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
搜索文档
A股一场跨越十三年的“龟兔赛跑” ——红利的“慢”与成长的“快”之间,藏着多数人忽略的长期真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2:04
2013年初,如果你将目光投向A股市场的两大风格赛道——一边是被视为"老成持重"的红利低波指数, 另一边是被誉为"新经济引擎"的创业板指,恐怕很难想象,它们在经历了中国经济转型、市场牛熊更 迭、科技浪潮席卷的十三年后,会在2025年9月的某个平淡交易日,悄然交汇于同一收益水平线上。 图:红利低波指数与创业板指的长期累计收益比较(全收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21日 这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统计结果,而是一个关于投资认知的隐喻,一场真实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龟兔赛 跑"。 被低估的"慢":红利资产为何总被遗忘在角落? 在多数人的心智图谱中,红利投资总带着几分"暮气"。它的成分股常被冠以"煤电油运"的标签,被认为 是增速见顶、缺乏想象空间的传统企业。它们不讲述改变世界的故事,不描绘百倍增长的蓝图,只有按 部就班的经营、稳定可持续的分红,以及一眼望得到头的业务模式。 于是,在舆论场中,红利成了那个"沉默的配角"。当市场被情绪点燃,当成长股带着AI、人形机器人、 固态电池的叙事冲锋陷阵,红利总是被遗忘在角落。它的"慢",被误读为"停滞";它的稳定,被曲解 为"平庸"。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慢",恰恰是 ...
静默的复利︱重阳来信2025年11月
重阳投资· 2025-11-03 15:41
芒格曾说: "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艰难,就 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复利的威力大家已经了解,但是复 利的艰难是什么呢?摩根·豪泽尔的书里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答案。 致尊敬的您: 摩根·豪泽尔又推出了一本新著《金钱的艺术》,它与前两本书《金钱 心理学》和《一如既往》构成了豪泽尔的"金钱三部曲",豪泽尔的书 里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理论或公式,但他非常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娓 娓道来,读起来如沐春风,轻巧地揭示出他想要表达的主题。 三本书的主题一脉相 承,都是关于财富、 人性与幸福,而核心 是关于财富复利与人 生复利的秘密。爱因 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 第八大奇迹,或者说复利是所有投资人心中的圣杯。我们做了一个测 算,假设年化投资收益率10%,想要达到1个亿的财富,倒推不同的剩 余投资年限需要多少相应的本金。结果显示,如果你是一个中年人, 还有30年投资年限,需要的本金是573万元,但是如果你是个二三十岁 的年轻人,还有60年的投资年限,那么本金只需要33万。这就是复利 的魔方,看起来并不难以实现,但是现实中却鲜有人能够实现。这背 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本期重阳来信我们借豪泽尔的智慧一起来做 一个 ...
YiwealthSMI|当前市场行情下,券商社媒作品如何收获高赞?
第一财经· 2025-11-03 15:04
券商社交媒体指数总榜排名 - 2025年9月券商SMI总榜前三名与8月一致,分别为东方财富、中信证券、招商证券 [1] - 第一创业证券、山西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新进入榜单 [1] - 天风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国盛证券掉出榜单 [1] 抖音平台高赞内容趋势 - 高赞作品呈现"热点即时化"趋势,券商敏锐捕捉实时行情与宏观政策进行即时解读 [1] - 中信证券TALK在美联储降息后推出解读视频,剖析其对全球六大资产的影响及A股相关性 [1][6] - 国金证券在美联储降息日迅速推出历史A股走势解读视频 [1][6] - 财经社牛养成记(招商证券)发布贵金属市场解读,华西证券点评市场板块轮动,华安证券整理ETF涨幅榜以追踪投资热点 [1][6] 视频号平台高赞内容特点 - 高赞内容以品牌宣传作品及投资者教育内容为主 [2] - 银河证券服务推出《守护银发》系列短剧,将反诈知识融入故事 [2][14] - 财经社牛养成记使用"与40年后的自己对话"的设定阐释"复利"投资理念 [2][13] - 广发证券发布成立34周年品牌宣传内容,德邦证券探讨财富自由话题 [10] 公众号平台热门题材 - 上榜题材以重要市场资讯及行情解读为主 [2] - 热门标题包括中信证券"两个新高"、东方财富证券"股神巴菲特加仓,可能还会增持"、国信证券"我们处在牛市的什么阶段" [19] - 中金点睛发布固态电池系列报告,天风研究分析AI服务器发展对高端铜箔国产替代的助力 [19][20]
钱越来越难赚的时代,理财才是你的第二份工作
搜狐财经· 2025-11-02 20:22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明白,挣钱只是第一步,守住并让钱增值才是关键。 比如: 理财就像给自己装了安全气囊: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努力赚钱却总觉得钱不够用的人;另一种,是懂得理财,让钱替自己工作的那一群人。 前者靠体力和时间赚钱,后者靠认知和规划赚钱。 差距,从不是收入的高低,而是有没有让钱持续生钱的能力。 一、为什么你越来越累,却越来越穷? 每个人都在努力,但努力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有的人拼命加班、做副业,却依旧被房租、车贷、生活费压得喘不过气。 为什么?因为钱在贬值,你的劳动却在原地打转。 举个简单的例子: 十年前,你的月薪5000元,在一线城市还能活得体面; 现在,即使月薪1万元,也不敢随意消费。 通货膨胀、房价、教育、医疗……生活的隐形成本在飞涨。 如果你没有理财意识,再高的收入,也可能被时间吃掉。 二、理财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普通人的必修课 很多人以为理财是有钱人才需要的事情,其实恰恰相反。 越没钱的人,越要理财。 理财不是炫富,而是防穷。 当你月入不高,更需要清楚每一分钱的流向。 理财不是让你去炒股、买房,而是帮你掌握主动权。 理财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想变得有底气。 在钱越来越难 ...
美国I Bond利率微升至4.03% 固定利率下调但仍跑赢多数储蓄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11-01 08:01
新一期通胀挂钩储蓄债券利率 - 新一轮I Bonds年化利率确定为4.03%,自本周六起生效,将维持六个月,略高于过去半年的3.98% [1] - 利率由2024年3月至9月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加上0.90%的固定利率共同构成,固定利率较上一期的1.1%明显下降 [1] - 新利率适用于投资者持有的前六个月,之后将按当时的CPI与0.9%固定利率重新设定 [1] 债券产品结构与特点 - 债券最短持有期限为12个月,若持有未满五年时赎回,将被扣除最近三个月利息作为提前赎回惩罚 [1] - 利息每半年自动计入本金并产生复利,不存在再投资风险,投资者可选择在赎回时再缴纳利息所得税 [2] - 固定利率一旦锁定,将在最长30年的债券存续周期中保持不变,而浮动利率则每六个月根据CPI更新 [1] 历史表现与当前市场定位 - I Bond在2022年5月至10月利率一度达到9.62%,成为对抗高通胀的热门工具,当前4.03%的利率相比高通胀时期大幅回落 [1] - 尽管吸引力已低于2022年同期高峰,但在通胀仍高于美联储2%目标的背景下,这类债券仍具配置价值 [2] - 当前4.03%的利率仍高于美国多数储蓄账户及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 [1]
投资人,你有活在当下吗?
集思录· 2025-10-31 22:36
全职投资人的生活方式 - 部分全职投资人通过投资实现了时间自由,可以随时旅行,享受生活,例如避开节假日出行、环洱海、去腾格里沙漠等 [2][3][5][14] - 有投资人表示,离开职场后过上了理想的生活,每天自然醒,进行慢跑、徒步、看书等活动,心态放松,自得其乐 [15] - 部分投资人认为,职业投资的生活节奏与上班并无巨大区别,仍保持规律的作息,但获得了选择居住地(冬暖夏凉)的自由 [12] 对财富自由的定义与财务规划 - 有观点认为财富自由并非一个固定的资产数额,而是一种相对状态,例如拥有300多万资产即已实现个人定义的财务自由 [10] - 财务规划可基于动态目标,例如设定资产为人均GDP的特定倍数(如100倍、200倍),而非追求一个绝对数字 [16] - 有案例显示,在2018年以约100万本金进行测算,预计年化收益20%(即20万),在覆盖年消费10万后仍有结余,从而决定辞职 [10] 投资哲学与心态 - 投资心态上强调不贪、不比、不怕,赚取明白钱(如逆回购、打新),并认识到概率问题的复杂性 [12] - 建议职业投资人在赚取足够保障体面生活的财富后应适可而止,考虑将更多精力用于回馈社会 [16][17] - 长期主义思维对于资源有限的个人实现资产复利增长至关重要,但需在长期与短期主义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灰度思维) [22] 对“活在当下”的反思 - 文章引发对投资人群体现状的思考,质疑是否过度憧憬未来而忽略了享受当下生活 [1] - 有评论认为,“活在当下”的理念可能是“垃圾文学的产物”,对于资源不足的个体,一段时期的长期主义是必要的 [21][22] - 另一种观点提倡在欲望尚存且经济允许时及时满足自己(如买车),因为凡事都有其“时间窗” [13]
8 Investment Myths I Ignored to Build a $1M Portfolio in Under a Decade
Medium· 2025-10-29 08:20
投资策略核心理念 - 通过忽略8个常见投资误区,在十年内构建了1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 [1][3] - 投资方法基于基本面研究和数据洞察,而非市场噪音或民间传说 [3] - 平均投资者因情绪化决策和错误信息每年跑输市场4-5%,而该策略通过专注基本面来超越这一表现 [3] 起步资金与持续投入 - 投资起步资金需求低的误区被打破,最初每月投入200美元即可开始 [3] - 首笔投资为100美元购买Vanguard S&P 500 ETF (VOO),通过复利效应实现增长 [4] - 自动化转账和定额投资是关键策略,使用Acorns或Robinhood等应用购买零股 [5] - 以7%年化回报计算,每月200美元投入十年后可积累超过35,000美元 [4] 市场时机与长期持有 - 摒弃市场时机选择,转向"设置后遗忘"的长期投资策略 [6] - Vanguard研究显示,错过市场最佳10个交易日会使年回报率从9.8%降至5.2% [7] - 投资组合配置为80%宽基指数基金和20%成长型股票,在2020年市场波动中坚持投资获得60%回报 [8] - 数据显示,1980年投入10,000美元并长期持有至2020年可增长至120万美元,而择时交易者仅获得20万美元 [8] 投资组合构建与集中度 - 反对过度分散,采取智能集中策略,70%资金配置于科技和医疗等高信念行业 [9] - 使用Morningstar等工具选择低费率ETF,投资组合保持10-15个持仓 [10][11] - 行业集中策略在2019年贸易战期间跑赢宽基指数,2023年人工智能热潮中Nvidia持仓获得200%回报 [10] - 过度分散会侵蚀超额收益,通过相关性分析使波动率降低15% [11] 费用控制与税收优化 - 主动管理费会显著侵蚀收益,1%的年费在10年内可造成67,000美元损失 [12][13] - 转向DIY投资并使用指数基金,将费用降至0.04% [12] - 优先选择无佣金ETF,并通过税收优惠账户提高效率 [13] - 投资组合年化回报率因此比同行高出2% [13] 资产类别配置比较 - 房地产投资并非最优选择,仅配置15%于REITs获得被动收入 [14] - 数据显示房地产扣除通胀后回报率为3-5%,而投资组合实现15%年复合增长率 [14] - REITs提供3-4%股息收益和更高流动性,在2022年加息环境中表现优于实物房产 [14] - 实物房产存在税收和维护成本问题,年维护成本占房产价值5-10% [15] 个股选择与指数投资 - 避免过度依赖个股选择,90%资金配置于ETF [16] - 零售投资者个股选择平均跑输指数3.5%,仅将不超过10%资金用于深度研究后的个股投资 [16] - 核心持仓为VOO等指数基金,在2021年 meme 股狂热期间保持稳定,获得40%回报 [16] - 通过贴现现金流模型筛选个股,避免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 [16] 债券配置与通胀保护 - 债券在低利率环境下并非安全资产,2022年债券损失13% [17] - 债券配置保持在5%,主要选择高收益公司债和通胀保护国债 [17][18] - 采用期限匹配策略构建债券阶梯,平均收益率为4.5% [18] - 传统60/40股债组合历史回报率为8%,但2000年后降至6%,因此调整为85/15的激进配置 [18] 行为金融与情绪管理 - 情绪化投资会导致2%的表现差距,通过规则化交易决策来规避 [19][20] - 建立交易规则:不基于单一新闻交易,记录每项决策,年度回顾而非每日检查 [19] - 使用Empower等应用追踪情绪与回报关系,通过配偶问责制避免冲动交易 [20] - 纪律性投资使80万美元在2025年增长至100万美元 [20] 投资工具与平台选择 - 使用Vanguard、Fidelity等平台进行自动化投资和股息再投资 [8][9] - 利用Morningstar进行基金筛选,Yahoo Finance进行相关性分析 [10][11] - 推荐使用Personal Capital等费用分析工具,保持费率低于0.5% [13] - 通过Google Sheets公式计算年复合增长率,使用Excel进行投资组合可视化 [21][24] 行业与板块配置偏好 - 重点配置科技行业通过QQQ ETF,医疗保健通过XLV ETF [10] - 国际 exposure 配置20%于新兴市场通过VWO ETF,2024年中国市场反弹贡献25%回报 [23] - 可持续发展投资选择ICLN等气候基金,ESG投资选择ESGU ETF获得5年150%回报 [22][27] - 人工智能领域通过ARKK ETF早期布局,获得80%回报 [26]
理财的真正意义:让生活有底气,让未来有选择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57
很多人以为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但事实恰恰相反。 理财,不是为了显摆财富,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自由。 当你学会理财,你买的不只是收益,而是一份从容——面对生活不慌,面对未来不惧。 一、为什么每个人都该理财? 理财并不是赚更多钱,而是让现有的钱更聪明。 你可能努力工作十年,却发现工资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物价; 你可能辛苦存钱,却眼看银行利息被通胀吃掉; 甚至你可能拼命赚钱,却始终在月光边缘挣扎。 问题不在于你赚得不够多,而在于你没让钱为你工作。 会理财的人,让钱替自己打工; 不会理财的人,只能一直为钱打工。 这就是差距的根源。 二、理财第一步:从管理自己开始 很多人一提到理财,就急着问:买什么能赚钱? 但理财的起点,从来不是投资,而是管理自己。 先控制支出 理财的第一步不是挣钱,而是守住钱。 每个月固定储蓄10%-20%的收入,剩下的钱再去消费。 当储蓄变成习惯,你的财富就开始积累。 建立应急金 应急资金就像一张安全网,防止突发事件击垮生活。 建议存下相当于3至6个月开销的钱,放在高流动性账户中。 清理坏债务 高息信用卡、分期贷款,是财富的最大敌人。 先还掉负债,再谈投资,理财之路才能稳健。 三、资产配置:风险与收益的 ...
在不确定的时代,理财才是你最确定的底气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08
有人说,现在的时代太卷了: 工作不稳定、房价高、孩子教育贵、养老金又远。 生活的每一个选择,都像在走钢丝。 可如果你静下心来想想,会发现一个规律—— 越是不确定的时代,越该学会理财。 因为理财,是你对抗不确定的唯一确定方式。 一、理财不是投机,而是生活的规划 很多人一听理财,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股票、基金、比特币…… 好像理财就是炒,是赌。 其实,理财的核心,从来不是投机,而是规划生活、分配资源。 你理财,不是为了暴富,而是为了让未来更稳; 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生活有底气。 理财,不是有钱人的特权,而是普通人的刚需。 因为你不理财,财就不会理你。 二、从管钱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财体系 理财的第一步,不是投资,而是管好钱。 ✅ 第一步:记录收支 你得先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法存钱,其实是花得不知不觉。 记录一个月的支出,你就能看清生活的漏洞。 ✅ 第二步:分配收入 一个简单的公式: 收入 = 70%生活支出 + 20%储蓄投资 + 10%自我提升 这个公式的魔力在于,它让你不再被钱牵着走。 钱开始被规划,生活开始变得有序。 ✅ 第三步:建立安全垫 准备3-6个月的生活费用作为应急金, 这笔钱不追求 ...
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普通人也能靠理财改变人生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01
其实,正因为钱少,才更要理财。 有时候,生活教会我们最现实的一课: 不是努力不够,而是钱不够聪明。 你可能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到深夜,工资涨一点,房租、物价、学费却涨得更快。 你越努力,生活反而越紧绷。 而那些懂理财的人,似乎不用拼命,也能慢慢过上有底气的日子。 为什么?因为他们让钱替自己工作。 一、理财的真相:不是富人游戏,而是普通人的生存必修课 很多人觉得:我一个月就那点工资,理什么财? 理财不是赚大钱的捷径,而是让钱不贬值、不乱花、有方向。 会理财的人,把每一笔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笔用来生活,那笔用于储蓄,还有一笔投向未来。 你以为理财难,其实难的是——你不敢开始。 二、理财第一步:从认清自己的钱开始 理财的核心,不是买基金、买股票,而是搞清楚钱的流向。 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钱都花在哪? 我有哪些固定支出? 因为你不是被生活推着走,而是自己在掌握方向。 有人说:理财改变命运。 我能存下多少? 当你把支出记录下来,你会惊讶地发现: 外卖的钱能买一只基金; 奶茶的钱能变成一次定投; 那些看似不痛不痒的消费,正在悄悄掏空你的钱包。 控制开支,不是让你省吃俭用,而是让钱花得更有价值。 理财并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