随争议,现已成为行业惯例[1] 市场行为与消费者权益 - 航空公司为增加收入大量锁定座位,在热门航线如北京至乌鲁木齐、北京至三亚,经济舱前排及部分靠窗、过道座位常被锁定,导致消费者线上值机时可选座位稀少[1] - 专家指出该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并可能违反价格法[1] - 由于缺乏权威部门对该行为违法性的认定和处罚,且航空公司数量有限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航空公司无需承担相应责任[1] 监管历史与呼吁 - 历史上仅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对中国联合航空进行过处罚,因其自立选座收费项目,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总额超过44万元[1] - 自2016年处罚后,国内航空公司付费选座业务鲜有被罚情况[1] - 专家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应结合法规进行研判,并责令航空公司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同时明确锁座比例范围并公开选座规则[1]
润华服务已顺利完成近期铁路暑运期间工作并深入探索各类物业管理服务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9-12 18:39
业务运营表现 - 全国铁路暑运期间公司服务的车站平均每日处理抵站及离站旅客超过40万人次[1] - 济南西站日均抵站及离站旅客达17万人次 峰值一度突破20万人次[1] - 青岛站日均抵站及离站旅客达8.5万人次[1] 运营管理措施 - 面对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压力 公司为所有管理项目采取积极行动确保服务品质[1] - 公司致力于为旅客营造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战略聚焦于医院物业管理服务及公共交通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的物业管理服务项目[1] - 公司将深入探索增值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拓展更广泛的收益来源[1]
润华服务(02455.HK)已顺利完成近期铁路暑运期间工作 并深入探索各类物业管理服务项目
格隆汇· 2025-09-12 18:37
业务运营表现 - 全国铁路暑运期间公司服务的车站平均每日处理抵站及离站旅客超过40万人次[1] - 济南西站日均抵离旅客达17万人次 峰值突破20万人次[1] - 青岛站日均抵离旅客达8.5万人次[1] 服务管理措施 - 针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客流压力采取积极行动确保服务品质[1] - 为所有管理项目营造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1]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战略聚焦医院物业管理服务及公共交通管理服务项目[1] - 深入探索增值服务以更好服务客户并拓展收益来源[1]
润华服务(02455) - 自愿公告 - 本集团已顺利完成近期铁路暑运期间工作并深入探索各类物业管理...
2025-09-12 18:27
用户数据 - 铁路暑运公司服务车站日均处理旅客超40万人次[3] - 济南西站日均旅客17万人次,峰值超20万人次[3] - 青岛站日均旅客8.5万人次[3] 其他新策略 - 战略聚焦医院及公共交通物业管理服务项目[3] - 深入探索增值服务拓展收益来源[3]
滨海投资在多重挑战下 中期业绩凸业务韧性
智通财经· 2025-09-08 10:2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按年减少17%至29.3亿元[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按年上升3%至1.7亿元[1] - 增值服务分部收入按年增加7%至3767万元[3] - 增值服务分部毛利按年增加7%至2540万元[3] 天然气销售业务 - 上半年总销气量按年下跌14%至11.4亿立方米[1] - 管销气量和管输气量分别按年下跌12%和18%[1] - 第二季管销气量按年上升17%[1] - 预计全年管销气总量维持9%增长[1] -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按年上升0.07元至每立方米0.5元[2] 成本控制与气源优化 - 深化与上游供气商合作降低采气成本超过900万元[2] - 融资成本按年大幅减少39%至4549万元[3] - 平均贷款利率急降82基点至4.67%[3] - 新气源结构合同年将运作整个时期[2] 增值业务发展 - 增值服务分部毛利率为67.4%[3] - 燃气具销售业务毛利增长91%[3] - 燃气具销售毛利率急升13个百分点至49.2%[3] - 计划在9月底开通电商平台[3] - 全面开展厨房美装业务[3]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地方政府推行居民用气顺价机制改善民用气价倒挂[2] - 国产天然气供应充足未来购气成本逐步下降[2] - 宏观经济推动天然气产业有序复苏[3]
信诚证券:控制成本得宜保增长 维持滨海投资“买入”评级 目标价1.5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4 13:4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受暖冬及经济复苏影响导致销气量和接驳业务承压 但通过降本增效措施保持盈利增长 毛差修复和增值服务快速发展支撑未来EPS稳定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1.58港元 [1][10] 销气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销气量同比下降14%至11.4亿立方米 其中管销气量同比下降12%至8.3亿立方米 管输气量同比下降18%至3.1亿立方米 主要因暖冬减少1.18亿立方米需求 [2] - 第二季度总销气量同比增长13% 显示业务仍处增长期 若剔除暖冬影响 总销气量应为12.58亿立方米(同比降5.4%) [3] - 毛差显著修复 综合毛差和城镇燃气毛差均上升0.07元人民币/立方米 分别达0.44元人民币/立方米和0.50元人民币/立方米 管销气毛利率提升1.1个百分点至6.9% [2] - 气源结构优化(55%来自三桶油)推动毛差改善 预计全年70%气量来自三桶油 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 增值服务发展 - 增值服务正式纳入主营业务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7%至3767万港元 毛利同比增7%至2540万港元 毛利率维持67.4% [4] - 细分业务中燃气具销售毛利同比增91%(因自主品牌销售) 保险服务毛利增14% 非居维保业务增61% 小型安装因地产市场影响毛利降17% [4] - 新增厨房美装业务(毛利率达45%)以应对地产低迷 预计下半年改善小型安装毛利 [4] - 计划9月底推出电商平台(含线上商城和售后系统) 拓展线上渠道以触达更多客户 初期可能影响毛利但长期前景积极 [5] 接驳业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接驳业务收入同比降25%至1.25亿港元 毛利同比降30%至7190万港元 新接驳户数同比降32%至2.86万户 [6] - 但环比2024年下半年新接驳户数2.82万户略有回升 接驳业务毛利环比降22.2%至9245万港元 跌幅收窄 预计对盈利影响接近见底 [6] 融资成本优化 - 贷款结构优化 人民币占比提升至82% 美元贷款占比降至18%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9%至4549万港元 [8] - 通过低息贷款置换高息债务(如偿还利率6%的2.2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 新获5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低于LPR 相同利息支出下可用资金规模翻倍 [8] - 获中石化财务公司提供1.5亿元人民币授信 用于支付天然气采购 降低融资成本并支持运营发展 [9] 全年展望 - 公司维持全年管销气量增长9%目标 管输气量目标下调13%(因毛利率87%但仅占整体毛利7.6% 影响有限) [9] - 若冬季天气正常 销气量将强劲增长 叠加毛差修复 2025年销气业务收入和毛利有望明显同比提升 [9] - 预计2025年EPS为0.198港元 2026年EPS为0.218港元 当前市盈率约8倍 目标价1.58港元较现价(1.13港元)有39.8%上升空间 [10]
滨海投资2025年中期业绩:展现经营韧性 压降融资成本 现价估值吸引
智通财经· 2025-09-02 12:08
核心观点 - 滨海投资2025年中期业绩展现出较强经营韧性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至1.73亿港元 在行业消费量下降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1] - 公司通过毛差修复与成本优化驱动盈利增长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提升至0.50元/立方米 综合毛差升至0.44元/立方米[1] - 财务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综合融资利率下降82个基点至4.67% 融资成本减少2914万港元 资产负债率降至69.99%[2] - 业务呈现短期承压长期向好态势 二季度销气量同比回升13% 增值服务收入与毛利均增长7%[2] - 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十四五规划与油气七年行动计划收官年推动气源保障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管网改造[3] - 股东背景与业务布局形成竞争优势 天津泰达持股42.18%提供政府资源 中石化持股29.52%保障气源稳定[4] 盈利表现 - 归母净利润达1.73亿港元 同比增长3% 超越行业平均表现(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0.9%)[1] - 毛差持续改善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同比提升0.07元/立方米至0.50元/立方米 综合毛差同步升至0.44元/立方米[1] - 成本优化效果显著 通过居民用气顺价(覆盖83%民用气总量)缓解气价倒挂 上游气源结构优化实现采购成本节省超900万元人民币[1] 财务管控 - 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综合融资利率降至4.67% 较去年同期下降82个基点 融资成本同比减少2914万港元[2] - 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美元债务占比从20%降至18% 全额偿还2.2亿人民币高息银团贷款(固定利率6%)[2] - 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至69.99% 财务健康度提升 上半年已达成全年融资成本减少2000万元人民币目标[2] 业务运营 - 销气量呈现复苏趋势 中期总销气量11.4亿立方米(同比降14%) 但二季度销气总量同比回升13%(管销气增长17%)[2] - 下游需求逐步回暖 秦皇岛北方玻璃等重点项目通气运营 工业与电厂用气量提升[2] - 增值服务表现亮眼 自2025年起纳入主营业务 中期收入与毛利均同比增长7% 泰悦佳燃气具/保险服务/非居维保毛利分别增长91%/14%/61%[2] 行业环境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十四五规划与《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收官年推动天然气上游开发 国产气与管道气供应稳步增长[3] - 基础设施投资加速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城市燃气地下管网改造 多家子公司申报项目获批[3] - 行业机制持续完善 居民用气顺价机制向全国推广 有助于解决民用气价倒挂问题 毛差修复具备可持续性[3] 竞争优势 - 股东背景强大 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持股42.18%)提供政府资源与信用支持 第二大股东中石化长城燃气(持股29.52%)保障气源稳定性[4] - 业务布局全国化 燃气项目覆盖全国八省二市共40家子公司 形成天津核心区域深耕与外埠区域(河北/山东/江苏等)扩张格局[4] - 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附属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智能燃气设备研发与管网巡检体系完善[4] 发展前景 - 新业务增长点明确 9月底电商平台上线有望进一步打开增值服务收入空间[2][4] - 估值具备吸引力 预期市盈率不足7倍 预期股息率约7.2%[4] - 关键指标可期 三季报披露的销气量与财务费用压降进展若超预期 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