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供需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地产:量价持续回落,需求动能不足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29 21:1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市场表现出成交量乏力、价格环比继续回落以及库存上涨、去化压力持续增大的特点 [1] - 基于对27个一二线城市的模型测算,2025年三季度仅有19%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筑底迹象 [1] - 考虑4Q2025基数偏高,数据或阶段性走弱 [1] 成交量表现 - 市场呈现"二手房强于新房"的分化格局,新房成交量普遍疲软,而二手房市场展现出更强韧性 [1] - 成都、上海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显著回升 [1] - 一线城市7-9月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速先降后升,至9月为5% [2] - 二线城市2025年Q2新房成交套数同比负增长-16%,进入到Q3维持负增长-16%不变 [2] - 进入2025年Q3,二线城市二手成交套数持续走弱,而一线城市于7月开始同比增速回升 [2] 价格表现 - 价格层面初现企稳信号但未成趋势,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均在季度初普遍经历下跌后,于季末跌幅收窄或出现反弹 [1] - 部分城市环比涨幅突出,但整体修复基础尚不牢固,城市间分化剧烈 [1] - 新房住宅价格在经历2024年10月以来同环比降幅收窄后,于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降幅有所扩大 [2] - 二手房住宅价格同样跟随新房趋势,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跌幅也有所扩大,当前二手房挂牌价仍处于下行通道 [2] - 二手房以价换量现象比较普遍,成交规模目前尚不足支撑整体性修复 [2] 库存与去化周期 - 库存压力改善不明显,超过八成城市新房去化周期大致上行至18个月以上,且多数城市较第二季度开始去化难度加大 [1] - 数据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依然严峻,去库存是当前核心挑战 [1] - 2025年三季度一线城市出清周期震荡上行至19.9-21.1个月,较2024年末(16-17个月)有所提升,接近2024年中期峰值(22个月) [3] - 二线城市库存压力长期高于一线城市,且进入到2025年Q3,出清周期继续提升(9月已升至24.8个月),创近三年新高 [3] - 二线城市库存压力与新房成交疲软直接相关,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口吸引力下降、土地供应过剩等结构性矛盾 [3]
样本城市周度高频数据全追踪:1-9月累计土地成交建面同比降幅收窄-20251008
招商证券· 2025-10-08 23: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6] 核心观点 - 判断净租金回报率与按揭利率之差收窄是推动新房及二手房合计总需求筑底的关键观察点 重视在供应缩量预期 供给品质优化以及购房者画像显著分化推动下 新房市场供需环境较二手房更早出现改善的可能 [4] - 判断现房销售相关政策或难以“一刀切” 更大概率以试点形式逐步推进 并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期或有助于行业内优质公司构筑更深“护城河” 因其或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4] - 相较于“博弈”基本面和政策 围绕合理估值区间做投资或更可取 当前板块调整后PB约10倍 已基本反映现房销售等对商业模式影响的担忧 认为板块已进入投资区间 而更“纯粹”的销售前5重点房企调整后PB平均约07倍 [4] - 关注全国性和区域性房企风险溢价修复的三条主线:(1)21年后资产负债表贡献利润表较优 (2)部分企业信用溢价 (3)困境反转 [4] 新房网签情况 - 10月1日-6日 样本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32% 较9月降幅扩大29 PCT [3] - 分城市能级看 一线城市同比+15% 较9月增幅扩大6 PCT 二线城市同比-34% 由正转负 较9月下降39 PCT 三线城市同比-62% 较9月降幅扩大41 PCT [3] - 10月1日-6日新房网签面积环比低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 [12] 二手房网签情况 - 10月1日-6日 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4% 较9月增幅收窄10 PCT [3] - 分城市能级看 一线城市同比+1% 较9月增幅收窄24 PCT 二线城市同比-14% 由正转负 较9月下降20 PCT 三线城市同比+11% 较9月增幅扩大2 PCT [3] - 10月1日-6日二手房网签面积环比低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 [19] 土地市场情况 - 2025年1-9月 全国累计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9% 降幅较1-8月收窄1 PCT 累计成交楼面均价同比+17% 增幅较1-8月收窄6 PCT [23] - 2025年9月单月 全国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1% 成交楼面均价同比-9% [23] - 2025年9月 全国土地流拍率较上月下降130 PCT [25] - 2025年9月 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81% 降幅较8月收窄219 PCT [30] 前瞻及佐证指标 - 截至2025年9月 12个样本城市平均二手带看人数环比由8月的+28%转负至-33% 同比增幅较8月收窄44 PCT至153% [4][44] - 截至2025年9月 12个样本城市挂牌价调涨房源占比从8月的58%下降02 PCT至56% 同比降幅较8月扩大130 PCT至-146% [4][51] - 截至2025年8月 北京和广州二手价格和租金同比降幅均扩大 上海二手价格同比降幅扩大 租金同比降幅收窄 深圳二手价格和租金同比降幅均收窄 [4][43]
样本城市周度高频数据全追踪:二手房日均网签面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0250928
招商证券· 2025-09-28 16:19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行业评级 [7] 核心观点 - 二手房日均网签面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新房市场供需环境较二手房更早出现改善 [1][5] - 净租金回报率与按揭利率之差收窄是推动新房及二手房合计总需求筑底的关键观察点 [5] - 围绕合理估值区间做投资更可取 当前板块调整后PB约1.2倍 重点房企平均约0.7倍 [5] - 关注全国性和区域性房企风险溢价修复的三条主线:21年后资产负债表贡献利润表较优 部分企业信用溢价 困境反转 [5] 新房网签表现 - 9月1-25日样本39城新房网签面积同比+7% 较8月转正且提升28个百分点 [3] - 一线城市同比+17% 二线城市同比+12% 三线城市同比-7%但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 [3] - 剔除中秋节假期影响 9月以来新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减少约2% [3] - 贸易五省样本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转正 环比高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 [9][13] 二手房网签表现 - 9月1-25日样本16城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18% 较8月转正且提升20个百分点 [3] - 一线城市同比+27% 二线城市同比+10% 三线城市同比+16% [3] - 剔除中秋节假期影响 二手房日均成交面积增加约2% [3] - 贸易五省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转正 环比高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 [15][19] 土地市场表现 - 2025年1-8月全国累计土地成交建面同比-10% 降幅较1-7月扩大2个百分点 [22] - 累计成交均价同比+23% 增幅较1-7月收窄5个百分点 [22] - 8月单月土地出让金同比在7月+9.5%基础上转负至-30.4% [29] - 8月流拍率较上月下降6.7个百分点 溢价率下降3.2个百分点 [24][28] 库存与去化 - 8月推盘未售去化周期较7月上升 拿地未售和开工未售口径库存较7月下降 [32] - 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推盘未售库存均较上月下降 但去化周期均较上月上升 [35] 前瞻指标 - 12个样本城市8月二手带看人数环比在7月-8.7%基础上转正至+2.8% 同比增幅扩大4.0个百分点至+19.8% [4][43] - 8月挂牌价调涨房源占比从7月6.0%下降0.2个百分点至5.8% 同比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至-1.6% [4][49] - 货币活化指数(M1/M2口径)较上月上升 宏观流动性环比紧缩力度扩大 同比宽松力度收窄 [4][47][48] - 居民新增存款趋势同比降幅扩大 存款余额趋势同比增幅收窄 [38] - 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趋势项同比降幅扩大 [39]
墨尔本这个地区,一半的卖房人都亏钱了!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8
澳洲房地产市场整体盈利概况 - 2024年6月季度,澳洲卖房盈利的业主中位利润为31.5万澳元,高于前一季度的30.5万澳元,也远高于过去十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值25万澳元 [2] - 约94.8%的房产卖家实现了盈利,略低于3月季度的95% [3] 亏损交易的特征与集中区域 - 亏本出售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公寓房,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五个地方政府辖区:Parramatta、Sydney、Melbourne、Stonnington和Port Phillip [4] - 墨尔本City区有高达47%的房产转手是亏本的,中位亏损额为64,750澳元,平均持有期为10.7年 [6][9] - Stonnington区亏损比例为35.5%,中位亏损47,500澳元 [6][10] - 悉尼Parramatta区亏本销售比例为26.4%,中位亏损51,000澳元,平均持有期8.7年;Ryde区为23.6%,中位亏损50,000澳元 [6][12] - 悉尼City区亏本比例虽为12%,但由于成交量大,在亏损交易中占比显著,中位亏损58,556澳元 [6][12] - 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和珀斯等中等规模城市的公寓市场表现亮眼,亏本出售比例低于5%,例如布里斯班仅为0.3% [6][17][18] 高密度公寓市场亏损的原因分析 - 亏损集中现象与2010年代“期房热潮”中建造的大批投资型公寓有关,这些公寓未充分考虑长期宜居性 [7] - 2017年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后,对高密度区域的投资需求急剧下滑,投资者自此远离且未真正回归 [8] - 供应量激增是导致投资型公寓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源于上个十年的公寓开发热潮 [13][14] - 疫情期间公寓市场被冷落,目前虽有回温(因价格相对可负担),但整体未完全恢复 [15] - 部分高层公寓因存在包层和渗水等建筑质量问题而被频繁转售 [11] 高盈利区域表现 - 全澳利润最丰厚的房产转售区域包括:新州南海岸Kiama(中位利润75.8万澳元)、Byron Shire(71.8万澳元)、悉尼The Hills(68.5万澳元) [21] - 维州Surf Coast中位利润为62.9万澳元,悉尼Waverley(62.4万澳元)、Northern Beaches(59.9万澳元)和Woollahra(57.5万澳元)均有亮眼表现 [21] - 沿海地区的高资本增值主要受近年来“生活方式型”置业潮推动 [18]
香港房地产图表集_你所需的所有图表-Hong Kong Property Chartbook_ All the charts you need
2025-09-23 10:34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香港房地产行业 涵盖住宅 零售 写字楼等多个细分市场[2][4] * 涉及的主要公司包括新鸿基地产 长实集团 恒基地产 信和置业 新世界发展 恒隆地产 香港置地 太古地产 九龙仓置业 领展房托等多家香港上市房地产开发商 业主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134][147][167][179] 核心观点和论据 住宅市场:面临长期调整与供应压力 * 香港二手住宅价格正在经历自2003年以来最长的调整期[7] * 住宅租金水平正在回升 整体及中小型单位租金指数均显示增长趋势[14][15] * 住宅交易量低迷 一级和二级市场交易量均处于低位[21][22] * 利率下调并非万能药 按揭利率与租金收益率的关系对房价影响显著[32][34][35] * 短期内供应过剩问题难以解决 未来3-4年私人住宅供应量预计为109,000伙 而2024年预测的一手销售量为12,000伙 供应远超需求[38][40][41][45][46] * 截至2025年9月8日 主要新盘平均销售率为69% 价格与上一期或二手价格相比基本持平[52][53] * 2025年下半年潜在一手供应量达23,051伙 其中九龙占10,027伙 新界占9,336伙 港岛占3,688伙[54][55][56] * 内地买家是香港住宅市场的主要购买力之一 各类人才招募计划下获批的签证数量显著增加[63][65] * 香港人口趋于稳定 净流入人口转为正数[67][69][71] * 私人住宅空置率处于低位 租金随之上涨[73][75][76] * 大规模割价求售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负资产案例数量有限 且无按揭的自置居所业主比例较高[79][81][83] * 住房负担能力指标显示 每月按揭还款占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例以及家庭收入倍数均处于高位[84][86][87] * 香港政府预测未来十年总住房需求为416,500至444,100伙 总住房供应目标为424,000至452,000伙[91][93] 零售市场:必需品消费表现优于非必需品 * 香港零售销售总额及珠宝 钟表等贵重商品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102][103][104] * 必需品零售销售表现优于非必需品[107][109][111] * 访港旅客数量逐步恢复 每周净抵达旅客数量转正[113][115][116] * 内地超市/杂货连锁店在香港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保持高位[120][122] * 跨境电子商务日益增长 非本地电商平台在香港的月活跃用户市场份额扩大[123][124][125] * 估计香港居民总消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向境外[128][130][131] * 主要零售业主运营数据显示 零售销售额和租金普遍同比下滑 但部分业主如太古地产的商场表现相对稳健[134] 写字楼市场:租金和空置率持续承压 * 香港写字楼租金指数和空置率继续面临下行压力[137][138][139] * 资本化率扩张是另一个不利因素 写字楼资本价值指数下降[142][143][144] * 主要香港写字楼业主的租金收入普遍同比下滑[147] * 根据仲量联行数据 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每平方呎46.5港元 按年下跌6.3% 空置率为13.6% 资本化率为3.1%[148] * 2025-2029年新增写字楼供应量预计为830万平方呎 年均约170万平方呎 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核心区域[149][151][152] 中国内地零售市场:增长势头减弱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增长动力减弱 特别是奢侈品销售[156][158] * 部分香港业主在内地的零售物业表现分化 例如太古地产的部分项目表现优于市场[162][163] 风险评估:行业信用指标与利率敏感性 * 行业平均净负债比率为24% 平均现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率为1.4倍[171][172] * 根据"七大红旗"风险评估 新世界发展有6项指标亮起红旗 恒基地产和嘉里建设有3项[179][180] * 报告利息收入占平均现金余额的百分比因公司而异[191][193] * 利率敏感性分析显示 利率每下降100个基点 对各公司盈利和融资成本的影响不同[195][197][199][200][202] * 资本化率敏感性分析显示 资本化率变动对各公司的净负债比率和每股账面值有显著影响[205][207][208]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提供了主要房地产公司的总资产价值按地域和物业类型的细分情况[165][167][168] * 报告包含大量图表和数据支持上述观点 数据来源包括中原地产 差饷物业估价署 政府统计处 仲量联行等[10][20][23][25][30][35][41][43][47][50][65][71][76][78][83][90][97][99][106][112][119][127][133][141][146][152][160][161][177][189]
今明两年不买房,5年以后是随便挑还是更买不起?孙宏斌2句话讲透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17
市场格局与核心观点 -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时代,但优质房产的稀缺性将愈发凸显 [3] - 五年后房价走势将呈现显著分化,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优质房源价格可能上涨,而人口外流的三四线城市面临下跌压力 [8] - 购房决策应回归居住本质和自身财务状况,而非市场短期波动 [12] 供需关系分析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30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高达约4.2亿平方米,整体去化周期延长至20个月左右 [4]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一线城市去化周期为10个月,供需趋于平衡;二线城市为18个月;三四线城市普遍超过25个月,库存压力显著 [4] 金融政策环境 - 2025年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降至3.8%左右,创近十年新低 [4] - 2025年第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预示未来政策可能面临适度调整 [5] - 未来几年房贷政策将大概率保持相对稳定,但进一步大幅宽松的可能性不大 [5] 人口结构影响 - 2024年中国人口出现自196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25年预计全年人口减少约80万 [6] - 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攀升至2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5% [6] - 家庭小型化趋势抵消部分人口下降影响,户规模从2000年3.44人/户降至2024年2.62人/户,预计2030年跌破2.5人/户 [6] 房产价值分化因素 - 房产品质成为关键价值影响因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配置、良好物业服务的房屋更受市场青睐 [8] - 优良的物业管理、完善社区配套、便捷交通条件是房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11] - 老旧小区及配套设施欠佳的房源面临加速贬值的可能性 [8] 购房策略建议 - 对于已备齐首付、有清晰城市规划且月供压力不大的购房者,在一二线热点城市入手并非不明智之举 [12] - 一线城市可考虑先从小户型“上车盘”入手,二三线城市则可一步到位选择更舒适户型 [10] - 理想的房贷收入比应控制在30%以内,月供占比超过40%将增加财务风险并侵蚀生活品质 [9]
8月楼市大变,你还敢再买房吗?这次轮到开发商睡不着了?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48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显著降温 表现为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激增 供需关系逆转 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及购房者心态转向观望 [1][3][4][7][8] 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达53个 较7月增加12个 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达61个 较7月增加9个 [1] - 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达56794万平方米 环比增长3.6% 同比增长16.2% 去化周期延长至18.3个月 创近五年新高 [3] - 2025年8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新房促销活动数量同比增长143% 平均促销力度提升至7.2% 部分三四线城市促销折扣达15%以上 [4] 供需关系变化 - 房地产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供过于求局面在多城市出现 [3] -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需求下降 大量新房项目涌入市场加剧供应过剩 [3][4] 开发商财务状况 - TOP50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76.3% 其中15家企业短期债务覆盖率低于1 显示现金储备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债务 [5] - 2025年8月有7家规模房企出现债务违约 高负债运营模式风险集中爆发 [7] - 开发商面临降价促销导致利润压缩与不降价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两难困境 [7] 购房者行为变化 - 有购房需求但选择观望的受访者占比达67.3% 较去年同期上升21.5个百分点 [8] - 购房心态从"恐慌性购买"转为"理性观望" 主要原因为预期房价进一步下跌 [8] - 市场出现恶性循环:开发商促销力度加大反而强化购房者观望情绪 [8] 区域市场分化 - 2025年8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仅下降0.2% 三线城市下降1.5% 显示不同能级城市市场表现差异显著 [9] 行业转型方向 - 房地产行业需从高负债、高周转模式转向注重现金流安全和产品差异化 [9] - 未来市场竞争关键将取决于产品力与服务力 而非规模扩张 [9] - 市场调整将推动行业回归居住属性 减少金融化和投机特征 [10]
中国房地产研报:7月预期新房供应转降,核心区配套产品俱佳项目还将保持高热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14:4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3] 核心观点 - 7月28个重点城市新房供应面积预计513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32% 同比下降29% 绝对量为2025年内次低 [5] - 一线城市中北京单月供应60万平方米 同环比倍增 占一线总量53% 沪广深供应量集体收缩 上海创年内新低 [7] - 二线城市7月预计供应372万平方米 环比降37% 同比降30% 超八成城市环比下滑 青岛长春厦门断崖式下跌超50% [9] - 三四线城市7月供应29万平方米 同比降37% 累计同比跌幅扩大至25% 徐州单月放量18万平方米 无锡常州同比腰斩 [9] - 重点城市供应结构呈现改善为主(45%) 刚需为辅(40%) 高端占15% 北京成都杭州加强适销改善盘供给 [11] - 67%供应集中在主城区 北京宁波徐州长沙近郊占比超50% 上海广州远郊供应占比升至85%和36% [13] - 28城7月平均去化率预期29% 环比降15pcts 北京杭州去化率维持38%和70%高位 青岛济南重庆不足30% [16] 规模分析 - 2025年前7月28城累计供应4771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9% 土地约束效应显现 [5] - 一线城市前7月累计供应988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9% 北京累计供应305万平方米 同比增31% [7] - 二线城市前7月累计供应3552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9% 成都武汉西安累计同比跌幅达27%/61%/38% [10] - 三四线城市前7月累计供应231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25% 徐州累计同比增153% 无锡常州跌超40% [10] 结构特征 - 昆明无锡南宁等城市刚需占比超60% 厦门杭州成都改善盘占比超70% 济南常州高端占比达95%和82% [12] - 主城供应占比超90%的城市包括常州厦门漳州福州南宁合肥昆明重庆 北京近郊占比83% [14] - 上海远郊供应占比85%创纪录 广州主城/近郊/远郊分布均衡 占比均为32%-36% [14] 市场预判 - 新房成交将延续低位波动 但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呈现弱复苏走势 [16] - 城市分化加剧 北京杭州因四代宅产品入市去化率维持高位 郑州宁波去化率同环比双增 [16] - 核心区配套产品俱佳项目保持高热 城市外围项目去化承压 区域冷热差异显著 [16]
房地产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状态,没有所谓的底部只有需求不足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14
房地产价格分析 -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分化严重 不再适用"抄底"概念 不同城市和用户群体差异显著 [1] - 三四线城市房价(如6000元/平)处于合理范围 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20年前面条价格对比可印证 [1] - 大城市及省会旅游城市房价仍处高位 去除泡沫后真实房价跌幅有限 例如5万/平以上属泡沫区间 [2] 供需结构 - 三四线城市面临需求不足问题 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年轻人定居城市格局形成 [1] - 库存消化周期需十几年 供给过剩导致价格僵持 既不会上涨也不会大幅下跌 [2] - 大城市呈现有价无市特征 房东惜售现象普遍 法拍房成为缺钱业主主要退出渠道 [2] 产品分化 - 老旧房产(无电梯四五楼等)流动性极差 与现代居住需求严重不匹配 [2] - 总价数百万的房产脱离普通人承受能力 经济下行加剧月供压力认知 [2] - 中介降价促销行为与真实房东定价策略存在本质差异 市场报价体系分化 [2]
样本城市周度高频数据全追踪:新房网签面积同比降幅扩大,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降幅收窄-20250629
招商证券· 2025-06-29 22: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判断往后房贷利率下降或推动新房及二手房总需求筑底,新房市场供需环境较二手房或更早边际改善 [5] - 判断现房销售政策大概率试点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期或助优质公司构筑“护城河” [5] - 围绕合理估值区间投资更可取,当前板块已进入投资区间,销售前 5 重点房企调整后 PB 平均约 0.7 倍 [5] - 关注全国性和区域性房企风险溢价修复的三条主线:21 年后资产负债表贡献利润表较优、部分企业信用溢价、困境反转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行业规模 - 股票家数 256 只,占比 5.0%;总市值 27042 亿元,占比 3.0%;流通市值 25571 亿元,占比 3.2% [6] 行业指数 - 绝对表现 1 个月为 0.8%,6 个月为 -4.7%,12 个月为 28.0%;相对表现 Jul/24 至 Jun/25 分别为 -1.4%、-3.2%、14.4% [7] 新房网签 - 6 月 1 日 - 26 日整体样本城市和贸易五省样本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降幅扩大,环比处于近 5 年同期中间水平 [8][10][11] 二手房网签 - 6 月 1 日 - 26 日整体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贸易五省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转正,环比均处于近 5 年同期较高水平 [13][15] 滚动网签 - 新房和二手房日均网签面积均低于去年同期,新房日均网签面积低于 2019 - 2024 年同期水平,二手房日均网签面积低于 2019 - 2022 年和 2024 年同期水平,高于 2023 年同期水平 [18] 拿地 - 2025 年 1 - 5 月,300 城累计土地成交建面同比降幅扩大至 -7%,成交均价同比增幅扩大至 31% [20] - 2025 年 5 月,推出建面和成交建面均同比降幅扩大,流拍率较上月下降 10.4 PCT [22] - 2025 年 5 月,300 城成交楼面均价同比增幅扩大,土地溢价率较上月下降 3.6 PCT [25] - 2025 年 5 月,300 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较 4 月收窄 0.4 PCT 至 +15.9% [28] 库存 - 最新一期,拿地未售、开工未售和推盘未售口径库存均较 4 月边际下降,拿地未售和推盘未售口径去化周期较 4 月边际上升,开工未售口径去化周期较 4 月边际下降 [30] - 2025 年 5 月,一线城市推盘未售库存较上月上升,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推盘未售库存较上月下降;一线城市推盘未售去化周期较上月下降,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推盘未售去化周期较上月上升 [32] 前瞻及佐证 - 截至 2025 年 5 月,北京、广州和深圳二手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收窄,二手租金指数同比降幅扩大;上海二手价格和二手租金指数均同比降幅收窄,二手价格降幅收窄幅度小于二手租金指数 [4][39] - 截至 2025 年 5 月,12 个样本城市平均带看人数环比上升 3.9%,在 4 月 -17.3%的基础上转正 [4][40] - 根据招商证券房地产组流动性前瞻指标判断,截至 2025 年 6 月,宏观层面流动性同环比宽松力度扩大 [4][44] - 截至 2025 年 5 月,12 个样本城市挂牌价调涨房源占比环比下降 4.3%,环比降幅较 4 月收窄 11.1 PCT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