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能人才
icon
搜索文档
优政策 建载体 强培育 重激励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齐鲁晚报· 2025-07-09 05:08
树立技能报国风向标 探索建立"1443"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形成"企业自主评价+社会组织评价+院校认定+专项考核"协同机 制。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为重点,引领带动重点产业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提升职业技能 等级,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市级技能竞赛体系,持续擦亮"技能兴泰"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近两年竞赛项目均在100项以上;创新举办"泰山杯"全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技能大赛,积极构建"常规赛 +专项赛"的竞赛格局,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育才作用,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全市人才政策体系,量身定制了技能人才住房补贴、"订单式"培养补贴、平台 载体建设补贴等一批管用有效、穿透力强的技能人才新政,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立足产业需求精准 施策,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起"平台支撑、补贴保 障、激励驱动"的技能人才制度体系,形成政企校社协同推进、全链条培育的发展格局。 锻造高精尖缺主力军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壮大行动,建立市级高技能领军人才库并动态更新,形成"后备人才-骨干人 才-领军人才"成长梯队,累计培 ...
杭州技师学院为技能人才提供追求梦想的舞台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7
在去年9月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杭州技师学院选手陈彬彬捧回了汽车喷漆项目优胜奖。 从去年3月集训选拔赛开始的半年时间里,陈彬彬进入"疯狂训练"模式,每天上午8点准时开始训 练,下午5点结束。晚上继续查找、解决白天训练中的问题,直到晚上10点才离开车间。"训练过程中遇 到问题,专业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现场指导,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最后能站上最高领奖台,还得感谢他 们。"陈彬彬说。 据悉,学院连续五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2金3优胜的优异成绩。 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成为技能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每年,学院举办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及校 园招聘会,年均参会单位35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600余个,毕业学生被推荐到宝马、奔驰、大众等中 高档品牌企业就业,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8%,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均超过98%,毕业生起薪超4000元, 毕业生优企、优岗、优薪、优发展"四优"就业基本实现。 宝马电动车技师在给学生们上课。 19岁的男孩迪力扎提·塔西尼亚孜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现为杭州技师学院数字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 一体化(机器人维修方向)学生。3年前中考结束,他在一名阿克苏技师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来到这里 学习。这几年,他先后 ...
聚力打造“双型”城市技能人才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08 07:24
技能人才梯次培育体系 - 实施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 每年选育渤海工匠、十佳滨州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评选渤海工匠38名、十佳滨州首席技师40名、渤海英才高技能人才79名、市技术能手381名 [2] - 480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帮助9.5万名技能人才实现等级晋升 [2] 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 -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助200万元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50万元 齐鲁特色工作站补助30万元 [3] - 建成国家级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 齐鲁特色工作站8个 市级平台近40家 [3] - 形成覆盖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培养网络 [3] 技工教育改革举措 - 鲁北技师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4] - 12个专业纳入全国工学一体化改革试点 2个专业获评山东省优质专业 [4] - 与魏桥创业、京博控股组建铝业/高端化工产教联合体 推行"订单式"培养 [4] 职业技能竞赛机制 - 设置最高50万元竞赛奖励 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奖励10-50万元 [5] - 五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赛1.2万人 带动企业岗位练兵8万人次 [5] -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3金1银10铜 创新技法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 [5] 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 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等顶尖人才最高奖励50万元 [6] - 特级技师/高级技师连续3年发放生活补助 高级工可申请人才公寓 [6] - 新晋技师/高级技师发放4000-5000元一次性补助 累计发放3000余万元 [6]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08 07:04
菏泽市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菏泽市高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目前,菏泽 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超7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着力推动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 菏泽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技工院校总数达到18所,包括3所技师学院、3所高级技工学校。聚焦全市10 条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设置化工工艺、生物化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60余个专业。全市技工院校连 续两年招生超过1.8万人,位居全省第二,在校生超过4.5万人,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所院校26个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和建设专业。成功获批4 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所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1所省技工教育优质校、3个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 群。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 通过采取"订单式、订岗式"培训、构建培训联盟等方式,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汽车维修工等急需紧缺 工种技能培训,2024年菏泽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6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 力。全面推进企 ...
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整合优质资源 助力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7-07 15: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陈乃彰通讯员夏丽萍张巧梅 近期,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正式成立。16家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医药与食品以及乡村振兴等产业的 工匠学院"强强联合",为区域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革新搭建起全新平台。各工匠学院以匠心推动技艺传 承,以专业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工匠人才培育新高地,为区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源活水。 精准培训提质,定制个性成长路径。联盟成员深入调研行业需求,依据不同工种和职工特点,量身定制 差异化培育方案。针对海洋食品产业链,开展罐头生产、鱿鱼加工等专项技能培训20余场,融入自动化 生产流程实操教学;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同时, 借助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平台拓宽培训渠道,线上邀请10余名省内外专家开展"云端课堂",线下组 织集中实训、专家讲座,全方位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员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为荣成产业 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精英师资领航,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联盟广纳行业"顶尖智囊",构建高质量师资矩阵。研究生学历教师 与"双师型"教师占比可观,众多高级技师、特级技师走上讲台。联盟汇聚25名国网认证兼职培 ...
聚焦产业 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
齐鲁晚报· 2025-07-07 14:47
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烟台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包含14条奖励激励政策如高技能人才普惠性奖励和技师学院生均拨款比照高职院校政策 [2] - 出台《新时代烟台市高端人才引育"双百计划"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将技能大师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 [2] - 制定《烟台市重点产业链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方案》赋能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2] 人才激励与保障 - 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范围及《烟台市人才分类目录》享受住房、医疗、休假疗养等福利 [2] - 发放"惠才卡""优才卡""优青卡"提供同等福利待遇 [2] - 连续参加4届世界技能大赛培养6名获奖选手并设立5个国家级集训基地 [3] 培训与竞赛体系 - 构建七级联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年举办"技能兴烟"竞赛130余场 [3] - 开发烟台产区葡萄酒、鲁菜师傅等特色培训教程建设6个线上培训平台 [3] - 建立77处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师工作室培养国家级人才54人、省级428人、市级2230人 [3] 产教融合与院校建设 - 2021年以来新建5所普通技工学校支持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筹建技师学院 [4] - 校企共建实训中心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 [4] - 2024年通过"金蓝领"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800余人 [4] 产业链赋能 - 深化16条重点产业链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逐链制定工作方案 [4] - 企业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等岗位搭建晋升通道 [4] - 推行"双导师"培养模式为重点产业输送急需技能人才 [4]
创新机制 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07 14:47
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 构建"3+3"工学一体培训模式 为1401家次企业培训一线职工4 81万人次 覆盖焊工 电工 汽车修理等32个专业(工种) [2] - 现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技能人才1821人 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培育平台53家 包括国家 省 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 - 技工院校开设10个专业大类 32个专业 建成"1+4"实训体系 含公共实训基地和4个校企实训基地 [2]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技工院校与1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30个 稳定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 [2] - 每年组织30余场市级行业技能竞赛 打造"技能兴威"职业技能大赛品牌 [2] 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 - 2024年举办首届中韩(山东)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会 促成中韩在人才培养 海外引进等领域签约 [3] - 开展跨国交流互访40余次 制定2025年双向考察和学生联合培养项目21个 [3] 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 推行企业自主评价机制 累计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 8万人次 发放证书2 69万本 [3] - 实现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贯通互评" 覆盖8个职称系列 41名技能人才获专业技术职称 [3] 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 实施四大行动 包括培养提升 职业拓展 成长进阶 激励示范 [4] - 每年评选市级技能人才项目 为100多名高技能人才发放"英才卡" 提供30项绿色通道服务 [4]
东营 聚力构筑黄河三角洲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07 05:41
强化技能人才供给 以全面建设"技能东营"为引领,着力提升山东加工制造业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梯次 培育机制,抓好"金蓝领""东营工匠"学制班培养,持续打造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大 赛品牌,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近年来,东营市以打造"匠心东营"技能品牌为引领,坚持"引育结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 动",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发展, 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 措施,着力构筑黄河三角洲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成功举办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中国 行2024—走进山东(东营)"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集培训、竞赛、评价于一体的渤海工匠学院,创新开 展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和职业农民技能认定。 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16万人。 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推动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共育 全面落实共建"技能山东"协议,承办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研 修中心建设,搭建黄河流域高技能人才 ...
河南一高职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反向“镀金”学技能
第一财经· 2025-07-05 18:43
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 每个专业招生计划45人 [1] - 该校是河南省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 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国家"双高计划"院校 [1] 本科毕业生"回炉"职校现象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 培训方向主要为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 [2] - 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15年累计招生近400人 本科学历约占三分之一 包括985 211及国外院校毕业生 [2] - 52 2%毕业生认为"回炉"学习技能有助于就业 43 2%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 33 2%认为可积累社会经验 [3] 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变化 - 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迈进 需要大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娴熟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3] - 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要有强技术技能 也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 [3]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 2019年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数量已达87所 [4]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省物理类最高投档分600分 超本科控制线158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最低投档分532分 超一段线40分 [4]
扬职大:锻造“双创”育人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7-04 09:1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栾富阳团队项目《云上智水-智慧水利服务践行者》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创业组金奖,创该校赛事最佳成绩 [1] - 公司通过强化专业、课程、教材、技术、实训等环节深化"双创"教学,解决人才培养痛点 [1] -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创客训练营"等体系化支持,新生入校即可获得项目孵化资源,专业导师全程辅导技术研发与商业转化 [2] 教学能力提升举措 - 公司通过建立新机制、导入新技术培育创新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学科功底、精湛专业技能和优秀育人水平 [2] - 推动教育改革覆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优化和教科融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2] - "双师型"教师达625名,中青年教师成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主力军 [2] 产教融合实践案例 - 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房瑞宗通过"学创工坊"接触嵌入式技术,开发危化气体监测系统项目并入驻学校双创空间,获设备免费用等扶持 [3] - 学生张思豪参与南京百艾索电子科技锂电池设备组装调试,技术规范度超越三年工龄技工,现担任比亚迪实训基地学生负责人 [3] - 公司深度对接地方产业,校政行企合作推动新技术与教学融合,典型案例包括服务LG新能源软包电池生产设备 [3] 教育成果与目标 - 验证特色化育人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出兼具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未来工匠 [4] - 提出职业教育需深度拥抱产业,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