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打造261家就业驿站
海南日报· 2025-11-07 09:43
海南打造261家就业驿站 除了为求职者和招聘者牵线搭桥,海南就业驿站还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举办技能培训。海口大致坡站 开展咖啡师技能培训,20余名学员系统掌握了咖啡研磨、萃取、拉花等实用技能;文昌文城站开展"解 锁AI创作新技能公益培训",40余名学员掌握了运用AI办公的技能;琼中8家站点组织"靶向培训+推荐 就业"活动,成功推荐上岗1000余人次…… 而在不久前,该镇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老魏还在为采摘辣椒缺工而愁眉不展。海南就业驿站昌江 七叉王下站的"站小二"得知后,迅速搜寻零工数据库,组建起一支70人的劳务队伍。 "就业驿站及时出手相助,化解了种植基地的'椒'虑。"老魏感慨道。 免费为用人单位招工、为求职者找工作,是就业驿站精准服务的常态。 今年7月,海南就业驿站乐东万冲站的"站小二"乘坐公交巴士深入当地多个村庄,以流动宣传方 式,向暑期返乡高校毕业生、务工人员等各类劳动者传递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等内容,直接惠及上 百人。 "情系残友暖人心,精准助岗情谊深。"11月3日,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残疾人分站收到残疾人求 职者唐先生家属送来一面锦旗。唐先生患有肢体残疾,家住琼山区滨江街道,曾多次求职未果。该站根 据 ...
河南淅川:就业服务“活”起来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23:26
招聘活动与就业服务 - 淅川县举办2025年金秋招聘月暨重点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 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 [1] - 招聘会设立多个功能专区并同步线上招聘 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1] - 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采集并动态更新30.5万条劳动力信息 [1] - 打造县级零工市场2个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7个 零工驿站14个 [1] - 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累计发布岗位5万余个 达成意向1.5万余人 组织劳务输出9000余人 [1] 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发展 - 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建立评价机构21家 覆盖121个工种 [2] - 完成培训9.26万人次 新增技能人才3.11万人 新增高技能人才1.77万人 [2] - 构建三级技能竞赛体系 举办县乡技能大赛23场 [2] - 今年以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2.7万余人次 新增技能人才2872人 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人 [2] 就业创业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技能培训 就业见习等再就业资金3072万元 [2] - 发放稳岗返还 一次性扩岗等援企稳岗扩就业资金1081万元 [2] - 发放务工奖补等稳就业资金3550万元 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6亿元 [2] - 发放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资金469万元 [2] 就业成果与劳动力转移 - 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29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0人 [2] - 打通12家企业劳务输出渠道 在北京 郑州等地设立10家跨区域人才和就业服务工作站 [1]
“十四五”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共发布120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北京商报· 2025-10-28 18:29
社会组织核心贡献 - "十四五"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实施2500多个乡村振兴、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公益项目,总计投入约11亿元[1] - 社会组织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各类活动上万场次,实施公益项目5000多个[1] -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600余场,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9000多个,推动会员单位招聘7.1万余人[1] 社会组织发展质量 - 引领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发布120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1000余篇发展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1] -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4454家,其中社会团体2105家、社会服务机构1507家、基金会842家[1] - 3A级(含)以上社会组织1580家,占比超过市级社会组织总量的35%,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过90%[1]
公考机构,玩不起了
虎嗅APP· 2025-10-27 22: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公教育作为公考培训行业龙头 其开创的"协议班"商业模式从推动公司高速发展的"天才发明"演变为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根源 [6][8][15] - 协议班"不过包退"的承诺在公考录取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 导致公司退费率飙升 现金流紧张 甚至出现"分期17年退款"的极端案例 [6][12][17] - 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加剧 跨界对手涌入 以及自身战略失误(如大规模投资不动产)的多重挑战 虽尝试转型但成效甚微 核心业务模式遭遇严峻考验 [32][35][36] 公考培训行业现状 - 国考报名热度持续攀升 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或近340万人 最热岗位竞争比高达16702:1 [23][40] - 行业整体协议班笔试通过率仅20%-30% 面试通过率约50% 即十名学员中最终成功"上岸"者仅约1.5人 [20] - "公考一哥"中公教育2024年上半年正价课培训人次达到45万 同比增长18.42% 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6] 中公教育财务表现与协议班问题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69亿元降至2024年的26亿元 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11.27亿元 [6][18] - 协议班曾贡献公司75%的收入 但目前贡献82%的诉讼和仲裁案件 2024年公司待退费负债为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待退费已达4.82亿元 账面资金仅1.77亿元 [8][9][17]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到培训费52亿元 退费却高达57亿元 综合退费率一度达到68.46% "理享学"产品退费率更高达82.94% [15][17][22] 商业模式风险与战略失误 - 协议班模式类似保险 依赖可控的赔付比率(退款率)和可观的投资收益 但这两大前提均未实现 [21][22][26] - 公司2018年至2021年购买889亿元短期理财产品 2019年投资收益2.6亿元 但2021年投资收益7927万元 相对于近24亿元亏损杯水车薪 [21][26] - 公司动用短期现金流大规模投资长期不动产 如在昌平、怀柔斥资72亿元建培训基地 导致资产负债率游移在90%左右 [29] 行业竞争与公司转型尝试 - 2021年"双减"政策后 新东方等机构涌入公考赛道 加剧行业竞争 出现"全勤打卡全额返现"等更激进的营销方式 [34][35] - 中公教育通过裁员降本 员工从2020年4.5万人裁至2024年7888人 直营分支机构从1669个缩减至681个 [35] - 公司尝试多元化转型 包括直播带货(抖音账号40多万粉丝)、销售定价4999元的AI学习机等 但副业收入占比不足三个点 [35][36] - 公司宣布转型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但转型成效主要依赖费用削减 新业务尚处理论探索阶段 [36][38]
线上线下联动引才!秋季跨省校招启动 多地招聘会送岗位、送服务
央视网· 2025-10-27 13:27
海南省秋季校招活动 - 活动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重庆、杭州、长沙四城同步启动,采用“线上+线下”双模式,线下主会场设在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南大学 [1][3] - 280多家单位参与招聘,涵盖政府机关、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及民企,提供近8000个优质岗位 [1][3] - 招聘岗位覆盖医疗、教育、能源、贸易等多个领域,旨在精准匹配自贸港产业体系人才缺口与高校优势学科 [3] - 后续将在各地16所高校持续开展招聘,并依托海南自贸港招聘网在线收取简历,举办“直播带岗”活动搭建云端求职通道 [5] 南昌市金秋招聘活动 - 南昌市举办“金秋招聘月”大型综合招聘会,100多家优质企业携2000余个岗位集中亮相,覆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 [9] - 招聘会设置小微企业专区,37家小微企业带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创新设计等多元化岗位 [8] - 现场设立咨询区,由专人讲解基层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并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8] - 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举办178场高校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14.8万个 [8]
公考机构,玩不起了
远川研究所· 2025-10-26 21:08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开创的“协议班”模式曾是其核心收入来源,2019年该模式贡献了公司76%的收入[9] - “协议班”模式为考生预付学费,若考试不通过则包退费用,后期甚至演化出考生贷款培训、公司偿还利息的进阶版本[2] - 该模式目前已成为公司业绩拖累,贡献了公司82%的诉讼和仲裁案件[4]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69亿元降至2024年的26亿元,呈现持续下滑趋势[2] - 公司在连续亏损36.8亿元后,2023年才勉强实现1.8亿元的盈利[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资金为1.77亿元,但待退费金额高达4.82亿元,资金压力巨大[4] 协议班模式的兴衰与财务影响 - 协议班模式曾推动公司市值在2021年达到2600亿元,一度超过新东方和好未来[9] - 2021年公司创始人李永新母子以1420亿元身家登上《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财富约为俞敏洪的近五倍[9]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到52亿元培训费,但退费支出高达57亿元,退费速度开始超过收款速度[11] - 公司综合退费率在2021年达到68.46%,其中“理享学”产品的学员未通过率高达82.94%[13] - 公司待退费负债从2024年的5.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8亿元[1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11.27亿元[11] 投资策略与资产扩张 - 2018年至2021年间,公司购买了889亿元的短期理财产品[13] - 2019年公司通过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赚取2.6亿元[13] - 2021年公司投资收益为7927万元,但在近24亿元的亏损面前显得杯水车薪[16] - 公司曾大规模投资不动产,包括在湖南投资2亿元建区域总部、西安投资3.8亿元建大楼,以及在北京昌平和怀柔分别豪掷30亿和42亿元建培训基地[19] - 2022年起公司资产负债率徘徊在90%左右,资金链紧张[19]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需求旺盛,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三百万人,平均竞争比高达86:1,最热门岗位竞争比达10655: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正价课培训人次达到45万,同比增长18.42%[2] - 2021年至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翻近一倍,但录取率从1.6%降至1.3%,竞争加剧[13] - 行业协议班笔试通过率仅为20%-30%,面试通过率约50%,整体上岸率约1.5/10人[12] - 2021年“双减”政策后,新东方等机构涌入公考赛道,加剧行业竞争[22] - 竞争对手推出全勤打卡全额返现、返两倍学费等激进营销策略[22] 公司应对措施与转型尝试 - 公司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4.5万人裁至2024年的7888人,直营分支机构从1669个缩减至681个[23] - 公司取消全额退款课程,并劝落榜考生转学其他职业考试或将退款兑换成内部消费券[11] - 公司尝试像素级模仿新东方开展直播业务,但抖音账号粉丝仅40多万,未达腰部水平[23] - 公司进军硬件市场,推出定价4999元的AI就业学习机,但淘宝旗舰店显示0人付款[23] - 2024年公司宣布转型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但副业收入占比不足三个点[23] - 公司董事长李永新在直播中承诺解决退费问题,并称就业服务是未来十年最有价值的市场[21][23]
我省启动“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
大众日报· 2025-10-16 08:59
活动核心与目标 - 活动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7月期间密集开展 旨在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构建“1+6+13”服务模式 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为核心载体 通过6个方面13项活动实现就业服务对在校大学生的全面覆盖 [1] 具体服务措施 - 高质量组织“职通央企国企”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活动 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央企国企岗位 [2] - 遴选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并提供政策服务、创业培训、导师陪伴、载体孵化等全要素陪跑服务 [2] - 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及民生服务保障等新职业新业态开展应用技能类培训 创新实施校园微培训项目 [2] 特定群体支持 - 为困难家庭大学生落实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 覆盖低保家庭、特困人员、防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及曾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 [2] - 简化补贴申报程序 加快资金拨付 确保政策应享尽享 [2]
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产业带动就业 - 天门市服装产业已成长为百亿产业集群,带动16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3]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累计孵化新兴企业254家,带动2500余名大学生就业[4] - 随县香菇产业提供超30万个就业岗位,每三个随县人中就有一人从事该产业[5] - 丹江口市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区将“一库好水”转化为致富活水,产品发往全国多地[1] - 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入驻11家乐器制造企业,带动邻里乡亲成为“吉他工人”[2] 职业技能培训 - 湖北每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超过40万人次[8] - 随县开展香菇种植、销售等技能培训,助力村民增收[5] - 宜昌广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订单式培训”向中国香港、阿联酋迪拜等地输送建筑技能人才3万余人次[7] - 南漳县每年投入400万元免费开设40多种热门技能培训课程[10] 就业服务与保障 - 湖北在全省建立4761个就业服务网点,覆盖“家门口”、“厂门口”、“店门口”等场所[11] - 孝感市“微孝就业”小程序注册用户超14万人,入驻活跃用工企业2000余家,提供智能岗位匹配服务[9] - 南漳县构建“法院+工会+人社”3级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10] - 裕农菌业公司设立“托管室”解决员工子女看护问题,提升员工工作安心度[10] 就业数据表现 - 湖北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过90万人[4] -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鄂来鄂就业创业连续3年突破40万人[4]
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新京报· 2025-09-26 20:11
服务中心成立与战略定位 - 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整合全区就业服务、岗位、人才和数字化资源 [1] - 中心通过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多方协同”的就业服务立体网络体系,推动就业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1] - 该中心是应对区域就业结构性矛盾、聚焦“人业共兴”的综合性平台,采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模式 [1] 发展规划与阶段性目标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就业超市”、“培训旗舰店”、“劳务协作枢纽”三大基础平台搭建 [1] - 目标在2026年实现全面高效运营,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域、服务核心区、辐射京津冀的一体化就业服务综合体 [1] - 最终愿景是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1] 具体服务量化目标 - 未来将年均发布岗位5万个以上,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场以上 [2] - 计划开展直播带岗200场以上,开展职业指导服务5000人次以上 [2] - 力争使求职登记人员就业转化率达到80%以上 [2]
【渭南】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就业
陕西日报· 2025-09-24 06:43
稳就业政策与模式 - 渭南市通过以工代赈、社区工厂、零工驿站等多元模式推动稳就业,截至7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0.09% [1] - 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及返乡农民工,预计让16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增收,村民日收入可达150元 [1] - 社区工厂模式将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杏林镇3个社区工厂年产值达2000万元,每年可提供稳定岗位1000余个 [2] 就业服务与平台建设 - 渭南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如“周三信息交互日”机制和“人才招聘夜市”,为零工驿站服务超2万人次提供支撑 [4][5] - 已建成零工市场14个、零工驿站54个,全力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 [5] - 高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深化“就业服务+”理念,强化稳岗助企、技能培训等措施,为企业提供600多个优质岗位 [5] 技能培训与创业支持 - 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富平县奥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累计培训康养按摩技能人才6000余名 [3] - 创业学员可获得人社部门发放的5000元创业补贴,以缓解创业初期经费压力 [3] -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在获得收入的同时掌握一技之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