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整合

搜索文档
扬杰科技重磅溢价收购,标的公司曾冲击IPO失败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1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2] - 交易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关联股东将回避表决 [3] 业绩承诺与保障机制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年至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3] - 业绩承诺方通过持股平台受让不低于7.16亿元公司股票并质押给子公司作为履约保障 [3] - 超额净利润部分的30%将奖励标的公司经营管理团队 [3] 标的公司财务与估值 - 标的公司评估价值22.20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270.46%) [4] - 较合并报表归母权益账面价值增值16.41亿元(增值率282.89%) [4] - 2024年营业收入8.37亿元 净利润1.48亿元 [5]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2.18亿元 净利润4113.37万元 [5]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10.24亿元 所有者权益5.9亿元 [5] 标的公司背景与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为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企业 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5] -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 [5] - 与公司产品具有终端应用场景协同效应 属战略发展方向 [5] - 交易有助于完善产品矩阵 强化电力电子领域行业地位 [6] - 下游客户市场协同性高 可提供全面电子电路保护解决方案 [6] - 共享研发成果推动技术整合 提升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 [6] 标的公司历史情况 - 曾于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8月撤回 [4] - 深交所曾问询其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及业绩可持续性问题 [4] - 无控股股东 五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9.35% [4]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截至9月11日收盘报65.27元/股 当日上涨3.36% [7] - 总市值达354.6亿元 [7]
300373,重要溢价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7:57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需股东大会审议且关联股东回避表决 [2] - 交易完成后贝特电子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2] 财务与估值分析 - 贝特电子股东权益评估价值22.20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5.99亿元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270.46%) [3] - 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权益账面价值5.79亿元增值16.41亿元(增值率282.89%) [3] - 标的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37亿元 净利润1.48亿元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2.18亿元 净利润4113.37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10.24亿元 所有者权益5.9亿元 [4] 业绩承诺与保障机制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 [2] - 业绩承诺方通过持股平台受让不低于7.16亿元扬杰科技股票并质押给子公司作为履约保障 [2] - 超额净利润部分的30%用于奖励经营管理团队 [2] 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是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制造企业 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资质 [4] -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 [4] - 曾于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8月撤回 深交所曾问询其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及业绩可持续性问题 [3] - 无控股股东 五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9.35% [3] 战略协同效应 - 贝特电子产品与扬杰科技过压保护产品同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 具有功能交叉性 [4] - 可共同为用电场景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 形成终端应用场景协同 [4] - 交易有助于拓宽产品与技术布局 完善产品矩阵 强化电力电子行业地位 [5] - 双方下游客户高度协同 可提供多品类产品及全面电路保护解决方案 [5] - 共享研发成果推动技术整合 提升上市公司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 [5] 市场表现 - 扬杰科技9月11日收盘价65.27元/股 当日上涨3.36% 总市值354.6亿元 [5]
罗曼股份(605289.SH):拟以1.96亿元收购武桐高新的39.2308%的股权
格隆汇APP· 2025-09-04 21:28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1.96亿元收购上海武桐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武桐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39.2308%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并成为控股子公司 [1] 业务协同与战略意义 -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AIDC算力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业务 [1] - 交易有助于公司拓展新市场领域并通过技术研发合作与市场资源协同实现资源共享 [1] - 合作将提升客户稳定性与粘性并为公司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及利润增长空间 [1] 运营与整合挑战 - 公司主营业务与标的公司属于不同行业且交易前无相关行业管理经验 [1] - 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及协调整合能力面临考验并存在收购整合风险 [1]
沪硅产业回应收购少数股权问询:协同效应显著,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9 13:09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沪硅产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新昇晶投、新昇晶科、新昇晶睿三家标的公司少数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标的公司100%股权 [1][2] - 收购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延伸,有助于锁定较低收购成本并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同时为未来管理整合和协同效应发挥奠定基础 [2] - 标的公司为沪硅产业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已完成产能建设和产能释放,经营不确定性基本消除,盈利能力逐步显现 [2] 协同效应与运营整合 - 采购环节标的公司部分原材料通过上海新昇集中采购,设备采购前期由上海新昇推进;生产环节双方根据产能灵活调配任务并互相提供委托加工服务;研发环节依托上海新昇合作研发;销售环节依托上海新昇销售体系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优化标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统筹生产团队和资源管理,降低管理复杂度并提高生产效率;深化整合效能并强化核心团队激励 [3] 盈利能力与财务预测 - 标的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毛利率达到8.5%为盈亏平衡点,预测基于国际局势、宏观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假设条件 [4] - 半导体硅片行业预计2025年下半年复苏,标的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导致高价300mm硅片占比提升;单位成本因产能利用率提高、工艺优化和原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而下降 [4] - 毛利率预计2025年略有下滑,2026年大幅上涨并转正;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下降 [4] 交易方案与资金安排 - 交易采用差异化支付方式,现金支付金额为3.24亿元,支付方式由交易双方根据诉求和规则协商确定 [5] - 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1.05亿元,用于减少资金缺口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交易对方取得的新增股份锁定期延长至36个月 [5] 评估方法与估值合理性 - 新昇晶投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新昇晶科和新昇晶睿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并最终选用市场法结论,符合可比交易案例惯例 [6] - 评估选取P/B和EV/总资产作为价值比率,经EV/总投资比率复核后结果可靠;价值比率修正未考虑财务指标具有合理性 [7] - 标的公司过渡期损益安排符合法规且设置保护措施,评估结果具有合理性和谨慎性 [7]
南芯科技(688484):二季度收入创季度新高,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二季度收入创季度新高达7.85亿元(YoY +21.08%, QoQ +14.54%),连续十个季度环比增长 [1] - 上半年收入14.70亿元(YoY +17.60%),归母净利润1.23亿元(YoY -40.21%),毛利率下降4.3pct至36.97%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6%至2.82亿元,研发费率同比提高4.6pct至19.21%,研发人员增至756人(较2024年底增加189人) [1] - 推出压电驱动芯片、车规级CAN/CAN FD收发器、GaN合封PFC等多款新产品,拓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工业领域应用 [2] - 完成收购珠海昇生微电子100%股权(对价不超过1.6亿元),强化嵌入式处理器技术能力,完善"处理器+模拟芯片+软件"解决方案 [3]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13/4.31/5.60亿元(前值3.78/4.85/5.76亿元),对应PE为66/48/37倍 [3] 财务数据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33.42亿元(YoY +30.2%),2026E达40.18亿元(YoY +20.2%),2027E达46.43亿元(YoY +15.6%) [4]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计3.13亿元(YoY +2.1%),2026E达4.31亿元(YoY +37.4%),2027E达5.60亿元(YoY +29.9%) [4] - 毛利率预测:2025E为37%,2026E为38%,2027E为39% [4][27] - ROE预计从2025E的7.5%提升至2027E的11.5% [4][27] - 总市值208.25亿元,流通市值143.44亿元,收盘价48.92元 [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压电驱动芯片支持微泵液冷方案,提升智能终端散热性能,并适用于触觉反馈、固态按键及汽车工业领域 [2] - 车规级产品线新增高速CAN/CAN FD收发器、升降压转换器及高边开关 [2] - GaN合封PFC产品切入工业电源领域 [2]
金宏气体(688106):营收稳步增长,特气短期盈利承压拖累业绩
浙商证券· 2025-08-26 19: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但特气业务短期盈利承压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25H1营收13.14亿元同比增6.65% 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降48.65% [1][2] - 特气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拖累业绩 超纯氨价格从25年2月100-130元/公斤降至8月30-40元/公斤 光伏级氧化亚氮价格维持10-13元/公斤低位 [2] - 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电子特气新增导入18家半导体客户 电子大宗载气获得六个新项目 并完成CHEM-GAS和汉兴气体收购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98/2.75/3.63亿元 对应PE 46/33/25倍 新项目订单逐步兑现后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4] 财务表现 - 25H1大宗气体营收5.46亿元同比增23.1% 特种气体营收4.16亿元同比降18.4% [2] - 25H1特气毛利率20.95%同比降10.60pct 大宗气体毛利率29.9%同比降2.1pct 整体毛利率29.7%同比降4.6pct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1.80亿元同比降11.97% 显示经营质量保持稳健 [2] - 预计25年营收27.98亿元同比增10.81% 26年营收33.47亿元同比增19.62% [5] 业务发展 - 坚持纵横发展战略 沿"大宗零售-电子特气-电子大宗-现场制气"路径推进 形成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3] - 收购CHEM-GAS加速拓展东南亚大宗零售市场 收购汉兴气体增强现场制气业务能力 [3] - 电子大宗载气新获芯成汉奇半导体、浙江莱宝显示、汕尾项目、芯业时代、高芯科技、武汉敏声六个项目 [3] - 构建一站式供气服务能力 具备对标海外气体龙头的产业基础 [3] 盈利预测 - 下调25-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2.75/3.63亿元 [4] - 对应每股收益0.41/0.57/0.75元 [5] - 预计净利润增长率-1.63%/38.68%/32.32% [5] - 毛利率预计从25年29.87%提升至27年32.38% [10]
嵘泰股份20250811
2025-08-11 22:06
**嵘泰股份与奥多电子收购案关键要点总结**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涉及公司:嵘泰股份(收购方)、奥多电子(被收购方)[1][2] - 行业领域:汽车电动踏板、电动尾门、机器人电机及零部件[2][3] - 收购背景:嵘泰股份董事长2022年以个人名义投资奥多电子4000万元,联合融资1亿元,2025年正式收购51%股权[5][8] **2 奥多电子核心业务与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汽车电动踏板、电动尾门,创新设计在安全性、轻量化、成本竞争力突出[5] - **国内市场**: - 2022年销售额2亿元 → 2025年预计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8%)[5][7] - 国内市占率第一,客户包括赛力斯、理想、吉利等十余家主机厂[5][7] - **国际市场**: - 2024年起拓展欧美市场,与奔驰、宝马合作,2026年量产[7][11] - 国外报价毛利率35%(vs国内28%)[7] - 2026年销售额目标10亿元,未来两年年增长率≥30%[10] **3 收购动机与协同效应** - **战略目的**: 1 整合资源扩展市场份额(嵘泰助奥多进入欧美市场)[10][13] 2 技术协同:共享汽车电机及机器人零部件研发成果,加速新产品开发[13][16] 3 进入机器人产业:奥多已开发机器狗电机,计划2026年实现自产[10][16] - **财务收益**:2025年奥多净利润预计超6000万元,2026年销售额至少10亿元[10] **4 技术能力与产能规划** - **技术来源**:博世退休专家团队主导电机研发,底层技术领先[16] - **产能计划**: - 机器人电机:2025年底10万/年 → 2026年100万/年[26][27] - 北美设厂:2027年前需在墨西哥建厂满足T客户需求[18][19] **5 风险与挑战** - **政策风险**:美国新能源车补贴取消导致白米项目量产延迟[31] - **产能限制**:行星滚动丝杠因成本及产能未大规模应用,需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深化合作[25] **6 其他关键细节** - **客户结构**:2025年90%收入来自国内,2026年海外占比将显著提升[11][12] - **收购流程**:2025年8月21日股东大会表决,9月完成财务并表[14][15] - **新兴业务**: - 行星滚动丝杠:与华为、长安合作,2026年量产[25][30] - 灵巧手微型丝杠:检测中,合资公司生产样品[29] **7 未来展望** - **目标市场**:快速占领欧美市场,2026年营收目标20亿元(含机器人业务)[12][21] - **技术迭代**:2025-2027年逐步替代外包电机,实现自给自足[13][16] 注:未提及澳大利亚/欧洲具体销售数据(待后续更新)[22],机器人与汽车团队独立运营[23]
Distribution Solutions (DSGR) Q2 Up 14%
The Motley Fool· 2025-08-02 09:46
核心观点 - 公司Q2 2025 GAAP收入达50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43% 超出市场预期4844亿美元 主要受收购和有机增长驱动[1][5] - 非GAAP每股收益035美元超预期 但GAAP每股收益011美元低于预期010美元 反映整合新收购资产对利润率的压力[1][2] - 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75%至4860万美元 但EBITDA利润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主要受加拿大Source Atlantic收购影响[2][5] 财务表现 - 收入结构:总营收增长6290万美元中 4880万美元来自2024年完成的5项收购 有机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33%[5] - 分部利润率:Lawson Products净利率从119%提升至126% Gexpro Services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Q1的126%升至134% TestEquity微增至69% 加拿大分部从52%改善至65%[5] - 资本运作:季度内回购880万美元股票 上半年累计回购2000万美元 期末持有3144亿美元流动性[7] 业务战略 - 收购整合:2024年完成5项收购包括加拿大Source Atlantic和东南亚ConRes Test Equipment 重点通过共享技术和后台系统实现协同效应[4] - 加拿大整合:合并西部设施并实施毛利率提升计划 目标将该分部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0% 预计2026年达成[6][7] - 业务构成:三大运营单元包括Lawson Products(紧固件/MRO部件) Gexpro Services(OEM供应链服务) TestEquity(测试测量设备)[3] 运营动态 - 分部表现:Lawson Products销售增长26% TestEquity收入下降12% 加拿大分部因收购收入从1450万美元跃升至5590万美元[8] - 风险敞口:中国相关采购占比不足6% 公司强调可通过供应商转换缓解贸易政策风险[10] - 杠杆水平:净杠杆率35倍 显示并购活动仍在持续[11] 未来重点 - 核心关注:加拿大业务利润率改善进度 以及有机销售持续增长能力[11] - 并购储备:充足流动性支持未来潜在交易[11] - 宏观影响:需应对关税政策及加拿大市场不确定性[10]
Standex(SXI)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1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3.2%至2.22亿美元,其中收购贡献23.4%,外汇贡献1.2%,部分被1.4%的有机下降抵消 [7][18]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创纪录达20.6%,同比提升350个基点 [9][19] - 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0.6%至2.28美元 [20]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340万美元,资本支出86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2490万美元 [20] - 净杠杆率降至2.6,预计2026财年将进一步下降 [10][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电子业务 - 收入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3.2%,其中收购贡献41%,有机增长0.3%,外汇贡献1.9% [20]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28.5%,同比提升640个基点 [20] - 订单1.18亿美元,订单出货比1.03,核心业务订单环比增长 [21] - 预计2026财年有机增长中高个位数 [10] 工程技术与科学业务 - 工程科技收入3200万美元,增长26.8%,其中收购贡献25%,有机增长0.9% [23] - 科学业务收入1790万美元,增长2.3%,其中收购贡献16.1%,有机下降13.9% [24] 雕刻与特种解决方案 - 雕刻业务收入3300万美元,增长0.6%,外汇贡献1.2%,有机下降0.6% [2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15.2%,同比提升190个基点 [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快速成长市场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8%,达1.84亿美元 [7][15] - 预计2026财年快速成长市场销售额将增长45%至超过2.65亿美元 [10][15] - 电子业务在国防、电力磁应用和电网终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1] - 工程科技获得下一代导弹项目应用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四大增长动力:新产品销售、快速成长市场、收购整合、新项目获奖 [12] - 2025财年推出16款新产品,销售额从3800万美元增至5500万美元 [13] - 预计2026财年推出超过15款新产品,贡献约300个基点的销售增长 [10][14] - 长期目标:2028财年销售额超过11.5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超过23% [32] - 克罗地亚新工厂预计3-4个月内开始出货,三年内销售额可达3000万美元以上 [8][42][4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计2026财年收入增长超过1亿美元,主要来自电子业务中高个位数有机增长、工程科技两位数有机增长及近期收购贡献 [10] - 尽管经济环境不确定,但凭借区域布局、强大客户关系和定价纪律,公司处于有利地位 [32] - 科学业务受到NIH资金削减影响,但未在展望中假设需求回升 [67] - 关税政策变化影响有限,约4%的COGS来自印度,将通过定价、生产率和替代采购应对 [78][79] 其他重要信息 - 新产品从发布到全面商业化存在自然延迟,但一旦采用,势头将持续 [14] - 雕刻业务重组大部分已完成,竞争格局未显著变化 [63][66] - 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3300-3800万美元 [28] - 董事会变动:Tom Hanson退休,Andy Nemeth加入 [11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2026财年收入增长1亿美元的构成 - 收购全年影响超6000万美元,新产品超2000万美元,快速成长市场约3800万美元 [37] - 若考虑整体市场增长,实际增长可能达1-1.3亿美元或更高 [38] 电子业务与电动汽车市场 - EV销售略有下降,主要面向欧洲高端品牌,预计2026年将恢复增长 [39][40] - 国防和电网业务增长使EV在快速成长市场中占比降低 [40] 克罗地亚工厂进展 - 已获客户承诺,2026财年预计出货数千万美元,三年内达3000万美元以上 [42][43] - 可能需新增产能,欧洲市场机会广阔 [43] 电子业务订单趋势 - 核心业务订单环比增长1.2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来自OEM,2千万美元通过分销渠道 [50][51] - 新应用渠道达创纪录1.25亿美元,增长27% [52] 雕刻业务展望 - 需求可能已触底,汽车平台发布延迟影响过去表现 [63][64] - 获得北美OEM 2026年软饰件供应合同 [25] 科学业务与NIH资金 - 约三分之一销售受NIH资金影响,未在展望中假设需求回升 [67] 利率下降影响 - 主要影响债务偿还,目标2026财年末净杠杆率降至2 [69] 收购与长期目标 - McStarlight收购带来协同效应,双方能力结合可设计新部件 [74] - 2028年销售目标11.5亿美元路径:新产品年增30%,快速成长市场年增20%,核心业务年增3% [80][81] 关税与供应链 - 约4% COGS来自印度,将通过定价、生产率和替代采购应对 [78][79] - 科学业务部分产品从中国采购,将通过类似措施抵消关税影响 [105] 现金流与营运资本 - 2025财年受一次性交易成本影响,DSO从约60天升至69-70天 [107] - 目标2026财年通过改进收款流程使DSO回归60天水平 [109]
CSW Industrials (CSWI) Q1 Revenue Up 17%
The Motley Fool· 2025-08-01 13: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创纪录的2.6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6% 但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1935亿美元 [1][2] - 非GAAP每股收益为2.85美元 同比增长2.5% 但低于3.17美元的市场预期 [1][2] - 运营收入为5490万美元 同比微降0.4% EBITDA为6870万美元 同比增长5.2% [2][7] - 自由现金流为5770万美元 同比下降3.2% [2][7] 业务板块表现 - 承包商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增长22.6% 但有机收入下降4.6% 运营利润增长但毛利率收缩至43.8% [8] - 专业可靠性解决方案部门营收持平 运营利润大幅下降26.7% 受商品成本和一次性整合费用影响 [8] - 工程建筑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小幅增长 但运营利润下降 主要受关税影响及销售和研发投入增加 [8][10] 收购与整合 - 通过收购Aspen Manufacturing、PSP Products和PF WaterWorks实现外延增长 抵消有机收入2.8%的下降 [1][5] - 收购策略聚焦高附加值HVAC/R和管道产品领域 强调美国本土制造以规避进口关税影响 [4][9][10] - 整合成本导致利润率压力 净杠杆率维持在0.2倍EBITDA的低水平 [7][12] 盈利能力与成本 - 毛利润增长7.5% 但毛利率从47.5%大幅下降至43.8% 主要因收购业务利润率较低及关税成本压力 [6] - 运营费用因业务规模扩大和整合工作增加 但占收入比例略有下降 显示成本控制成效 [6] - 工程建筑解决方案部门增加研发投入 开发新型消防烟雾防护解决方案 对短期利润率造成压力 [10] 管理层展望 - 维持2026财年全年预期 预计各板块有机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均实现增长 [11] - 预计每股收益增长将滞后于EBITDA增长 因股份数量增加、收购融资利息成本及摊销费用上升 [11] - 持续关注关税、输入性通胀及新收购单位利润率恢复等挑战 [12]